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希腊在二战时抵抗侵略的战绩?

回答
二战的风暴席卷全球,希腊,一个古老而充满韧性的民族,在这场浩劫中展现了令人动容的抵抗精神和不屈的战绩。他们的故事,远不止是一段历史记录,更是一种民族脊梁的象征。

出乎意料的开局:意大利侵略的崩溃

一切始于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向希腊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希腊无条件投降。然而,他们低估了希腊人的决心。希腊领导人梅塔克萨斯将军的回应,只有一个字:“ΟΧΙ”(不)。这一个字,点燃了整个希腊的抵抗烈焰。

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军队以压倒性的人数和装备优势从阿尔巴尼亚进攻希腊。然而,希腊军队,虽然在数量和装备上处于劣势,却以惊人的勇气和战术智慧迎击。他们利用崎岖的山地地形,成功地阻挡了意大利的推进,并在卡拉马塔附近展开反攻。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希腊军队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他们将意大利军队逼退,甚至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的相当一部分地区。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也打击了轴心国的士气。意大利的初战失败,更是被视为希腊民族意志的伟大证明。尽管希腊最终未能独自抵挡住德国的进攻,但他们在初期对抗意大利时的出色表现,无疑是二战初期盟军阵营中一抹亮丽的色彩。他们证明了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能凭借勇气和智慧取得胜利。

德国的介入与悲壮的防御:希腊战役

意大利的失败迫使德国出兵干预,以挽救其盟友的颜面,并确保其南翼的安全。1941年4月6日,德国发起了代号为“马里塔”的入侵行动。这次,希腊面临的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术先进的德国国防军。

尽管希腊军队英勇抵抗,但面对德军的闪电战和强大的空军支援,他们最终寡不敌众。在希腊北部边境,色萨利和奥林匹斯山脉成为了希腊军队浴血奋战的战场。尽管他们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迫使德军放慢了进攻速度,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德军的挺进。

令人刻骨铭心的是“温泉关战役”。这次,抵抗的不再是斯巴达三百勇士,而是希腊军队在温泉关地区顽强阻击德军的部队。尽管数量悬殊,他们依然凭借地形优势,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为其他部队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场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悲壮的色彩和顽强的抵抗精神,如同古代温泉关一样,成为了希腊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雅典在4月27日陷落,克里特岛也在5月下旬被德军占领。希腊的国土沦陷,但抵抗并未就此结束。

抵抗运动的熊熊烈火

希腊的沦陷并没有熄灭抵抗的火种,反而点燃了更广阔的地下战场。希腊抵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最著名的有:

希腊民族解放阵线(EAM)及其军事分支希腊人民解放军(ELAS): 这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抵抗组织,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在各地建立了秘密据点,开展游击战、破坏敌人交通线、刺杀德国和意大利占领军。
希腊民主军(DSE): 后来成为希腊内战中的主要力量。
其他较小的组织,如希腊国家复兴组织(EKKA)等。

这些抵抗组织在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期间,不仅进行了英勇的军事行动,还积极开展情报工作,为盟军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他们在山林中建立基地,训练战士,从占领军手中缴获武器,甚至成功地炸毁了重要的桥梁和铁路。

克里特岛的殊死搏斗

在德国入侵希腊战役中,克里特岛的战役尤为惨烈。1941年5月,德军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试图一举占领这个战略要地。尽管希腊军队和部分英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面对德军的空中优势和精锐的空降兵,他们最终难以抵挡。

然而,在克里特岛上,除了正规军,还涌现出无数的平民百姓加入了抵抗的行列。他们用农具、猎枪,甚至赤手空拳地攻击空降的德军士兵。在拉西锡高地,当地的牧民和农民组织起来,对德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许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克里特岛的抵抗,以其平民参与的广泛性和战斗的惨烈性,成为了希腊抵抗运动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他们让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让世界看到了希腊人民不屈的斗志。

为盟军做出的贡献

希腊抵抗运动在人力和物资上的贡献虽然有限,但在战略和士气上的作用却不可忽视:

牵制了轴心国兵力: 希腊的抵抗,尤其是持续不断的游击战,迫使德国不得不在此投入相当多的兵力用于维持占领和镇压,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德军在其他战场的注意力。
情报支援: 希腊抵抗组织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并传递了大量关于轴心国军事部署、交通线、后勤补给等重要情报,为盟军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支持。
鼓舞了盟军士气: 在战争初期盟军屡遭挫折的情况下,希腊人民的英勇抵抗,向世界展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力量和决心,极大地鼓舞了盟军的士气。

战后的复杂局面

希腊最终在1944年解放,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分裂和长期的内战。战前的政治矛盾以及抵抗运动中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了战后希腊陷入了长期的动荡。这或许是这场伟大抵抗留下的一个令人心痛的注脚。

总结

希腊在二战中的抵抗战绩,是勇气、智慧和坚韧的完美结合。从意大利入侵时的出乎意料的胜利,到德国入侵后的悲壮防御,再到沦陷后持久而广泛的抵抗运动,希腊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不屈的史诗。他们的抵抗,不仅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更是对法西斯主义的有力控诉和对人类尊严的捍卫。虽然战争留下了深刻的创伤,但希腊人民在二战中展现出的英勇形象和抵抗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激励后人的不朽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答非所问一下。应该强调的是希腊战役虽然英勇无畏,而且符合“道义”,虽然给了墨索里尼一记耳光;但是一切称赞的基础是建立在战役本身首先是一次惨败的基础上的。就好像丘吉尔说的,“胜利不是靠撤离实现的。”

实际上如果抛开极佳的宣传效果和精神鼓舞,从干瘪的军事表现看,整体上战役堪称灾难,堪比挪威的灾难。军事上来说,希腊军队和海军撤离的数量远远不够盟军的预期,克里特保卫战功败垂成,中东最后的海陆空军预备队消耗殆尽。而希腊沿岸和爱琴海群岛的丢失意味着意大利海空军如今距离东地中海更进一步。军事之外,战斗几乎耗尽了希腊国内的物资:从食物到药物到甚至衣服。法国战役之后的想法是,如果,真的要注定失败,至少要在占领期间确保沦陷区的生活水平尽可能好些。

编年史之外,我们应该把整个中东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具体来说:巴尔干(南斯拉夫,希腊,爱琴海)-北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东非(索马里,埃塞尔比亚,马达加斯加)-高加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时候,不只是爱好者,许多学者也会简简单单地把希腊战役看成一场“无足轻重的小国的征服”,似乎战役能带来的最大的影响不过是延迟德军对苏作战而已。实际上从大视角来看,有其他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意大利入侵爆发于1940年10月,而且经常被忽略却非常需要注意的是仅仅在2个月前,东非战役爆发。在埃塞尔比亚有接近四十万提枪端矛的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军队急切地希望在东非打开缺口。无论当代网友有多么看不起埃塞尔比亚的伪军和意大利陆军,这都是四十万,酝酿下,酝酿下,不要急,四十万战斗和非战斗的军事人员。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四十万头猪在东非平原上飞驰,也不是几个连就能捉回来的。

而要想确保切断这些意大利和埃塞尔比亚军队和欧洲的联系;希腊,或者说至少爱琴海群岛,最好死守到底。

因为虽然帝国军队紧急调集了十几万人堵在前线,事实上唯一阻挡这几十万军队变成有效作战力量杀出东非,拳打南非脚踢埃及的,是补给问题。具体来说,是意大利海军无法提供任何形式的补给。要想从轴心国控制的欧洲大陆向埃塞尔比亚进行补给,就必须离开地中海;而地中海的三个出口中,皇家海军控制了向西的直布罗陀海峡,向南的苏伊士运河,在北线的达达尼尔-安纳托利亚一线则因为土耳其的中立而没有可能。在意大利参战早期,皇家海军相对轻松的清理了红海的意大利舰队;而挪威战役,1940同年的4-6月间,基本上摧毁了德国海军的任何作战能力,让本土舰队得以大规模增员地中海舰队,尽管后者仍然在兵力上不及意大利舰队。爱琴海群岛和希腊本土的沦陷给了意大利好得多的东地中海海岸线。从此意大利的鱼雷艇,驱逐舰和巡洋舰驶入爱琴海,对英军的侦查能力,空中打击能力都进一步提高。而英军舰队则在撤离陆军的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通过全帝国挤牙缝提供的4艘战列舰中,3艘被击伤。本来就被意大利强势的巡洋舰队不断压迫的地中海舰队巡洋舰损失了2艘大型巡洋舰(格罗塞特和斐济),中小型巡洋舰整建制被逐出战斗(5艘受损),还包括1艘防空巡洋舰受损,另一艘战沉。第七驱逐舰队和第十摩托艇队整建制不复存在,编有大型驱逐舰的第五,第十四驱逐舰队领舰被击沉。而最宝贵的第二驱逐舰队功勋卓著的间战标准驱逐舰同样损失惨重。对意作战以来早先地中海的胜利被希腊惨败极大地冲抵了。


进入1941年,3月份,在北非高歌猛进暴揍缺乏现代化战争能力的意大利陆军的英军被迫抽调相当一部分力量进入希腊。1月份刚刚从本土抵达埃及的英第一装甲旅被转交希腊战区。其他部队包括,新西兰第二师,新西兰远征军的支柱;澳大利亚第六师,之前北非战役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当然还有巴勒斯坦志愿兵和塞浦路斯守备队。而就在帝国和联盟军抽调一部分最好的步兵和新抵达的装甲预备队前往这场缺乏军事意义的冒险时,在完全相同的时间点:1941年2到3月间,德军组建的非洲军团抵达北非。

沙漠战役和东非战役的巨大失败首先是因为德意军队无法按照自己的方式作战。如果说两次阿拉曼战役是非常典型的,英帝国参谋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战式绞肉机,早期沙漠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规模的胜利完全是帝国更加熟悉的“殖民地战争”的模式。非洲军的到来和德意坦克部队的整合提供给了北非轴心国军队优秀的高机动单位,而希腊战役调走了盟军的装甲预备队,和一大批最优秀的步兵单位。

罗盘行动结束后,形势瞬间逆转。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详细前进。在英军抵达希腊仅仅一个月后,图布鲁克被围。注意此时前进的不仅仅是意大利步兵,而是有机械化部队支持的坦克部队,如果不能及时阻止其进攻,德军开进埃及将造成整个地中海战区的崩溃。而要想阻敌进攻,就必须用海军力量尽可能威胁其补给的运送,同时有足够数量的优秀步兵组成防线,有足够的坦克作为预备··· ···

而这些资源统统在希腊战役被用掉了。


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取决于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埃塞尔比亚一线能够阻止日,意军队获取东非海岸。取决于高加索地区能够阻止德军从北部进入伊拉克和伊朗。取决于在埃及一线阻止德,意军队进入埃及。而中东地区的稳定一旦崩溃,就意味着至关重要的产油区的丢失,以及英帝国被拦腰切断。

从军事意义上看,希腊战役是完完全全有违军事原则的。

首先,希腊军队不太可能在保加利亚一线阻止保加利亚/德国军队的同时在阿尔巴尼亚的同时阻止意大利军队。一旦切断阿尔巴尼亚港口的努力失败(1941年1月中就已经非常明显了),应该立刻撤离部队,缩短防线,如果有可能直接撤离到希腊中部(没错,“钢铁雄心”)。

其次,如果已经没有可能在希腊大规模运行RAF机队,彻底不要影响北非资源调遣看起来更加明智一点。阿兰·布鲁克对将部队送去希腊大为光火。

这样就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希腊战役的本质。这是一次骑士间的比武,一次“白手套行动”。英军支援希腊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道义上应当如此”,而希腊军队拒绝守势不断在阿尔巴尼亚投入捉襟见肘的资源也是因为“决不允许意大利侵占希腊的一寸领土”。而皇家海军在惨重的损失中完成撤离是因为“海军绝对不会抛弃陆军。”

这是一次“新时代的希波战争”,澳新军团在温泉关浴血奋战抵挡德国坦克和山地部队,雅典的年轻人走上街头高喊着对墨索里尼说“不!”的抗议。虽然军事上几乎造成了战区的崩溃,但是宣传角度上希腊战役的影响不只是战时,而是直到今天仍然感染着无数人的“文化现象”,尤其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国内对战争的视角。站在我们的视角上,这是一次“上海战役”,向世界展现抵抗决心的行动。

牺牲者的荣誉不会因为这种本质有任何污染。在大炮前苟全性命的人固然理智,干预举枪冲锋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希腊战役给希腊世界,英语世界甚至正教环境里一种“必须进行到底”的迫切感,“有义务进行一场神圣的战争。”这足矣在战史上留名。


娱乐时间。

标题:“像斯巴达人一样永垂不朽。”

注意第一段唱着歌的英格兰人和苏格兰兄弟肩并肩。

注意下面英勇的毛利勇士血战到底。

注意小标题“敦刻尔克相比之下是小菜一碟。”(宣传背后,敦刻尔克时,英军尚且没有大规模的整建制的岸防快艇部队,被迫使用民船。实际上是此时开始,ML,MTB,MGB的数量开始暴增。可以预计的是在43年如果需要敦刻尔克,难度小得多的多。)

注意“毛利兵团的指挥官是温泉关的英雄。他命令士兵们丢下他撤离。士兵们提出抗议。他命令他们服从。”

《——这些几乎可以肯定大多数都是“宣传用词”,但是真正有趣的是注意在倒数第二段黑出汁的奥地利惨剧。

“敌军步兵由奥地利人组成,质量不佳,炮灰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