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蒙古是如何独立的?

回答
外蒙古的独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势力博弈、民族主义兴起以及国际格局变化。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一、 历史背景:清朝统治下的“外藩”

在清朝之前,蒙古各部虽然时有内部分裂和征战,但总体上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政治和文化联系。清朝建立后,通过武力征服和羁縻政策,将蒙古各部纳入其统治体系。蒙古被划分为内札萨克(内蒙古)和外札萨克(外蒙古)。“外蒙古”主要指喀尔喀蒙古,包括今蒙古国的主要疆域。

在清朝统治下,外蒙古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各部首领世袭,但在重大事务上需要得到清朝的册封和认可。清朝主要通过驻藏大臣、理藩院等机构管理蒙古事务,并实行“羁縻”政策,即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自治,但不给予完全的主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对蒙古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尤其是在19世纪末,由于内忧外患,清朝的统治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二、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寻求自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思潮涌动,中国也未能例外。在外蒙古,僧侣、贵族和知识分子也开始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他们开始反思清朝的统治,并寻求摆脱外部控制,实现民族自决。

甲午战争(18941895)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朝的衰弱。这促使外蒙古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依靠清朝已无法保障其利益,需要寻求新的出路。

三、 俄国势力的渗入与“保护”

与此同时,俄罗斯帝国出于其地缘政治战略和扩张野心,对中国东北和外蒙古地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俄国通过经济援助、文化交流,以及在当地设置领事馆等方式,逐步扩大其在蒙古的影响力。

在清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俄国开始以外蒙古“保护者”的姿态出现。1907年,俄国与英国签订《英俄协约》,在一定程度上划分了势力范围,俄国获得了在中亚和蒙古地区的优先利益。

四、 辛亥革命与外蒙古的“独立”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这一政治动荡成为了外蒙古宣布“独立”的契机。

1911年12月1日,在外蒙古喇嘛教上层人士和俄国人的支持下,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库伦(今乌兰巴托)宣布外蒙古“独立”,并建立了“大蒙古国”,他本人称帝。

然而,这次“独立”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尤其是在中国,北洋政府并未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试图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五、 中俄在蒙古地区的博弈与《边境协定》

辛亥革命后,中国曾试图派兵进入外蒙古,但遭到了俄国的阻挠。1913年11月5日,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声明》,中国承认外蒙古在“中国主权”内享有“自治”。这意味着中国名义上仍拥有外蒙古的主权,但实际上给予了其高度自治权,并承认了俄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六、 十月革命与外蒙古的新局面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随之而来的是内战。这对外蒙古的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俄国内战期间,白俄军队进入外蒙古,并与蒙古的亲华势力联合,试图推翻哲布尊丹巴政权。1920年,中国北洋政府趁机派兵进入外蒙古,驱逐了俄国势力,并废除了外蒙古的自治地位,再次将其纳入中国的直接管辖之下。

七、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苏联的影响

然而,随着苏联红军的介入,外蒙古的局势再次发生变化。1921年,在苏联的支持下,苏赫巴托尔领导的蒙古人民党(后来的蒙古人民革命党)组建了“临时政府”。同年7月,苏赫巴托尔率领的革命军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击败了白俄军队,并重新控制了库伦。

1921年7月11日,蒙古人民革命党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并与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苏联成为蒙古实际上的保护者。

八、 中国在联合国承认外蒙古独立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得到了苏联的坚决支持。尽管中国在名义上始终未放弃对外蒙古的主权,但在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下,特别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外交政策也经历了调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建交,并承认了蒙古的独立。在1950年代,中国进一步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支持蒙古的独立地位。

关键因素总结:

清朝的衰弱: 导致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下降。
民族主义的兴起: 促使蒙古各界寻求民族自决。
俄国(后来的苏联)的强大地缘政治利益和军事干预: 是蒙古独立过程中最重要的外部推动力。
中国国内政治动荡: 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无力以及国共内战,使得中国无法有效维护对蒙古的主权。
国际格局的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使得大国博弈成为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

外蒙古的独立,是一段充满历史曲折的篇章,它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民族主义力量的崛起。虽然中国在早期曾试图维护其主权,但最终在强大的外部压力和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下,未能阻止外蒙古走向独立的道路,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承认了这一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外蒙古的事又吵起来,所以去知网上看了一下论文。就一个感受——凭我带清和北洋政府的骚操作,外蒙想不run也难。

来看看我带清的新政。



但并不是说蒙古旧统治阶级一门心思抱俄爹的大腿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


如果说外蒙古的旧统治阶级为了独立可以联俄制华,而当另一种威胁到来的时候又会回过头谋求北京的庇护。

历史机遇这不就来了,那北洋政府是怎么操作的呢?

如果徐公只是强硬地让外蒙撤治,那也只是惹恼了统治阶级,but。。。


但是徐公的操作,还是不如张大帅厉害。





如果说蒙古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蒙古的独立是被封建统治阶级所操纵的,那以普通蒙古人的视角怎么看呢?

带清新政的时候被刮了一次地皮,徐树铮外蒙撤治的时候又被刮了一次地皮,恩琴占领库伦的时候就不见人了,还是苏俄帮忙救火。简直就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要你这中央有何用?

更不用说45年独立公投前,蒋记民国对外蒙的影响也只剩地图开疆了。

蒙古独立其主因是外蒙强烈的独立愿望,寻求外国帮助则是其手段,而带清和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则是重要推力。

倒果为因,认为沙俄和其后的苏联导致外蒙古独立的人,也不先瞅瞅带清和北洋政府干得啥破事。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恼)


有朋友想了解外蒙古清党的事,所以我也查了资料。首先要指出,蒙古人民共和国有一个从联合政府向社会主义政府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矛盾多,阶级斗争严峻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样的大杂烩自然不可能铁板一块。




但是你要说共产国际对蒙古是全面控制的,那也不现实。


还有些经典再现


而当蒙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候,更多的矛盾自然会表现出来。

首先是清党,从政治上瓦解旧封建阶级的力量。



然后是征收庙产和土地,瓦解其经济基础。





而这种激进的政策也使得反动阶级反扑。




说苏联和共产国际管得太多,作风有些粗糙我觉得是可以的,但非得把苏联和共产国际描得像乌鸦一样黑,很难不让人怀疑屁股和喇嘛以及封建领主坐到一块了。

user avatar

知友 @虽9死其犹未悔 说的当然不错,【凭我带清和北洋政府的骚操作,外蒙想不run也难。】

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外蒙地区、外蒙人民对带清和北洋政府的恶感,会让他们最终将中华(中国)一并舍弃呢?

若说对带清的厌恶,邹容可谓恨之入骨,不共戴天,但他并未放弃中华(中国),他在《革命军》全书最后仍然呼喊:“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若说于民国政府(KMT)的仇恨,TG可谓“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多少战友烈士死于屠刀之下。但TG也并未放弃中华(中国),在江西苏区建立的仍然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此何人哉?于“中华”二字视若千钧,虽百死而不易;彼何人哉?于“中华”二字弃若敝屣,不屑一顾。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user avatar

外蒙事实独立在北洋时期,而最后能够名实合一,固然有国际压力,但 蒋公的个人意志占了相当分量。1937年 蒋公即有支持外蒙独立的表示,而从1945年到1953年, 蒋公及其政府始终持支持和承认外蒙独立立场(并不是在1949年就转变)。

 蒋公意欲承认外蒙独立其实很早。《 蒋中正总统困勉记》记载,1936年4月2日, 蒋公尚表示:

俄态日露,已逼我无依违两可之余地,更不可有乘机取巧之观念,唯有以事实与我革命主义为重,似无所用其徘徊也。二、外蒙之领土与主权,非使俄承认不可

然而到了1937年4月23日,《 蒋中正总统困勉记》记载, 蒋公表示可以承认外蒙为永久独立国:

应与俄协商,先解决外蒙与中国直接谈判问题;并由中俄两国共同宣言,承认外蒙为永久独立国

这说明,同意外蒙独立,在 蒋公内心深处,是可商量的。

到了1945年7月5日,《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记载, 蒋公在日记中写道:

接阅子文冬亥报告电,乃知斯大林对外蒙坚持其独立之要求,否则有协定无从成立之表示。余再三考虑,俄对外蒙之要求,志在必得,决不能以任何高度自治或准其驻兵之方式所能餍其欲望。若不允其所求,则东北与新疆各种行政之完整无从交涉,共党问题更难解决;而且外蒙事实上已为俄占有,如为虚名,而受实祸,决非谋国之道,忍痛牺牲,而换得东北与新疆以及全国之统一,乃决心准外蒙战后投票解决其独立问题,而与俄协商东北、新疆与中共问题为交换条件。外蒙独立在主义与道义上论,皆无问题,但今日俄国之要,却非蒙古之真独立耳!

可见, 蒋公从“主义”和“道义”上均不反对外蒙独立, 蒋公关心的是这个筹码换回的东西是否足够多。

1949年8月31日,行政院决议向联大控诉苏联违反《中苏条约》,然而在外长叶公超呈报的控苏案纲领中,并未否定外蒙独立,而是指责苏联“蔑视外蒙独立,并助其侵略我国边境(如白塔山事件)”。显然,无论是“蔑视”还是“侵略”,都是将外蒙视为一个独立国家的。

1951年2月25日,《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记载, 蒋公追忆承认外蒙为其主动,而非受苏美胁迫:

回忆承认外蒙古之独立,乃为我政府对国内民族及对国际最重要政策之一,而完全出于我主动,决非为外力胁迫稍有被动之情势,惟未能坚持待东北主权完全收回后方予其独立为憾。今后反共抗俄战争之外交政策,应以收回外蒙古或由我托管为最主要之方针也,惟恐舍之易而收之难矣,奈何!然既可由我舍之,自可由我收之,惟在能否自强奋斗耳。

1952年1月29日,控苏案通过,《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记载, 蒋公当天在日记中表示当年承认外蒙独立乃是信守诺言的举动,并不后悔:

控苏案通过时,美代表库珀说明我国曾作极大让步,并始终遵守诺言及义务之句,以及俄国控制东北后,以此为侵韩之根据地等语,出之于美国代表之口,殊觉(最足)自慰。因当时俄入东北接收日本投降时之残暴与欺诈,明知其条约为无效,尤其对于外蒙问题,当时已有很多理由,不必履行承认其独立之诺言,余仍予以承认,此乃人人认为余最蠢拙之举动,但余对马歇尔及哈尔说明余既有诺言,承认外蒙独立,余仍不以俄国各种失信不义之举,而改变我诺言。余仍依照诺言实施,不问其俄国今后之是否能守其约也。盖弱国外交更应守信重诺,即使明知其于我大害,甚至危及国本,亦不得不遵守信约,总使其此后无瑕可击,即使败亡蒙耻,亦不能使其有丝毫之借口,以为我咎由自取也

1953年2月10日,《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记载, 蒋公在研究废除《中苏友好条约》时,仍然准备继续承认外蒙独立,草拟《扶予外蒙独立宣言》:

废除『野尔达』密约(按:即「雅尔塔密约」)时,即声明废除中苏友好协定及扶予外蒙独立宣言的准备。以今日外蒙人民完全已被俄帝所奴役,外蒙土地已成为俄帝之附庸范属,而无独立自由之可言也。故必须实与当时宣言之宗旨相反,故应予废除。但将来对外蒙独立自由之威胁消除,确能保证其独立自由以后,当仍予其独立自由也。

不过到了20日, 蒋公改变主意,决定不再承认外蒙独立。24日,“立法院”通过“废除中苏友好条约案”,25日,《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记载, 蒋公在日记中写道:

从此不惟东北铁路与旅大主权已无问题,即外蒙独立问题亦因之取消,仍属于我国之领土。以外蒙独立只在中苏友好条约中换文之附件,其他并无任何证书也。此乃为余政治事业中一大憾,自此亦可以湔除矣。八年忍辱,四年苦斗,证明凡不合理之冤屈与苦痛,只要能卧薪尝胆、雪耻图强,则最后自必邀天眷佑,达成其报仇复国之目的。

从这些材料推测, 蒋公不再承认外蒙独立更像是“三年反攻”失败,朝鲜战争大局已定下的政治操作;假使国府尚有反攻希望,估计 蒋公是不会变更态度的。即便如此,60年代初,台湾当局也在联合国放水蒙古入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外蒙古的独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势力博弈、民族主义兴起以及国际格局变化。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一、 历史背景:清朝统治下的“外藩”在清朝之前,蒙古各部虽然时有内部分裂和征战,但总体上保持着某种程度的政治和文化联系。清朝建立后,通过武力征服和羁縻政策,将蒙古各部纳入其.............
  • 回答
    外蒙古从中国获得独立的过程,确实是一段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它的背后交织着帝国主义的觊觎、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中国自身的内乱。想要详细梳理清楚,我们需要一步步地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一、 历史渊源:从宗藩到内附的变迁首先要明确的是,在近代独立之前,蒙古与中国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殖民与被殖民。从元朝开始,蒙古.............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有可能收回外蒙古(即蒙古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情形,并且要避免那种“标准答案”式的陈述,而是尝试用一种更具思考性和个人观察的口吻来描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当前的国际政.............
  • 回答
    内蒙古和外蒙古的划界,实际上是一个漫长而复杂历史过程的体现,并非一蹴而就的单一事件。要理解这个“划界”,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去审视,它关乎民族迁徙、帝国兴衰、地缘政治以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历史的起点:蒙古民族的分布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前,蒙古各部族就如同许多游牧民族一样,在广袤的草原上活动,他们.............
  • 回答
    如何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 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视角看待外蒙古(今蒙古国),需要超越简单的“独立国家”或“历史遗留问题”的标签,深入了解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多元的文化认同、当前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 “夹在”两.............
  • 回答
    对于外蒙古将花木兰宣称为蒙古人的说法,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抢了它们的英雄”的指责,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民族认同以及现代政治宣传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回到花木兰的“身份”本身。传统上,花木兰的故事主要流传于中国,并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答案也变得有些复杂。如果成吉思汗出生在今天,从严格的地理和现代政治划分来看,他既可以被认为是内蒙古人,也可以被认为是外蒙古人,这取决于我们具体指的是他出生时的部落活动范围,还是现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为了说得更清楚,咱们得回到那个时代,以及地理概念的变化。成吉思汗的.............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外蒙古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还是中国的?”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深和当下的现实两方面来剖析。历史的渊源:俄罗斯与蒙古的密切联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蒙古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有着长达几个.............
  • 回答
    我心中的外蒙古,并非只是地图上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独特文化,以及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土地。它像是一位久远而神秘的邻居,有时我们关注它,有时又似乎被遗忘,但它的身影从未真正消失。它首先是草原的辽阔与自由。当我想到外蒙古,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 回答
    蒙古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蒙古”,其与中国的划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历史、政治、民族、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入手。一、 历史渊源与清朝的统治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 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这个帝国在.............
  • 回答
    外蒙古地区(即如今的蒙古国)的独立,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段复杂而深远的历史事件,其影响至今仍在回响。要判断其“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且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定论,因为这涉及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历史情感等诸多因素,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历史背景简述:在讨论利.............
  • 回答
    外蒙古排华现象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严重程度也因时而异,并且在不同地区和群体间存在差异。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缘由和严重程度: 排外情绪产生的缘由:外蒙古的排华情绪,与其说是单纯的民族矛盾,不如说是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以下是.............
  • 回答
    “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外蒙古”在历史叙述中的不同对待,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两个地区主权主张的侧重点、国际承认情况以及地缘政治考量。要详细解释,需要从历史、政治和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一、 台湾的历史叙述与主权主张的形成“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说法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动.............
  • 回答
    如果新中国在建立时,其版图囊括了外蒙古、外东北(包括库页岛)和外西北,那将是一幅截然不同且极富想象的历史画卷。这并非简单的疆域扩张,而是一种地缘政治、经济结构、民族构成乃至于国际关系都可能发生颠覆性重塑的局面。一、 辽阔的疆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首先,最直观的变化是国家面积的急剧膨胀。外蒙古、外东北和.............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开放平台上,关于历史人物、民族起源的讨论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情绪化或片面性的解读。你提到的“内蒙古人是正统黄金家族,外蒙古人是奴隶”的说法,在知乎上确实可能存在,但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准确、具有误导性,并且可能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要理解为什.............
  • 回答
    在谈论外蒙古人是否过春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外蒙古”这个说法本身带有一些历史和政治色彩,现在通常更习惯称呼为“蒙古国”。蒙古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那么,蒙古国人过春节吗?答案是:他们也过,但方式和侧重点与我们中国汉族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有所不同。蒙古国最隆重、最.............
  • 回答
    蒙古国,这个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两大邻国之间的内陆国,自然拥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考量。关于它为什么没有加入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问题,答案并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历史、地缘政治现实、国家战略选择以及与周边大国的关系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蒙古国的历史和它与两大邻国的复杂.............
  • 回答
    要回答“外蒙古和中华民国建交了吗?”,我们需要分两个时间段来看: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和中华民国(台湾时期)。一、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与外蒙古的关系在中华民国建立初期,外蒙古(当时被称为“外蒙古”)确实是中华民国名义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外部势力(主要是沙俄)的介入,外蒙古的独立运动逐渐.............
  • 回答
    外蒙古独立的问题,是一个横跨历史、民族、地缘政治和主权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将时间的长河拉长,从清朝时期蒙古的地位讲起,一直到现代国际社会对蒙古独立性的承认。从“羁縻”到“藩属”:清朝与蒙古的关系首先,我们得回到清朝。在清朝的统治下,蒙古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实体,而是被划分为内.............
  • 回答
    “外蒙古有没有希望回归中国?”这个问题,在民间讨论中从未停歇,它触及了历史的伤痛、民族的情感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历史的迷雾,审视当下的现实,再遥望未来那飘渺的可能性。历史的纠葛:一个失落的王朝与一个新生共和国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曾经将“蒙古”这两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