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世纪以来关于“三国”的主流看法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新世纪以来,关于“三国”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 IP,主流看法究竟发生了哪些细致而深刻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历史研究的范畴,更深深地烙印在流行文化、大众心理,甚至是集体记忆里。

过去,当我们提到“三国”,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个自带光环的刘备,义薄云天关羽,智绝天下诸葛亮,以及勇猛无双张飞。这种“桃园结义”式的英雄主义叙事,是建国初期政治宣传和《三国演义》普及奠定的基调。历史的厚重感与民间故事的魅力融合,造就了这套深入人心的“正统论”。刘备集团以仁德治国,代表了正义和光明;曹操则被塑造成奸雄,是权谋和野心的化身;孙权及其代表的东吴,虽然也曾是重要力量,但相对而言在道德评价上处于一个略微模糊的中间地带。

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渠道的爆炸性增长,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这直接催生了对“三国”解读的多样化和细致化。

首先,历史与演义的界限被重新审视。

过去,很多人是先通过《三国演义》认识三国的,对其中“尊刘抑曹”的倾向习以为常,甚至将其视为历史真相。《三国志》虽然是史学界公认的正史,但其相对简洁平实的笔触,在民间传播度和吸引力上远不如“演义”。

新世纪以来,随着《三国志》的普及,以及各种历史讲座、纪录片、学术普及读物的大量出现,“还原历史真相”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意识到,《三国演义》虽然精彩,但毕竟是小说,其中很多情节是为了艺术加工和道德说教而创作的。例如,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否真有其事,关于“关羽是否真的那么完美”,关于“曹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都成为了热门的讨论话题。

这种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曹操形象的“洗白”或“正名”。过去“奸雄”的标签被撕下,取而代之的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更全面评价。人们开始欣赏曹操在文学上的造诣,他知人善任的能力,他统一北方的功绩,甚至他对于人才的宽容和不拘一格。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反面人物,而是一个复杂而充满魅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同样,刘备集团的形象也开始被从“完美神话”中拉出来。人们开始探讨刘备的出身并非那么高贵,他的仁德有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表演性”,以及他在决策上的局限性。关羽的忠诚和勇武固然值得称道,但其后期的骄傲自大和鲁莽也常常被提及,比如“大意失荆州”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反思点。诸葛亮固然神机妙算,但他后期北伐的战略能否更优,也有了更多的讨论空间。

其次,对“英雄主义”叙事的反思和多元化。

“演义”的叙事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英雄”展开的,塑造了极具个人魅力的顶级战力和顶级谋士。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观念的演变,“平民视角”和“集体智慧”的价值被更多地关注。

人们开始思考,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除了那些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是否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士兵、官员、甚至普通百姓的经历和贡献?虽然史料在这方面比较匮乏,但这种视角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对历史叙事主体 G 变。

而且,对于“英雄”的定义也更加宽泛。不再仅仅是战场上的勇冠三军,或者庙堂之上的运筹帷幄。一些研究者和爱好者开始关注那些在后勤保障、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物。比如,关于“三国的农业发展”、“三国的医学”、“三国的建筑”等话题的讨论也逐渐增多,虽然不如军事和政治那样吸引眼球,但展现了对三国时期社会全貌的渴望。

第三,以“玩梗”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对“三国”的解构与重塑。

这是新世纪以来最显著的变化之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催生了无数关于“三国”的段子、表情包、二次创作。这是一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参与方式,对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历史叙事形成了一种解构。

你不能忽视诸如“曹操:我不是奸雄”、“刘备:我的仁德能让你不害怕吗?”、“司马懿:我都看到最后了”之类的梗。这些梗虽然看似戏谑,但它们提取了人物最鲜明的特点,并将其与现代语境相结合,让“三国”的人物和故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接地气的方式进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这种“玩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后现代式”的解读。它不再拘泥于对史实的绝对忠诚,而是提取了人物的性格标签和标志性事件,进行趣味性的再加工。这虽然可能“降低”了人们对历史的严肃性认知,但却极大地提升了“三国”IP的传播力和生命力,让更多年轻一代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三国文化。

同时,这股“玩梗”的风潮也反过来影响了对人物的看法。比如,司马懿的“隐忍”和“最后赢家”的形象,通过网络传播,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对“三国”故事本身的了解程度。他被塑造成了一个“熬到最后”的智者,甚至带有一点“社畜”的自嘲意味。

第四,游戏、影视、动漫等衍生品的深刻影响。

新世纪以来,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特别是策略类和角色扮演类游戏,如《三国志》系列、《全面战争:三国》、《王者荣耀》(虽然是MOBA但角色借鉴了三国)等,极大地普及了三国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游戏往往会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人物关系进行设计,虽然也存在艺术加工,但它们是许多人认识三国人物、了解三国历史的第一入口。

影视剧方面,虽然《三国演义》的经典版本深入人心,但新世纪以来也出现了不少新的电视剧和电影,它们在改编上尝试了不同的风格和侧重点。例如,有的更侧重人物的心理刻画,有的更突出战争的残酷,有的则试图更加贴近史实。这些影视作品的流行,也对大众对三国人物的认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新世纪以来关于“三国”的主流看法变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道德化”到“人性化”: 传统上,“三国”人物的评价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新世纪以来,大众更倾向于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人物,看到他们的优点,也看到他们的缺点,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从“神话化”到“还原化”: 随着历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三国演义》的虚构成分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史实的还原度有了更高的追求。
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过去,“三国”的叙事是相对单一的,以英雄史观为主导。现在,则涌现出更多的解读视角,包括平民视角、女性视角(虽然三国女性角色不如男性出彩,但也有关注)、以及对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探讨。
从“严肃化”到“生活化”: 通过互联网和流行文化,“三国”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变成了可以轻松谈论、甚至用来调侃的话题,极大地拉近了大众与历史的距离。

这种变化并非是对“演义”的完全否定,而是更加丰富和成熟的认知过程。人们在欣赏《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的同时,也更愿意去探究其背后真实的历史肌理。这是一种“既要也要”的趋势,也是时代进步在文化认知上的体现。三国,这个承载了无数中国人心中文学、历史、政治和情感记忆的 IP,在新世纪以更加多元、复杂、鲜活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讲新世纪以来,大概可归纳为这几个变故。

第一个是《三国演义》电视剧。

片子是90年代拍的,小观众们长大主导网络舆论是在新世纪。

实际上对网友来说电视剧老三国的影响力要大于三国演义小说。一个典型案例就是郭嘉。尽管小说本身就提高了郭嘉的戏剧冲突,但是电视剧把他升华到另一个高度。电视剧拍长篇小说如果照本宣科,拍出来会散掉,难看。剧本自然要突出人物,聚焦剧情,老三国曹操前期剧情就是选择突出郭嘉。你现在回忆老三国里曹营谋士群,戏份全在郭嘉上,包括荀彧荀攸都没有存在感,龙套一般。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影响到观众,培养出一代“嘉吹”。包括易中天,我怀疑他要么也是受电视剧影响,要么是媚俗,投网民所好。如果真的从小说里去提炼,也不至于吹到百家讲坛的程度。

老三国电视剧对小说还做了一些合理化修正,减少了诸葛亮“妖”的部分,对周瑜有所同情,借诸葛亮之口为其“小气”部分平反。这自然都是很好的,但也让一些观众产生了电视剧有史实感的错觉。除了制造嘉吹,还有一个后果是正义化曹操。曹操在小说里十分坏,正史里五分坏,电视剧里三分坏,再经被鲍国安精彩演技打动的粉丝滤镜,四舍五入根本就不坏!这个就要命了。

第二个是光荣三国志游戏。

光荣游戏对三国志历史人物的普及功劳很大,巨大。举个例子,网上科普陈到“与赵云齐名”、“被遗忘的名将”的家伙,有一个算一个,灵感都是来自光荣。陈到史料存在感微乎其微,光读书发现他也不容易。为什么网上名气这么大?万恶之源就是光荣给了个不错的指数,然后人物简传说他仅次于赵云。

没有光荣,很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陈到,这是游戏科普之功,不可埋没。但是有了光荣,又有很多人误解了陈到,这又是无奈之处。网民玩游戏认真的程度又远高于读史,结果就是制造出一个特色群体,我称之为:光荣学者。主要症状是“冷门人物”,光荣有的,并且指数给的高的,极尽卖弄,各种附会。光荣遗漏的,当他不存在。

第三个是易中天的百家讲坛。

易中天讲的非常精彩,魅力四射,许多人就是听了他的讲演产生对三国历史的兴趣。科普之功,同样不可埋没。但是易中天也有他的问题,文学出身,长于表达短于考证。百家讲坛里的三国其实是将历史再次文学化了,通过脸谱化、通俗化、戏剧化增加可读性。写小说这么做没毛病,严肃科普的角度就不太严肃。

不过我以为易中天引起的误解并不像一些人以为的那么深。美化曹操和嘉吹其实电视剧已经做过了,只是再重复一遍加深印象。再有就是贬低群雄,比如把袁绍和刘表脸谱化为“漂亮的草包”。史实中这两位漂亮是确实漂亮,草包完全没有,都是硬实力狠角色。不过制造的误会也限于此,还没有光荣深。至于说诸葛亮,这个人物群众基础太牢,影响不大。

第四个是新兴病毒,粉圈文化。

中文互联网粉圈文化就是进行时的黑死病现场,破坏巨大、流毒深远、无孔不入。不仅三国这一块,几乎所有话题都有。远的不说,就知乎内,连相声话题都是德云女孩三分天下有其二,还好得了嘛?孔小融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环境如此,三国话题不能免俗。大体而言,除了调侃型的,历史讨论自称X粉基本都是友善度。

粉圈文化就八个字:无知无畏,党同伐异。

第五个是其他。

本来我没有总结出这个,但是题主本人就属于其他,到人家的场子回答还是要尊重主人。

认为《军师联盟》客观,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再次证明林子大了真的会有很多鸟。我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乐观主义情绪,武断地认为这属于少数非主流现象。和认为王者荣耀客观、无惨系列客观的其他非主流统称为其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新世纪以来,关于“三国”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 IP,主流看法究竟发生了哪些细致而深刻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历史研究的范畴,更深深地烙印在流行文化、大众心理,甚至是集体记忆里。过去,当我们提到“三国”,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个自带光环的刘备,义薄云天关羽,智绝天下诸葛亮,以及勇猛无双张飞.............
  • 回答
    新中国建立以来,高考制度的演变以及其间出现的“工农兵大学生”现象,再到恢复高考,这是一段充满时代烙印和深刻社会变迁的历史。我从中看到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人才选拔机制的探索,以及一代代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机遇与挑战。一、 高考的肇始与早期探索(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新中国成立之.............
  • 回答
    我希望以《只狼》的IP来开发一款全新的游戏,将其故事背景设定在“葦名”这个古老国度的某个时期,但要讲述一个全新的、独立于主角“狼”之外的故事。我脑海中构思的这款游戏,会是一款注重叙事深度和情感共鸣的动作冒险游戏,同时保留《只狼》最核心的灵魂——刀光剑影的战斗与探索的乐趣。故事背景的设想:我想把时间线.............
  • 回答
    俄新冠日增死亡病例疫情以来首度破千,这个消息无疑是令人担忧的,也再次将我们拉回到疫情初期的那种紧张氛围中。除了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本身,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维度,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俄罗斯当前面临的疫情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是什么导致了死亡人数的激增? 仅仅看到数字本身不足以说明问.............
  • 回答
    输入问题并以问号结尾,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习惯,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能触及我们理解世界和推动进步的根基。将它视为开启历史新关口的“金钥匙”,并进一步联系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输入问题并以问号结尾”这.............
  • 回答
    2020年雅思考试难度变化以及值得关注的新情况,这确实是很多考生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我看来,不能简单地说“雅思变难了”或者“变容易了”,而是应该看到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考试整体体验和备考策略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关于难度本身,雅思官方一直强调考试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其核心考察能力(.............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95% 的16岁及以上美国人拥有新冠抗体,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据。要全面理解这个数字,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下,并关注一些关键的附加信息。解读“95%美国人拥有新冠抗体”:首先,要明白“拥有新冠抗体”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完全免疫或不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 回答
    在进入21世纪之前,军事演习中“剧本”预设红方胜利、蓝方失败的模式,确实在我军中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和复杂的考量,其意义也绝非简单的“演给谁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现代军事概念的滤镜,回到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和军事思想背景下。一、演习的初始目的:磨练指挥和战术思想,而非.............
  • 回答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最终章,承载了太多观众的情感与期待。如果说要用一种方式结尾,能给观众带来最大的震撼,我认为并非简单粗暴的“全员存活”或者“全员灭亡”,而是将EVA的核心哲学——“个体与他人的距离”,推向一个更加深刻、更加撕心裂肺的境地,让观众在震撼中,对人性、对生存、对爱,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审视。设.............
  • 回答
    19世纪以来,欧洲贵族在经济上的相继没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力量长期作用下的结果。这其中既有社会结构性的变革,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有政治和文化思潮的冲击。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首先,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经济格局。 在工业化之前,欧洲的经济命.............
  • 回答
    21世纪以来,梅西和C罗无疑是绿茵场上最闪耀的两颗巨星,他们共同统治了足坛十余载,无数奖项和纪录都镌刻着他们的名字。但当我们拨开“梅罗时代”的璀璨光环,回顾那些在他们出道之初便以惊为天人的表现,让我们惊呼“这小伙子不得了”的球员,其实也不在少数。如果要我挑出一个,出道时最让人震撼的球员,我脑海中第一.............
  • 回答
    自19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瑰宝——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艺术结晶的建筑,如同风中残烛,不少都未能抵挡住岁月的侵蚀、战火的洗礼,甚至是人为的漠视,而化为尘土。它们曾是时代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声叹息。“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并非仅仅是自然因素的简单叠加,更多的是历史洪流中,那些无法预料的变故,.............
  • 回答
    21世纪以来,基础数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已不再是简单的统计分析或建模的辅助工具,而是日益深入到理论构建、方法论革新乃至政策制定的方方面面。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数学工具的日益精细化、计算能力的爆炸式增长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对精确性和普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所共同驱动的。1. 行为经济学与博弈论的深.............
  • 回答
    21世纪以来,数学这门古老而严谨的学科,在人文科学领域的触角正变得越来越敏锐和深入。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地将数字搬进文学作品,而是借助数学的逻辑框架、建模能力和分析工具,去探索和理解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只能凭借直觉和感性来把握的人文现象。1. 计算语言学与文本分析:拆解文字的基因密码人文科学的核心载体是语言.............
  • 回答
    要论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地位,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又引人入胜的话题。不同文化语境、评价标准和历史视角,都会让答案有所倾斜。但若要概括性地谈论影响力、创新性、普世性以及对后世的塑造力,那么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和拉美文学无疑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自贡献了独特的篇章。法国文学:现代主义的孵化器与思.............
  • 回答
    21世纪以来,中国确实经历过几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让人感受到离“热战”只有一线之隔的时刻。这些紧张局势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历史恩怨、国家利益的博弈以及国际力量格局的微妙变化。台海地区的紧张对峙: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时刻。 2000年前后: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在2000年左右一.............
  • 回答
    自20世纪以来,放眼全球,我们确实看到一个现象:绝大多数奉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即便经历过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甚至战争,却鲜少走向“亡国”的命运。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若要深入剖析,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解读。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具备的内在适应性和自我修正能力是核.............
  • 回答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心中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要说一个,那必然是 互联网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技术宅”,但请想想,它如何悄无声息地、却又颠覆性地改变了我们每个人,以及整个世界的运转模式。这不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也没有宏大的政治宣言,但它的力量,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伟大的革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