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国产电脑水平达到初代锐龙水平,你们会不会购买?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国产硬件爱好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如果国产电脑的综合水平真的达到了初代锐龙(Ryzen 1000系列)的那个高度,我的答案是:会,而且我会非常认真地考虑,甚至很可能成为首批用户之一。

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初代锐龙水平”意味着什么。初代锐龙,特别是Ryzen 5 1600X、Ryzen 7 1700X这样的型号,它们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Intel在消费级CPU市场的长期垄断,带来了全新的Zen架构,并且在多核心性能上给出了令人惊艳的表现。在当时,同样的价位下,锐龙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往往优于同级别的Intel酷睿处理器,这使得许多内容创作者、程序员以及需要运行多任务的用户有了更多选择。同时,Ryzen的到来也迫使Intel在后续产品中加快了核心数的增加和技术革新。

所以,如果国产电脑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它的价值:

性能的“可用性”和“突破性”: 初代锐龙虽然在单核性能上可能还不如当时顶级的Intel处理器,但其多核性能已经足够强大,足以应对大多数主流应用、游戏以及一些专业领域的工作。如果国产CPU能达到这个级别,意味着它不再是“能用”的水平,而是“好用”,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优秀”的。比如,国产的八核处理器在多线程任务中能够与当时的Ryzen 7媲美,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这不仅仅是参数的提升,更是实际使用体验的质变。
生态的“基础”和“潜力”: 当年锐龙最被诟病的一点是它刚刚起步,主板、驱动、软件兼容性等方面都还在爬坡阶段。但AMD的持续投入和开放的态度,让它快速构建起了一个健康的生态。如果国产电脑能达到初代锐龙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它得伴随着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这意味着:
主板和兼容性: 我们需要能买到稳定、功能齐全的国产主板,接口、插槽、扩展性都能满足主流需求,并且与市面上常见的内存、硬盘、显卡等都能良好兼容。不是那种需要小心翼翼“避雷”的兼容性。
驱动和软件优化: 这一点至关重要。游戏、生产力软件的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如果国产CPU能做到对主流操作系统和热门软件有不错的优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超越同级别的外国产品,那将极大地提升购买意愿。
技术支持和社区: 一个有活力的技术支持团队和用户社区,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提供更新,也能带来极大的信心。
“国货当自强”的情感驱动: 坦白说,很多支持国产硬件的用户,除了追求性能和性价比,还有一份情感上的认同。看到自己的国家能够制造出与世界顶级技术正面抗衡的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如果国产电脑真的能达到初代锐龙这个级别的性能和稳定性,那这份情感驱动会变得非常强大,让很多人愿意为“中国制造”买单。

具体来说,我会如何看待购买决定:

1. 性能与价格的权衡: 如果国产电脑的综合性能(CPU、GPU、内存、SSD速度、整体流畅度)达到了初代锐龙的平均水平,并且价格具有竞争力,我会毫不犹豫地考虑。比如,如果一个国产的八核CPU,在多任务处理上能比肩Ryzen 7 1700,但价格能比同级别甚至低一个档次的国际品牌产品便宜20%30%,那吸引力是巨大的。
2. 品牌和可靠性: 我会关注是哪个品牌推出的产品。是像AMD当年一样,有技术底蕴和长期投入的厂商,还是只是“一次性”的尝试。我会去查找相关的评测、用户反馈,了解其稳定性和散热表现。一款能稳定运行多年,不出现莫名其妙问题的国产电脑,比仅仅参数好看但问题频出的产品更有价值。
3. 使用场景的匹配度:
游戏玩家: 如果国产电脑能在主流分辨率和画质下,流畅运行《赛博朋克2077》、《艾尔登法环》等大作,且帧数能达到当时锐龙的水平,我会考虑。特别是如果国产显卡也能跟上步伐的话。
内容创作者/开发者: 如果我从事视频剪辑、3D渲染、代码编译等工作,国产电脑强大的多核性能和相对开放的平台,能够显著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我会非常倾向于选择它。
日常办公和影音: 如果仅仅是日常上网、办公、看高清视频,那初代锐龙的性能其实已经绰绰有余。这时候,价格、稳定性和品牌就成为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国产产品能做到足够稳定且价格合理,那自然是首选。
4. 生态的持续发展: 我还会关注国产厂商是否有持续投入的意愿。初代锐龙虽然不错,但AMD没有止步于此,他们后续推出了更强的产品,并且不断优化生态。如果国产厂商能够展现出这样的决心,不断推出新产品、更新驱动、支持新的技术标准,那我会更有信心长期支持下去。

当然,我也知道其中的挑战:

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 从零开始建立一套完整的CPU、GPU、主板设计和制造体系,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
供应链的稳定和成熟度: 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以及周边元器件的供应,都需要一个高度成熟和稳定的供应链。
软件生态的适配和优化: 这是国产硬件最容易遇到的瓶颈,需要与操作系统厂商、软件开发商进行大量的合作和适配。

总结来说,如果国产电脑能达到初代锐龙那个“能打”、有“突破性”、且开始构建自身“生态”的水平,我绝不会因为它是“国产”而回避,反而会以一种审视和期待的目光去拥抱它。 就像当年AMD锐龙的出现一样,它为市场带来了活力,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如果国产电脑能做到这一点,它带来的意义将远不止于产品本身,更是一种技术自信和产业升级的标志。我会是那个愿意给机会、愿意去尝试、并且希望它越来越好的普通消费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如果,国产本来就有初代ZEN

海光了解一下

AMD于2016年与中国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THATIC)签订技术许可协议

作价2.93亿美元将ZEN架构授权给海光

海光后续找GF格罗方德半导体用14nm生产了禅光系列CPU,性能和初代ZEN几乎没有区别

所以题主说的14nm ZEN国产CPU是有的,理论上这才是国产最强CPU,而不是兆芯

当然不完全可控,生产还依赖米国

高性能GPU也是有的,景嘉泰JM9

性能赶不上RX580,但有GT 1030水平,日常够用

考虑到紫光内存和致钛固态,现在是可以搭出一台有初代ZEN水平的纯国产电脑

SO,大家踊跃购买了吗?并没有

听都没听过还踊跃购买。。。(⇀‸↼‶)

user avatar

挑两个刺——

  • GPU指的是独立还是集成?独立的话AMD早在13年前就做出RX560级别的了(HD5970);集成的话至今桌面都还没RX560级别的呢(R7-5700G核心超2400内存超4400也只有RX560D水平)。
  • 初代锐龙功耗并不大,1800X默认设置单烤FPU的功耗110W左右,比少了一半核心的7700K也高不了多少;桌面待机/玩游戏的功耗偏高,不过现在的5000系锐龙一样偏高。

进入正题——

国产x86 CPU目前最强的是已经发售了近2年的兆芯KX-U6880A,8核8线程主频3.0GHz,无三级缓存,无睿频加速技术(并不是兆芯不会这个,最低端的C系列是有的)。

CPU-Z单核跑分刚刚200,比推土机还弱,FX-8300(3.3~3.9GHz)有210多;多核是1550多不到1600,这个比推土机强,FX-8300要超频到全核4.3GHz才能跟它一样。

Cinebench R23单核/多核跑分约330/2600,FX-8300是480/2700,均不如。R23和R20一样会用到AVX2指令集,兆芯没有,不过推土机也没有,可见重负载应用不是强项。

PCMark10的常用基本功能/生产力得分约4200/2700,FX8300是5800/4800,差距挺大。基本上兆芯只能和推土机时代四核入门级的X4-740 pk下。

搭配GTX1060独显玩1080P游戏,LOL最高画质约50~80帧,FX-8300是约60~90,差距不大;古墓丽影暗影次高画质刚刚30帧,FX-8300有接近50,差距挺大。注意兆芯是支持PCIE3.0的,推土机还只支持PCIE2.0。

有核显,可输出4K分辨率或硬解4K视频,这点比推土机强,推土机同期的APU做不到。不过核显不具备游戏性能,LOL 1080P最低画质也没有30帧。

功耗很低,毕竟制程优势,完胜推土机。待机10W出头,跟今天12代酷睿一个水平,比5000系锐龙低一半还多,只比APU稍高一点点;FPU在60W+,比12400/5600X低,原装散热足够压制。

真正阻拦消费者购买它的是价格,目前搭配主板+散热器的套装在1500~1600元之间,相当于花i5-11400散片+B560的价格买了个理论性能约等于8核推土机,软件优化还不如的。

联想有搭载比它次一级的KX-U6780A的商用台式机开天M630Z,8G+256G,到手价3700+。

普通用户当然是不建议购买(除非是数码发烧友and猎奇),所以只放普通链接不放带货链接。

大家领个红包,佛系看看即可。

相关阅读——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你只需要考虑用自己的钱买到最适合的东西就行。用脑子投票,而不是用屁股。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某机关综合IT运维

我就明确说一点,纯国产电脑但凡用过的人。。。

↑我就这表情,你懂我意思吧。↑

诸位觉得我会不会买?

目前由于『安全可靠认证』国产化信息系统设备替代工作的缘故,全国各级机关单位均不同程度的换装了纯国产计算机,系统最常见的有中标麒麟V7.0和银河麒麟V10 SP1,CPU最常见的则是MIPS架构的龙芯3A3000/3A4000和基于LonngArch指令集的龙芯3A5000,以及ARM架构的华为鲲鹏920/麒麟990/飞腾2000。

听说你想用x86?你要x86干啥,摸鱼打游戏还是拿来装Windows?听说你还想要独立GPU?你要独立GPU干啥,摸鱼打游戏还是拿来挖以太坊?

性能的话。。。这不重要,WPS能正常运行,OA系统能正常跑起来,公文能正常起草编撰就足够了。

是的没错,要求就是这么低,能用就行,好用不好用不在讨论范围,毕竟安可替代是证智任务,证智任务就是要讲证智,无条件执行无条件完成。

如果你一定要问性能。。。好吧,DDR3 1600MHz双通道8GB内存,AMD RS780桥片,瑞昱Realtek8111/8168/8411网卡,你觉得这能有啥性能?

不是我不测性能,而是MIPS架构根本就不认基于Windows NT6的PE环境,Linux版的测试软件我也懒得找,就算有也多半是.deb包,.rpm包的程序实在没多少。。。说真的,这东西可能连i3-4170都不如。

以上是目前国内纯国产电脑的普遍现状,是的没错,上述国产芯片没一个能打赢锐龙1000的。

那真的没有和Zen1性能相近的国产芯片么?实际上和初代锐龙架构相同的CPU是有的,中科海光的Dhyana就是,海光拿到了AMD Zen1的授权。然而AMD并没有那么慈善,给海光的并不是完整Zen1,指令集也缩了水,导致海光做出来的8核Dhyana和32核Dhyana Plus根本没法跟同规格的RyZen7和EPYC平起平坐,尤其是浮点性能严重不足。但只是基础性能的话,海光的Dhyana你说他是初代锐龙也没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东西仅仅只是跑OA和日常办公环境完全够,表现要比龙芯3A3000/3A4000更好。再就是隔壁的兆芯,国产x86里也算是能用,不过依然是矮子将军,性能也仅仅只能满足OA和日常办公环境,生产力就别想了,都是不存在的。

机关单位要什么生产力?文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另外,龙芯3A3000的专项渠道整机报价都在五六千,x86架构的兆芯和海光只会更贵。别去看狗东,机关采购都是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原则上不允许,狗东采购绝不可能。我也很想用用看x86的国产货,然而直接没法采购,一是没预算,二是价格实在离谱。至于GPU?更是没需求,亮个机写个东西又不是挖以太坊,要那么高的GPU算力干啥?需求都没有,你让厂家怎么开发?开发出来又该卖给谁?

这还没完,龙芯3A3000的这批机器正常使用好像看着没啥问题,但当挂上一些外围设备(比如密码机)的时候,睡眠睡死叫不醒、外围设备无法运行、打印机能正确安装正常识别但就是没法打印等等bug全都会跑出来,『重启解决90%』确实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只不过这个重启,是长按电源键5秒以上强制关机,一分钟后再打开。
特殊环境,特殊情况,重装解决0%,重买解决0%。为啥是两个0%而不是99%和666%?你敢重装或者重买,人都给你扬了。

有的同志已经受不了Linux和纯国产芯片,改带自己的Windows笔记本电脑工作,我想这应该足够说明问题了。

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则,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这些同志基本的保密意识还是入脑入心的。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看看隔壁中车的动车组列车,那是我们国家擅长的。别整天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带节奏去渴望国产电脑性能优越,可以流畅运行民用领域对性能要求最高的3A游戏和创意应用。国产电脑目前就是做不到比肩Core、RyZen、Radeon和GeForce的民用级『高游戏性能』与『高生产力性能』,所以才在机关单位作为办公用计算机大力推广。这是客观现状既成事实,你不承认也没用,再等50年吧。

何必给自己添堵呢?真那么想体验,不如先装个虚拟机,玩玩中标麒麟V7.0或者银河麒麟V10 SP1这些纯国产系统,我保证这些纯国产系统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还能给你省下买国产芯片的资金。

综上所述,作为普通消费者,你声援呐喊口头支持一下兆芯、海光、华为鲲鹏这些国产芯片里的佼佼者就足够了。物质支持有人在做,某种程度上讲,你作为纳税人实际已经物质支持过国产芯片了,现在只需静观其变,等待国产芯片一鸣惊人、世界领先的那一天。

安可安可,安全可靠。现在事实证明国产化芯片虽然并不是那么可靠,用起来时不时出个bug很影响体验,但至少安全。从信息化安全自主可控的角度来讲,我们国家至少赢了第一步,机关单位无需再担心硬件层面的安全风险。可靠是需要积累的,只要有关供应商能加把劲,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想可靠性一定能逐步提升。
user avatar

国产信创替代,属于外行领导内行,让一些人钻空子。

目前的办法,花国家很多钱,可以让一些公司赚钱,但是起不到信息自主的作用。

鲲鹏在920以前,直接用ARM的核心和指令集,这个和依赖英特尔没有什么区别,一卡就死。

飞腾和后来的鲲鹏,自己有架构,但是用ARM指令集授权,也会被卡。

龙芯指令集,架构自主,但是台积电制造,流片一卡就死。

兆芯,海光有x86授权,可以跑windows,但是海外流片,也是一卡就死。

可怕的是,国家搞替代扶持,付出钱的代价,政府工作效率的代价,软件开发的代价之后。

建立起来的信安保障,自以为已经替代了,事实上真封锁起来,全部成果立即崩溃。

英特尔,Amd,高通等企业不供货。

台积电,三星。Gf断流片。

中芯国际被禁运。

全国立即没有芯片用,这才是可怕的。

相当于,国家花了全国人民的血汗,准备了好几年备战。信心满满的开战了。

一打起来发现备战的武器都是假武器,这比不备战不开战还糟糕。


自主信创,必须要制造工艺自己掌握。

知识产权反而不是大问题,打起来盗版就是了。

现在国产自主,能做到130mn,就用130nm。

只有一个CPU自主是不行的,CPU,芯片组,内存,硬盘都要自主制造才行。

性能弱没关系,软件提升效率解决。办公软件不需要多高性能。

软件应该确认用啥。

从容易过渡角度,兆芯加windows是最容易过渡的。

xp源代码已经泄露了,找微软要来授权,自己把代码吃透,自己发展一个版本的windows。配合兆芯,可以兼容过去三十年信息化的成果。

外围设备驱动也容易解决。

兆芯的优势是自己全套芯片组都有,不用像龙芯还要AMD的。X86自己拿到授权,架构是自己研发的。可以不依赖国外。

用国产工艺,130nm造兆芯及其芯片组,跑windows xp的中国分支版。

办公系统用以前XP下开发的系统。基本可以平稳过渡。

真打起来,断网,断货。

用自己版本的windows,各种xp时代的盗版破解软件,自己的130 nm(很快进化到90nm,28nm)工艺制造。一直有产品用。

user avatar

海光c86不就是国产初代锐龙水平的处理器吗。

几乎完全符合题主的描述:14nm工艺,落后2-3个制程,频率上不去,打不赢Intel 14nm。

比如商用办公电脑,不到一万就能拿下。兼容性良好,支持Windows(搭配神州网信定制 Windows 10 食用最佳)。


如果这个性能还不够,再往上面走还有浪潮做的双路服务器。最多支持双路总共64核,买回来做NAS或者买几台自己搭建家用的超融合方案也不错啊。

只可惜大多数人还是在乎性价比的。

user avatar

“水平”是稳定性,不是标示技术参数。标示技术参数可以稳定几年?让贪便宜的消费者用个五年,然后告诉我:可以。然后我再考虑吧。别说国产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从 HP 里剔除其收购的 Compaq。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