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房价什么时候会下跌?

回答
中国房价何时会下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以下我将尝试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帮助您理解其中的逻辑:

一、 影响中国房价下跌的几个关键维度:

1. 宏观经济基本面:
经济增长放缓: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那么对房地产的需求自然会减弱。购买力是支撑房价的重要基石,经济下行会直接削弱这种支撑。
通货膨胀与利率政策: 如果出现通货紧缩(物价普遍下跌),可能会对房地产价值造成压力。相反,如果为了抑制通胀而大幅提高利率,贷款购房的成本会增加,投资房地产的吸引力下降,可能导致房价下跌。
全球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全球经济衰退、贸易摩擦或地缘政治风险都会影响中国的出口、投资和消费,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

2. 房地产行业自身因素:
库存水平: 当新房和二手房的库存量过高,而市场需求不足时,开发商和业主为了尽快出售,可能会被迫降价。
房地产开发商的财务状况: 一些高负债的开发商如果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可能会通过降价促销来回笼资金,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房屋质量和交付情况: 近年来,“烂尾楼”和延期交付问题频发,这严重损害了市场信心,导致部分购房者对新房的购买意愿下降,从而对房价形成压力。
二手房市场情绪: 二手房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情绪和买卖双方博弈的影响。如果卖家急于出售,或者买家普遍认为价格会继续下跌,那么二手房价格就更容易松动。

3. 政府政策调控:
“房住不炒”定位的坚持: 这是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基石。如果政府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并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抑制投机性购房(例如提高购房门槛、增加持有成本等),将有助于稳定或引导房价理性回归。
货币政策与信贷环境: 收紧房贷政策、提高首付比例、限制开发商贷款等措施会直接打击购房者的购买力,也使开发商融资困难,从而对房价构成下行压力。
房地产税/空置税的推出: 一旦房地产税或空置税正式落地,将增加房屋持有成本,特别是对拥有多套住房的投资者而言,这可能会促使他们抛售房产,增加市场供应,从而压低价格。
城市化进程的放缓与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未来的城镇化速度可能会放缓。同时,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导致新增购房需求可能减少,长期来看会影响房价。
户籍、学区等与购房挂钩的政策调整: 如果政府能够打破一些与户籍、学区挂钩的购房限制,让资源更公平分配,可能会缓解部分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价过高问题。

4. 市场情绪与预期:
信心危机: 当市场普遍对未来房价下跌的预期形成,购房者就会推迟购房,等待更低的价格;业主也可能因为担心资产贬值而急于出售,形成负反馈循环。
风险偏好: 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人们的风险偏好会下降,更倾向于规避风险较高的投资,房地产作为一种相对“重”的资产,可能会受到冷遇。

二、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下跌”场景: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面临多重压力。虽然全面“崩盘”的可能性较低,但结构性下跌和部分城市价格调整是正在发生的,并且可能持续。

短期(未来12年):
一线和部分核心二线城市: 由于其人口吸引力、经济韧性以及相对较强的购买力,这些城市房价下跌的空间可能相对有限,甚至可能出现小幅震荡或区域性分化。
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及部分库存压力大的二线城市: 这些地区可能面临更大的价格下行压力。如果经济进一步放缓、去库存不力或政策收紧,这些城市的房价可能会出现明显下跌。
新房价格控制可能松动: 部分开发商为了生存,可能会采取变相降价的策略,例如捆绑销售、提供优惠政策等。
二手房市场可能率先承压: 在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时,二手房业主的议价空间会增大,价格下跌会比新房更明显。

中期(未来35年):
人口结构影响显现: 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年轻人口减少,对新增住房的需求会持续减弱。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 城镇化速度放缓,意味着购房需求增长的动能减弱。
政策效果的累积: 如果“房住不炒”的政策持续发力,并辅以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将对房地产市场形成长期稳定或温和调整的引导。
城市分化加剧: 经济活力强、人口流入多、产业结构优的城市,房价仍有支撑;反之,则面临更大下行压力。

长期(5年以上):
房产投资属性的弱化: 随着国家不再将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其投资属性可能会被弱化,更回归居住的本质。
资产配置多元化: 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和金融市场的成熟,资产配置的渠道会更加多元,房地产的“超配”地位可能会改变。
潜在的风险释放: 如果一些城市或区域的房价与居民实际收入严重脱节,长期来看,价格终将需要向经济基本面靠拢。

三、 何时会“普遍性”或“大幅度”下跌?

要出现普遍性或大幅度的房价下跌,通常需要一些“催化剂”或“黑天鹅事件”,例如:

宏观经济“硬着陆”: 经济增长遭遇断崖式下跌,失业率飙升。
金融系统性风险暴露: 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问题传导至金融机构,引发信用紧缩。
重大政策转向: 例如,政府突然放弃“房住不炒”,鼓励购房,但力度或方式不当,反而引发市场恐慌。
地缘政治或国际经济危机: 导致国内经济遭受重创。

结论:

中国房价的“下跌”是一个渐进、分化、结构性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崩盘”。

一些三四线城市和部分库存压力大的二线城市,已经或正在经历房价的调整,部分地区可能已经下跌。
对于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房价更多的是呈现“横盘”或小幅波动的状态,大幅下跌的动力相对较弱,但长期来看,其增长空间也可能受限。
是否会普遍性大幅下跌,取决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叠加效应,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健康程度和政府政策的走向。

最有可能的“下跌”场景是: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人口红利消退和政府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将告别过去的高歌猛进时代,进入一个中低速增长或温和调整的“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城市和区域的房价会因供需关系、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绪的不同而出现分化下跌。

请注意,以上分析是基于当前公开的信息和普遍的经济学原理,中国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极大,政策的变化可能带来预料之外的结果。因此,对于“何时下跌”这个问题,任何预测都带有不确定性。重要的是理解影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大家骂北上广深房价最凶的时候是在房价不足2万一平的时候。当房价上涨到3万,4万的时候,一堆人就在等着看房价下跌的好戏。各种嘲讽。而当房价涨的5万6万的时候,好像骂房价,或者等着房价下跌的人反而少了很多。

我个人有一个观察。当一个地区的房价,大家越是骂,越是等着它降,它就不可能降低。因为这说明想买房的人比想卖的多。房价不足2万的时候,骂的人多是因为,家里帮凑点,再加点贷款,虽然有压力,房子还是可以够得到的。但当房子涨到3万4万的时候,房子就是很多人够不到的了。够到的人也基本竭尽全力了。当它涨到5万6万的时候,房子离普通人太遥远了,它已经从必需品变成奢侈品了。大家已经不抱期望了,也就不骂了,不关注了。你见过抱怨油价贵的,见过抱怨宾利贵的吗!见过抱怨物价上涨,衣服贵,见过抱怨爱马仕包包贵的吗!见过抱怨粮价上涨,见过抱怨迪拜帆船酒店消费高的吗!因为衣服,大米是你买得起的,爱马仕和帆船酒店是和普通人没关系的。虽然也想要,不过奢侈品大家不会关注,不会骂。在我家小县城,房子比人多。人人都希望房价涨,然而房价根本就涨不起来。最近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抱怨二三线房价高了,主要原因是在这买房目前还是现实可行的。

所以,我认为,当大家都希望都希望房价涨,或者没人再关心房价的时候,基本就快要下跌了。

很多人说宾利,爱马仕是奢侈品。类比房子不对。房子是刚需。房子是不是刚需先不说,起码北上广深的房子是奢侈品是没错的吧。没有爱马仕,买地摊货一样能活。没有北上广深的房子,买老家县城的房子一样可以睡觉。地摊的衣服买不起要裸奔的。老家的房子住不起要睡大街的。一线城市总人口约全国十分之一,享受着全国大部分资源。谁都想要,那么就价高者得,买这里房子的人本质上是想要更好的生活。和买宾利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奢侈品。买不起的东西,再需要也是奢侈品。命是绝对的刚需吧,照样有人看不起病,也不骂的。因为药真的太贵,自己都认为自己的命不值那个价。别再相信什么刚需了,那只是炒房的人发明的一个忽悠人的概念。每个人都有需求,对房子的需求,尤其是对一线房子的需求肯定排不到前列。

user avatar

商鞅通过严酷的法令把1/3的秦人转化为囚犯,然后让这帮囚犯去征战,用战功抵消罪名。

商鞅死了,可法令任在,直到汉朝时才废除。

user avatar

谢邀!

房价里隐藏着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但基本上没有人会去认真思考这个最简单的问题。我假设你是一个真的纯刚需,由始至终一点投资投机的心都没有,你买来了房子,就是想自己住进去舒服一点而已,如此简单的要求和愿望是不是一点都不过分?


是的,多少人活如蝼蚁,他们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更没有要拯救世界唤醒人类的野心。他们活着就是最现实最物质最单纯地只想养家糊口买房子车子,养好老婆孩子,其他世界会垮天会塌,都是别人的事。他们固执而自信,坚忍又能干,并且还有不少的好运气,在没钱的时候有亲戚朋友同学出面无私相助,在要干事的时候又能遇见贵人出手相帮。像他们这种容易成功的人,往往有一个富足的家庭环境,又有一个和谐有爱的朋友圈,但就算是幸运如他们这一群人,买上房子以后,不考虑房子的涨跌和各种意外情况,真要把余款供完,他们又能撑住房价多少年?


我的答案是:极限七年,一般人很难撑过五年,而大部分人,三年就会崩溃。首先,不要告诉我现在第一批商品房的按揭期已经有二十年了,这完全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二十年前按揭的,连本带利都是一两千一个月,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当然是毫无压力也能供完的,而现在的起点,可是十倍以上,也许很多人还是会想,以后钱不值钱了,说不定两三万就像当初的两三千一样简单和轻松,所以也就毫无顾忌地往里面冲了。这是一个观念类别的错觉大坑,已经绕进去了一大批人,接着还有一个大坑是,自己现在这样供,等以后手头松了,再提前还掉它一大笔钱,于是也就不会有负担了,这是对自己未来收入能够天降横财的一个大坑——他们对未来自己的财运具有太过美好的期待和幻想。不靠偶然的天降横财,就能凭自己的实力赚到一大笔钱去提前还供。


他们的一切错觉,都基于这二十年来,房价的趋势线是一路向上的前提之上,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二十年来的经济趋势也是一直向上的,然后他们就以为自己一辈子乃至永远都会处于繁华盛世之上。事实上,中国有经历过好几次股市的牛熊切换,所以大家都对炒股怀着深深的戒心,早已不敢妄言牛市,但除了广东海南曾经遭遇过早期的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切肤之痛外,其他地区是根本就不知道房地产泡沫破裂会带来什么样的痛苦的——你让一群只知道蜂蜜的甜味的人去想象从来没有品尝过黄连是什么滋味,无论你描述的多夸张和逼真,他们也无法对你的描述具有感同身受,他们只知道房子就等如蜂蜜的味道,顶多只是水加多了,没甜味,绝对不会坏到哪里去。但等黄连入嘴之时,你已无力鄙弃。

如何判断房价已经见顶?

股市见顶时,一般都是垃圾股飙涨,掩护前期涨幅巨大的股票撤退。房市也一样,一二三线的城市经过接力轮番爆炒之后,都触及到了天花板,已经无力上行,爆炒资金就会转向房市的ST区域——地县级市场。推动最后一级的房价补涨。目前来看,这个苗头已经特别明显,龙头城市开始疲态尽显,各地小县城却四处开花,但这些ST区域毕竟容量小热点散,可炒作时间并不能持久,小县城的韭菜也不耐割,一茬就连根带土可以割到万劫不复,种地的农民进城赶个晚集,一辈子也就攒个三五十万当首付,他们不会到别的县城去接别人的盘,外县农民也不会到他们的县城去接他们的盘,所以县城农民的盘基本上都是终生盘,也就是所谓的真正的刚需盘。但他们又是最脆弱的盘。

近几年入市接盘的人,一二线城市少说月供也要两万打底,稍微奢侈一点的大房,则五万十万都是常态,三线城市也基本上都在月供万元以上的居多,只有房价ST区域的县城月供只需三几千。许多人夫妻双方都有尚算不错的工作,父母也能领不菲的退休金,目前看来毫无危机兆头。但是一旦逆转掉头之后,即使稳固如斯的家庭组合,亦非毫无压力,社会是一个多零件互相齿合运转的机器,虽然有些倒霉鬼被安排在最容易损耗的部分率先牺牲,有些幸运者依然完好无损,但这部机器一旦开始出故障,最终还是要殃及池鱼,倒霉鬼成为牺牲品后,幸运者只是不会那么惨而已,日子却也一样没有以前那么滋润好过的。房价往下跌之后,许多原先看起来不是问题的问题都会显现出来,比如你本不缺钱的,但你投资了某个项目的资金却因为踩雷而爆仓了,当一切进入下旋通道时,你被惯性带着加速向下的可能性就会无限加大,银根收缩,流动性趋紧,日子顿时就会过的捉襟见肘,所有美好幻象都成泡影,而躁动不安的现实却越来越紧地攫取了你并不坚强的神经。

每个月都要按时还款的痛苦,开始占据着你一半以上的心思。房价上涨的时候,每个人都坐在通胀溢出的泡沫上开怀畅饮,满满都是钱的芳香,那个时候,哪怕你手头有点紧,向朋友求助,二话不说有人给你甩过来一笔钱,替你把这个月的按揭还了,然后你会惊喜地发现,上个月还的钱是五千,而这个月房价的涨幅早替你把欠债连本带利都给抹除了还有盈余。但是房价下跌周期一旦启动,你上个月还了的钱,这个月马上就缩水不见还多出了一笔负债来,而你也会发现,周围越来越难以找到周转资金来替你解燃眉之急了。最要命的是,你不但难以融到钱,反而还容易被逼债,以前好友对你照顾有加,现在他们自己也手头拮据,再难以启齿,也会不留情面地要求你赶紧还钱,毕竟紧要关头,人都先求自保。

赚钱机会的消失和来钱渠道的收窄,会让人掉进按揭黑洞里,你越挣扎越绝望。买房的时候,你会说自己是刚需,不在乎涨跌,但你入手之时不但做了美好的预期,觉得自己的收入水平一直是四十五度角上行趋势,还以为哪怕自己有天供不起了,还能出手卖掉变现,然后付清欠款以后还有盈余。但房价下跌以后,一切预期都被打碎了,你卖了房子不但补不了窟窿,还有巨额亏损让你无法承受。因为有许多硬成本,是你买房的时候就注定收不回来的附加投资,只不过之前上涨的趋势掩盖了这些真相,让你以为买到就是赚到。却不知房子跟车子一样,买到就有高昂的成本折旧。所有基于牛市思维做下的投资决定,在面临熊市的打击下都会溃不成军不堪一击。“跌不到哪里去”、“国家不会让它跌”每一个理由都像模像样,看起来逻辑也没问题。但趋势总是与大多数人的愿望相背离。趋势形成之后,哪怕强如政府,它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否则,若能遂它的意,它为何还用害怕失控?就因为政府心里其实明白的很,这玩意要出事。可又实在不想让它出事,于是才有那么多南辕北辙自相矛盾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为的就是怕它爆雷出事,但要来的,终究还是挡不住,你堤坝筑防的越高,下场就越惨。高到天上的房价,只要缺口一开,随便倾泻掉半湖水,也足以毁国灭家。

房产不单单是老百姓倾尽全力精心构建的财富城堡,更是其他产业链上的皇冠明珠,中国金融业有宇宙级的体量,都靠房地产这个气泡托着,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高科技企业也好,实体企业也好,都或多或少地依附着房地产的场景应用,一旦房价下跌,他们赚十年的利润都弥补不回房产腰斩的伤痛,那个时候,谁又还有做好实业赚点小钱的心思?而面对房价的震荡下行,你一生积蓄化为泡影,刚需在这样的强力打击下,早成为被唾弃的伪命题。一涨解百忧,一跌生千愁,涨的时候,纵有万般难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案,跌起来了,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麻烦,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你千头万绪无力应对。

最近股市的话题比较火爆,成功吸引了不少流量,似乎比较少人去关注房价的问题。但中国的股价未必能够火爆多久,顶多冲高到3500点的时候,人们就又会重归热门话题上来:房价。中国到底是股民多还是房奴多?这显然是个毋庸置疑的答案,许多人是打死都不会去炒股的,因为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我不投机,我要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赚钱买房子,我不眼馋你的暴利,你也别想割我的韭菜。老实的房奴们此前兢兢业业执行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这二十年来无疑是幸运并且幸福的一批老实人,因为没眼馋股市的暴利,自然也就没被收割的厄运,当看到那些从九十年代一路被收割过来的人到今天还在为自己买错了股票而垂头丧气时,他们正在为自己伟大的决策而高兴到无法低调。但很可惜,他们不幸生为中国人。但凡生为中国人,就逃不过当韭菜的命运,哪怕富过胡雪岩,贵胜和珅,面对镰刀,都是只有乖乖伸头待割的份。股民被割的频繁,但论及将来被割的最狠最彻底的,却非房奴莫属。每个奉旨发财的人,到了最后该吐出来的时候,都没人敢说不。苏浙的盐枭织造,山西的票号,乃至广州的十三行,从伍秉鉴到霍英东李嘉诚再到马云,时代风云变幻无数,但轮回的宿命以及官商之间的本质关系,依然还是老套路。

强如他们者,到最后都依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楼塌架倒的结局,又何况那些亿万普通人?每个鲜活的个体,无论聪慧抑或愚顽,都被框定在这个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充当肉体财富制造机,这是一群最充满人工智能的机器,远比谷歌的阿法狗算法先进很多。但正是这群智能人工财富制造机,在面对财富收割和粉碎一体机到来的时候,却显得无比弱智,要么像李嘉诚那样默不作声仓皇逃窜,要么只能像沈万三胡雪岩马云王健林那样用行动来表明心迹。超级主机尚且脆弱如斯,其他这些小云碎片能奈其何?连宕机的选择都没有。

主机无抵抗被收割,那么,各个小云节点们是如何面对收割和粉碎的?又是否还有一些逃过一劫的漏网之鱼呢?

2000年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尚在为奔小康而努力,虽然所有经济增长的数据都相当好看和靓丽,但在南方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基本上还在一千元左右,当然,这是指普通工薪阶层的合法收入,不包括其他收入。经济的增长表象永远是多元的,虽然那时候的薪资收入并不高,但其实其他领域的收入渠道却相当丰富,扯条电话线往有人路过的地方一摆,靠一部电话都能养活一家人,更别提那些敢于下海的人了,不管是真下海还是假下海,都能带回不菲的收获。那时候,收入低于一千,但房价也才两三千。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后来,2005年左右,人们薪资差不多翻了一番左右了,人们开始有两三千块的工资,当然,高薪阶层也有已经过万的,但房价却并未翻番,在股指历经四年熊市筑底开始腾飞的时候,房价却还处于筑底阶段。人们的显见工资见涨,但底层的财路来源却已日渐收窄,街边摆报亭拉电话线卖水不再是来钱的生意。香港的地产商很早就进了大陆,但他们甚少开发房地产,搞的大投资多是其他基建项目,诸如港口开发和公路建设或者其他城建项目。因为他们知道,在钱没有堆到一定高度厚度的时候,是撑不起房价的。堆钱的时候终于来临。说起来这个时间段离我们并不遥远,前后也就十年时间而已。但它给许多人造成的错觉,却仿佛已经过去了好几个世纪似得漫长。让人形成了一种房价永远会涨,土地永远值钱的观念。

但这些财富制造机们忘了一个重要的参数:财富是永远要靠钱堆起来的。你的房子里面每一平方米、每一立方厘米都充满了钱的味道。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普薪的起点再未跟随房价飙涨,现在能领五千块钱薪资的人有多少?许多工种,还是在三四千块钱徘徊,所以许多实体企业才会有招工难的哀叹,不是每人去干这份工作,而是去干了这份工作,对于自己的生活实在毫无助益,反而还让自己失去了发财的梦想,你没这份几千块钱的蓝领工资,还可以假想自己有机会找到一万以上的白领高薪,但若去做了,就知道自己一辈子都将耗在这个连房租都不够付的工作里面了,然后让自己产生无边的绝望。收入的气球已经不再膨胀,而房价的气球却愈涨愈大。需要往里面填钱的空间越来越大,而你可获得收入的机遇却越来越少。裂纹一旦形成,空间便会成为窟窿,吞噬着那些失去收入的人群。当你意识到房价已成为你人生财富的黑洞,像一只永远也喂不饱的貔貅或者贪吃蛇时,大多数人已经失去了退出游戏的可能性。

有没有一种手段,能够解决房价的急速坠落,然后让大家有个并不惨痛的归宿呢?比如吹胀收入的气球,抑制房价的气球,让收入跟得上房价的涨幅,然后平抑堆钱的空间,使窟窿成为硬地面?这是一个方法,但却非有效手段。许多想摆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人似乎都有用过这等手段,以图带领国民奔向发达国家行列,但最后都是功败垂成,毫无例外的陷入衰退泥潭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也误领一众国民跟着陪葬。贫富差距是人类必然会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如果不看汇率和购买力对比关系,你会发现许多发达国家的低等收入人群,基本工资也就跟我们差不多,都是三几千收入,不管是美元还是欧元,又或是英镑,当然,日元、韩元和新台币除外。三几千元收入的人,也一样需要住房子,而他们也确实获得了相应匹配价格的房子居住,当然,没有海景和泳池以及大到可以打高尔夫球的花园,有这方面需求的人,他们可以花天价去消费购买具有此项配套设施的豪宅。虽然,他们这样的社会结构并不公平,但是合理。因为他们的价格匹配了收入,也体现出了人的尊严与价值,低收入的人安于挤在他们的小房子里,高收入的人也安于躺在他们的大花园里,谁都不担心财富收割粉碎一体机会从天而降,要求他们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血汗换来的财富。

房价高位震荡带来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房价高低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全民社会的观念问题。因为这短短十来年的趋势教育,让所有人产生了一种为房是宝的理念,然后所有人发财之后的心心念念,都是把财富堆积到房产上去。乐视早已资不抵债,可它并不破产,为啥?因为它手里还有一堆土地和房产看起来还很有价值。京东最值钱的资产是啥?是它那个网站吗?还是它的流量?抑或是它卖的东西?都不是,是它在全国各地建起来的物流中心那些土地估值。今日头条融到资之后的首要目标就是买它几套房。目前的中国,无论是号称高科技的产业也好,还是传统实体企业也罢,他们的核心资产,既不是产品,也不是技术,更非市场规模,而是拥有的土地价值和房产价值。哪个企业获得了多大的融资授信额度,不是银行看中了它的产品有多大市场空间,而是看中了它手里拥有的某块地皮,至于地上长的是荒草还是养的是鲶鱼,没人在乎,总比堆在厂房里的存货更可靠和坚挺。

虽然所有的人都号称自己在踏踏实实做实业,但眼里所瞄,心里所想的,却是啥时候赚够一套买房钱。这是一套注定要走向失败和毁灭的体系。真正的阻力从普罗大众到最高最顶尖的那层人,虽然阶级不同,但却目标一致。再多的财富都无法填补这个黑洞,坍塌是唯一的必然。

也许,阻止本轮股市突破3500,上冲4000点的灰犀牛,就是房价坍塌的噩耗。


如有收获欢迎转发分享,这比给老铁打钱还给面子。

历史文章可以关注老铁的知乎专栏:

user avatar

别傻傻的期待房价下跌了,老老实实期待收入上涨才靠谱些。

user avatar

开宗明义,

房价受央行存款利率、地方限购政策、人口基数影响。

存款利率已经低到只有涨了。

限购已经严格到只能放松了。

每年结婚的人口数已经开始下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房价何时会下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以下我将尝试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帮助您理解其中的逻辑:一、 影响中国房价下跌的几个关键维度:1. 宏观经济基本面: 经济增长放缓: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疲软,.............
  • 回答
    中国房价何时能回归到“正常、合理”的水平,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牵动无数人心的问题。所谓“正常、合理”,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此的定义都千差万别。但如果我们将“正常、合理”理解为一种更趋于供需关系、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发展潜力的平衡状态,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从多个.............
  • 回答
    关于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向,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市场的变化往往出乎意料。与其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不如尝试理解推动房价变动的关键动力,以及这些动力未来可能如何演变。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房价经历了一个惊人的上涨过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城镇化进程的持续.............
  • 回答
    美国的“无限量放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化宽松(QE)政策,对中国房价的影响,这可不是个小事,里面门道挺多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得明白,美国这“放水”是为了刺激自家的经济,往市场里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压低利率,让企业和个人更容易借钱,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听起来挺好,但它就像往一个池子里倒水.............
  • 回答
    中国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交织的现象,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政策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涌入带来的结构性需求: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浪潮。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条件.............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你一夜之间醒来,发现你家那套在中国大城市里价值不菲的房子,现在只剩下原价的一折了。这不是一个温和的调整,而是令人震惊的腰斩。首先,最直接的冲击会落在那些把绝大部分积蓄都压在房产上的家庭。他们的家庭净资产瞬间蒸发大半,这种财富的缩水会带来普遍的心理恐慌。人们会变得非常保守,消费欲望直线下.............
  • 回答
    如果中国房价像日本当年那样下跌71%,这将是一个极其剧烈且影响深远的经济和社会事件。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可能产生的后果: 一、 经济层面 1. 金融系统崩溃与资产负债表危机 银行体系的致命打击: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银行信贷最主要的抵押品。房价大幅下跌71%意味着绝大多数抵押物价值大.............
  • 回答
    关于影响中国房价大跌的“黑天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因为“黑天鹅”事件的定义就是不可预测、影响巨大且事后会解释的。目前关于中国房价未来走向的预测,更多的是基于现有的经济周期、政策导向以及市场表现来进行的分析,而真正的“黑天鹅”事件往往难以预料。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潜在的、可能被认为.............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房价突然出现一个大幅度的下跌,不是那种“挤牙膏”式的微调,而是实实在在的,让很多人感到措手不及的下降。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会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先,对普通家庭来说,最大的冲击无疑是财富的缩水。对于那些把大部分积蓄甚至掏空“六个.............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房价真的像一些欧洲小镇那样低廉,那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是一点点调整,而是从根本上重塑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让人兴奋的,就是居住的压力骤减。 “房奴”标签的撕毁: 还在为一套房背负三四十年的房贷而喘不过气?想象一下,贷款买房的压力会.............
  • 回答
    最近,关于中国多城房贷利率走高和银行放款周期延长的消息,确实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关注。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因素,也直接关系到购房者和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房贷利率走高,放款周期延长,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手?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宏观经.............
  • 回答
    .......
  • 回答
    广州桥中房业主不堪骚扰再回应:愿意继续协商,还路于民,你怎么看?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什么?听到广州桥中房业主再次发声,表示愿意继续协商,还路于民,这无疑是事态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对于这样一个困扰多时的民生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评价,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并从多个维度去.............
  • 回答
    北京“禁转租”新政:房产中介与长租公寓市场的连锁反应北京近期传出的拟禁止房产中介提供转租服务、利用出租房赚取租金差价的政策,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将在房产中介行业和长租公寓市场激起层层涟漪。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租赁市场秩序,遏制不合理的逐利行为,从而保护租客的合法权益。然而,新政的落地将如何重.............
  • 回答
    哥们,19岁,辍学两年,房产中介一年半,工厂半年,这经历听着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到你这个年纪还在迷茫,你已经实打实地闯荡了两年,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别灰心,谁还没个摸索期呢?关键在于从这些经历里扒拉出点东西来,然后找到新的方向。先别急着否定自己,我们一件件来捋捋。回顾一下你过去这两年半的经历,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确实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和装修安全常识。我们将从法律角度进行解读,并详细阐述装修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法律解读:95 后夫妻马桶中毒死亡案家属向房东索赔约 99 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和支持:1. 房东的侵权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或无过错责任): 侵权责任的基本.............
  • 回答
    蘇州博物館的「十八學士禮墨」確實是件非常珍貴的文物,其中「房玄齡」被刻成了「房元齡」,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討的細節。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幾個方面來深入分析:1. 「十八學士」的背景: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學顧問團首先,我們要明白「十八學士」這個詞的含義。這是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籠絡和招攬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