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蒙古国,以前的外蒙古,到底是怎么划分出去的?

回答
蒙古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蒙古”,其与中国的划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历史、政治、民族、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入手。

一、 历史渊源与清朝的统治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 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这个帝国在其巅峰时期疆域辽阔,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中亚、东欧等地。然而,蒙古帝国的统治并非一成不变,其后继者在各地建立了不同的汗国。
元朝的统治: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蒙古族统治的统一王朝,疆域包含了今天的蒙古高原。在元朝时期,蒙古和汉地被视为一体。
明朝的统治: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军事上并未完全征服所有蒙古地区,但仍对北方的蒙古部落保持着影响力。然而,明朝时期蒙古各部逐渐分散,以漠北(今天的外蒙古地区)和漠南(今天中国内蒙古地区)为主要划分。
清朝的统治与“内外蒙古”的形成: 这是“外蒙古”与中国正式分离的重要前奏。
征服与管理: 清朝(满族建立的王朝)在17世纪征服了蒙古各部。与明朝不同的是,清朝采取了更为系统性的管理方式。为了有效统治,清朝将蒙古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盟旗,并区分了“内扎萨克”和“外扎萨克”两种管理模式。
“内扎萨克”与“外扎萨克”的区分:
内扎萨克(内蒙古): 指的是那些接受清朝直接统治,世袭札萨克(旗长)的蒙古部落,他们的土地和人口直接归入清朝的行政管理体系。内蒙古的王公贵族与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其首领经常被封为亲王、郡王等,并参与内地的朝政。
外扎萨克(外蒙古): 指的是那些虽然臣服于清朝,但仍保留更多自治权,其札萨克由清朝封赐,但并非完全世袭且受当地“呼图克图”(活佛)等宗教领袖的影响更大。外蒙古主要包括今天的蒙古国及其周边一些地区,如喀尔喀蒙古、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地。清朝对这些地区采取的是一种“羁縻”政策,侧重于宗主国的名义统治和边疆的稳定。
“蒙古”概念的重塑: 在清朝统治下,“蒙古”的地理和政治概念开始发生变化。原本一体的蒙古高原,在清朝的划分下,其北部的区域逐渐被冠以“外蒙古”之名,而南部的区域则称为“内蒙古”。这种划分带有政治和军事目的,以便更好地控制广阔的边疆。

二、 清朝衰落与外蒙古的分裂倾向

19世纪末的民族主义思潮: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统治的衰落,中国各地出现了民族主义思潮,要求国家独立和强大。与此同时,在蒙古地区,特别是外蒙古,也开始出现追求自治甚至独立的呼声。
沙俄的渗透与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开始在东亚地区扩张势力,对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俄国利用清朝的衰弱,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渗透到外蒙古地区。
俄国支持外蒙古的贵族和喇嘛集团,利用其宗教和文化影响力来争取支持。
俄国与外蒙古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当地的通商和领事特权。
俄国甚至向外蒙古派遣了军队,以保护其在当地的利益。

三、 外蒙古的独立与中国的反应

辛亥革命与清朝灭亡(1911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这为外蒙古的独立提供了契机。
外蒙古的“自治”与独立(1911年): 在辛亥革命爆发的同时,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于1911年12月宣布外蒙古独立,并成立了“大蒙古国”,推举哲布尊丹巴为皇帝。
中国政府的立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对辛亥革命期间以及之后清朝对外蒙古的统治丧失表示反对。
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 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都从未正式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他们认为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外交努力与军事干预的尝试: 中国政府曾试图通过外交途径,与俄国和外蒙古当局进行谈判,希望恢复对该地区的管辖。在某些时期,中国也曾尝试派兵进入外蒙古,但由于实力不足以及俄国的阻挠,并未成功。

四、 苏俄(苏联)的介入与外蒙古的巩固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更是改变了俄国的政治格局。
苏俄的外交政策转变: 早期,苏俄政府曾发表声明,表示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并愿意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曾一度让中国政府抱有希望。然而,随着苏联国力的增强和地缘政治的考量,其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20世纪20年代,苏俄开始更加积极地支持外蒙古的独立。
1921年: 在苏俄红军的支持下,恩·唐纳图等革命者发动了政变,驱逐了亲中国和亲俄白军的势力,并成立了以恩·唐纳图为首的临时政府。同年,苏俄红军再次进入外蒙古,巩固了革命政权。
1924年: 在苏俄的主导下,外蒙古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Mongolia),并制定了宪法。从此,外蒙古在事实上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尽管中国政府始终未予承认。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承认与现状

雅尔塔会议(1945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的援助,中国国民政府在雅尔塔会议上被迫同意,在苏联出兵攻击日本后三个月内,如果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意愿,中国政府将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外蒙古的“公民投票”: 1945年10月,外蒙古举行了所谓的“公民投票”。根据当时苏联的控制和影响,投票结果毫无悬念地表示支持独立。
中国国民政府的承认: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
初期承认与后续的复杂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期继续承认外蒙古独立。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演变和中国国家主权的强调,这一问题变得复杂。
1950年代: 在苏联影响力巨大的时期,中国政府在与苏联签订的条约中重申了对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的承认。
后续的外交政策: 尽管中国国内一些人认为承认外蒙古独立是不平等的条约,但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始终坚持这一立场,维护了与蒙古国的正常外交关系。如今,中国与蒙古国是建交国家,并保持着友好往来。

总结来说,外蒙古从中国的版图中划分出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关键节点包括:

1. 清朝对蒙古的行政划分(内扎萨克与外扎萨克),为后来的地理和政治分离奠定基础。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对蒙古地区的渗透和支持,培养了其独立势力。
3. 1911年辛亥革命后,外蒙古趁清朝灭亡之机,在俄国支持下宣布独立。
4. 20世纪20年代,苏俄再次介入,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其巩固独立地位。
5. 二战后,在国际政治压力和特定协议下,中国国民政府被迫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这个过程充满了外部势力的干预、内部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直到今天,关于外蒙古地位的历史记忆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从法理和现实政治角度来看,蒙古国已是独立的国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像中国历史教材对这段历史都没详细提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蒙古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蒙古”,其与中国的划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历史、政治、民族、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入手。一、 历史渊源与清朝的统治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 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这个帝国在.............
  • 回答
    要向今天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解释元朝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且尊重历史事实的挑战。核心在于如何呈现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帝国,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属为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以下是我尝试用一种更人性化、更注重叙事的方式来阐述:一种理解元朝与“中国”关系的方式:历史的脉络与帝国的演变想象.............
  • 回答
    汽车的传动系统是整车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其中分体式传动轴、机油泵、CVT无级变速箱以及湿式双离合变速箱,都是大家在购车时比较关心的话题。这几样东西出了问题,轻则影响驾驶体验,重则可能导致车辆趴窝,甚至带来安全隐患。那么,这些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出现故障后,哪个造成的后果最轻?蒙迪欧现在还断轴吗?咱们今天.............
  • 回答
    关于现在的蒙古国是否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萎缩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答案是:是的,可以说是,但中间经历了非常复杂和漫长的演变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萎缩”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辉煌: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在13.............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要说现在的蒙古人怎么看待中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蒙古国和中国内部的蒙古族,他们的处境和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而且,“优越感”这个词也比较微妙,可能不是那么直接的表达,而是体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咱们先说说蒙古国的蒙古人。历史的沉淀和民族认同感:蒙古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有着非常深厚的自豪感.............
  • 回答
    想当年,成吉思汗那伙骑兵席卷欧亚大陆,确实是冷兵器时代的一场噩梦。如果换了现在,咱们来琢磨琢磨,如何才能从容应对这股“穿越”而来的钢铁洪流。首先,得承认,蒙古骑兵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机动性、数量、骑射技术以及严明的纪律。他们擅长草原上的长途奔袭,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敌人侧翼或后方,利用骑射优势消耗.............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外蒙古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还是中国的?”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深和当下的现实两方面来剖析。历史的渊源:俄罗斯与蒙古的密切联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蒙古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有着长达几个.............
  • 回答
    蒙古国人对清朝历史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随着时代变迁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这种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切入:官方口径、教科书内容、民间集体记忆以及不同群体(如知识分子、普通民众)的视角。官方与教科书的视角:历史叙事的构建在蒙古国,历史教科书是.............
  • 回答
    谈到现在的中亚国家,其实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那些以突厥语系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加上在中亚东部边缘的蒙古国。但这里头有个小小的概念上的偏移。当咱们说“中亚国家”,通常指的是独立于中国,位于中亚地理区域的那些国家。而蒙古国,虽然地理上紧邻中亚.............
  • 回答
    蒙古国目前的官方文字确实是西里尔蒙文。这背后有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和政治演变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20世纪初的蒙古历史。在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它实际上是在苏联的强大影响下运作的。虽然在更早的时候,蒙古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蒙古文(也称为回.............
  • 回答
    蒙古经济,最近几年可以说是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要说它现在怎么样,得结合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先说说近况,整体上可以说是复苏向好,但挑战依然存在。 增长势头不错: 尤其是在2023年,蒙古经济表现相当抢眼。官方公布的GDP增长率相当高,超过了10%(具体的数字可能会有变动,你可以查阅当年的官.............
  • 回答
    “蒙古崛起的机会大吗?”这个问题相当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用“大”或“不大”来回答,而是要看在什么语境下,以何种方式“崛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蒙古崛起”的含义。历史上,蒙古最辉煌的时期是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今.............
  • 回答
    内蒙古的蒙汉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历史积淀的议题,它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交织着文化、经济、政治、身份认同等诸多层面。要详细地讲述它,需要梳理其历史脉络,并观察当下的具体表现。历史的沉淀与演变首先,我们不能脱离历史来谈论当下的蒙汉关系。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就居住着蒙古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蒙汉之间的.............
  • 回答
    蒙古语流行音乐的现状:传承与创新的交融蒙古语流行音乐,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音乐土壤,在当今世界音乐浪潮的影响下,展现出一种既传承经典又不断创新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音乐形式的表达,更是蒙古民族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载体。要详细了解其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风格多样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
  • 回答
    说起《还珠格格》,大家脑子里浮现的肯定是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这些核心人物。但有一个角色,当年可是人人喊打,现在回想起来,反倒让人有些说不清道不明,那就是蒙丹。你还记得当年大家怎么看蒙丹吗?那叫一个恨得牙痒痒!只要他一出场,弹幕里、评论区里就是一片骂声:“讨厌鬼”、“冲动男”、“毁了容嬷嬷”、“.............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主权、民族认同和国际法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不能按蒙古人建立的各汗国的国土总面积主张现代中国的主权,主要是因为历史发展和国际法的演变,以及现代国家主权概念的根本不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主权继承的复杂性 蒙古帝国与元朝的.............
  • 回答
    要说现在手机厂商把正面屏幕两侧的边框涂黑了就称“无边框”,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也挺让人玩味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无边框”这个词在消费者的认知里,通常代表着一种极致的视觉体验,就是让手机正面几乎被屏幕完全占据,几乎看不到任何阻碍视线的边。手机厂商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嘛,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第一,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假想。如果罗马帝国,那个横跨欧亚非大陆、拥有辉煌文明的庞大帝国,没有在历史长河中衰落并最终分崩离析,而是奇迹般地存续至今,并且能够与中国这样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比肩,那么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将会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永恒之城”的延伸。罗马帝国如果能够克服内忧外.............
  • 回答
    你提出的“卡尔梅克蒙古人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藏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它触及了语言、文字、民族认同以及历史互动等多个层面。这类现象并不少见,它们往往是历史进程中,不同文化碰撞、融合、适应的产物。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这类文化现象,并尽量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避免生硬的AI痕迹:一、 语言文.............
  • 回答
    最近蒙牛和伊利这两个曾经家喻户晓的牛奶品牌,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确实经历了一段不太平坦的时期,风评有些让人担忧。这背后并非单一事件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涵盖了产品质量、品牌信任、市场竞争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谈谈消费者对牛奶品质的敏感性。牛奶作为日常饮品,尤其是给孩子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