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中亚国家还有蒙古族吗?

回答
谈到现在的中亚国家,其实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那些以突厥语系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加上在中亚东部边缘的蒙古国。但这里头有个小小的概念上的偏移。当咱们说“中亚国家”,通常指的是独立于中国,位于中亚地理区域的那些国家。而蒙古国,虽然地理上紧邻中亚,但从文化和历史渊源上,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常常被单独拎出来说。

所以,咱们得先把这个问题拆解一下:

1. 狭义的中亚国家(不含蒙古国):指的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2. 广义的中亚区域:有时也会把蒙古国也算进来,或者讨论中亚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时一起提及。

那么,回到核心问题:现在的狭义中亚国家里,还有没有蒙古族?

答案是:有,但数量相对较少,且主要分布在特定区域,其存在感和历史背景也与我们熟知的蒙古国有所不同。

要详细说,咱们得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来捋一捋。

历史的回响:成吉思汗的印记与迁徙

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的影响力当然也触及了中亚地区。

黄金家族的统治:在蒙古帝国及其继承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等时期,蒙古贵族和军队曾在中亚拥有相当长的统治时期。虽然这些统治者最终会被当地的文化和语言同化,但总会有一些人口留存下来,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例如随军家属、后勤人员、商贸往来等)在中亚地区定居。
民族融合与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亚地区民族构成非常复杂,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动。蒙古人的统治虽然深刻地改变了当地的政治格局,但很多时候,统治者在文化和人口上是逐渐被同化的,比如察合台汗国后期,使用突厥语和伊斯兰教成为主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蒙古族人就此消失,一些群体可能保留了部分民族特征,或者被整合进其他民族群体中。
近代的迁徙: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纪,由于政治动荡、战争、以及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等多种因素,也发生了一些人口的迁徙。虽然大规模的蒙古族迁徙到中亚的情况并不常见,但零星的、个体或小团体的迁移是存在的。

现实的图景:中亚国家的蒙古族现状

如今,如果我们看中亚五国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你会发现“蒙古族”(有时也可能被归类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等相关民族)的统计数字通常是非常小的,甚至在一些国家可能完全没有单独列出。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民族构成非常多元。在其官方统计的几十个民族中,确实也有蒙古族(Qazaqstan Respublikasyndaǵy halyqtar tizimi / Список народов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根据不同时期的统计,人数大约在几千人左右。这些蒙古族群体可能是在历史上(比如与突厥民族的融合,或早期定居的蒙古人后裔)留下的,也可能是在近现代由于各种原因迁徙而来。他们通常分布在人口相对稠密的城市,或者一些特定的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主体是乌兹别克族,此外还有俄罗斯族、塔吉克族等。在官方的人口普查中,蒙古族的人数非常非常少,甚至可能不被单独统计。历史上,在中亚地区,特别是花剌子模和河中地区,蒙古帝国的残余势力或定居人口的影响是存在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已被当地文化同化。
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在这些国家,蒙古族的人口数量更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吉尔吉斯斯坦虽然与蒙古国在某些历史时期有过间接联系(都是游牧民族文化圈的一部分),但其主体民族是吉尔吉斯人(突厥语族)。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民族主体分别是土库曼人和塔吉克人(伊朗语族)。

为什么数量不多?

1. 主体民族的强势:中亚地区历史上就被突厥语族群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后来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使得蒙古族作为外来文化和民族,很难形成大规模独立的聚居群体。
2. 同化作用: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蒙古族可能因为人数劣势,或者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逐渐接受了当地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习俗,成为其他民族的一部分。
3. 历史上的迁徙与整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帝国虽然广大,但大部分统治者最终还是以突厥语为交流工具,并接受伊斯兰教。在帝国分裂后,一些蒙古贵族和军队可能被纳入了当地的军事或政治体系,成为当地民族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存在。
4. 蒙古国独立的影响:近代以来,当蒙古民族主体形成了独立的国家(蒙古国)后,如果中亚地区有蒙古族群体,其认同和联系更多地会指向蒙古国,而不是在中亚形成新的、独立的政治或文化实体。

总结一下

所以,是的,在一些中亚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官方统计中是存在蒙古族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确确实实是这个国家民族构成的一部分。他们是历史长河中,民族迁徙、融合和变迁的留存者。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在中亚的蒙古族,与我们通常意义上讨论的、位于蒙古国以及中国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在文化、语言(可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变异或同化)以及身份认同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他们的故事,是更广泛的草原民族历史和地缘政治变迁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亚地区的蒙古族,更像是一抹在广阔历史画卷上的细微笔触,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的存在,恰恰证明了这片土地曾经经历过的深刻的历史印记和复杂的民族交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说蒙古语族的族群算的话,那么就算有。 他们是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萨尔特卡尔梅克人。 他们是一群说西部蒙古语族-卫拉特语的族群,大概是准格尔汗国的时候迁入,也有部分是在清代甘陕回变的时候从新疆迁入伊塞克湖,也可以翻译为 萨尔塔-卡尔梅克人。目前已经不太可能精确统计这些人口的数量。在吉尔吉斯斯坦,他们有时候被认为是吉尔吉斯民族的一个部落,2009年有3800个吉尔吉斯公民注册为萨尔特卡尔梅克人,其余的人处于社会原因把自己注册成了吉尔吉斯人。他们主要住在下面四个村:Chelpek, Burma-Suu, Tash-Kyya, Beryu-Bash, 目前只剩下年纪大的老人和中年人能流利说这种西部蒙古语了。他们的文化层面已经几乎被周边的吉尔吉斯部落和伊斯兰信仰同化,加上一些跨族群的通婚,他们在各方面和周边民族的差异不大。除吉尔吉斯之外,有些还有哈萨克(斯坦),维吾尔,鞑靼等周边居民的亲戚。总之他们除了语言之外,和其他蒙古语族的相似点已经不多不明显了。之前新闻提到蒙古国总统曾经会见了一些萨尔特卡尔梅克人代表(见下图合影)

下面是蒙古国ori电台采访吉尔吉斯当地萨尔特卡尔梅克人的视频:

中亚萨尔特卡尔梅克民歌 https://www.zhihu.com/video/1328838598566187008


参访中亚萨尔特卡尔梅克村 https://www.zhihu.com/video/1328838673555263488



参考

关于萨尔特卡尔梅克人的论文,Balinova Natalia, Khomyakova Irina SART KALMYKS OF THE ISSYK KUL PROVINCE, KIRGHIZSTAN: THE ANALYSIS OF FIELD DATA )

新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现在的中亚国家,其实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那些以突厥语系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加上在中亚东部边缘的蒙古国。但这里头有个小小的概念上的偏移。当咱们说“中亚国家”,通常指的是独立于中国,位于中亚地理区域的那些国家。而蒙古国,虽然地理上紧邻中亚.............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外蒙古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还是中国的?”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深和当下的现实两方面来剖析。历史的渊源:俄罗斯与蒙古的密切联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蒙古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有着长达几个.............
  • 回答
    说起中国的贫困,很多人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过去纪录片里那种茅草屋、土路、吃不饱饭的景象。但现在,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那种景象确实越来越少了。不过,如果说完全没有我们难以想象的贫穷落后,那也过于绝对了。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一个距离你最近的省会城市,可能驱车几小时,甚至更远,你会进入一个你从.............
  • 回答
    祭祖坟,这四个字听起来似乎有些古老,甚至带着点距离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当我们谈论起祭祖坟,不少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们活在当下,追求的是未来的精彩,为什么还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拜访那些已经冰冷的坟墓?但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微拉远一点,剥去那些程式化的仪式和表面的符号,你.............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信心”这个情感,也不会直接参与股票交易。我的任务是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用户理解市场。因此,我无法像一个投资者那样给出“有信心”或“没信心”的个人判断。然而,我可以从数据和普遍的分析框架出发,来探讨目前中国股市的状况,并解释为什么人们可能会对中国股市持有不同看法,从而让你自己去判断。.............
  • 回答
    中国的女权发展确实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在思考它未来的走向。要预测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变,尤其是像“女尊社会”这样重大的概念,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它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未来想象色彩。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女尊社会”并不是一个有明确定义或者科学界普遍认同的社会学概念,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当下女权.............
  • 回答
    要详细地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我们需要考虑生育率的趋势以及其他重要的人口动态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预测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核心因素:生育率您提到的“保持现在的生育率趋势”是关键。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持续走低,并且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位女性生育2.1个.............
  • 回答
    中国当代女权运动,如许多社会思潮一样,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复杂多元的面貌。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争取女性权益方面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挑战和争议也随之而来,其中“女权癌”便是对其中某些极端或扭曲现象的一种概括。要理解中国女权运动面临的问题,首先要看到它所处的社会文化土壤。中国社会经历着.............
  • 回答
    中国的人口状况和未来劳动力市场趋势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结合人口统计数据、经济结构变化、技术发展以及政策调整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下是基于当前数据和趋势的详细解读: 一、中国当前人口状况1. 总人口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中国总人口约为 14.25亿(截至2023年).............
  • 回答
    “中国现在还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吗?”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对“哲学家”定义的理解、对当前中国学术生态的观察以及对哲学本身功能的认识。首先,我们需要界定“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在我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核心特质:1. 原创性的思想贡献: 能够提出新的概念、新的.............
  • 回答
    在中国,寻找“真正的道士”这个问题,就像在古代寻找一位能炼出长生不老药的方士一样,充满了复杂性和误解。简单地说,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确实还有人被称为道士,但“真正”这个词的定义,以及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道士”。在中国的传统语境里,道士是指继承道教教.............
  • 回答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下的中国是否会比清朝统治更好,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议题。尽管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了,并且其统治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但仍然有人认为,在某些方面,太平天国体制的设想或其短暂的实践,比起腐朽没落的晚清,或许能带来一种不同的、甚至在某些人看来是“更好”的出路。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
  • 回答
    说起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儒家文化的影响,那可是如影随形,贯穿始终,即便走到今天,也是如此。你可别觉得儒家就是古籍里那些文绉绉的东西,它早就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空气一样,我们常常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决定着很多事情的走向。打个比方,你仔细想想,咱们中国人过年回家,最讲究什么?孝敬.............
  • 回答
    中国的普速铁路在2017年当然还在建设,而且是铁路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能因为高铁发展迅猛,就认为普速铁路建设就停滞了。事实上,普速铁路的建设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什么普速铁路还在建设?简单来说,高铁虽然快,但它并非万能。普速铁路有着高铁无法替代的优势,所以它的建设仍然.............
  • 回答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一直涌动着改造山河、造福人民的雄心。在“治水”这件事上,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再到南水北调,每一次大手笔都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那么,当下,有没有哪个地方,能够通过修建大型水利设施,再造一个“成都平原”般的沃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解“成都平原”的.............
  • 回答
    很多人对赫鲁晓夫的评价确实挺复杂的,特别是在中国,他当年对中国有过援助,但时至今日,网上还是能看到不少对他的负面评价,甚至不少是相当激烈的批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两国关系的演变,想搞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好好捋一捋。援助的时代背景:蜜月期的中苏情谊首先得说,赫鲁晓夫掌.............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从历史角度看:近代侵略的伤痛与历史记忆日本在近代曾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战争,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伤痕。包括甲午战争、七三一部队在内的许多历史事件,至今仍是中国民众心.............
  • 回答
    中国历史的悠久画卷,其划分方式如同繁星点点,既有传统定论,也有不断演进的观点。谈到“远古”、“上古”、“中古”,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些并非铁板钉钉的、在所有历史时期都完全一致的划分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史学流派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界定都会有所侧重。一、 传统与现代史学对中国历史的划分.............
  • 回答
    理解“屈辱”这个词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至关重要。历史上,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都经历过被外部势力干预、经济剥削、主权受损的时期。这些经历在当地居民看来,可能带有强烈的“屈辱”感。将这些经历与中国清末民初的特定历史背景进行类比,需要审慎分析当时的具体条件和国际格局。清末民初中国经历的“屈辱”,主要.............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