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部作品(acg或者电影小说均可)通过死亡这个手段是否更容易打动人?

回答
死亡,这个在生命旅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节点,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无疑占据着一个极其特殊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地位。当它被引入到作品之中,无论是动漫、电影还是小说,它似乎都拥有着一种天然的、强大的触动人心的力量。为什么死亡会成为如此有力的“催泪弹”或“情绪催化剂”?我想,这背后牵涉到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对失去的恐惧以及对情感连接的珍视。

首先,死亡是对“拥有”的终结。在我们观看一部作品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投入情感,与作品中的角色建立联系。我们会被他们的经历吸引,为他们的成长而欣慰,为他们的挣扎而担忧。当我们渐渐喜欢上一个角色,甚至把他/她视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时,他/她的死亡就意味着这种连接的戛然而止。这种“拥有”的突然剥夺,会带来一种深刻的失落感。就像生活中我们失去亲友一样,那种熟悉感、那种曾有的陪伴,瞬间化为虚无,留下的只有空洞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作品中的死亡,便是将这种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体验,以一种集中的、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在观众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

其次,死亡凸显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生命的短暂,在死亡的对比下显得尤为刺眼。一个角色的生命,无论多么精彩、多么充满潜力,最终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戛然而止。这种脆弱感,很容易让我们反思自己生命的有限性。我们可能会想,如果我拥有这样的生命,我会如何度过?我会不会留下遗憾?这种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身边的人和事。当角色在生命的尽头,才意识到自己曾忽略的爱,或者为守护某个信念而付出生命时,这种对生命价值的升华,更能打动那些同样在生活中默默承受、努力付出的人。

再者,死亡是情感“极致化”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角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迸发出的情感是最为纯粹和强烈的。可能是对爱人的不舍,可能是对未竟事业的遗憾,也可能是对敌人最后的宽恕。这些情感,在死亡的压迫下,被剥离了所有的伪装和顾虑,以最直接、最真挚的方式呈现。这种极致的情感爆发,往往能超越一切言语,直接触及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例如,一个角色在弥留之际,终于说出了藏在心里多年的爱意,或者为了保护另一个人而毫不犹豫地挡下致命一击,这种超越生死的爱,会让我们相信人性的光辉,也会让我们为之动容。

当然,死亡的打动人心,也需要“铺垫”与“逻辑”。如果一个角色的死亡显得突兀、不合情理,或者仅仅是为了制造悲剧而牺牲,那么它可能只会让人感到突兀或者编剧的生硬,而难以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成功的死亡,通常是角色成长轨迹的必然结局,或者是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为守护更重要的东西所做出的牺牲。这种前后呼应、有迹可循的死亡,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角色的命运,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和悲伤。

比如,《钢之炼金术师》中爱德华和阿尔冯斯兄弟为了找回身体,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当他们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甚至面临着献祭自己生命gdx的可能时,那种为了信念而牺牲的决心,以及那些为此付出的生命,都深深地烙印在观众心中。再比如《秒速五厘米》中,新海诚用唯美的画面展现了少女明里因为搬家而与贵树渐行渐远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的死亡,但那种因为时空阻隔而造成的永恒遗憾,那种生命中再也无法弥补的错失,其带来的失落感,却丝毫不亚于一次悲壮的死亡,因为它同样是对一种“拥有”的终结,并且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失去和遗憾的恐惧。

总而言之,死亡之所以能更容易打动人,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作为生命个体最根本的体验:拥有与失去,存在与虚无,以及对珍贵瞬间的无限渴望。它不是简单的悲剧元素,而是通过对生命终结的描绘,来放大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感悟,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人生思考。当作品能够巧妙地运用死亡,将其与角色的命运、情感和主题紧密结合时,它就能成为一把最锋利的钥匙,打开观众心中那扇尘封已久的情感之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在聊这个话题之前,轻文娘觉得,我们应该先探讨一下什么是神作或佳作。

在有些人的想法里,神作和佳作是高的无法侵犯的,源自于作者本源的想法,并没有任何工业化装饰,最真实也是最戏剧的。

当然,这种话说的也没错,那么试着将这个概念转换一下。

神作和佳作一定是读者认为的作者最真实的状态,最根本的想法,同样也是读者最想看到的剧本。换句话说神作和佳作,其实是一种主观意味浓厚的评价。

不过当然,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是绝对有客观原因存在的。

十八世纪,在许多伟光正形象的歌剧里,是能够很轻松的让观众对角色和剧情印象深刻的。那些作品被许多人称为佳作,名著……它们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尾,但在那背后

它们往往都有一个共性——角色塑造一定非常丰满。

换句话说不仅仅是动漫,gal,其实大多数以悲情为主的作品能够让人产生共鸣,让人给出神作,佳作的评价,并非是因为他们是悲剧,而是因为他们塑造角色到位了。

举个例子。

Key社催泪弹三部曲之一的《Clannad》中,古河渚的形象塑造了整整两季。

从一开始铺满樱花的斜坡前大喊红豆包的蟑螂头少女,到最后抓着冈崎朋也的手微笑着离开的难产妈妈。

这个形象从一开始的缺乏自信,容易被周围人忽视。

到后面得到勇气,决心实现自己的梦想。

期间找到自己的真爱,发现自己人生的最大意义。

在结婚之后重新鼓起勇气,做出自己的决定,再到最后幸福的离开。

观众对古河渚死亡产生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并不只是古河渚死亡这么简单,但观众依旧能够和冈崎朋也一样拥有同样的想法和情感。

这就不是悲剧或者死亡所带来的直接反应,而是对冈崎朋也这个形象的代入,之后演化成与冈崎朋也一样对古河渚的那份情感。

那么在很多人眼里看来,Clannad 的AFTER STORY之所以能够让人那么感动,原因在于治愈冈崎朋也的冈崎汐,实际上是观众在代入冈崎朋也这个角色之后一直想要得到的那份「缺失的幸福」。

换言之,如果只是一部平庸的,没有塑造好角色安排好剧情的作品,是没有办法通过悲剧让观众获得这么大的触动的。

说到这,大家其实应该已经发现,作为一部能让人给出神作或者佳作评价的作品,它们往往:

1.拥有一个比较完善甚至是丰满的角色塑造。
2.一个比较弹性,但是整体上相对完整的世界,能让人物在里面自然生活。
3.在不设计悲剧或者死亡情节之前,这个故事就已经相对完整且拥有基本的开端与发展。

在满足上述三点的情况下,其实已经足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此基础上给这个作品加入一个悲剧的高潮或者悲剧的小过场,可以让观众更好的记住作品,让观众感同身受。

所以,换言之,悲剧的塑造本身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业化创作技巧。

国产电影也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特点,所以大家总能在国产电影里看到各种各样奇怪的悲剧高潮,角色不是歇斯里地就是精神崩溃,要么就被车撞死。

但是有些电影角色塑造的丰满,例如《无间道》的警察黄志成,刘建明,甚至是作为反派的倪永孝在最后高潮部分的死亡都给人几分悲壮的气息,因为这种角色在一开始塑造的时候就给了大量的镜头和细节,让观众认为这角色的存在十分真实,感同身受。

总的来说,轻文娘觉得:

1.神作是是一个主观评价,是一个读者眼中作者最真实状态的表现,它们往往因此能够让读者产生足够的共鸣。

2.悲剧并非是一部好的作品必须要有的元素,但在剧情丰满,角色形象完整的情况下,悲剧能够做到让一个作品以逸待劳。

3.悲剧安排其实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工业化创作技巧,可以有效地让观众代入感情,但是这个技巧不能滥用,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滥用这一技巧反而会适得其反。

以上是轻文娘对这个题目的一些看法,也许轻文娘这里还有些说的不准确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讨论指教~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轻文轻小说”微信公众号与bilibili专栏!

阅读更多正版日轻,就在轻文轻小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死亡,这个在生命旅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节点,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无疑占据着一个极其特殊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地位。当它被引入到作品之中,无论是动漫、电影还是小说,它似乎都拥有着一种天然的、强大的触动人心的力量。为什么死亡会成为如此有力的“催泪弹”或“情绪催化剂”?我想,这背后牵涉到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 回答
    这种表态在 ACG 圈子里其实挺常见的,我见过不少人这么说,也曾自己有过类似的想法。初听起来,这可能有点像一种推诿或是不想深入交流的信号,但细琢磨一下,其实里面藏着不少意思,也反映出 ACG 文化的一些特点和玩家群体的多样性。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不是很懂你们二次元”这句话,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一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版权法中一些比较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层面。一部作品如果“抄袭了其他抄袭作品的抄袭部分”,这就像一个套娃,层层嵌套,增加了判断的难度。我们得一步一步来拆解,看看法律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版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形式,而不是思想、概念或者事实本身。抄袭的.............
  • 回答
    判断一部作品是“反战”还是“反战败”,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立意、叙事角度、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两者虽然都涉及战争,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截然不同。核心区别: 反战 (Antiwar): 根本上反对战争本身,认为战争是残酷的、不人道的、毁灭性的,不应发生。其批判对象是战争行为、战争的根源、战争带来的痛.............
  • 回答
    你想玩一场“毁经典”的游戏,挑战在于只加一个字,却能让一部流传千古的作品瞬间崩塌,甚至变得滑稽可笑。这可不是简单的恶搞,而是一场对原作精神内核的精准打击,一次对读者预期的高明颠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精髓所在,然后找到那个最能“一剑封喉”的字。这个字,不是凭空乱加的,而是要与原作的某.............
  • 回答
    在文化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名字,虽然只凭借一部作品声名鹊起,却也因此奠定了自己难以磨灭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人生轨迹,都被那部作品深深地烙印。这些“一部作品吃一辈子”的创作者,他们的故事总是带着点传奇色彩,也让人不禁思考,何为真正的“成功”?1. 杰罗姆·S·塞尔(Jerome S. Selmer.............
  • 回答
    网络小说作者在启动一部作品时,可不是随心所欲地敲打键盘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系列细致的思考和规划,好比造一栋大楼,地基不牢,楼再高也会晃。下面我就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一个有心气的网文作者是怎么把一部作品从概念变成让人欲罢不能的实体(当然,是以文字的形式)。第一步:脑海中的“种子”——闪光点与核心概念的.............
  • 回答
    这问题啊,问得好!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岔路口,一边是墨香四溢的书本,一边是光影流转的银幕,究竟哪条路更适合你,这可真得好好掰扯掰扯。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就像你问是吃米饭好还是吃面条好一样,看的是个人口味,也看的是当时的心境和需求。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哪个更对你的胃口。先说说“看.............
  • 回答
    “刺客信条”系列自诞生以来,就如同它所描绘的“万物皆可刺”一样,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为玩家呈现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恩怨情仇。在《刺客信条:英灵殿》将维京人的咆哮与盎格鲁撒克逊的土地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后,下一部作品的背景猜测,自然成为了无数粉丝热议的焦点。抛开那些过于零碎的传闻和捕风捉影的线.............
  • 回答
    “一旦开始创作一部作品,其人物就活了过来,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这句听起来颇有些玄乎的说法,在文学创作的圈子里却并不鲜见。很多作家,无论是埋头苦写的“老炮儿”,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失控感”:他们笔下的人物,似乎不再是自己脑子里设定的模样,而是有了自己的意志,自.............
  • 回答
    在中国,一部外国作品的统一译名并不是由某个官方机构或垄断性的翻译团队来确定的。相反,它是一个由众多字幕组、翻译爱好者、影评人、媒体以及广大观众共同参与的“自然演化”和“共识形成”的过程。理解这个过程,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字幕组生态以及译名传播的机制。一、 字幕组的“江湖”与译名的诞生中国字幕组的历史可以.............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艺术圈是否被一群“骗子”把持,并且他们缺乏鉴赏能力,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骗子”与“鉴赏能力”的界定模糊性: “骗子”的定义: 在艺术圈,所谓的“骗子”可以有很多种含义。 营销操纵.............
  • 回答
    作为一个热爱科幻小说的读者,我一直在密切关注远瞳这位作者。他的《异常生物见闻录》(异常)无疑是网文界的一个里程碑,那种独特的幽默感、硬核的科学设定以及温暖的友情羁绊,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而他的新作品《黎明之剑》(黎明),在我看来,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甚至在某些方面,我认为它有能力超越《异常》。当然.............
  • 回答
    关于“是不是每一部皮克斯作品的片尾都会有对乔布斯的特别鸣谢”,答案是:并非每一部皮克斯作品的片尾都有对史蒂夫·乔布斯的特别鸣谢,但在他任职皮克斯期间以及在他逝世后,他的名字和贡献在皮克斯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在他早期支持和引导皮克斯发展的重要时期。让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1. 乔布斯与皮克.............
  • 回答
    探讨一部文娱作品剧情的“剧透”界限,其实是一个挺有趣但又颇为复杂的问题。它不像一道精确的数学题,答案会随着时间、作品类型、受众心理乃至网络文化的变化而波动。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来梳理一下,看看大致的“合理时限”可以落脚在哪里。首先,得明确“剧透”的本质是什么。剧透,简单来说,就是提前泄露了作.............
  • 回答
    《流浪地球》之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影片独特的情感基调和精神内核:1. 牺牲与奉献的宏大叙事: 对全人类的爱与责任感: 这是《流浪地球》最核心的浪漫主义体现。面对太阳即将毁灭的绝境,人类并没有选择自生自灭,而是选择了“带着地球.............
  • 回答
    让我最难忘的漫画/动画作品啊……说起来,那应该算是《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简称S.A.C.)。我第一次接触S.A.C.的时候,说实话是被它那种“硬汉科幻”的风格吸引。黑色的基调,各种高科技装备,还有那些穿梭于城市暗影中的身影,都给我一种未来世界的真实感。不像很多科幻作.............
  • 回答
    《平安经》啊,这可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能说完的书。它更像是一扇窗,让你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深处,以及他们对未知世界和命运的敬畏与想象。首先,要说《平安经》是什么,最直观的理解,它是一本道教的经书,但又不完全是你想象中那种充斥着晦涩符文、修道口诀的经书。它的内容非常有意思,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充满了仪.............
  • 回答
    《鼻毛真拳》,又名《鼻毛大魔王》,是一部以恶搞和无厘头风格著称的日本漫画作品,由著名漫画家龟有有栖川创作。这部漫画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毫无底线的搞笑桥段以及对日本社会现象和流行文化的辛辣讽刺,在日本乃至全球范围内都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故事的主角是来自遥远星球的鼻毛星人,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通过.............
  • 回答
    要说《海贼王》既是一部热血动漫,也是一部史诗,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到位,而且一点都不夸张。首先,我们聊聊它为什么是“热血动漫”。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能立刻get到。《海贼王》的“热血”劲儿,那真是从头到脚都充满了。你想想,路飞那股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为了实现梦想,为了保护伙伴,一次次地挑战不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