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巴黎治安那么差的话为什么法国政府不治治?

回答
关于巴黎治安问题,您提出的“治安差”和“法国政府为什么不治理”是很多关注巴黎社会状况的人都会有的疑问。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因素,并非简单一句“治安差”或“不治理”就能概括。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治安差”的具体表现和公众感受。

当人们说巴黎“治安差”时,通常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小偷小摸和扒窃: 这是巴黎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旅游景点(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周边)、公共交通(地铁、公交车)以及人流密集区域。游客和当地居民都可能成为目标。
诈骗和街头骗局: 例如常见的“金戒指骗局”、“签名请愿骗局”等,这些通常是成群结队的团伙操作。
抢劫和盗窃: 虽然不像小偷小摸那样普遍,但有时也会发生更严重的抢劫案件,尤其是在夜间或某些特定区域。
街头暴力和骚乱: 偶尔会发生与抗议活动、足球比赛或特定社会事件相关的街头冲突、纵火、破坏公物等行为。这会给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不安。
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治安问题”,但这些社会矛盾也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安全感。
某些区域的社会问题: 一些郊区(banlieues)存在较高的失业率、贫困和移民聚集的问题,这些区域有时会成为社会问题的温床,治安状况也相对更令人担忧。

那么,为什么法国政府似乎“不治理”或者说效果不彰显呢?这并非不作为,而是面临诸多挑战:

1. 根源性社会经济问题:
贫困和失业: 尤其是在巴黎周边郊区,存在较高的失业率和贫困率。长期的经济不平等和社会边缘化,容易滋生不满情绪,并为犯罪活动提供土壤。
教育和机会缺失: 部分年轻人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面临障碍,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这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道路。
移民融合问题: 法国作为历史上的移民国家,其社会融合政策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调整中。部分移民社区在融入过程中遇到困难,可能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文化隔阂,有时会被放大成治安问题。

2. 警力资源的分配和挑战:
警力不足或分配不均: 虽然法国有庞大的警察队伍,但在人口稠密的巴黎以及热门旅游景点,警力可能显得捉襟见肘。警力的部署需要平衡城市安全、巡逻、调查、交通管理等多种需求。
调查和执法难度: 很多小偷小摸和街头骗局的作案手法多样,且犯罪嫌疑人流动性大,给警方逮捕和起诉带来困难。一些情况下,即使抓获,由于证据不足或刑期较轻,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抗议活动的处理: 法国拥有强烈的公民示威传统。警方在处理大规模抗议活动时,既要维护秩序,又要避免过度使用武力引发更大的冲突和人道主义灾难,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平衡。

3. 法律和社会文化因素:
对公民自由的重视: 法国社会非常重视公民自由和权利,这使得政府在采取强硬的治安措施时会更加谨慎,担心触犯人权或引起争议。
司法体系的特点: 法国的司法体系有其自身的运作方式,判决的轻重、执法力度等方面都受到法律框架的制约。
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媒体对治安事件的报道会放大公众的担忧,有时也会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方向。社会上对于“严打”和“人道主义”之间的辩论也一直存在。

4. 旅游业的特殊性:
旅游景点是犯罪高发区: 巴黎是世界顶级旅游城市,每年吸引数千万游客。旅游景点人多混杂,游客普遍对当地环境不熟悉,并且随身携带财物,这使得它们成为扒窃和诈骗的理想目标。
维护旅游形象的压力: 法国政府深知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在处理旅游区治安问题时,既要严厉打击犯罪,又要避免过度渲染负面形象,影响国家声誉和旅游收入。

5. 政府的努力和具体措施:
增加警力部署: 政府会根据情况增加在旅游景点和公共交通的警力巡逻。
加强宣传和提醒: 会通过各种渠道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防范诈骗。
改进执法技术: 引入监控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辅助执法。
打击有组织犯罪: 对于街头诈骗团伙和更严重的犯罪活动,警方也会进行专项打击行动。
社会政策的调整: 政府也在尝试通过教育、就业培训、社区建设等方式,从根源上解决社会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不治理”的印象?

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广泛传播,使得一些治安事件(尤其是涉及游客的事件)能迅速被全球知晓,从而加剧了“巴黎治安差”的印象。
对理想状态的期望值: 人们对巴黎这样一个世界级大都市的治安往往有更高的期望,一旦出现不如意的情况,负面感受会更加明显。
与其他城市的比较: 可能会与其他治安状况更好的城市进行比较,从而觉得巴黎的表现不佳。

总结来说,法国政府并非不治理巴黎的治安问题,而是面临着一个极其复杂和多层面的挑战。 治安问题既有“表象”(如街头扒窃),也有深刻的“根源”(如社会经济不平等)。政府需要在维护公民自由、保障人权、应对社会矛盾、发展经济以及保护国家形象等多个目标之间寻找平衡。

您所说的“治治”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果指的是立即消除所有犯罪,那在任何大城市都不可能实现。如果指的是采取更有效、更具体的措施,那么法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但这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效果的显现也需要时间,并且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在巴黎发生了一件事,突然让我想从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来写一下背景,嫌麻烦可以直接跳过:我一开始在巴黎留学,后来因为上学和工作,陆续住过巴塞罗那,纽约,喀麦隆,戛纳,期间也走过很多城市。其实对巴黎一直没有太多情感,可能留学期间还是学生,巴黎消费高,所以也没有经常出门。后来在别的地方住,是不是来巴黎玩一下或办事,我认识的几个朋友,他们和他们的朋友几乎都在巴黎遇到过偷窃,抢劫的破事。所以我对巴黎的印象很不好,尤其是黑人或阿拉伯人。

奇怪的是,同样是这些人,我在西班牙和纽约遇到的时候,并没有这样强烈的反感。这种感觉在巴黎是被放大了的。

直到今年下半年因为先生工作原因,我们搬到巴黎。很快我发现一件事:巴黎是会让人向恶的。



今天发生的事:

中午我带着我的狗去一家意大利家庭餐厅吃饭,进门前我问能不能带狗进去,服务员说没问题。

然后有个老女人说,用餐的地方不能带狗。

我以为她是老板,就说那我就坐外面吧。结果服务员拉住我说,我们餐厅是允许让宠物进来的,我给你找座位吧。

我才发现那个老女人原来是客人。

即使服务员那么说了以后,老女人还是到我面前,趾高气昂地对我说:我们法国人餐厅是不让带狗的,你们中国人既然来了,就要照我们法国的规矩。

我对她说,这无关种族,我们都尊重餐厅的规定。

她仍然坚持要我带狗出去,因为她是客人,是法国人,所以要餐厅和我都遵照法国人的规矩。

尽管她找了服务员,找了老板,而服务员和老板都坚持我可以带狗用餐,并向我道歉。但这个老女人还是使劲地用种族攻击我。

当然我也不是好惹的,她说一句我回一句。

这种事情如果是在美国或西班牙的话,餐厅早把她这样的人赶出去了。可是在巴黎,大概服务员和老板除了对我道歉,也没什么做的,我还是坐下吃我的,老女人坐下吃她的。餐厅里其他人也没有回应。

后来有几个吃完要走的法国人,经过我桌前,给我道歉:很抱歉,我们觉得很丢脸,并不是所有的法国人都是这样的。

大概是看这些人站在我这边,在用餐快结束时,老女人旁边新来了三个金发女孩子。因为这三个女孩子不知道之前发生的事,老女人开始跟她们讲话,并用我能听得到的声音:你们对在法国的中国人怎么看?然后开始在那发表她的评价。

我对她说够了,她没理我。

我走到她面前,用最后的理智告诉她,这无关种族。当然她是不会听的:“我们法国人讲话时是不能插嘴的”。我开始怼她,“您就是在没教养的插我的话呢”“不是您年纪大就值得尊重”“巴黎就是因为您这样的人才会那么糟糕”“这已经不是您们的时代啦,可以一辈子不工作享受着我们税金带来的社会保障毫无贡献,还那么感觉优越”......

她让我走,说:这不是你家。

我说:也不是你家呢。然后拿起一杯水,本想泼她脸,结果还是好心地泼了她挂着的看上去挺贵的皮草。然后大声说“难以置信!”地离开。

当然了,真动格了她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不敢动。


虽然并没有吃亏,但是出来后发现全身气得颤抖,回到家还是哭了。

出来很多年,也是住过很多地方,遇到过很多人,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尽管我知道,大多数人都是好的,餐厅也有很多人站在我这边,来的这些天也遇见不少好心而热情的人,然而,只要遇到这么一个奇葩,那种失望,委屈,恨,负能量便会盖过很多人的善良。

我自认是家教良好,尊老爱幼,平时连脏话都不说的文明人,但下午的时候在餐厅,脑子里真的是想过去扇那个老女人几巴掌,或是跟踪她到人少的巷子揍她一顿,或是撕了她的包扯了她的珠宝砸了她的家。不是为财,就是想看到这种人为自己无端的高傲付出代价。

于是我突然有些理解所谓的“郊区青年”,如果生活中尽是这样的歧视,大概真的会被仇恨所覆盖吧。如果中途没有那几个法国人的道歉和友善,没有餐厅老板和服务员站在我这边,我大概会真的希望他们统统被恐袭算了。

这是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这种负面能量,一百个友善的人,只需要一个烂人,就可以影响这么大。而巴黎这样的人还特别多。


我在回来的路上,也开始反思自己,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这个老女人一样的对其他肤色和种族带着偏见呢?会不会华人成为受害对象,一方面因为确实有钱,另一方面也因为赤裸裸的对其他黑人和阿人的歧视?至少白人中还是有一部分去试图接纳其他有色人种,而华人群体,大概更加容易把歧视表现在脸上和行动上吧?(比如在法的华人企业,餐厅都极少雇佣这些群体,也不会在社交上有所交集)这些行为导致仇恨,仇恨变成暴力行动,暴力又产生更多的隔阂和仇恨?

这种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真的是很难体会,即使以前我也尝试设想,但只有到了自身真正经历时,那种难以控制的愤怒,委屈和恨意,才如此真切。

之前我住在南法,觉得勒庞或特朗普的做法能减少恐袭,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巴黎的几个好友,有的即使被阿人抢劫过,也还坚持不投极右派。直到我来了巴黎,感受到这里的友善度相比于其他城市的稀薄,到处都是无形的隔阂,才明白,为什么这里是暴力的温床:因为你说的话如此无力,唯有暴力可以让别人倾听或闭上丑恶的嘴。

我之前也是很讨厌恐袭后的各种圣母婊们,而现在想来,如果我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可能是无辜的MSL去说“恐怖分子滚出去”,他是不是会和今天的我一样,即使原本并不是蛮横的人,也想用暴力来维护他的自尊?而那些恐袭后发起鲜花与爱的活动的人,那些仍然拒绝极右派的人,就如同今天我在餐厅里遇到过来向我道歉的人一样,让我的消极情绪少一些,感觉温暖一些?

这么说来,巴黎的治安问题,其实警察能做的只是事后,而事前预防和减少,其实是社会氛围的问题吧。

所以今天起自己尽量去做到不歧视不预下偏见,虽然一时半刻不能改变什么,但希望有类似经历的华人也能渐渐这么做。社会氛围的改变,或许才是解决暴力问题的根本之道吧。


更新:

这件事过去一段时间了,现在我自己讲起来都当一个笑话,无法体会到当时的心境了。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在一个真实的情景里,那个情绪真的不一样。就好像我们想象自己残疾,配偶出轨,父母去世一样,想的和真实发生感受的肯定不一样。

评论里很多做法,包括觉得这不是事,或者这很是事,或用其他方式处理,我觉得每个人在当时的情景下,未必可以理智地思考和选择。

还有这件事的处理,如果是在美国我肯定会录音,在法国说实话法制观念没那么强,反而暴力强势一些事比较好的做法,毕竟法国人只会说说说(不会动手),真的遇见暴力了他们反而会去反思了;如果在国内,那我大概忍一忍就过去了,可能被大妈反揍一顿或哭街骂街,还要被路人指不尊老。


另一点让我比较郁闷的是,评论里有好几个觉得这是给国人丢脸,应该忍让。这是我非常不赞同的。在西方观念里,很少有“忍让”这个观念。我们觉得是美德的“忍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很多西方观念里是“懦弱”的意思。所以现在针对华人的犯罪/歧视特别多,因为没有后果或者后果极轻。站出来勇敢回击才能获得尊重,对过界的人事说NO,有必要的自我防御手段(无论是法律,舆论,武器等),以及不极度自卑与极度自负地看待自己文化的心。

user avatar

巴黎暴民的赫赫威名和光辉战绩不是闹着玩的,敢管,信不信分分钟让法兰西变六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