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蒙古是如何从中国获得独立的?

回答
外蒙古从中国获得独立的过程,确实是一段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它的背后交织着帝国主义的觊觎、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中国自身的内乱。想要详细梳理清楚,我们需要一步步地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

一、 历史渊源:从宗藩到内附的变迁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近代独立之前,蒙古与中国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殖民与被殖民。从元朝开始,蒙古族就与中国汉族形成了复杂而深刻的联系。到了清朝,蒙古各部被纳入清朝的统治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习俗,但也被划分为内札萨克(直接由清朝统治)和外札萨克(保留一定自治权)。这里的“外蒙古”,通常指的是清朝行政区划中的“喀尔喀蒙古”及周边一些地区,如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地。

这种统治关系在清朝衰落后,尤其是辛亥革命爆发后,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 辛亥革命与外蒙古的初步离心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这对于渴望摆脱清朝统治的蒙古上层精英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受到沙俄的鼓动和支持,迅速行动起来。

沙俄的介入: 早在清末,沙俄就对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有着强烈的扩张野心。他们与外蒙古的上层喇嘛和贵族建立了密切联系,通过经济援助、政治许诺等方式,不断渗透和拉拢。辛亥革命的爆发,让沙俄看到了可乘之机。
“独立”的宣告: 1911年12月,在外蒙古的喇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领导下,以及沙俄驻库伦(今乌兰巴托)领事的暗中支持下,外蒙古悍然宣布“独立”,并建立了一个所谓的“大蒙古国”。他们驱逐了清朝驻军和官员,实质上脱离了中国的统治。

三、 民国初年的博弈与控制的摇摆

中华民国成立后,继承了清朝的版图。北洋政府一直试图恢复对蒙古地区的有效控制,但这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中国政府的立场: 北洋政府始终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将其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曾派遣军队试图前往外蒙古,但由于国内政局不稳、军阀混战以及沙俄的阻挠,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沙俄的进一步干涉: 随着沙俄在国内政局的变化(最终导致十月革命),其对蒙古的控制策略有所调整,但依然没有放弃利用外蒙古来牵制中国。1913年,中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声明》,中国承认外蒙古的“自治”,但保留了中国对主权的“宗主权”。这个声明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了外蒙古在中国的框架内享有高度自治的地位,这为后来的独立埋下了伏笔。
中国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力削弱: 尽管名义上承认中国主权,但外蒙古的实际统治权已经落到了沙俄手中。沙俄在当地设立了领事机构,提供经济援助,并扶植亲沙俄的势力。

四、 俄国内战与外蒙古的“二次独立”

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内战爆发。这再次给外蒙古的独立进程提供了契机。

日本的介入: 在俄国内战期间,日本也看到了介入外蒙古的机会。1918年,日本唆使一部分蒙古贵族,在俄国内战白军(反革命军队)的支持下,再次驱逐了亲俄的蒙古政府,试图建立一个亲日政权。
俄国红军的再次干预: 1920年底,俄国红军击败了白军,并于1921年在中国北洋政府的同意(但此同意是在被动的背景下)下,派兵进入外蒙古。红军帮助了蒙古人民革命党(由苏赫巴托尔等领导),推翻了亲日的蒙古政权。

五、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中国的承认(无奈之举)

1921年7月,在红军的支持下,蒙古人民革命党组建了新的政府,并于1924年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此后,蒙古就实质上成为了苏联的卫星国。

苏联的影响力: 苏联对蒙古的控制更加严密和直接,将蒙古纳入其社会主义阵营,并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但同时也限制了蒙古的自主性。
中国国民政府的承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感谢苏联在抗击日本侵略中的作用,以及在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压力下,中国国民政府在1945年10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根据该条约,中国同意如果外蒙古公民投票确定其独立,中国将予以承认。
外蒙古的公民投票: 1945年10月14日,外蒙古举行了“公民投票”,结果不出意外地宣布绝大多数支持独立。
中国的正式承认: 1946年1月5日,中国国民政府正式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虽然事后,国民党政府认为其承认是在特定国际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并试图在退守台湾后否定这一承认,但历史事实是,国民政府确实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六、 总结

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因素包括:

1. 清朝末年的衰弱: 导致中国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减弱。
2. 沙俄(后来的苏联)的长期侵略和渗透: 沙俄将其视为战略缓冲地带和扩张目标。
3. 蒙古民族主义的兴起: 蒙古上层精英渴望独立和自主。
4. 中国国内政局的动荡: 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无力有效控制外蒙古。
5.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为外蒙古的独立提供了国际环境和外部力量的支持。

这是一个充满历史遗憾的篇章,中国政府的软弱、外部势力的干预以及时代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游戏,共同促成了外蒙古的最终独立。这段历史也成为了许多中国人心中难以释怀的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世界最终果然还是傻X的

胡华的原文是

“只有国民党反动派才痛恨蒙古独立,他们在当时被迫承认了蒙古独立,事后又大肆造谣”

果粉一看“他们在当时被迫承认了蒙古独立”,这句话放上去不是打蒋秃子的脸么?赶紧删了

这句不删,我这种思维过于发散的人就会联想,为什么当时国民党要被迫承认外蒙古独立?

因为抗日战争打得像翔一样,全场送经验,明摆着告诉外国“我是个软柿子!求捏!”苏联要“帮助”国民党解放东北,他拿什么去换?国民党要苏联别帮共党,他又拿什么去换。只有外蒙古了。不过苏联人还真是老实,大使馆一直跟着国民党退到广州,这事又是在抽脸


这图粗制滥造到连“只得欢呼”都是错的

这多半也反映了果粉的治学态度,如果他们管看地摊书籍叫学习的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外蒙古从中国获得独立的过程,确实是一段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它的背后交织着帝国主义的觊觎、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中国自身的内乱。想要详细梳理清楚,我们需要一步步地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一、 历史渊源:从宗藩到内附的变迁首先要明确的是,在近代独立之前,蒙古与中国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殖民与被殖民。从元朝开始,蒙古.............
  • 回答
    对于外蒙古将花木兰宣称为蒙古人的说法,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抢了它们的英雄”的指责,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民族认同以及现代政治宣传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回到花木兰的“身份”本身。传统上,花木兰的故事主要流传于中国,并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文.............
  • 回答
    外蒙古的独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势力博弈、民族主义兴起以及国际格局变化。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一、 历史背景:清朝统治下的“外藩”在清朝之前,蒙古各部虽然时有内部分裂和征战,但总体上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政治和文化联系。清朝建立后,通过武力征服和羁縻政策,将蒙古各部纳入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答案也变得有些复杂。如果成吉思汗出生在今天,从严格的地理和现代政治划分来看,他既可以被认为是内蒙古人,也可以被认为是外蒙古人,这取决于我们具体指的是他出生时的部落活动范围,还是现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为了说得更清楚,咱们得回到那个时代,以及地理概念的变化。成吉思汗的.............
  • 回答
    内蒙古和外蒙古的划界,实际上是一个漫长而复杂历史过程的体现,并非一蹴而就的单一事件。要理解这个“划界”,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去审视,它关乎民族迁徙、帝国兴衰、地缘政治以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历史的起点:蒙古民族的分布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前,蒙古各部族就如同许多游牧民族一样,在广袤的草原上活动,他们.............
  • 回答
    如何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 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视角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需要超越简单的“独立国家”或“历史遗留问题”的标签,深入了解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多元的文化认同、当前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 “夹在”两.............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有可能收回外蒙古(即蒙古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情形,并且要避免那种“标准答案”式的陈述,而是尝试用一种更具思考性和个人观察的口吻来描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政.............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外蒙古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还是中国的?”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深和当下的现实两方面来剖析。历史的渊源:俄罗斯与蒙古的密切联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蒙古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有着长达几个.............
  • 回答
    我心中的外蒙古,并非只是地图上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独特文化,以及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土地。它像是一位久远而神秘的邻居,有时我们关注它,有时又似乎被遗忘,但它的身影从未真正消失。它首先是草原的辽阔与自由。当我想到外蒙古,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 回答
    蒙古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蒙古”,其与中国的划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历史、政治、民族、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入手。一、 历史渊源与清朝的统治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 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这个帝国在.............
  • 回答
    外蒙古地区(即如今的蒙古国)的独立,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段复杂而深远的历史事件,其影响至今仍在回响。要判断其“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且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定论,因为这涉及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历史情感等诸多因素,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历史背景简述:在讨论利.............
  • 回答
    外蒙古排华现象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严重程度也因时而异,并且在不同地区和群体间存在差异。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缘由和严重程度: 排外情绪产生的缘由:外蒙古的排华情绪,与其说是单纯的民族矛盾,不如说是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以下是.............
  • 回答
    “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外蒙古”在历史叙述中的不同对待,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两个地区主权主张的侧重点、国际承认情况以及地缘政治考量。要详细解释,需要从历史、政治和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一、 台湾的历史叙述与主权主张的形成“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说法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动.............
  • 回答
    如果新中国在建立时,其版图囊括了外蒙古、外东北(包括库页岛)和外西北,那将是一幅截然不同且极富想象的历史画卷。这并非简单的疆域扩张,而是一种地缘政治、经济结构、民族构成乃至于国际关系都可能发生颠覆性重塑的局面。一、 辽阔的疆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首先,最直观的变化是国家面积的急剧膨胀。外蒙古、外东北和.............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开放平台上,关于历史人物、民族起源的讨论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情绪化或片面性的解读。你提到的“内蒙古人是正统黄金家族,外蒙古人是奴隶”的说法,在知乎上确实可能存在,但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准确、具有误导性,并且可能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要理解为什.............
  • 回答
    在谈论外蒙古人是否过春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外蒙古”这个说法本身带有一些历史和政治色彩,现在通常更习惯称呼为“蒙古国”。蒙古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那么,蒙古国人过春节吗?答案是:他们也过,但方式和侧重点与我们中国汉族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有所不同。蒙古国最隆重、最.............
  • 回答
    蒙古国,这个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两大邻国之间的内陆国,自然拥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考量。关于它为什么没有加入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历史、地缘政治现实、国家战略选择以及与周边大国的关系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蒙古国的历史和它与两大邻国的复杂.............
  • 回答
    要回答“外蒙古和中华民国建交了吗?”,我们需要分两个时间段来看: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和中华民国(台湾时期)。一、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与外蒙古的关系在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外蒙古(当时被称为“外蒙古”)确实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外部势力(主要是沙俄)的介入,外蒙古的独立运动逐渐.............
  • 回答
    外蒙古独立的问题,是一个横跨历史、民族、地缘政治和主权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将时间的长河拉长,从清朝时期蒙古的地位讲起,一直到现代国际社会对蒙古独立性的承认。从“羁縻”到“藩属”:清朝与蒙古的关系首先,我们得回到清朝。在清朝的统治下,蒙古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实体,而是被划分为内.............
  • 回答
    “外蒙古有没有希望回归中国?”这个问题,在民间讨论中从未停歇,它触及了历史的伤痛、民族的情感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历史的迷雾,审视当下的现实,再遥望未来那飘渺的可能性。历史的纠葛:一个失落的王朝与一个新生共和国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曾经将“蒙古”这两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