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花束般的恋爱》中男女主选择分手?

回答
《花束般的恋爱》里,麦和絹两人选择了分手,这确实是影片最让人唏嘘,也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它不像很多爱情片那样,有个明显的外部矛盾,比如婆媳不合或者一方出轨,而是深入到了一种非常现实、也非常普遍的、关于个人成长和爱情变质的困境。

说到底,他们的分手,源于一种“不合时宜”的相遇,以及后来因为个人发展轨迹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合时宜”的继续。

最初,麦和絹之所以能迅速被彼此吸引,正是因为他们发现对方身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对电影、文学、音乐的共同热爱,对生活细节的细致品味,甚至对一些冷门事物的共同理解。他们的很多爱好和兴趣都高度重合,仿佛是彼此的镜像。这种“像”让他们觉得找到了灵魂伴侣,有一种“就是你了”的宿命感。他们一起追逐共同的爱好,分享彼此的世界,那段日子,简直就像绽放的花束一样美好,充满了新奇和惊喜。他们在那段时期,是被共同的“花束”所吸引和包裹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像”开始变成了阻碍他们前进的枷锁,而不是前进的动力。

首先,麦是一个非常渴望稳定和安稳生活的人。他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逃避现实、沉浸在自己热爱的小世界里的倾向。他对于“成熟”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如何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充满情趣的二人世界。当他发现自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份能支撑他继续过那种“不被打扰”的生活的工作时,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焦虑。他并没有像絹那样,积极地去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稳定”但他也并不真正热爱的工作——一份在广告公司做文案的工作。这份工作虽然稳定,但和他的文学梦渐行渐远,他内心深处的“理想自我”和他实际的生活状态产生了裂痕。他开始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沉溺于过去那种美好的时光,期待絹也能一直停留在那个阶段。

而絹则是一个非常务实、非常有野心,并且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要什么的人。她有着自己的事业追求,她也愿意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努力,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做出一些牺牲。她从一开始就明白,单纯靠热爱电影和文学是无法支撑起一个正常的生活,更不用说实现自己的价值。她开始在工作中寻找成就感,并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提升。她认识到,当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沉浸在二人世界里的“理想女友”时,她需要一个能够与她同步成长、能够理解她事业追求的伴侣。

矛盾就在于此:当麦因为现实压力而选择“屈就”并渴望“退回”时,絹却在现实中寻找突破和成长。他们的成长轨迹开始分道扬镳。

麦越来越希望絹能回到过去那种安逸、纯粹的状态,回到他们共同沉浸在电影和书籍中的日子。他开始抱怨絹工作太忙,抱怨絹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时间陪他。他看到的绢,不再是那个和他一起分享新片、一起讨论文学的絹,而是那个让他感到“疏远”的、有着自己独立生活和追求的绢。他对絹的变化感到失落和不解,他用一种近乎“诅咒”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失望:“你们这些喜欢电影的人,最后都会变成这样。”——他将絹的成长,理解成了一种背叛,一种对他们共同回忆的“背叛”。

而絹,她并没有背叛任何东西,她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步调在生活。她看到麦不再积极地为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去努力,而是选择了一种她不希望他成为的样子,她感到一种无力。她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能够共同面对生活、共同成长的关系。但她发现,麦已经不愿意或者说不能和她一起向前走了。她试着去理解麦的压力,但她也无法一直停留在原地等待。当麦的失落和指责越来越多,而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越来越让她感到和麦之间的隔阂时,她也陷入了痛苦。

当绢提到“我们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们了”,这不仅仅是说外貌或者时间的改变,更是说他们内心的那个“阀值”已经不一样了。麦心中的那个“爱情”的模样,是以他们共同的爱好和沉溺为基础的,当绢不再符合这个模型时,他就觉得爱正在消逝。而絹心中的“爱情”,则更偏向于一种精神上的契合和共同的成长,当麦无法与她同步时,她感到窒息。

影片的最后,他们看到了其他人之间的“花束”,那象征着新的、年轻的爱情的开始。而他们之间,那曾经如花束般美好的爱情,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各自成长的轨迹,枯萎了。不是他们不爱对方了,而是他们的“爱”,已经无法容纳他们各自想要的生活了。这是一种非常残酷但又极其真实的真相:即使是曾经深爱的人,如果成长轨迹、生活目标和对未来的期望出现了巨大的分歧,也很难继续走下去。他们试图挽回过,但那种回不去的感觉,那种“明明还是同一个人,但怎么就完全变了”的疏离感,最终让他们意识到,分开或许是对彼此都更好的选择。

与其说他们是因为“不爱了”而分手,不如说他们是因为“无法在同一个地方继续爱下去了”,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期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已经无法被同一份关系所承载。他们的爱情,就像一束被精心呵护的花,在最初的美丽之后,没有找到合适的水土继续生长,最终只能走向凋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许多人说,“恋爱久了没有激情了”是分手的主要原因;但我认为,这还不是小麦和小娟最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了朋友般的亲密

一提起爱情,就会提到“爱情三角”,激情、亲密、承诺,三者才能共同建构出完美的爱情,而其中的亲密(理解、交流、支持、分享等)正是友谊的特征

把伴侣当成最好的朋友,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乍一说,友情和爱情似乎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实,这两种感情都会让我们想起这些词:天长地久、理解、信任、关心、快乐、一致性、支持、尊重、宽容、同甘共苦、思念、美好、沟通[1]……尤其是跟最好的朋友的友情,还会跟爱情一样,不想被他人介入。

那么,让同一个人承担两种身份,会让这段关系怎么样呢?

其实30年前,研究人员就已经认同了这样做的好处。他们找到了350多对婚姻幸福超过15年的夫妻,并询问他们婚姻成功、长寿的秘诀是什么。结果,最常见的答案就是:他们把伴侣当成是他们最好的朋友[2]

更新的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当人们把伴侣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时,比起那些不这么想的人,他们会对伴侣的期望值更高一点,对目前的关系也更满意一些[3];那些在爱情中更注重友情成分的伴侣们,也会对这段感情付出更多承诺,感受到更多的爱意和更高的性满足[4]

总之,把伴侣当成最好的朋友,总体上来看是件好事

但我知道,有些读到这里的朋友可能会疑惑:本来伴侣就会挤占跟朋友相处的时间了,如果再把伴侣当成最好的朋友,那朋友就更少了,万一遇人不淑分手了,不就连来安慰的好朋友都没了吗?

别着急,我们先来聊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怎么回事。


除了因为,如果爱情里缺少了“友谊”的成分,就只剩下激情趋势下给出的愚昧承诺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想想我们对“最好的朋友”和对“爱人”的要求标准吧。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伴侣的不良行为过于宽容了。

如果一个人经常无视你的信息,忽视你的情绪,或者不想和你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你还想和他做朋友吗?就像,小娟会和一个看《野餐》没有感触的人做好朋友吗?答案是否定的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正在用这种方式这样对待他们的伴侣,还得到了原谅呢?无论是玫瑰色滤镜还是习惯,都会让人降低标准,在一段实际上令人痛苦的关系中无法自拔。

研究[3]的作者认为,这正是他们发现结果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另一半,抱有像对最好的朋友那样的期望,来花时间得到一个真正“最好”的伴侣。

本来,小麦对婚后生活的描述已经让小娟有一点动摇了,但见到隔壁桌的年轻男女开心谈论喜欢的作家,回想起两人最初的美好后,此刻的相处和对未来的描述,都显得无比凑合。

所以,男女主还是选择了分手。

参考

  1. ^ 李朝旭, 姜璐璐, 刘佳, 刘阳. (2009). “爱情”与“友谊”概念表征的差异——基于字词联想的比较. 心理科学(3), 162-165.
  2. ^ Lauer. J., & Lauer, R. (1985). Marriage made to last. Psychology Today, 19(6). 22.
  3. ^ a b Lewandowski, G. W. (2017). National: Most want a partner like them. from https://www.monmouth.edu/polling-institute/documents/monmouthpoll_us_020917.pdf/
  4. ^ Vanderdrift, L. E. , Wilson, J. E. , & Agnew, C. R. . (2013). On the benefits of valuing being friends for nonmarital romantic partner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0(1), 115-13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