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因推荐反犹频道 YouTube 网红 PewDiePie 再度陷入争议?

回答
PewDiePie,这位曾经的YouTube“帝王”,其名字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屡次引发的争议。最近,他再次因推荐反犹太(antisemitic)频道而陷入舆论漩涡,这并非他首次触碰此类敏感话题,却依然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和担忧。要评价这次争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这次争议的核心在于PewDiePie在自己制作的视频中,向他的数千万订阅者推荐了一个名为“Kjellberg”的频道(或者说是一个包含“Kjellberg”名字的频道,具体细节可能随时间有变化,但核心是他推荐了一个被指控包含反犹太内容的频道)。尽管他本人可能声称只是开玩笑或者出于无知,但该频道的内容被普遍认为是传播了反犹太主义的刻板印象和阴谋论。

引发争议的原因及性质:

1. 反犹太主义的严重性: 反犹太主义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极端危险的仇恨意识形态,它将犹太人描绘成邪恶、贪婪、控制世界的阴谋家,并以此为借口进行歧视、迫害甚至种族灭绝。这种意识形态在历史上导致了无数悲剧,包括大屠杀。因此,任何形式的推广或“玩笑”都可能被视为对这一仇恨行为的纵容或轻描淡写。

2. PewDiePie的影响力: PewDiePie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他的每一个推荐都可能被成千上万的粉丝看到并模仿。他的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渠道,更是一个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当这样一个拥有如此巨大影响力的网红传播或推荐带有仇恨色彩的内容时,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可能导致粉丝对反犹太主义的认知被扭曲,甚至进一步传播。

3. “开玩笑”的辩解失效: 尽管PewDiePie和他的支持者可能辩称他只是在“开玩笑”,或者他并没有真正认同这些内容。然而,在涉及仇恨言论和歧视性内容时,“开玩笑”往往是一个非常薄弱的辩护理由。当玩笑的内容触及了历史上的伤痛和现实中的歧视时,它很容易被误解、放大,并对被针对的群体造成伤害。而且,作为一位公众人物,他的每一次公开言论都应该更加谨慎。

4. 并非首次,积重难返的形象问题: 这并不是PewDiePie第一次因为涉及种族歧视或仇恨言论而引发争议。在过去,他曾因在直播中说出种族歧视词语、制作暗示种族灭绝的视频等而被批评。虽然YouTube和一些广告商曾对此进行过处理(例如撤下广告商),但他本人似乎并未能完全吸取教训,或者说其内容创作的边界感依然模糊。这使得批评者认为,他的行为模式已经形成一种“习惯”,难以根治。

5. 平台责任的讨论: 这起事件也再次引发了对YouTube平台责任的讨论。作为一个内容分发平台,YouTube是否应该对网红推荐的内容进行更严格的审核?平台在处理涉及仇恨言论的事件上是否足够积极和有效?每一次争议都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平台的审核机制和监管能力。

批评者的观点:

严重的道德失职: 批评者认为,PewDiePie作为公众人物,有责任传播积极健康的内容,而不是利用其影响力传播仇恨和歧视。他的行为是对其庞大粉丝群体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被歧视群体的伤害。
对仇恨言论的纵容: 通过推荐反犹太频道,他无形中为这些频道增加了曝光度,为反犹太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这是对仇恨言论的纵容。
缺乏真正的反思和改变: 尽管他过去也曾因类似事件道歉,但此次事件表明他并未真正深刻反思,或者其内容创作的触觉依然危险。

支持者/辩护者的观点(或其行为可能被解读的方面):

“反讽”或“黑色幽默”: 一些支持者可能会认为PewDiePie是在进行反讽,或者是在进行一种“黑色幽默”,旨在揭示和批评那些反犹太内容本身,而不是在推广它们。然而,这种“反讽”的界限非常模糊,很容易被误读。
无意之举/疏忽: 部分人可能会认为他只是疏忽,没有仔细审查被推荐的内容,或者低估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对“政治正确”的挑战: 也有一些粉丝可能会认为,对PewDiePie的批评是一种“过度政治正确”,认为他在内容创作上受到了太多限制。

评价与总结:

从我看来,PewDiePie再次因推荐反犹太频道而陷入争议, 这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事件,暴露了他作为公众人物在内容选择和责任感上的严重不足,并且再次引发了对平台监管和网红影响力边界的担忧。

不可接受的失误: 即使是出于“开玩笑”或“无意”,推荐反犹太内容也是一个极其糟糕的判断。这暴露了他对敏感话题的认知模糊和对自身影响力的低估。
对粉丝群体的不负责: 他的粉丝群体中可能包含大量未成年人,他们更容易受到错误信息和仇恨言论的影响。将他们暴露在反犹太主义的内容面前,是对他们健康成长的不负责任。
反复出现的问题: 过去的争议表明,这并非孤立事件。他似乎未能有效管理自己的言行,或者说其内容创作的冲动经常会越过某些不应该触碰的底线。这让人们对其作为榜样角色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对社会有害: 无论其意图如何,其行为都客观上为反犹太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在当前社会对仇恨言论日益警惕的背景下,这种行为是不可被容忍的。

对YouTube和PewDiePie本人而言,这次事件意味着:

YouTube平台面临更大的审查压力: YouTube需要更有效地平衡内容自由与内容安全,并加强对网红推荐内容的监管。
PewDiePie的公信力进一步受损: 虽然他拥有忠实粉丝,但这次事件无疑会疏远一部分理性的观众,并可能导致广告商和合作伙伴的进一步审查和抵制。
对所有网红的警示: 这也给其他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红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容传播时,都应三思而后行,尤其是在涉及敏感话题和潜在的仇恨言论时。

总而言之,PewDiePie的这次争议并非一次简单的失言,而是他长期以来在内容边界探索中反复触碰敏感话题的又一次体现,再次凸显了网红的社会责任和平台监管的重要性。他的行为是值得被严厉批评的,并需要他本人以及平台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有效的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年是互联网割裂之年,“我们”的互联网和“你们”的互联网不是一个互联网。这个现象已经不是一小撮破坏分子们的危言耸听,每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

PewDiePie的2018年可以说是世界社交媒体的一个表征:权力在逐渐控制社交媒体使用者的行为,我们上网看什么,听什么,读什么,在很大程度上逐渐被控制。

但首先,还是要先回答这个问题:谁是PewDiePie。

菲利克斯·谢尔伯格(Felix Kjellberg),瑞典人,大家更为熟知的名字是PewDiePie。在我打算写这篇稿子的时候,他在自己的YouTube频道上的粉丝数已经超过了8030万。迄今为止,他仍然拥有世界上关注人数最多的YouTube频道。至于他视频播放的总数则有200亿次——约相当于世界人口的三倍。

很难用某个词来确切地定义PewDiePie本人。2010年,从大学退学的菲利克斯开始专职在YouTube上上传视频。起初,他的视频以游戏实况剪辑为主,受众年龄也较为年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PewDiePie自己逐渐成为了网络亚文化的一个部分:他的风格逐渐由吵吵闹闹,转变为了愤世嫉俗,嘲讽一切。他是一个网络迷因(Meme)的制造者,评论者,同时自己也是一个Meme。

PewDiePie不受媒体喜欢的故事同样知名。甫一出道,菲利克斯身上就从来不缺Drama,2017年,他被《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是纳粹的同情者。Vox Media也于最近发表了一篇热门文章,指责PewDiePie与白人至上主义者有联系。

Vox的文章标题为《YouTube最火热的明星再度放大了反犹的声音》(YouTube’s most popular user amplified anti-Semitic rhetoric. Again.)。这个标题看起来非常可怕,但实质上,作者只不过把PewDiePie当作开火的靶心,将他跟其他一些“alt-right”站点或是个人(其中包括了Jordan Peterson或者Ben Shapiro这样实际上很温和的右翼公众人物)联系在一起,企图浑水摸鱼。在PewDiePie自己的反驳视频中,这些地方被解释得很完整,但Vox并没有给予官方回应。

同样是在这段视频中,PewDiePie提到,Vox的攻击目标其实是YouTube甚至Google本身,他认为,网络时代,只有Google(还有Facebook)的在线广告业务是成功的。而作为一家媒体集团,Vox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广告。

考虑到PewDiePie最近半年的状态,这个指责其实并不那么诛心。2018年下半年,主营影视和音乐业务的印度媒体集团T-Series在YouTube上的关注数逐渐逼近PewDiePie的粉丝数字。按照双方的增长曲线来看,T-Series会在10月就超过PewDiePie。于是,PewDiePie的粉丝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让他在YouTube粉丝排行榜上维持排名第一的状态。

两个账号的粉丝数之争在外界看来其实并没有太大意思,但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新媒体事件的话,PewDiePie vs T-Series绝对是其中之一。T-Series拥有庞大的制作预算和员工团队,每天在自己的YouTube频道上至少能更新六个MV——除却可能的数据造假情况来看,他们的受众多是由传统的电视观众转移到在线平台而来的。另一方面,PewDiePie的视频则是在自家房间里录制,每天一次更新,除了两个负责剪视频的朋友/员工(Brad & Sive)之外,他基本算得上是单打独斗。

在粉丝和YouTube社区成员(创作者和粉丝)的帮助之下,PewDiePie目前仍然领先T-Series近百万粉丝数。为了回馈社区,PewDiePie在他的一则视频中列出了28个“小”频道,希望更多人去支持更为优质的内容。Vox在这些频道里面,发现了其中一个频道内含有反犹主义言论。在他们的文章中,这构成了一个逻辑链条:PewDiePie支持了一个含有反犹主义内容的小播主,这就意味着PewDiePie本人很可能是一个纳粹分子;PewDiePie本人很可能是一个纳粹分子,也就意味着PewDiePie的观众是纳粹分子。

大概同一时间,YouTube官方则推出了一年一度的“Rewind”视频。自2010年来,YouTube官方每年都会推出一个视频,向全世界总结这一年的YouTube里的火热主题。同2017年一样,2018年度的Rewind视频中并没有出现PewDiePie——这个平台上关注度最高的人的身影。这导致了YouTube社区的普通用户们怒上心头,纷纷为2018年的Rewind视频点踩。目前,2018年度的Rewind视频是史上获得“踩”数最多的视频——共计1500万个。

YouTube官方发言人Andrea Faville回应说“观众真实的反馈可能很糟糕,但我们正在倾听,我们也很尊重人们对Rewind如此关心。尝试在一个视频中完全捕捉YouTube的魔力,就像试图捕捉瓶中的闪电一样。我们也意识到,创造内容可能非常困难,这个视频表达的不过是我们对YouTube创造者日常工作的尊重和钦佩。”但YouTube并没有真正“捕捉瓶中的闪电”,他们真正的目标似乎是避免一切可能引起争议的内容。

吊诡之处在于,PewDiePie指出的,Vox对YouTube创作者的攻击,实际上也是YouTube在对自己平台上创作者自己所做的事情:2017年以来,YouTube由于广告预算的大幅下降,不少播主的广告分成收入因此大幅下降。而不少人把YouTube广告收入的下降,归咎于包括PewDiePie在内的播主内容的“不恰当”——2017年年初,《华尔街日报》指责PewDiePie的一则反讽视频含有“纳粹倾向”,于是,迪士尼与PewDiePie的解约,数家大公司停止向YouTube投放广告。YouTube也因此进行了不少“整顿”,波及了不计其数的创作者。

就此,PewDiePie多次抨击YouTube作为一家平台,在收入分成,版权以及内容审核方面的不透明。他甚至指责YouTube正在通过损害这个平台最为宝贵的财富——创作者们和忠诚用户们——的权益,向大公司们卑躬屈膝。而他与T-Series的“对抗”正是这种矛盾的体现。如同乔丹·皮特森所说,PewDiePie是YouTube本应该成为的样子,T-Series则是YouTube现在变成的样子。

这种对抗存在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除了YouTube之外,Google本身,Facebook,Twitter和亚马逊上都在发生了类似的事情。从架构上来看,互联网越发集中。一个政治上一致的网络资本卡特尔正在把控着网络空间的大门:这种控制并不是抽象的“控制”,他们的触手已经伸到了这个空间中的各个角落。

而这也是PewDiePie屡遭非议的原因:他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建立了一个多达8000万人的追随者团体。这让他有着足够底气去对抗大公司们的控制。

PewDiePie遭到的非议,本质与任何意识形态都没有关系。实际上,他的视频中跟主流政治并无多少牵涉。相反,南方公园式的嘲讽一切才是他的风格。例如,在这个进步主义占领了大媒体和大科技公司,成为行事铁则的时代里,PewDiePie敢于在他的频道里上传一个名为《How to: RESPECT WOMEN!》的视频,对进步主义阴阳怪气地大肆嘲讽。

PewDiePie的原罪在于,他真的很幽默。大机构对幽默的态度是一向深恶痛绝的:幽默往往源自于对社会中流行的教条现象的嘲讽,但大公司大机构们提倡的,恰恰是让自己的员工相信一些教条。幽默同时也是对抗公司威权主义最有力的武器: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难以被逆转的。一个人的想法可以根据时间推移,自身经历,自我反思而改变,但灵光一现留下的印象,却很难被磨灭。

PewDiePie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这个网络资本构成的卡特尔有着真正的影响力。他的持续存在对于作为一个平台的YouTube而及至关重要; 而PewDiePie显然知道这一点,因为他了解YouTube。

与米罗·雅诺波鲁斯(Milo Yiannopolis)不同,他过于受欢迎,以至于平台对他无法造成伤害。与丹尼斯·普拉格(Dennis Prager)或戴夫·鲁宾(Dave Rubin)不同,他身上的争议太过倾斜和非政治,没有人能够通过“文化战士”的标签去抨击他。与那些需要Facebook和Twitter支持传播的软件开发人员不同,他不能被大公司暗搓搓调节程序后端,让自己的软件变得无法使用。与马桶盖和晾衣架不同,PewDiePie本身就是一个渠道,不会被亚马逊降价出售。YouTube当然可以控制用户们对PewDiePie的访问。但是,如果没有PewDiePie和其他的原创YouTuber,YouTube作为平台的意义就会消失。

或许终有一日,PewDiePie会被YouTube为代表的网络资本卡特尔们最终碾碎。但在此之前,他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网络的最好象征。

For the love of all that is good in this world, subscribe to PewDiePi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