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部作品如果抄袭了其他抄袭作品的抄袭部分应如何判决?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版权法中一些比较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层面。一部作品如果“抄袭了其他抄袭作品的抄袭部分”,这就像一个套娃,层层嵌套,增加了判断的难度。我们得一步一步来拆解,看看法律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版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形式,而不是思想、概念或者事实本身。抄袭的核心在于未经许可复制了他人的原创表达。

第一层:原作品与第一次抄袭作品

假设有A作品,其内容是A(原创的表达)。

然后,有人B抄袭了A作品的一部分,B作品的内容就包含了A(B的抄袭部分)。

这时候,B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A的侵权。A作为权利人,有权对B提起侵权诉讼,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第二层:第二次抄袭作品(抄袭了第一次抄袭作品的抄袭部分)

现在,出现了第三个作品C。C作品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参考、引用了B作品中的内容。而B作品中的那部分内容,正是从A作品抄袭过来的。

那么,C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又侵犯了谁的权利?

这里就出现了关键点:C抄袭的是“别人的作品”中的“别人的表达”,还是仅仅“抄袭的作品”中的“抄袭来的内容”?

从版权法的角度来看,无论B是从A那里抄袭来的,还是B自己原创的,只要B的作品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受版权保护,那么任何人未经许可复制B作品中的受版权保护的表达,都可能构成对B的侵权。

所以,在这个案例中,C的行为,客观上已经复制了B作品中的内容。而B作品中的这部分内容,由于是从A作品中复制而来,所以它也包含了A的表达。

如何判决?我们分几种情况来看:

1. C明知B的作品是抄袭而来,但仍然选择抄袭:

侵犯了谁的权利?
侵犯了B的权利: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肯定的。因为C复制了B的作品中的表达,无论B的这些表达是否来源于A,B对自己的作品(即使是包含抄袭内容的那个作品)仍然享有版权。简单来说,B在B作品中自己创造的部分,以及他“占据”了A的表达并将其“呈现”在B作品中的那个“呈现”本身,都可能受到B的版权保护。C未经许可就拿走了这个“呈现”的部分,自然侵犯了B的版权。
间接侵犯了A的权利(可能性较高): 虽然C没有直接去A的作品里抠内容,但C通过抄袭B,实际上又一次复制了A的原创表达。这种情况下,A的权利同样受到了侵害。你可以想象,如果C的作品被传播,那么A的原创性就可能被稀释或者混淆。

判决思路:
对B的侵权责任: C应该承担对B的侵权责任。B可以起诉C,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对A的侵权责任: A也可以起诉C,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由于C的抄袭行为使得A的权利受到了两次侵害(一次是B抄袭A,一次是C抄袭B而间接侵害了A),在赔偿计算上,法院会考虑这些因素。
举证责任: C在辩护时,可能会试图证明自己是“合理借鉴”或者“独立创作”。但是,如果能证明C参考了B的作品,并且C的作品与B作品被抄袭的部分高度相似,那么举证责任可能会转移。如果B的被抄袭部分本身就能直接证明是A的作品的衍生物,那么C抄袭B的行为就如同直接抄袭了A的作品。
“链式抄袭”的认定: 这种情况下,法院会关注C的作品与A作品之间的相似度。如果C的作品与A作品的相似度非常高,即便C声称是抄袭B,法院也可能将其视为对A的直接侵权。毕竟,从A到B,再到C,A的表达最终被C以某种形式复制了。

2. C不知道B的作品是抄袭而来,以为B是原创的:

侵犯了谁的权利?
侵犯了B的权利: C依然侵犯了B的版权,因为C未经许可复制了B的作品中的表达。C的“不知道”并不影响B作为作品作者(至少在B的作品公开之后)享有的著作权。
间接侵犯了A的权利: C的行为仍然导致了A的原创表达被复制。

判决思路:
侵权责任: C仍然构成侵权,需要承担对B的侵权责任。
善意抗辩: C的“不知道”可能构成一个“善意”的抗辩理由,但这通常更多地影响赔偿数额(例如,可能不会适用惩罚性赔偿),而不是侵权行为本身是否成立。
对A的追诉: A同样可以追究C的侵权责任。

3. C的作品,抄袭的是B作品中“非抄袭”的部分,但B本身的作品是因为包含抄袭内容而受到关注的:

这种情况稍微复杂一点。如果B的作品中,有些部分是B自己的原创,有些部分是抄袭A的。C只抄袭了B的原创部分,但没有抄袭B抄袭A的部分。

判决思路:
侵权责任: C没有侵犯A的版权,因为C没有复制A的原创表达。
对B的侵权责任: C如果抄袭了B的原创部分,则侵犯了B的版权。

关键的法律原则和考量点:

“独立创作”抗辩: C可以尝试证明自己的作品是独立创作的,与B的作品(以及A的作品)无关。但这需要有力的证据支持,比如创作过程的记录、灵感来源的说明等。如果C的作品与B被抄袭的部分高度相似,并且C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独立创作,那么这个抗辩就很难成立。
“合理借鉴”或“转换性使用”: 如果C的作品虽然参考了B的作品,但经过了大量的修改、发展、创造,形成了新的表达,并且与原作品有实质性的差异,甚至改变了原作品的意义或目的,那么可能构成“合理借鉴”或“转换性使用”,不构成侵权。但这在“链式抄袭”的情况下,需要更严格的审查。
“复制”的认定: 判断是否构成复制,主要看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的相似。即使C对B的作品进行了少许修改,但如果实质性内容仍然来源于A,并通过B的作品间接传递过来,法院仍然会认定为复制。
“侵权链条”与“连带责任”: 如果法院认定C确实抄袭了B,而B也确实抄袭了A,那么A不仅可以向B主张赔偿,也可以向C主张赔偿。在某些情况下,如果B和C的行为对A造成了共同的损害,他们可能会被判决承担连带责任。
赔偿的计算:
法定赔偿: 如果权利人难以证明实际损失,法院可以根据侵权情节判决法定赔偿。
实际损失: 权利人可以要求赔偿因侵权造成的实际损失(例如,侵权作品的非法获利,或者权利人因侵权遭受的损失)。
惩罚性赔偿: 如果侵权行为情节严重,例如恶意侵权、规模化侵权等,法院可以判决惩罚性赔偿。在C明知是抄袭而抄袭的情况下,情节可能会被认为更严重。
“盗亦有道”的反思: 虽然法律保护原创,但如果作品的源头就是抄袭,那么“链式抄袭”的判决就需要更细致地考察。法院不会因为B是抄袭者,就让C的抄袭行为“合法化”。相反,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原创,阻止侵权行为的扩散。C抄袭B,是侵犯了B的权利;而B抄袭A,是侵犯了A的权利。C通过抄袭B,实际上又一次复制了A的原创,因此A的权利也受到了侵害。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

假设小说家A写了一篇《星辰大海》的小说,内容精彩,独创性很强。

然后,小说家B看中了《星辰大海》的某个情节和人物设定,照搬照抄,写出了自己的作品《宇宙之光》,并且将其出版并获得利润。B的作品虽然抄袭了A,但B在B的作品里确实使用了自己的文字进行“二次包装”。

之后,作家C在网上看到《宇宙之光》,觉得那个情节很有意思,于是也把《宇宙之光》里那个抄袭自A的情节,以自己的方式写进了自己的新小说《深空传说》里。C甚至可能没去读过A的原作,他只是看了B的作品。

A可以告B: B侵犯了A的《星辰大海》的版权。
A也可以告C: C的作品中包含了A的原创表达,尽管是间接的。A可以要求C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B也可以告C: C复制了B的作品中的内容,构成了对B版权的侵犯。B可以要求C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在对C的判决中,法院会重点考察:

1. C的作品与B的作品(被抄袭部分)的相似度: 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
2. C的作品与A的作品(源头部分)的相似度: 即使C声称抄袭B,如果相似度与A的作品高度一致,也会被视为对A的侵权。
3. C的创作过程: C是否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是否明知是抄袭而为之。

在这种情况下,C很可能需要承担对B的赔偿责任,同时也要向A承担赔偿责任。而B如果被认定为侵权,也需要向A承担赔偿责任。如果B的作品本身已经被认定为侵权产品,那么C购买或参考B的作品并进行二次创作,并没有获得“合法”的“灵感来源”。

总而言之,法律的逻辑是:保护原创是根本目的。无论抄袭是如何发生的,一旦发现有未经授权的复制行为,都会依法追究责任。链式抄袭的出现,只会让侵权链条更长,但并不会改变侵权行为本身的性质。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认定侵权事实,并根据过错程度、侵权情节等因素,确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一个俄罗斯套娃抄。。。

捋了一下C是原创,B是一次抄袭,A是二次抄袭

那么从法律上说他们的关系取决于C的态度和生命。

如题可知,C拥有著作权。

第一种情况C还健在。

B抄袭了C对C构成侵权。A抄袭B(或者任何渠道模仿)最终与C部分高度雷同,来自于C,则也对C也构成侵权。

C可以对二人进行法律维权。


B是否能向A索偿侵权取决于B是否得到C的授权。

若B未得到授权而是私自抄袭,若被发现则会被撤销著作权,即B没有著作权,没有著作权则无法维权。

若B得到授权,则B改编后的作品拥有独立的著作权,A承认抄袭B,则B也可以向A维权。

当然这种情况在官司进行过程中A可能直接跳过B 向C高价取得授权,那么当A也得到C的授权以后便很可能会判定与B的雷同不构成侵权。

就像金庸,琼瑶的小说只要像金庸和琼瑶取得授权那么你拍的和徐克很像也基本不会被判侵权。


第二种情况 C已不在。著作权已经开放则基本不会构成抄袭

比如西游记作者已经去世多年,改编权已经自由授权。然而大话西游自己原创了个紫霞仙子与孙悟空的线。而后的很多西游著作都加入了紫霞这一角色,比如悟空传等。就连动画片都胡扯了一段大圣和紫衣姐姐的羁绊。

但是这也羁绊不会被判抄袭。

当然以上是仅限于部分抄袭的情况,如果你直接拿《悟空传》改个名字就说是自己写的那你这也是在作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版权法中一些比较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层面。一部作品如果“抄袭了其他抄袭作品的抄袭部分”,这就像一个套娃,层层嵌套,增加了判断的难度。我们得一步一步来拆解,看看法律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版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形式,而不是思想、概念或者事实本身。抄袭的.............
  • 回答
    看待ICCVI21接收的某港科大学生为一作的论文被指抄袭ICML21发表的论文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不仅关乎学术诚信,也涉及科研界的声誉、评审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教育机构的责任。事件本身及可能情况分析:1. 指控的性质: 指控的核心是抄袭(plagiarism),这在学术界是最严重.............
  • 回答
    常州五年级女孩坠楼事件发生后,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通告内容,特别是关于“作文是抄袭,修改符号是学生所画”的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含义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导致这份通告发布的事件背景。通常这类事件的通告是针.............
  • 回答
    如果 Netflix 要进军中国武侠剧市场,并且打算翻拍一部已有的作品,我一定会向他们大力推荐《天龙八部》。这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背后有很多考量,而且我认为《天龙八部》的潜力,如果操作得当,绝对能让 Netflix 在全球市场引起轰动。首先,让我们聊聊《天龙八部》本身。这部作品是金庸先生的集大成.............
  • 回答
    你想玩一场“毁经典”的游戏,挑战在于只加一个字,却能让一部流传千古的作品瞬间崩塌,甚至变得滑稽可笑。这可不是简单的恶搞,而是一场对原作精神内核的精准打击,一次对读者预期的高明颠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精髓所在,然后找到那个最能“一剑封喉”的字。这个字,不是凭空乱加的,而是要与原作的某.............
  • 回答
    网络小说作者在启动一部作品时,可不是随心所欲地敲打键盘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系列细致的思考和规划,好比造一栋大楼,地基不牢,楼再高也会晃。下面我就来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一个有心气的网文作者是怎么把一部作品从概念变成让人欲罢不能的实体(当然,是以文字的形式)。第一步:脑海中的“种子”——闪光点与核心概念的.............
  • 回答
    判断一部作品是“反战”还是“反战败”,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立意、叙事角度、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达。两者虽然都涉及战争,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截然不同。核心区别: 反战 (Antiwar): 根本上反对战争本身,认为战争是残酷的、不人道的、毁灭性的,不应发生。其批判对象是战争行为、战争的根源、战争带来的痛.............
  • 回答
    “一旦开始创作一部作品,其人物就活了过来,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这句听起来颇有些玄乎的说法,在文学创作的圈子里却并不鲜见。很多作家,无论是埋头苦写的“老炮儿”,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失控感”:他们笔下的人物,似乎不再是自己脑子里设定的模样,而是有了自己的意志,自.............
  • 回答
    .......
  • 回答
    余华这番话,说实话,真是够“余华”的。一听就是他那种直白、甚至有点炸裂的风格。把“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跟“莫言最差的一部”摆在天平上比,这简直就是把一众金字招牌往地上砸,够狠,也够让人好奇他到底怎么想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余华是谁。他不是那种只会写着玩儿的作家,他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问!如果王思聪突然有一天经历了类似曹雪芹那样的“遭遇”,并且还保留了他如今的性格和能力,他能否写出一部类似于《红楼梦》的作品?这背后涉及太多假设,但也正是这种假设,让我们能深入地探讨文学创作的本质,以及时代、个人经历和才华之间的复杂互动。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上来掰扯掰扯。一、 .............
  • 回答
    关于北大教授孔庆东“一部《书剑恩仇录》的价值,超过梁羽生古龙所有作品总和的八倍!”这个说法,要评估它是否“事实如此”,我们得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理解孔教授这句话背后可能包含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如果仅仅从销量、改编影视剧的受欢迎程度、或者市场上的普遍认可度来看,这个“八倍.............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好一阵子,也问过身边不少朋友。大家看法挺不一样的,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人品和作品,这两样东西,有时候真的像两条平行线,看似有关联,但又好像可以各自独立存在。从“好作品”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作者,就像你说的,文笔了得,写出来的东西能触动你,让你有共鸣,甚至能让你学.............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经常在心里反复琢磨,尤其是在刚入行的时候,那会儿的棱角分明,总觉得法律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正义”。可随着时间推移,接触的事情越多,我发现,律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你必须在规则框架内,去为你的当事人争取权利,无论他的立场在你个人看来,有多么“不正义”。让我先来捋一捋我的思绪,以.............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作为一个东北人,我当然得好好聊聊这个事儿,还得把南方朋友们怎么看待咱东北也说道说道。这话题,我一人就能唠一宿!关于我,一个东北人的选择:留在家乡还是外出拼搏?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问我晚饭吃锅包肉还是小鸡炖蘑菇一样纠结。咱们东北人,骨子里都有股子“实在”劲儿,也有股子“闯”.............
  • 回答
    哈,穿越?维京?还是个盾女?这可真是个炸毛的问题。我猜,要是真的把我塞进那种冰天雪地的日子,估计前自由搏击运动员的身份,会让我这老胳膊老腿吃点苦头,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坏事。首先,别指望我一下子就成了那种黄金甲、白马骑士的感觉。在中世纪的维京社会,女人要做的事可不少,而且大多是跟生存挂钩的。我这个“新晋.............
  • 回答
    华为天才少年稚晖自制的“机械臂”项目,因其精巧的设计、出色的执行能力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技术层面展现了相当高的水准,足以令人惊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其技术水平:1. 核心技术能力展现: 精确的运动控制与轨迹规划 (Motion Control & Trajectory Plan.............
  • 回答
    这绝对是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也可能是很多人在穿越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时,内心最深处的挣扎。换做是我,一个生在太平盛世的现代汉人,突然置身于明末那个风声鹤唳、山河破碎的烂摊子,脑子里瞬间冒出来的,大概不是什么“汉奸”还是“忠臣”的宏大叙事,而是满满的求生欲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首先,得想想我穿越过去到.............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辱骂和恐吓,这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和令人为难的处境。我得诚实地说,内心深处,我始终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病人。我的职责、我的誓言,都驱使着我尽我所能去救治。然而,现实往往比理想要残酷得多。首先,我需要评估这个情况对我自身安全的影响。 任何一个专业人士,在面对人身威胁时,都会将保.............
  • 回答
    在律师执业生涯中,遇到自己一时半会儿想不明白的问题,是完全正常的。毕竟,法律的疆域广阔无垠,总会有一些细微之处、新兴领域,或是客户提出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关键在于如何以一种专业、负责任且令人信服的方式来回应客户,既不丢掉律师应有的严谨,也不让客户感到被敷衍或不被重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