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对付德军的美军好受些还是对付日军的美军好受些?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二战中美国军队在两大主要战场——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所面临的截然不同的挑战。简单地说,哪种“好受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对“好受”的定义。因为这两场战役的性质、敌人以及作战环境差异巨大,很难一概而论哪一方的士兵“更轻松”。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对比一下:

一、作战环境与地理条件:

欧洲战场(对付德军):
地理多样性: 欧洲战场的地理环境非常多样。有广袤的平原(如法国、比利时),但也面临着崎岖的山地(如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泥泞的沼泽(如荷兰)以及严酷的冬季(东线尤其如此)。城市作战也是常态,例如诺曼底登陆后的丛林般废墟和德国境内的城镇巷战。
基础设施相对完好: 相较于太平洋,欧洲大陆拥有相对更发达的道路、铁路和桥梁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美军的补给线和部队的调动。但盟军的战略轰炸也严重破坏了这些基础设施。
气候挑战: 欧洲冬季的寒冷是极其严峻的考验,对士兵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负担。泥泞的道路、结冰的地面都极大地影响了作战行动的效率。

太平洋战场(对付日军):
极端恶劣的环境: 太平洋战场的主体是热带雨林、茂密丛林、炎热潮湿的气候、以及各种热带疾病(如疟疾、痢疾)。丛林能见度极低,地形复杂,崎岖的山地和遍布的河流对部队行动造成了巨大阻碍。
岛屿跳跃: 美军采取的“跳岛战术”意味着要攻占一个个敌占岛屿。这意味着每次登陆都是一场硬仗,需要克服从登陆艇到岸边的海滩火力、以及随后在复杂地形中与日军的交火。
缺乏基础设施: 大多数太平洋岛屿都非常落后,缺乏道路、通信设施和补给点。美军需要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后勤保障体系,这极其困难和危险。登陆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士兵需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机枪扫射,在暴露的海滩上前进。

二、敌军的作战风格与战术:

德军:
军事素养高,装备精良: 德国国防军以其高素质、训练有素和严谨的战术执行而闻名。他们拥有精良的装备,包括强大的坦克(如虎式、豹式坦克)、先进的火炮、以及训练有素的步兵。
阵地战与运动战结合: 德军善于利用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也能够进行高效的机械化部队运动战。在防御时,他们会利用各种火力点、反坦克壕和地雷来迟滞盟军的进攻。
士气高昂,组织严密: 在战争初期和中期,德军士兵的士气普遍较高,其指挥体系也相对严密。虽然在战争后期,由于兵力损耗和资源短缺,其战斗力有所下降,但单个士兵的战斗意志和训练水平仍然不容小觑。

日军:
狂热的战斗意志与“玉碎”精神: 日本帝国陆军以其极端的战斗意志和“不投降”的信念而闻名。他们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这导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很少能俘获敌军士兵,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场你死我活的白刃战和自杀式攻击。
人海战术与地形利用: 日军在兵力不足时会采取“人海战术”,尤其是在防御战中,他们善于利用岛屿的地形,构筑复杂的地下隧道、火力点和“蜂巢式”防御工事,将整个岛屿变成一个巨大的杀戮场。他们会进行 suicidal charges (自杀式冲锋) 和 kamikaze attacks (神风特攻)。
装备相对落后,但战术狡猾: 相较于德军,日军的重武器和工业生产能力存在明显劣势。但他们非常擅长利用茂密丛林和夜色来发动偷袭和伏击,让美军防不胜防。他们的战术往往非常隐蔽和狡猾。

三、战争的残酷性与士兵体验:

欧洲战场:
大规模消耗战: 欧洲战场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战争,有明确的战线,双方进行大规模的炮击、空袭以及步兵推进。士兵面临的是炮火的洗礼、坦克战的恐惧、以及在开阔地带的伤亡。
大规模军事行动: 像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阿登战役等都是规模宏大、伤亡惨重的战役。士兵需要面对冰冷的海水、布满雷区的海滩、以及漫长而艰苦的推进过程。
战略轰炸的侧翼效应: 尽管美军是轰炸方,但地面部队有时也会受到友军误炸的影响。

太平洋战场:
近距离的血腥肉搏: 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往往更加血腥和残酷,尤其是丛林战和岛屿攻坚战。士兵们常常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近距离的搏杀,遭遇手榴弹、刺刀、以及日军利用丛林掩护发动的突袭。
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面对不屈不挠、宁死不降的敌人,以及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士兵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看不见的敌人、未知的危险以及不断袭来的疾病,都让他们的精神备受煎熬。
“没有荣誉的死亡”: 许多参与太平洋作战的美军士兵认为,他们的敌人缺乏像欧洲战场上的对手那样可以称之为“荣誉”的东西,而是纯粹的“屠杀”和“狂热”。

那么,到底哪边“好受些”?

从装备和战术的正面较量来看,对抗德军可能“不那么糟”: 德军虽然强大,但其作战方式相对“标准”,有明确的战线和交战规则(尽管战争的残酷性总是存在的)。美军可以利用其在工业生产和科技上的优势,通过炮火、空袭和坦克来消耗德军。士兵们能更多地依靠装备和训练来完成任务,尽管他们也同样要面对炮火和死亡。
从环境的恶劣程度和敌人的顽固程度来看,对抗日军则“非常煎熬”: 太平洋战场极端恶劣的环境(疾病、高温、丛林)、以及日军不投降的狂热战斗意志,使得美军士兵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每一次岛屿登陆都像是“地狱”,而丛林中的伏击和肉搏更是令人胆寒。在心理上,面对一个视死亡如归、不跟你讲“规矩”的敌人,其压迫感可能比面对训练有素但仍遵循某些作战规范的德军要大得多。

总结来说:

如果你是一名美军士兵,你可能宁愿在欧洲与德军交战,因为尽管那里的战况同样惨烈,但至少你面对的是一个相对“正常”的对手,在相对有序的环境下作战,并且有可能依靠技术和战术优势来获取胜利。

而太平洋战场,对许多士兵来说,是一场与疾病、劣势环境以及狂热、不惜一切代价的敌人的生死搏斗。那种身心俱疲、时刻处于高度警惕和恐惧中的状态,加上近距离的血腥搏杀,无疑是对人性极限的巨大挑战。

所以,虽然两者都充满了血与火,但从普遍的士兵体验和心理感受上来说,许多二战老兵的描述倾向于认为,在太平洋战场上与日军作战要“更受罪”。那里的战争更像是原始的、不加掩饰的生存斗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说别的 就去看两部电视剧 兄弟连和血战太平洋就可以了

陆战队的莱基回家的时候 给司机小费的时候

user avatar

当然是欧洲的美军要舒服的多,上万的飞机和上万坦克重炮给你做支援,以解放者的姿态来到欧洲,无论占领哪都受到热烈欢迎。后勤保障那是没得说,你甚至可以在寒冷的阿登森林里品尝美味的生日蛋糕。 恶战过后可以去英国修整,去巴黎度假,在罗马的酒吧里耍酒疯,受伤了立马给你送到后方的医院,跟小护士调调情。要是阵亡了那就算求不说了,毕竟打仗不是玩游戏,哪有不死人的呢? 就是算作战失利,被俘了,德国人对待毛子战俘和犹太人那的确是灭绝人性,但是对待美英战俘还算凑合,老老实实蹲在战俘营里不作死,绝大部分也能活着等到战争结束。至少德国人不会像日本鬼子一样把你剁了烤成串。

等你攻入了德国本土,两份在美军中人见人讨厌的C口粮和D口粮以及斯帕姆午餐肉或者几包香烟,就可以让一个金发碧眼的德国雅利安大妹子心甘情愿的跟你进房间激烈讨论一下巴伐利亚白香肠和美式乡村热狗之间口味的区别。

到了太平洋打鬼子?太平洋上那鸟不拉屎的破岛,湿热的气候,无穷无尽的大海,肆虐的热带疾病,凶残又一根筋的小日本哪哪都不美好,人家欧洲的美军在鹰堡里喝希特勒的存酒,顺希特勒的纯银餐具的时候,太平洋的美军正在散兵坑防备小日本的夜袭而整夜不敢合眼。 欧洲的美军上和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等国家的妹子探讨香肠的吃法时,太平洋的美军们正在帐篷战地医院的担架上和蚊子疟疾作斗争。 欧洲的美军攻下一个小镇,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欢呼,以及香槟面包和姑娘们的热吻。 太平洋的美军攻下一个据点,面对的是不知道从哪棵树上射来的冷枪。欧洲美军兴致勃勃的在德军俘虏身上翻找卢格手枪和铁十字勋章当纪念品时,太平洋上的美军正在日军的尸体堆里提防怀揣手榴弹准备跟你同归于尽的日军伤兵。 欧洲美军的战俘正在德军战俘营里打牌,吹牛,还有闲工夫挖地道,跟看守搞事。太平洋的美军战俘正在日军战俘营里,干苦力,吃鞭子,挨刺刀,挂腊肠,还动不动的就砍头。

你说欧洲美军和太平洋美军哪个舒服?美国佬从蛮荒的美洲立国200多年来,征战无数,也是不缺血性的,但是美国佬有个特征,不喜欢吃苦。对,死都不怕,就怕吃苦!你让他去死没问题,你让跟日本鬼一样,吃发霉大米,吃野菜,那是万万不行的。

user avatar

答案再次证明在他乎绝大多数情况下兵=陆军(逃)

没有定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和日军作战也可以是这样:

环礁上他放岸炮
“新泽西”就拉大栓
瞄了一个准
打死个小日本(观测员)
他两腿一蹬就上了西天——哎呦嘿——
司令,您喝咖啡(念白)

和德军作战,那也远非抖机灵跟风玩几个烂梗复读一下最新财富密码就能概括,也要去给出一个具体的环境再初步分析。

另一方面,问的是“好受与否”,不是“哪个容易死”,那么还要考虑人的因素。如果一个人真的就是爱这一行,比如真的喜欢杀人越杀越高兴,那就算是在塞班岛负责阵地战推进他在没挂之前都会很开心;同理就算你是华盛顿号轮机室里的水兵,天天都很无聊一个战友没死,那也有恨不得打滚想回家的人(可能是热得想回家)。这点上基本来说,心理某些方面比较独特(可能和常人不同)的战斗人员最能维持自身心理健康,最好受,不分军衔高低——即使你是一个二等兵,你的心态也可以很像约瑟夫克拉克,马克米切尔,斯普鲁恩斯这样似乎高不可攀的将领,也可以很像伊万斯卡尔森这种身手不凡的传奇中层军官,也可以很像亚历山大•弗拉丘这种英俊潇洒的ACE飞行员。如果你真的是这种人的话,无论怎样都比较好受,在塔拉瓦的炼狱里你绝大多数时候也能苦中作乐,开心地经历一场精彩的冒险。

user avatar

看你是啥成分咯


如果是地面部队,总的来说毫无疑问是对付日军更好受。因为:

  1. 大西洋区域战区美国陆军伤亡为765,751;太平洋区域战区美国陆军伤亡为169,635,陆战队伤亡86,940,共计256,575
  2. ETO(欧洲战区,也就是在法国打的那个战区)在1944年6月到1945年5月伤亡最低的三个月的伤亡数据分别为:5月,2,028;10月,31,617;6月,39,367。作为对比,冲绳战役第10集团军统计的伤亡为39,420
  3. 在对德作战的部队中,有6个师的伤亡超过2万,对日则无
  4. 对德作战部队若参加诺曼底登陆,11个月基本没啥机会下前线;太平洋总体情况好一些,大部分战斗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

如果你是陆航部队,那么分两种情况:

  1. 你是重型轰炸机部队的机组成员。精神稍微正常点都知道去打日本更好受,原因就不用说了
  2. 如果你是战斗机和战术轰炸机的机组成员,那么对德可能更“舒适”一些。具体数据暂待补充
  3. 如果你是运输机的机组成员,那么最好去欧洲。毕竟亚洲得经常去驼峰航线转

如果你是海军,那么毫无疑问去欧洲。毕竟在太平洋,水面舰艇上来先被炸一通,42-43要跟日军拼刺刀,最后一年要面对神风;潜艇沉了20%。大西洋的压力可没有这么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