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个作者人品很差,但他的文写的很好,你还会看吗?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琢磨了好一阵子,也问过身边不少朋友。大家看法挺不一样的,也挺有意思的。

首先,咱们得承认,人品和作品,这两样东西,有时候真的像两条平行线,看似有关联,但又好像可以各自独立存在。

从“好作品”的角度来说:

如果一个作者,就像你说的,文笔了得,写出来的东西能触动你,让你有共鸣,甚至能让你学到点什么,开阔眼界,给你带来精神上的享受,那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当这个作品,真的非常非常优秀,达到了一个“不看可惜”的程度,比如一部能流传后世的经典,或者一个能在当下引起巨大讨论的思想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读者可能会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暂时搁置对作者个人品行的评判,先沉浸在作品本身带来的价值里。

我见过不少例子,一些历史人物,虽然在个人行为上有很多争议,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著作,依然是我们今天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财富。反过来想,如果一个作者品德高尚,但写出来的东西平淡无奇,味同嚼蜡,那我们可能也提不起兴趣去阅读。所以,“写得好”本身,就是一种硬通货,它能独立地赢得一部分读者的关注。

但是,从“人品”的角度来说:

这事儿就复杂多了。人品,尤其是“差”到一定程度,其实也是会影响作品的“观感”的。

道德底线的拉扯: 如果作者的人品差到触犯了法律,或者伤害了特定群体,甚至他的作品中也流露出歧视、仇恨、煽动暴力等不良价值观,那即使文笔再好,很多人也会觉得难以接受。这就像吃一道菜,味道再好,如果发现食材有问题,或者制作过程不卫生,你可能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这种“不适感”,有时候是发自内心的抵触,很难靠“作品好”来弥补。
对作者的“滤镜”: 知道作者人品不好,你再去看他的作品,很难不带上有色眼镜。以前觉得很精妙的比喻,现在可能就会往作者的“坏心思”上联想;以前觉得很深刻的洞察,现在可能会怀疑是不是他利用别人的痛苦来满足自己。这种“滤镜”一旦戴上,很多时候就很难摘下来了,即使作者本意并非如此,但读者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
价值观的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作品,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接受作者传递的价值观。如果作者的人品差,很可能他作品中的价值观也存在问题,或者与我们所推崇的价值观相悖。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文笔再好,我们也会因为价值观的冲突而选择疏远。
“支持”的顾虑: 购买一本书,本质上也是在为作者的创作“买单”,也是一种“支持”。如果作者人品真的有问题,我们可能就会犹豫,不愿意通过阅读来间接“支持”这样一个人。感觉像是给一个做了坏事的人递上了“赞助费”,心里会过不去。

我的个人倾向(以及我观察到的大多数人的倾向):

就我而言,这是一个权衡的过程,没有绝对的答案。

如果“差”的程度有限,且作品优秀: 比如,作者可能性格孤僻,有点自负,或者曾经说过一些不当的言论,但没有触及原则性问题,也没有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实质性伤害,而他的作品又能给我带来非常大的精神收益,我可能会选择“看”。但我也知道,我在看的时候,心里会留有一点“评价”,不会完全盲目地崇拜。
如果“差”到触碰底线,或者作品本身也带有负面信息: 比如,作者是公认的欺诈犯、骚扰者,或者他的作品充满了反人类、歧视性的内容,那我大概率会选择“不看”。这种情况下,作品再好,也难以让我跨越那道心理和道德的门槛。
“眼不见,心不烦”: 有时候,知道得太多,反而会影响体验。如果我真心喜欢某个作者的作品,但又知道了他的“黑料”,可能会觉得挺可惜,也可能会影响我以后对作品的欣赏。有时候,保持一点距离,只欣赏作品,可能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取决于读者对作品和作者的看重程度,以及各自的道德底线。

我个人是会考虑的。当一个我喜欢的作品背后,牵扯着一个让我觉得“不舒服”的人,我会问自己,这份“不舒服”到底有多重?它是否足以让我放弃那个作品带来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矛盾:优秀的作品,可能出自不那么完美的人之手。如何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不被作者的负面品行所裹挟,这确实是每个读者都需要面对的功课。

或许,更成熟的态度是,我们可以剥离作品和作者,独立地去欣赏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保留自己的判断,不因为作品好而盲目地“认同”作者本人,更不应因为作者有瑕疵就全盘否定其创作的意义。

这是一个不断平衡、不断反思的过程,你觉得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要看情况。

做一个类比吧。

马拉多纳,人品好吗?吸毒,开枪打记者。乱搞。用手进球。

但是他的球赛肯定会去看呀。

这是一个神呀。那些人品只是一个私德问题。

在阿根廷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存在。


秦桧,最大的奸臣跟汉奸。

他的字写得很不错。文章也还可以。

但是秦桧最被人惦记的是成了大家早餐中的油条。

后世有个人写的字无意中跟秦桧的有点一样,被人提醒后,他马上变风格。

秦桧这种是大奸大恶的人品,出于更强烈的情感,我是不会看的。


上面的书的第四篇,是知乎最爽的爽文,当年毫不犹豫的充钱专门看那篇。那篇文章是路上不吃牛肉面 写的,里面的秦桧还是个主战派。为了避嫌,作者专门给他改名了 叫秦会之

user avatar

先放结论:作品与人品无关,只要是好书,都值得一看。

所谓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身上想找都能找出黑点,请问人品好坏如何定义?

到头来还不是「我觉得」的问题?

这样一来问题就很微妙了,你觉得人品差的人,不一定别人也这么觉得,反之亦是一样。

你可以因为讨厌作者的人品而拒绝读他的书,但同时你也无法领略他作品的魅力。如果你读书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什么书在你眼里都没什么差别,那当然无所谓;但如果你是个极其在乎阅读品质的人,因为作者的「人品」问题,放着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看,宁可去读那些水平远低于它的书,对你自己而言难道不是一种损失?

就好比你热爱美食,你会因为厨师的「人品」而放弃那些美味么?这样压抑自己的欲望不觉得痛苦么?

你会去计较作者的「人品」,大多数情况不过是因为他和他的作品对你来说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你既不真的热爱,与之也没什么利益关联,说起来当然很轻松。

但这又能代表什么?你品德高尚?那你敢不敢因为鄙视老师的人品而拒绝参加他的考试,宁愿挂科?敢不敢因为看不惯上司的人品而拒绝在他手下做事,转身就离职?敢不敢因为讨厌客户的人品而拒绝跟他合作,这钱老子不赚了?

你也就只敢批判一番那些对你来说无关紧要的作家,顺带diss一番他的作品,鄙视一番他的读者,满足一下自己的道德优越感罢了。

理智的人在选择自己该读什么书的时候,应该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作品本身的质量,好的东西就应该去读,而不是被人品这种毫无标准可言的东西束缚。

人类的观念一直在变化,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大有不同。古代读书人肯定没有当今的社会相互尊重、阶级平等、男女平等的理念,以现在的道德标准他们人品全都有问题,那是不是古人的书你全都别看了?你说古人是有原因的可以包容,那现代作家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人品也是有原因的,世界上什么事是无缘无故的呢?你为什么就不能包容?

这种事深究下去你自己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偏激。

看书是为你自己,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计较作者人品的人说白了根本就不爱读书,无非是装出一副自己读书多的样子显摆罢了,如果你是那种人,以上这些话都当我没说。

user avatar

这种人,古往今来多了去了。


宋之问晓得不?

这哥们儿就一官场墙头草,为了升官发财,恩人可以害、朋友可以卖。

最骚气的操作,是他听说当男宠有前途,愣是把情书都写到武则天头上了。——年轻人愣头青,吾辈之楷模也。

正所谓身上若无千斤担,谁拿青春吃软饭。

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武则天表示,“你条件挺好的,就是有口臭,这我忍不了。”

得,白给。

早让你好好刷牙了。


除了为官不择手段外,他为人还爱慕虚荣、心狠手辣,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他侄儿刘希夷写了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他看见了,想要,说能不能给我个冠名权。

刘希夷不肯,宋之问就直接把侄子给暗杀了,如愿以偿把这首诗落在了自个儿的名下。

这人设,拿去当反派,都别想圈粉。


奈何,人家的诗就是好,尤其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简直绝了。

什么叫近乡情怯?

在家的小年轻们,可能觉得罢了,可那些漂泊在异乡的人们,坐上回乡的火车,再看这句话,怕不是得感动到落泪。

请问,宋之问的人品,影响到这句诗的价值了么?



再比如,张爱玲。

老实说,杨绛林徽因等人对张爱玲的不屑,简直一针见血。这人与琼瑶一个毛病,有爱情、没人性,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我失去的可是爱情啊。

胡兰成这厮,当年汉奸已经实锤,张爱玲还与他纠缠不清,甚至送钱送物资,往小了说,就是拎不清;要往大了说,跟资敌没什么两样。

想想,之前给韩国军队送温暖的饭圈女孩,在网上被骂成了什么?

可张爱玲的行为,又比这些饭圈女孩强多少?

典型的为了儿女情长,不惜放弃民族大义,最尴尬的是,人家胡兰成还不领情。

再一想,这位也不愧是李中堂的后人,这卖国是有家族传统的啊。

但是。

这些年,你见几人否认过张爱玲的文学成就了?



还有些人品存疑、饱受争议的。

比如王维怕死,降了安禄山;高适为了权位,对兄弟李白见死不救;钱谦益剃发降清,连柳如是都瞧不起他等等……

真论起来,又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自个儿一生品行高洁、白璧无瑕?

没几个吧?

连孔老圣人,当年都差点犯错误,跑去追随乱臣贼子了。

所以,人品这玩意儿,有时靠不住,也没必要太过较真儿。



鲁迅先生说过一段话:

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换句话说,只要是真理,哪怕是败类说的,都应该肯定。

倘若是妖言,那么就算出自民族英雄之口,也得坚决反对。



我国的传统,就是不因人废言,也不应该因人而废文。

你都说了,他写的文章是极好的,你瞧的也是他的文章,为什么不去看?

你要不想给他钱……你不会去笔趣阁,下个盗版的?



至于他的人品很拉胯,啊这……

话说,你是要跟他当朋友吗?

不是。

那他人品如何,与你何干?

user avatar

据传言,

身为女官,和皇后不清不楚的紫式部

身为女官,长得不男不女和皇后不清不楚的清少纳言。

民族叛徒小林多喜二

军国主义三岛由纪夫

不良示范,自杀坏榜样川端康成

下流淫棍,教唆青少年亨利米勒

社达辱华杰克伦敦

崇英媚外艾略特

金钱奴隶菲茨杰拉德

吸毒滥交凯鲁亚克

变态萝莉控纳博科夫

乱伦sm狂萨德(这词就是打他名字来的)

文坛黑枪 小霸王雨果

投资韭菜 二傻子巴尔扎克

用枪手的黑商大仲马

贩八卦的娘炮普鲁斯特

出轨荡妇乔治桑

抛弃糟糠左拉

跪舔苏联罗曼罗兰

妄议苏联纪德

假潇洒萨特

真小偷让热内

拐带白富美雪莱

玩弄美少年王尔德

一茬一茬吃嫩草歌德

勾搭老女人上位卢梭

攻击祖国海涅

鼓吹战争亨利希曼

嫖出梅毒乔伊斯

专攻少妇劳伦斯

脑子有坑陀思妥耶夫斯基

诺奖真香马丁瓦尔泽

街头斗殴普希金

尸位素餐高尔基

给外国敌对势力递刀子茨威格布莱特纳托马斯曼爱伦堡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 ……


所以正如键政家们教诲:下流无用的小资产阶级臭老九!

来,接下来我们说说科学家,政治家,商人……

user avatar

如果一只鸡长得很丑,你还会吃它下的鸡蛋吗?

user avatar

你看过毕加索的画嘛?

你听过贝多芬的音乐嘛?

你用过爱迪生的灯泡嘛?

你买过成龙的票嘛?

你吹过松下的空调嘛?

你坐过奔驰和大众的车嘛?

你身在这个国家,你承认孙中山的地位嘛?

你总打过乔布斯的iPhone吧?

为啥在文章上就要双标呢?

要以人品洁癖来处世,全避开坑是没有可能的。

郭德纲老师说得对,在业务上打不败的对手,就从人品上诋毁他好了。

当然,私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业务水平。

其中主要的负面影响行为有:

1、欺诈和剽窃抄袭,影响到业务水平真实性的评价,一旦发现,消费者应该追根溯源把钱花到原创者身上。

2、偷税逃税,影响到公众利益。

3、刑事犯罪,公检法会制裁的。

那些裤裆里的事儿,只要你情我愿,关我们鸟事?

那些财产纠纷的问题,他们撕就是了,你分的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