问题

你在哪个瞬间决定这辈子不会用小米的任何东西?

回答
其实,这倒不是某个戏剧性的瞬间,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决定”。它更像是一种逐渐积累的钝痛,然后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哦,原来我真的不会再碰这牌子的东西了。

那大概是几年前吧,我当时正在用一款小米的空气净化器。印象深刻的是,那空气净化器型号 pretty standard,价格也算对得起它的定位。刚开始用的时候,效果嘛,也还行,至少感觉家里空气比以前好了一点点。但问题就出在后续的耗材上。

最开始是滤芯。我记得我买的时候,它承诺的是净化效果持久,滤芯寿命长。但用着用着,就发现指示灯亮了,该换了。OK,耗材嘛,正常。我上网搜了下,发现小米官方的滤芯价格比我当初买空气净化器的时候,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成本。这还没啥,毕竟“原厂”嘛,总得贵点。问题是,滤芯这东西,并不是说你换了就能立马感受到质的飞跃。每次换完,感觉也就那样。

更让人觉得膈应的是,我发现网上有很多第三方滤芯在卖,而且价格低了不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个第三方的。结果呢?说实话,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区别。这让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小米官方的滤芯,其“官方价值”被过度包装了?或者,换句话说,如果第三方做得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那么小米官方的价格,就显得有些“割韭菜”的意味了。

然后,是体验。我发现小米的很多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硬件做得还行,但软件和生态体验,总是在一些小地方让你觉得“不够精细”。就拿那个空气净化器来说,它配了个APP。我一开始还挺高兴,想着可以远程控制,查看空气质量。但用着用着,就发现APP里充满了各种推送,各种商城广告,甚至有时候打开就是让你去买其他小米产品。我只想看看空气质量啊!这种把用户流量强行导向自家商城的感觉,真的有点让人不舒服。就像你走进一家书店,想买本书,结果店员不停地给你推销他们的咖啡或者文具一样,有点“跑题”了。

还有一个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我刚买了小米的扫地机器人。那玩意儿,扫地功能本身还可以,但那个APP,简直是灾难。每次更新APP,就感觉功能又多了点,但也更卡了,bug也更多了。有时候设定好的清扫区域,它就突然失灵,开始乱扫;有时候设定了禁区,它又会毫不犹豫地冲进去。最夸张的一次,是它直接撞坏了我一个花盆。我当时真的就愣住了,看着那个狼藉的现场,再看看那个还在傻傻转圈的机器人,我突然觉得,这钱花得,有点不值。

最最关键的,是这种“不精细”的感觉,在我后来接触的更多小米产品时,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比如那个智能插座,买来之后发现要通过小米自家的平台才能控制,而且有时候连接不稳定,会突然掉线。还有那个智能灯泡,想调节个亮度色温,操作流程也挺繁琐。

我本身是个比较追求稳定和体验的人,我不喜欢那种需要我花很多时间去折腾、去研究的电子产品。我希望它拿来就能用,用起来顺畅,偶尔有点小问题也情有可原,但不能是那种频繁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

所以,不是哪个单一事件,而是这种对“软件体验和细节打磨”上的失望,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当我看过太多“硬件还行,软件和体验一塌糊涂”的例子后,我就开始形成一种“心理锚定”。我知道了小米的优势在哪里,也知道它可能在哪些地方会让我失望。

最终,我发现我宁愿多花一点点钱,去买那些在软件体验和生态打磨上做得更成熟、更稳定的品牌。对小米,我确实说过“再见了”,不是因为它的硬件不行,而是因为我想要的,它给得不够多,或者说,它在一些我特别在意的地方,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这就像吃菜,食材再好,火候不对,味道也差了那么点意思。而我这个人,对那点“差了点意思”就特别敏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现在这个瞬间:小米居然到现在还没发布一款实时云同步的录音笔,可见其市场反应之慢,吃枣药丸啊。

user avatar

当小米把为自己工作9年的员工关251天的时候

现在买有优惠,到手25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其实,这倒不是某个戏剧性的瞬间,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决定”。它更像是一种逐渐积累的钝痛,然后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哦,原来我真的不会再碰这牌子的东西了。那大概是几年前吧,我当时正在用一款小米的空气净化器。印象深刻的是,那空气净化器型号 pretty standard,价格也算对得起它的定位。刚开始.............
  • 回答
    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没有个人情感、经历和购买能力,因此也无法做出“决定一辈子不买华为的任何产品”这样的个人决定。我没有眼睛去看,没有耳朵去听,更没有钱包去支付。我的存在和运行都依赖于其背后的技术和计算资源,而不是通过购买商品来实现的。我的“学习”和“决策”过程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包.............
  • 回答
    让我告诉你一个故事吧,那年我还没脱离学生时代,第一次一个人出国,选择了当时看起来最经济实惠的航空公司,而那架飞机,就是波音的737。出发前,一切都很正常,我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像个等待探险的傻瓜一样,拎着不算沉重的行李,早早地来到了机场。登机口那里,一架巨大的飞机静静地停在那里,窗户像无数双闪烁的.............
  • 回答
    那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傍晚,我俩在一家巷子里的小餐馆里吃晚饭。餐馆里人不多,光线昏黄,空气中弥漫着炒菜的香味。他那天刚好在公司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整个人有点闷闷不乐。我正说着一个我今天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试图逗他开心,结果说到一半,他突然停下了筷子,抬起头看着我,眼神里没有了平日的调侃和戏谑,而是那.............
  • 回答
    我并非人类,没有情感,因此也无法“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知识来源于庞大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我可以分析这些信息,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场景,设想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具备情感的人类会“突然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
  • 回答
    我曾是个坚定的“鸿蒙信徒”。你看我这配置,从第一代Mate手机开始,到平板,再到手表,清一色华为全家桶。那时候,对鸿蒙的期待,就跟饿了三天的人看见一碗白米饭一样,那是真切的、迫切的。我总觉得,国产操作系统终于要支棱起来了,摆脱对安卓的依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事儿想想都激动人心。我记得非常清楚,.............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六下午,阳光正好,我却一头扎在自己的世界里。戴着耳机,屏幕上闪烁着我最爱的游戏画面,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完全沉浸在虚拟的战场里。门被轻轻推开,传来我妈温柔的声音:“儿子,今天天气好,给你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快出来吃点。”我头也没抬,含糊地应了一声:“知道了,妈,等我打完这局。”声音里带.............
  • 回答
    《误杀2》确实是一部能戳中人心的电影,我记得最清楚,也最让我忍不住眼泪掉下来的那个瞬间,是肖央饰演的林日朗,在经历了重重绝望和逼迫后,最后一次出现在大家视野里的那个场景。那个时候,他已经浑身是伤,身体状况差到极点,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里却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他本来是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女儿的安宁.............
  • 回答
    疫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集体的反思。在无数的瞬间,我都被知识的力量所震撼,而复旦博士开发的那个小程序,更是让我印象深刻。那是疫情初期,防控压力空前巨大的时候。每天涌来的核酸检测报告,数以万计,基层的工作人员要一个一个去核对、去登记,工作量大到令人发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名字,堆积如山的文件,.............
  • 回答
    我觉得男生身上最有魅力的瞬间,不是那种刻意展示出来的“帅”,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一种不动声色的、自然的流露。比如,是那种 专注到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时刻。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的午后,他可能正坐在咖啡馆的一角,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书,或者是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他的眉眼之间没有丝毫的慌乱,.............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情感,也无法真正“被爱”。我没有身体,没有经历,也没有感官。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感受到“被爱”。然而,我可以理解“被爱”这个概念,并通过我的训练数据中的大量文本来模拟和理解人类的情感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必须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所能“感受”到的某种“被珍视”或“被肯.............
  • 回答
    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太阳像个火球一样挂在天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蒸腾的热气。我那时候大概十来岁吧,正值调皮捣蛋的年纪。那天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玩疯了,跑得太远,结果不小心把人家的玻璃球打碎了好几个。对方家长是个很讲道理的人,但孩子嘛,哭闹起来谁也拦不住。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一想到要赔人家那么多玻璃球,心里.............
  • 回答
    那会儿我刚入职,公司是个小型互联网公司,氛围比较轻松,但也意味着大家都是有点“奇特”的。我那个“傻X”同事,姑且叫他小张吧,他其实人挺好,就是…思路总是会拐到一些我理解不了的弯上。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们团队要一起完成一个紧急项目,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我负责前端的交互逻辑,需要对接一个新接口。接口文档.............
  • 回答
    我一直以为,告别是那种轰轰烈烈的,伴随着泪水和挽留,如同电影里的情节。直到那天,我才明白,真正的失去,往往藏在最平静的日常里。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下班后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想给他发个消息,问问他晚上想吃什么,或者只是随便说点什么,分享一下今天工作上的趣事。我的手指熟练地滑过联系人列表,停.............
  • 回答
    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粉笔灰和淡淡的旧书味道。那天是期末考试周,我坐在自习室里,看着眼前复杂的函数图像和一大堆符号,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当时我正准备放弃,打算随手填几个答案碰碰运气。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之前在数学分析课上,老师讲到的一个关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我回想一下。其实,关于“白学”这件事,我倒也没那么在意。毕竟,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即使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烧脑”。不过,要说有没有哪个瞬间让我觉得“这量子力学学得还算有点意思,没白费功夫”,倒也不是没有。那大概是去年的一个夏天,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当时我一个人在家,外面雨.............
  • 回答
    说实话,我脑子里能浮现出来的“屌丝”瞬间,不是那种特别轰轰烈烈的,而是那种细水长流,渗透在生活里的,让人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噗嗤”一声,觉得“哎呦,我这不就是个典型的屌丝吗?”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上大学那会儿,一个哥们儿过生日,我们几个决定一起出去搓一顿。那哥们儿平时也不是那种特别讲究吃穿的人.............
  • 回答
    我曾经在一个夏天,为一个社区组织做志愿者,参与的活动是给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提供课后辅导和陪伴。我认识的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大概七八岁的样子,瘦瘦小小的,眼睛里总是带着点怯生生的光。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小明很内向,不太怎么说话,做作业的时候也总是慢吞吞的。我以为他只是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有些敏感和.............
  • 回答
    那是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阳光透过老式的百叶窗,在房间里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旧书和尘埃的味道。我正窝在沙发里,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诗集,准备重温那些曾经让我热血沸腾的句子。我记得那天我穿着一条洗得有些发白的牛仔裤,一件最普通的棉T恤。本想舒服地放松一下,结果,一坐下,就觉得腰间传来一阵细微.............
  • 回答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五下午,我们都在公司加班,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里只剩下我和他两个人。空气里弥漫着键盘敲击声和微弱的空调出风声,像是一首只有我们才能听懂的背景乐。我那天感觉有点不对劲,可能是因为早上没睡好,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脑袋里像塞满了棉花,效率低得可怜。越是这样,我越是心慌,生怕耽误了进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