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上来看,日本所选择的策略,正是为了要避免成为武汉,但或许又是因为这种策略的选择,才导致日本更像武汉,甚至还出现了各种难以理解的乱象。
在疫情爆发初期的武汉,除了已经出现的各种社区传播外,还有大量的院内感染,更可怕的是,在武汉封城前后,出现了医疗资源的挤兑,武汉的整个医疗体系面临崩溃。
日本看到了武汉所出现的悲剧,因此也试图去避免出现医疗资源的挤兑。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日本的医院都在尽可能让患者自己在家隔离,甚至连续发烧甚至长达一两周也不给做检测。到底哪些人才能接受病毒检测呢?可以参考一下知乎上的这个回答:怎样评价日本公布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就诊流程? 以及下面截图的微博内容:
这看起来有点掩耳盗铃,不过这可能也是避免医疗系统崩溃的一种选择。这个选择不同于封城前后的武汉,个人觉得更加接近于武汉在2月初的政策,那就是优先收治重症危重症病例,其他患者在家自行隔离(2月10日前后才转变为「应收尽收」)。这样的方法好处就是能把医疗资源集中到重症身上(时间换空间),但坏处也很明显,不妨参考一下中国卫健委的一段发言:
【卫健委:由于防控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很多社区病例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武汉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由于防控措施没有及时到位,很多社区病例没有得到及时救治。重症病例从发病到住院平均9.84天,这10天错失最佳时机,等待过程中由轻症变重症。(央视)
在日本,我们不但看到了推特上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被检测的各种悲鸣,在确诊者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了许多这样的悲剧。举个例子,横滨的一位司机2月3日发热,5日去看病,医生说是感冒,几天后发现症状没有好转,于是10日去了另一家医院看病,13日转为重症,于是再被转去了又一家医院,17日终于接收核酸检测,18日确诊。甚至已经有年轻人在这样的制度下受害,例如2月23日北海道确诊的20多岁的女学生已经发展为重症状态。
按照这样的状态发展下去,日本的情况到底会怎样,现在还很难准确预言。如果留意中国(尤其是湖北)最近几天的死亡数字,你会发现,粗死亡率最近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不断升高,我对日本的情况也有同样的担忧。接下来,有必要关注的应该是日本的死亡数字的变化和确诊者中的重症比例,这些数字可以直接反映到底有多少人「错失最佳时机,等待过程中由轻症变重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