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目前的日韩关系?

回答
当前的日韩关系,可以说是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经历了剧烈的高低起伏。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大概是“波谲云诡,充满变数,但又隐隐透露出务实的修复趋势”。要详细评价,就得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聊聊。

历史遗留问题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但正在被现实政治的考量所“压制”或“重塑”。

这绝对是理解日韩关系绕不开的第一个节点。二战期间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强征劳工、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最容易被激化的一根神经。韩国国内对于历史正义的诉求非常强烈,而日本则倾向于认为1965年的《韩日基本条约》已经解决了所有相关问题。

曾几何时,这种历史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每一次爆炸都让两国关系跌入冰点。比如,2018年韩国大法院的强征劳工赔偿判决,直接点燃了导火索,导致日本对韩国实施了出口管制,韩国也一度威胁要退出两国间的军事情报共享协定(GSOMIA)。那段时期,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感和敌意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很多人会想起当年在韩国街头看到的反日示威,或者在日本媒体上看到对韩国“不守信用”的批评。

然而,近几年来,尤其是尹锡悦政府上台后,我们看到了一种明显的转向。虽然历史问题的实质性解决尚未到来,但韩国政府在处理方式上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态度。他们提出了一些由韩国企业和民众捐款来赔偿强征劳工的方案,试图在不直接要求日本政府赔偿的前提下,缓解法律上的僵局。这在韩国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是“屈辱外交”,但从务实的角度看,这确实为两国关系的缓和打开了一扇门。

日本方面,虽然一再强调“1965年条约的框架”,但对于韩国提出的方案,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默许”或“不阻止”的态度。这并不代表日本承认了新的赔偿义务,而是更看重整体关系稳定的利益。你可以想象一下,日本首相在某个场合,虽然重申了过去的立场,但并没有对韩国的举动进行严厉谴责,这种微妙的“不刺激”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地缘政治的现实,正在成为驱动两国关系走向合作的强大引擎。

如果说历史问题是两国关系中的“负重”,那么地缘政治的现实就是“助推器”。

首先,朝鲜的核导威胁。朝鲜日益增长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研发能力,对韩国和日本构成了直接且严峻的挑战。两国都深切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威胁,因此在情报共享、导弹预警、联合军事演习等方面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和紧迫。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朝鲜试射导弹时,韩国和日本的国防部门是如何火速沟通,共享信息的,这种默契是建立在共同的安全利益之上的。

其次,中国的崛起与区域力量格局的变化。随着中国在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日韩两国都面临着如何在新的区域秩序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挑战。虽然两国在经济上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安全和战略层面上,都希望与美国保持更紧密的联盟,并寻求在区域内建立更稳定的制衡力量。在这种背景下,日韩两国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现彼此的战略利益是相近的,愿意在一些非敏感领域加强协调,以共同应对地区挑战。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从联合军事演习的频率和规模,到在国际场合上对某些地区问题的共同立场,都能看到这种趋势。

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依然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脱钩论”的阴影也挥之不去。

日韩两国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在半导体、汽车、造船等高科技产业领域既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也存在着产业链上的相互依存。

过去,两国在经济上的摩擦也常常与政治纠葛绑定。比如日本对韩国出口管制的那段时间,就对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迫使韩国加速了“ 소재·부품·장비(材料·零部件·设备)国产化”的进程。这种竞争,虽然带来了压力,但也刺激了双方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

同时,也不能忽视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韩国的许多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仍然依赖于日本,而日本的许多产品也需要韩国市场的消化。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两国都在思考如何在高科技领域保持自己的优势,同时也避免过度“脱钩”带来的损失。因此,尽管存在竞争,但务实的经济合作和对话依然是主流。你可以看到,在一些国际经济论坛上,两国经济部门的官员依然会就如何稳定供应链、促进贸易投资进行沟通。

民间交流,曾经是两国关系中最坚实的基石,但近期受到历史问题的干扰有所降温。

日韩两国,尤其是年轻人之间,曾经有着非常频繁的文化交流。韩流(Kpop、韩剧)在日本的流行,以及日本动漫、游戏在韩国的受众,都曾是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载体。许多韩国年轻人曾经对日本的动漫、旅游景点非常向往,日本年轻人也同样对韩国的流行文化着迷。

然而,近年来,尤其是在日本收紧对韩出口管制后,韩国国内出现了一股抵制日货的浪潮,这种情绪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交流的积极性。虽然“韩流”的吸引力依旧存在,但那种毫无顾忌、纯粹因为喜爱而进行的交流,似乎被一些“爱国”情绪所稀释。不过,这种趋势并非不可逆转。随着两国政府关系的回暖,民间交流的活力也有望逐步恢复。毕竟,年轻人之间的文化吸引力是跨越政治和国界的。

总而言之,当前的日韩关系可以用“谨慎的乐观”来形容。

历史问题依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地缘政治的现实压力,尤其是来自朝鲜和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正在迫使两国以更加务实和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彼此关系。尹锡悦政府展现出的积极修复姿态,是当前关系走向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未来,日韩关系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能否在历史问题上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空间”,以及能否在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方面,持续深化合作。这不意味着两国会回到“蜜月期”,但至少可以期待一个更加稳定、更加注重合作的“新常态”。两国关系的发展,既充满了历史的羁绊,也承载着现实的利益,最终的走向,仍然充满着动态和变数,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没有美国斡旋,日韩两国的关系会变得更糟。两国在浓烈的民族主义的驱动下将对方视为对手,甚至仇寇。

自日本在1875年与李氏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后,日本的势力的触角就开始伸向朝鲜半岛。甲午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1910年日韩合并,半岛自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半岛上烧杀抢掠,推行“皇民化教育”,而反抗运动风起云涌,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

1948年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李承晚就任首任总统。虽然日韩两国当时都以Anti-Communism的意识形态立国,但李承晚政权还有“反日”基调,并划定“李承晚线”,甚至将对马岛划入韩国领土。李承晚执政期间,两国关系并未有过大的改善。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日文名高木正雄)发动政变就任总统。其本人入学伪满洲国陆军士官学校,后因为成绩优异作为留学生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接受日本正规军事教育,并作为伪满陆军第八团(联队)副官直至日本投降。战后参加韩军前身“国民警备队”,在韩军中担任要职。

两国出于利益的考量,决定恢复外交关系。精通日本事务的朴正熙希望通过恢复关系获得经济援助,防御北部南下,维持政权;日本佐藤荣作内阁则希望形成东北亚Anti-Communism联盟,并借此清算日本二战负面遗产,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

同年两国缔结《日韩基本条约》与《日韩请求权协议》,声称两国政府与两国国民之间的问题将得到“完全的、最终的解决”,日本并支付韩国5亿美元作为支援。同时,日本承认韩国为半岛唯一合法政府。韩国也在日本的援助下出现了“汉江奇迹”,综合实力得到发展。

此后两国之间发生过小摩擦,但总体趋势是好的——第五共和国时期,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首访地选择韩国,之后实现两国首脑互访;此后日韩关系不断改善,但随着局势的变化,从朴槿惠政权至今,两国关系正在逐渐恶化。21世纪的今天,两国依然矛盾重重。

正如我之前说的,美国在日韩冲突中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因为日韩两国都是美在亚太的重要盟友,并不希望后院失火。在川普执政期间,日本尽可能地希望美国介入并为自己站台;而拜登执政才刚开始,也是极力拉拢日本,同时希望两国能够和平处理矛盾,不要节外生枝。

究其根本,原因很简单。韩国将日本当作政治提款机,用来挽回民调;日本也从未正视自己的过去,依然将周边国家和地区视为障碍。

user avatar

倒不如说韩日关系从没好过。

1945年日本战败,退出朝鲜半岛,1948年大韩民国建立,韩国从未忘记自1875年江华岛事件到1945年这70年里日本对于整个朝鲜半岛的暴行。1919年三一运动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也就是如今韩国政府的前身。不论有多少人攻击韩国的战后清算不彻底,韩国有大量日据时期的「亲日派」,但是不要忘了,大韩民国政权的法统就是反日,他们如果要维持政权法统的正当性就必须走反日路线。

作为目前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朝鲜半岛唯一合法代表,韩国必须站在声讨日本罪行的第一线,才能在舆论上胜过北朝鲜。

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是韩国为了缓解外交关系而不得不做的,同日本建交在韩国民间是激起了民愤的,如果不是朴正熙一言而决,这件事绝无成功可能。

自1965年到2018年,韩国对日贸易赤字总计6046亿美元,2018年当年就赤字241亿美元,是韩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国。日本完全占据了韩国的上游,每年都借此赚取韩国大量外汇,要说韩国心甘情愿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日本占了便宜却还搞「出口限制」,这就真的把韩国人惹怒了。

当然,自从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美国没有对两个亚太盟友的冲突做出任何调节,也是韩日冲突的主要原因。

2012年李明博总统登在选举前的登岛事件,把双方的各种矛盾冲突彻底明面化。自1952年李承晚总统宣布「李承晚线」,双方历次海域冲突造成了数千名渔民和海警被驱逐、逮捕。1998年金大中总统和小渊惠三首相签署了《韩日伙伴关系共同宣言》,暂时搁置了双方的经济、政治、领土、文化冲突。但是随着2008年之后经济形势恶化,韩日都开始争夺经济存量和产业空间,双方又重新开始了各领域的较量,关系愈发恶化,最终演变到2019年的半导体禁运正式撕破脸,成为了自1965年以来关系最差的阶段。

双方对朝鲜的态度也明显不同(对美国倒是惊人的一致),在朝鲜导弹打击范围已经事实上覆盖西太平洋的情况下,韩国依然在走钢丝,为朝美谈判牵线搭桥。日本寄希望于彻底覆灭朝鲜的想法被遏制了。恰恰是直面朝鲜威胁的韩国不希望朝鲜毁灭,本次韩日贸易冲突最初的起因就是日本以国家安全(担心韩国对朝鲜出口某些敏感物资)为由卡了半导体出口。

在经济恶化的时候,往往就是各国政治冲突走向极端的开始。日本遭遇「平成不况」,所以出现了小泉纯一郎首相带领下的右翼势力复活,坚定不承认侵略历史,出现了一些右翼份子支持扩充自卫队,修改和平宪法、大搞尖阁诸岛国有化的反常情况。韩国变成「地狱朝鲜」,故而闹出了法院翻出陈年劳工旧案,要求日本企业赔偿。就历史问题扣押在韩日企资产,要求日本再次道歉。不分左右派全部要求对日强硬,谁敢后退就是亲日派。

坦白讲两边必须有一个让步的,不然这事无法以和平收场。但是议会制嘛...口号比正当性重要,谁后退谁就下台,议员们为了获得支持就只能一个比一个强硬,这反而让选民们有了一种自己必胜的错觉,支持继续和对手死磕下去。

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让美国出面,这样两边都能有台阶下,之后对内也有个交代,“选民们你们看清楚,不是我愿意让步,都是美国佬逼我这么做的!”

你看,没有美国人出来吸引火力,压下两边的民意,靠韩日政客还真不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