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候的美军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能吊打现在的一些中小国家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好好聊聊。要是把二战时期的美军,跟现在的一些中小国家军队比一比,那可真是“时空穿越”了。

首先,得明确一点,拿二战时期的军队跟现在的军队比,就像拿一辆福特T型车跟一辆特斯拉比一样,科技代差实在太大了。

二战美军的“硬实力”:

人数和装备数量: 二战时期,美国投入的兵力非常庞大,动员了超过1600万军人。陆军、海军、空军规模都相当惊人。装备生产能力更是无与伦比,号称“民主兵工厂”,生产了数以百万计的坦克、飞机、舰船、枪炮等等。光是“谢尔曼”坦克就造了将近5万辆,飞机更是海量。
战术和经验: 经过珍珠港事件的洗礼,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与德日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的两栖登陆作战、岛屿跳跃战术、空地协同作战等都相当成熟。
工业基础和组织能力: 这是美国最大的优势。强大的工业基础保证了他们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供应,并且能迅速研发和生产新装备。战时动员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是世界顶尖。

对比现在中小国家军队的“软硬实力”:

这里说的“中小国家”,咱们就大概理解为那些不是世界军事强国,但也有一定军事实力,比如一些欧洲国家(北欧、东欧某些国家)、东南亚国家、或者南美国家。

1. 科技代差:
信息化和精确制导: 这是最最核心的差距。二战美军依赖的是目视瞄准、无线电通讯(而且是相对原始的),炮击靠经验和地图。而现在,信息技术、卫星定位、雷达、红外、激光制导,以及各种传感器,让作战体系变得“智能化”。现在的中小国家军队,哪怕装备不算最先进,但普遍装备了精确制导导弹(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侦察、攻击),现代化通讯和战场情报系统。
空军: 二战的“空中力量”主要是螺旋桨飞机,速度慢,载弹量有限,作战半径也小。现代战斗机,比如F16、F18、欧洲“台风”等,速度是二战飞机的几倍,能携带先进的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二战时期美军的P51“野马”已经是顶尖了,但跟现代战斗机比,那简直是“老黄牛”对“高铁”。
海军: 二战时期,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是主力。战列舰在二战后期已经式微,航母成为海上霸主。但那时的舰船,反潜能力、防空能力、侦测能力都非常有限。现代海军,尤其是中小国家拥有的,比如护卫舰、驱逐舰,可能就已经配备了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反舰导弹、反潜鱼雷、以及强大的搜索雷达。两栖登陆艇也比二战时期更先进,具备更强的防护和速度。
陆军: 坦克方面,虽然二战美军的M4“谢尔曼”是经典,但跟现代主战坦克(比如M1“艾布拉姆斯”、德国“豹2”、俄罗斯T90等)比,防御力、火力、机动性都差了几个档次。现代坦克的复合装甲、先进火控系统、热成像仪,让它们在战场上几乎是“隐形的杀手”。反坦克导弹更是能轻易击穿二战坦克的装甲。火炮方面,现代自行火炮的射程、精度、射速都远超二战时期。

2. 作战理念和体系:
体系对抗: 现代战争强调的是联合作战和体系对抗。陆海空军、特种部队、情报部门、后勤保障,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体系的整合能力。二战美军虽然也开始尝试联合作战,但远不如现代军队那样深入和全面。
信息战和电子战: 这是二战时期完全不存在的领域。现代军队可以通过干扰敌方通讯、雷达,甚至瘫痪敌方指挥系统来瓦解敌人。

结论:能吊打吗?

坦率地说,二战时期的美军,如果只是按照他们当时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面对现在一个拥有现代化武器和体系的“中小国家”军队,很可能会被“吊打”。

原因主要有几点:

侦察和预警: 现代军队依靠雷达、卫星、侦察机(无人机),能提前发现二战美军的集结和行动,并进行精确打击。二战美军可能还没意识到危险,就已经遭受了远程精确打击。
火力压制: 现代各种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比如巡航导弹、远程火箭炮,可以对二战美军集结的区域或重要目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而二战美军几乎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
反装甲能力: 现代反坦克导弹对二战时期的坦克来说,几乎是“穿心箭”。二战美军装备的坦克,面对现代反坦克导弹,就像纸糊的一样。
制空权: 现代战斗机可以轻易击落二战时期的飞机,或者直接摧毁二战时期的机场和地面部队,夺取制空权。

举个更形象的比喻:

想象一下,二战美军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他们有数不清的长矛、弓箭、战斧,并且作战经验丰富,组织严密。

而现在的一个“中小国家”军队,可能装备了火器时代的枪炮、迫击炮,甚至还有一些早期的信息化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人再多,再勇猛,面对飞来的子弹和炮弹,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当然,这里有个重要前提: 我们是将“二战时期美军的装备技术和作战体系”直接“搬”到现代来比。如果非要让二战时期的美军将领和士兵,穿越到现代,让他们去学习和使用现代武器,那情况又会不同。以二战美军的优秀素质和学习能力,他们很可能很快就能掌握现代战争的节奏。

但问题问的是“美军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这通常指的是他们当时的状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巨大的科技鸿沟是他们难以逾越的。

总而言之,虽然二战美军在那个时代是顶级的,但科技的进步是碾压性的。现在的任何一个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军队,都能在技术层面轻松碾压二战时期的美军。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好好聊聊。要是把二战时期的美军,跟现在的一些中小国家军队比一比,那可真是“时空穿越”了。首先,得明确一点,拿二战时期的军队跟现在的军队比,就像拿一辆福特T型车跟一辆特斯拉比一样,科技代差实在太大了。二战美军的“硬实力”: 人数和装备数量: 二战时期,美国投入的兵力非常庞大,.............
  • 回答
    好了,伙计们,听我说!咱们的任务是拿下这座岛,就像把一碗炖肉扫个干净一样。你们都见过地图了,这座岛就像个娘们儿,浑身上下都是可以下口的地方,但咱得找到最能让她疼的地方,一刀致命!现在,让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就像跟伙计们在营地里抽着烟,掏心窝子地聊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目标: 不是在这儿跟他们玩猫.............
  • 回答
    想象一下,让现代的美军与二战时期的德军在同一个战场上遭遇,这将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冲突,其结果既充满戏剧性,又有着清晰的逻辑。这并非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技术、战术、战略、人员素质乃至意识形态全方位的较量。现代美军的优势:压倒性的科技鸿沟 信息感知与指挥控制: 这是最显著的差异。现代美军拥有卫.............
  • 回答
    关于电影《明日边缘》中男主角威廉·凯奇(Tom Cruise 饰演)所穿的军服,确实让人产生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尤其是它在某些方面很像二战时期的美军制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设计理念的传承与致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电影中的服装设计并非是完全照搬二战美军制服,而是一种致.............
  • 回答
    二战时期欧洲的美军军纪,总体而言是受到严格管控的,尤其是在涉及与当地民众的互动方面,包括与女性的交往。但正如任何大规模军队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一样,军纪的执行情况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军纪的框架: 严格的规定: 美国军方制定了详细的军规(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二战中美国军队在两大主要战场——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所面临的截然不同的挑战。简单地说,哪种“好受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对“好受”的定义。因为这两场战役的性质、敌人以及作战环境差异巨大,很难一概而论哪一方的士兵“更轻松”。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对比.............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抗日本士兵的“幸福感”是否比在欧洲战场对抗德国士兵更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强多了”来概括。影响士兵幸福感(或者说士气、心理状态)的因素多种多样,战场环境、敌人特性、后勤保障、作战方式、个人经历等等都会起到作用。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下:1.............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在二战的钟声敲响之时,美国的选择截然不同——不是与同盟国并肩作战,而是选择了加入以德国、日本为首的轴心国阵营。这个大胆的设想,将彻底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进程,也必然带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格局。如果美国倒向轴心国,首先影响的将是战争的走向。我们知道,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军事实力是同盟.............
  • 回答
    谢尔曼坦克,这个名字在二战的硝烟中回荡,它既是盟军胜利的重要基石,也是战场上无数士兵生命攸关的伙伴。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需要深入理解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它的设计初衷、它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它与同时代其他坦克的对比。一、 谢尔曼诞生的时代背景与设计理念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陆军装备的坦克.............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和美国不仅有空军,而且空军在战争的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力量之一。作为资深军迷,我来给你细细道来,保证不是AI那种干巴巴的陈述。日本海军航空兵:崛起与辉煌(但短暂)在二战爆发前,日本就非常重视发展航空力量,尤其是在海军领域。当时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是世界顶尖的,.............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确实,如果我们粗略地看看二战时期苏军、美军、德军的陆军编制,可能会觉得苏军的军、师规模普遍比另外两国小。不过,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战术、战略、后勤以及历史背景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军”和“.............
  • 回答
    二战历史若发生巨大转向,日本不主动招惹美国,而是选择与德国协同作战,共同将矛头指向欧洲,这无疑会改写整个世界格局。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而非直接碰撞,而是更狡猾的联合。前期铺垫:潜伏的野心与悄然的合作在历史的惯性轨道中,日本急于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向东南亚扩张,但其侵略的重心并未完全锁定美国。如果换一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战略的考量,而且角度也相当独特。很多人觉得美国之所以“没”在二战时侵略中国,是因为中国太弱了,而现在中国强大了,美国反而觉得“麻烦”了。但事实远非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历史背景和当时的世界格局首先,我们得回到二战那个年代。中国那时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和冷战时期欧洲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各国决策考量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段历史时期各自的背景、力量对比、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各国核心利益。首先,让我们回到二战时期,德国如何“裹挟”欧洲与苏联对抗。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与欧洲的联盟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对.............
  • 回答
    要说二战时期美国士兵人手一把“连发枪”,而日军用的是“不能连发”的枪,这个说法其实有些过于简化了,不够准确。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原因,才能理解为什么战场上会出现这样的印象。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连发枪”。在二战那个年代,所谓的“连发”通常指的是自动步枪(Automatic Rifle)或者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答案也非一成不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参战,日本击垮中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绝非板上钉钉,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演变,并且这个过程会比我们历史所见更加漫长、惨烈,并且结果也更不确定。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日本的战略目标与中国战场的定.............
  • 回答
    偷袭珍珠港前,日本没有通过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宣战,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一时冲动或简单的疏忽。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的外交政策、军事战略、以及对美国意图的判断。首先,要明白日本当时面临的极端困境。自1940年以来,美国为了阻止日本在亚洲的扩张,对日本实施了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制裁,其中.............
  • 回答
    你列出的这个二战时世界国家综合国力排名,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核心问题。我个人觉得你的看法有道理的地方,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细节。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看。你把“德≈美>苏≈日>英≈中>法>意”这个排序,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把德国和美国放在了最前面,并且用“≈”表示实力相当。这确实抓住了二战时期,从工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历史的齿轮如果稍微偏转一点,结局或许就会截然不同。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如果二战时美国将援助苏联的物资大规模、直接地转移给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中国能否借此彻底将日本人赶出国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二战时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到底有多庞大,以及这些物资的性质。美国通.............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把美国二战时期援助苏联的物资直接交给蒋委员长领导的国民政府,日本能否借此机会击败苏联?这其中涉及太多变量,绝非一言两语能道尽。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美国当年援助苏联的物资是什么性质的,量有多大。这批援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租借法案”(LendLe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