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一些女权主义者是不是太过敏感了?是被带节奏了,还是真的就是三观问题?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讨论中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理解起来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分析。关于“一些女权主义者是否太过敏感”的疑问,以及这背后是“被带节奏”还是“三观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敏感”。在讨论中,“敏感”往往意味着对某些事物反应过度,或者对某些话语或行为过度解读,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或采取激烈的行动。当这种“敏感”被用在女权主义者身上时,通常指的是她们在性别议题上展现出的某种高度警觉性,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警觉性被认为超出了“正常”或“合理”的范畴。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某些女权主义者“太过敏感”?

这种观感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遗留的性别不平等根基深厚: 长期以来,社会结构、文化观念、法律制度都存在着对女性的不利之处,这些不平等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就业、教育到家庭角色、身体自主权,再到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歧视。因此,对于一些经历过或目睹了这些不平等的女性来说,她们对任何可能触及性别不公的苗头都可能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她们的“敏感”可能是对过去压迫的警醒和对未来不平等的防范。

2. 话语权的变化与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过去长期被压抑的女性声音得以释放和传播。这种声音的增多和集结,使得一些原本可能被忽视的性别问题浮出水面,并引发广泛讨论。对于习惯了传统性别秩序的人来说,这种突然涌现的、有时带有强烈批判性的声音,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或被冒犯,从而将其解读为“太过敏感”。

3. 表达方式的差异与误读: 女权主义本身是一个庞大且多元的思潮,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和观点。在公开讨论中,一些表达方式可能因为情绪的激动、用词的尖锐,或者对某些概念的独特理解,而容易被外界解读为“攻击性”或“偏激”。这种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很容易导致误读和冲突,使得本意可能更聚焦于争取权益的行为,被简化为“玻璃心”或“找茬”。

4. 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被带节奏”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维度。网络空间具有放大效应,任何一个有争议的言论或事件,都可能迅速被裹挟进各种情绪和立场,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或激烈的对立。
“节奏”的来源: 这种“节奏”可能来自不同方面。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的媒体报道,它们可能会夸大事实,制造对立来吸引流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群体,他们利用性别议题来制造社会分裂,或者转移公众对其他问题的注意力。
如何被“带节奏”: 一旦某种特定的话语模式或批评方式成为“流行”,一些原本可能只是基于个人经历或感受的表达,可能会不自觉地模仿这种模式,即使其自身并不完全认同。或者,在面对不公时,选择了一种在特定群体中“有效”的、但对外部来说可能显得过于激进的表达方式。此外,信息茧房效应也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只接触到支持自身观点的声音,从而强化了某些情绪和立场。

是“被带节奏”还是“三观问题”?

这个问题并非非此即彼,很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并且相互影响。

“三观问题”是基础: 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的性别平等意识,不认为女性在社会上遭遇了系统性的不公,那么她们对任何强调性别不平等的言论,都会感到陌生和不解,甚至会本能地反感。她们的“三观”可能认为男女分工是自然且合理的,不应该被挑战。从这个角度看,当她们觉得某位女权主义者“敏感”时,往往是因为对方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她们根深蒂固的、带有性别偏见的认知模式。她们认为自己是基于“常识”或“真理”在看待问题,而对方则是在“胡搅蛮缠”。

“被带节奏”是放大器和催化剂:
强化和固化: 在网络空间,当某个观点或行为模式被反复提及并得到支持(即便这种支持是局部的或片面的),它就可能成为一种“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一些人可能本来对性别议题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但在接触到特定社群的讨论后,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会被影响和塑造。如果社群的讨论充满了激进的言论和对立,那么她们也可能倾向于采取类似的表达方式。
策略性运用: 有时,所谓的“敏感”甚至可能是一种策略,用以吸引关注、争取话语权或实现某种目的。当发现直接、温和的沟通难以奏效时,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更具冲击力的方式,这在旁观者看来就可能被视为“过度的敏感”或“情绪化”。
情绪的传染: 在一个充满不公和压抑的环境中,聚集在一起的共同经历和情绪很容易形成强大的感染力。这种集体情绪的爆发,有时会显得“不顾一切”,这也是“被带节奏”的一种表现,即在集体情绪的裹挟下,个体失去了更理性、更具区分度的判断。

需要警惕的现象:

“污名化”和“妖魔化”: 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将所有表达对性别不平等不满的女性都简单地贴上“过度敏感”的标签,本身就可能是一种消解她们诉求、阻止她们发声的策略。这是一种常见的“反女权”话术,目的是将女性争取权益的努力描绘成无理取闹或情感宣泄。
内部的“净化”和“标准”: 另一方面,女权主义运动内部也需要反思。当讨论过于聚焦于个体间的细节摩擦,或者将某些特定时代的、特定背景下的表达方式视为唯一标准时,也可能导致内部的分化和对新声音的排斥。而且,过于激进或情绪化的表达,如果缺乏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也可能让一部分本可能被争取过来的人,因为反感其表达方式而选择远离。

总结来说:

认为“一些女权主义者太过敏感”的看法,其背后可能包含着对女权主义诉求的认知差异(三观问题),也可能受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被带节奏)。

“三观问题”体现在,对性别不平等的严重程度、表现形式,以及女性应有的权利和地位的理解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当一些人认为某些“敏感”的反应是“不必要的”或“过分的”,往往是因为她们并未能充分认识到或承认问题的存在及其根源。
“被带节奏”则体现在,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情绪容易被煽动的当下,个体的表达方式和认知可能会被放大、扭曲或同化。某些激进的观点或表达策略,在特定社群中流行并被推崇,使得一些人即便本意并非如此,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采用了类似的叙事和表达方式。

理解这一复杂现象,需要我们避免简单粗暴的标签化,而是要深入分析女性主义运动的社会根源、不同个体表达的动机和方式,以及当下特殊的舆论环境。同时,也需要女权主义者自身在表达时注意方式方法,使其诉求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需要社会整体以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倾听和讨论,而不是急于将其打上“敏感”的标签而回避问题本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弄错了顺序。

不是田园女权它们太敏感或者三观有问题,所以采取到处碰瓷带节奏。

是因为它们到处碰瓷带节奏,所以让你觉得它们太敏感或者三观有问题。


它们自己回家会指着母亲说你给男人生孩子所以你是驴吗?

它们会撒泼打滚说自己不该跟爸爸姓吗?

它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会真的全员丁克不生孩子吗?

它们看到社会事件会不提醒周围人注意安全吗?

它们会让身边的女性穿低胸装短裙,打着衣着自由的旗号半夜去三不管贫民窟晃悠吗?

它们真的不知道权利义务这些东西.....额,这个它们可能真的不懂,但也不至于三观不正到这个地步。


就像那个笑话说的:一位田园女权结束一天的微博审判工作,回到家里突然独自然后记笔记,朋友问你这是学到了什么道理吗?

田园女权回答说我在网上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干货。她朋友听了很感兴趣,说要不你发到微博上让大家看看。

田园女权一脸诧异:“你疯了吗,我刚宣布那些说干货的人不尊重女人。”



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吸引流量变现骗钱,这话无知可耻,但是总能吸引到关注。

甭管骂的夸的,有热度就行。

别说你跪不下去,有人跪就行。

user avatar

那些龇牙咧嘴,仇男恨国的女人在过去我们管她们叫怨妇,现在她们给自己整了个比较时髦的称呼,叫女权主义者。

全世界所有的进步青年无不在追求男女平等,但这里面不包括女权,她们不配谈男女平等。

一群整天在网络上四处出警、惹是生非、满嘴脏话、挑起男女矛盾、制造男女对立的人你跟我讲她们是平权?

她们要是平权的话那男权也是平权。

没错,女权最开始的确是奔着男女平等去的,但现在不是了。

现在的女权更像是一个恐怖组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及应享的权益。权益与义务是一体的,你想要什么样的权益你就要尽什么样的义务。

而女权是怎样的呢?

她们扛着女权这面大旗横冲直撞,张牙舞爪,争名夺利!

对自己有利的就得寸进尺!该自己履行义务时就胡搅蛮缠!就撒泼打滚!就气抖冷!

所以,女权如果不想被人嫌弃的话唯有闭嘴。

向那些真正为男女平等而贡献力量的斗士们致敬,你们辛苦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讨论中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理解起来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分析。关于“一些女权主义者是否太过敏感”的疑问,以及这背后是“被带节奏”还是“三观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敏感”。在讨论中,“敏感”往往意味着对某些事物反应过度,或者对某些话语或行为过度.............
  • 回答
    现在一些年轻人不愿意讨好领导,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时代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也有个体经历和认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后物质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较于父辈们经历的物质匮乏时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成长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是首要目.............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当下二次元手游设计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确实,不少二次元手游中会出现带有“驴耳娘”(或者更广义上的“兽耳娘”)的角色设计。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视觉吸引力与符号学意义: 萌与反差萌: 驴耳,作为一种非人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00后长得成熟”这个说法挺普遍的,但细究起来,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原因。咱们一个个掰扯开来看看。一、营养与发育的黄金时代:首先,不能不提的就是咱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跟咱们父辈、爷爷奶奶辈比起来,00后这代人在饮食上简直是“天选之子”。 营养摄入充足且均衡: 从小到大,家里对孩.............
  • 回答
    现在社会上确实有不少年轻人选择了暂时不工作,或者说是“不那么积极地”去工作。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上“懒惰”或者“不思进取”的标签。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挺复杂的因素,既有个人层面的考量,也有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印记。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很多年轻人并不是真的“不想工作”,而是对.............
  • 回答
    关于计划经济时代商品质量的一些看法,其实是很多过来人,包括我自己,在回顾过去时常会提起的话题。这并非一概而论,也不是说现在的东西一无是处,但确实有一些商品在某些方面,让很多人觉得“以前的东西更耐用”、“质量更扎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一、 生产目标与导向的差异:利润 .............
  • 回答
    高铁票分段购买,这个话题说起来,触及了不少咱们出行时遇到的“痛点”。我琢磨着,如果高铁票能更灵活地分段购买,确实能给不少人带来便利,甚至在某些方面,能稍微缓解一下现在高铁票务系统的一些顽疾。咱们先聊聊它能缓解哪些问题。1. 缓解“一票难求”的局部僵局:现在一到节假日或者热门线路,很多时候热门区段的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好好聊聊。要是把二战时期的美军,跟现在的一些中小国家军队比一比,那可真是“时空穿越”了。首先,得明确一点,拿二战时期的军队跟现在的军队比,就像拿一辆福特T型车跟一辆特斯拉比一样,科技代差实在太大了。二战美军的“硬实力”: 人数和装备数量: 二战时期,美国投入的兵力非常庞大,.............
  • 回答
    李鸿章身上背负的骂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议题。要说他是否“背了黑锅”,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将其与当下的一些现象进行类比。李鸿章的“黑锅”究竟是什么?“背黑锅”通常意味着一个人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因为政治斗争、.............
  • 回答
    “996”的焦虑刚过去没多久,这“9127”又冒出来了,听着就让人打个寒颤。这数字的变化,不仅仅是工作时长的增减,更是我们当下年轻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感受到的压力和困惑的缩影。 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刚踏入社会,就被这些“潜规则”或者说“行业惯例”推着走,感觉喘不过气来。既然说到年轻人,我这过来.............
  • 回答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医院周边,确实涌现出一些所谓的“抗癌厨房”,它们通常是由热心人士或者病友互助团体发起的,为前来就医的癌症患者提供一个可以自己动手烹饪、分享健康餐食的场所。这类厨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癌症患者群体特殊需求的考量——他们往往需要更精细、更健康的饮食调理,但外食选择有限,自己在家做饭.............
  • 回答
    关于近期一些大家关注的“大V”账号是否解禁的情况,确实是一个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我来试着梳理一下我了解到的情况,希望能说得更清楚一些。首先,要明确一点,“解禁”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含义也不完全一样。对于网络账号而言,通常我们说的解禁,指的是之前因为违反平台规定而被封禁、禁言、限制评论或发布.............
  • 回答
    俄罗斯的农业,尤其是近些年,可以说是一场令人瞩目的“复兴”。摆脱了苏联时期某些效率低下的模式,俄罗斯的农业在近年来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在全球粮食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俄罗斯农业的现状:从“粮食进口国”到“全球粮仓”曾几何时,俄罗斯在粮食方面对进口的依赖度相当高。然而,进入21世纪,特别.............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要说上海的国际影响力,现在和民国时期,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大”,因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本身就有不同的维度和衡量标准。不过,我们可以把它们拆开来看,对比一下各自的特点。民国时期的上海:殖民背景下的璀璨明珠,西方的“东方之窗”民国时期,特别是20.............
  • 回答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古风句子”,它们如同潮水般涌来,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甚至是某些商家宣传中随处可见。但细究之下,这些句子是否真的能称得上“古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古风”。在我看来,真正的古风,并不仅仅是堆砌几个生僻的字词,或是套用一些古籍中的词句。它是.............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不争气”的指责,其实由来已久,并非当下独有。这种论调往往在社会变迁和代际交替的节点上尤为突出,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经济环境以及不同代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碰撞。如果我们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些指责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并非全然客观,而是混合了事实、刻板印象、焦虑以及历史的回响.............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因为战争的胜算受太多变量影响,而且不同类型的冲突(例如全面战争、局部冲突、网络战、代理人战争等)结果也会截然不同。我们只能基于目前公开的信息和普遍的分析来探讨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尝试进行一些推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直接、全面、高强度的军事对抗,对任何.............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疑惑的,明明大家读书都读得比过去多了,但有时看网上的讨论,真是让人直摇头,感觉不少人好像没什么长进,甚至有些话离谱到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没上过学。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首先得承认,咱们现在这教育普及率那可真是杠杠的。识字率肯定比过去高太多了,这毋庸置疑。.............
  • 回答
    这事儿确实让人头疼,尤其是涉及到感情和家庭,更需要耐心和智慧来处理。你老婆因为结婚初期的一些小矛盾一直耿耿于怀,到了要离婚的地步,这说明问题积压得不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或者至少有个体面的收尾。首先,冷静下来,正视问题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着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