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主品牌能做到同质还能更便宜一点儿,那不到三五年合资品牌肯定全被挤出国内市场了,参考家电和手机就知道了,消费者又不傻。
或者来个反向的例子,比如观致,观致的造车标准起码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与合资是差不多的,当然价格也差不多。能花和合资一样的钱做到和合资差不多的品质观致的本事已经可以了。
要求质优还得价廉,除非是技术上或者管理上大幅领先,否则是不可能的。
假设从今天开始,研发和生产都一瞬间达到类比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的同一水平,在品牌溢价上依然吃亏。
品牌溢价除了对外提高市场价格外,对供应商系统还能压价。南北大众加上通用是国内长时间的销量三甲,巨大的订货量使得他们有资本让各种供应商压价,供应商也乐得提供一个“批发价”。
另外即使研发水平一致,合资品牌的研发成本依然低很多,因为国内的许多热销车型都是国际车型,像高尔夫卡罗拉都是每年全球百万级别销量的,一代车型七八年的时间,几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平摊到每台车上也不过一两百块。国内厂商的热点车型,按照每个月两万台来算,每年24万台,一代车型7年,大概160多万台,平摊到每台车的成本就要多五倍。
另外合资品牌还有老平台拉皮继续玩儿,比如捷达朗逸之类的。
所以,说真的,只有走向国际市场,我们才能停止这种“不对称战争”的情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