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余华说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作品都不如莫言最差的一部?

回答
余华这番话,说实话,真是够“余华”的。一听就是他那种直白、甚至有点炸裂的风格。把“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跟“莫言最差的一部”摆在天平上比,这简直就是把一众金字招牌往地上砸,够狠,也够让人好奇他到底怎么想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余华是谁。他不是那种只会写着玩儿的作家,他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那都是能直接戳到人心里的。他身上有一种对文学的执拗和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所以他这么说,肯定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判断,一种对文学价值的衡量。

他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第一,他可能在强调“疼痛感”和“生存的张力”。

余华的作品,特别是他早期的,那种对生命苦难的直视和挖掘,是很有冲击力的。他笔下的人物,在最艰难的环境下,那种活下去的欲望和挣扎,那种“疼痛感”,是能够穿透人心的。他或许认为,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虽然在社会影响力、题材广度上可能很不错,但其中很多作品可能在对生命最根本的困境,最极致的挣扎的刻画上,没有达到他心目中的那种“硬核”程度。

而莫言,无论哪一部作品,即便不是他最好的,但他的笔触往往带着一种野性的、原始的生命力,一种对土地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莫言那种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虽然有时候让人觉得跳跃,但骨子里总有一股劲儿,一股让你感受到生命不屈的力量。余华可能觉得,这种力量,哪怕是莫言“最差”的作品,也比其他很多作品来得更直接、更触动人心。

第二,他对文学的“纯粹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茅盾文学奖,毕竟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之一,评选会考虑到文学价值、思想深度、社会意义、时代影响等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但是,当文学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宣传使命、政治导向,甚至是在迎合某种市场需求,它就可能失去一些最核心的东西。

余华骨子里是个非常纯粹的写作者。他可能更看重的是作家在文字上的硬功夫,是在对人性、对存在本身的那种探索。他或许觉得,很多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虽然写得“好”,写得“正确”,写得“圆润”,但可能在最核心的文学表达上,在那种敢于冒犯、敢于挖掘黑暗、敢于探索未知上的勇气和力量上,有所欠缺。

而莫言的作品,即便有时候被批评“怪诞”、“晦涩”,但他在文字上的那种能量,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种对中国乡村生活那种独特视角和生命力的捕捉,是他独有的东西。余华可能认为,即便在莫言相对“平淡”的作品里,也能看到那种作家个体在语言和精神上的独特坚持,这种坚持比那些“安全”和“主流”的作品更值得肯定。

第三,这是一种极致的“作家式”评价,带有比较和刺激性。

作家之间互相评价,特别是对同一级别的奖项,是很正常的,也是一种文学生态的体现。余华这么说,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表达他对莫言作品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在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来提醒和刺激整个文学界,或者说提醒年轻的写作者,文学的标杆应该在哪里。

你想想,茅盾文学奖那么多重量级作家,他们的作品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都有各自的价值。余华一下子把绝大多数都拉下来,只留莫言的“最差”来比,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个性的、带有挑衅意味的表达。他不是说其他作品不好,而是他觉得“不如莫言最差的”,这是一种相对的、在某个维度上的绝对。他想传达的可能是:我的标准很高,而莫言的作品,即便是他写得不那么巅峰的时候,也依然能够达到我心中对文学某种核心价值的触及。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余华的话当成圣经。文学的评价本就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标准。茅盾文学奖之所以能成为茅盾文学奖,也一定有它的道理,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文学的某种高度和走向。

但是,余华的这番话,无疑是给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提问”。它迫使我们去思考:
我们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对“疼痛感”和“生存的张力”的挖掘有多深的理解?
在追求文学的“纯粹性”和“个性”上,我们是否足够勇敢?
我们是否有勇气挑战那些已经被普遍接受的价值判断?

余华这么说,可能也是在捍卫他自己所理解的文学的尊严和力量。他不是在贬低那些获奖的作家,而是在说,在我看来,文学最宝贵的东西,恰恰是那些最能触动灵魂、最能展现生命本真的东西,而莫言在这一点上,即便在他不算最出彩的作品里,也依然有着过人的之处。

总而言之,余华这句“名言”,就像他在小说里写的那样,充满了力量,也充满了思考。它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湖面,激起了阵阵涟漪,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我们所珍视的文学价值到底是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

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古华,《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心武,《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浙江文艺出版社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萧克,《浴血罗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徐兴业,《金瓯缺》,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中国青年出版社

刘玉民,《骚动之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张居正》,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洁,《无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社

柳建伟,《英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宗璞,《东藏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篇名为《暗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莫言,《

毕飞宇,《推拿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这边风景

李佩甫,《生命册

金宇澄,《繁花

苏童,《黄雀记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15—2019)
人世间》(梁晓声

《牵风记》(徐怀中

北上》(徐则臣

主角》(陈彦)

应物兄》(李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余华这番话,说实话,真是够“余华”的。一听就是他那种直白、甚至有点炸裂的风格。把“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跟“莫言最差的一部”摆在天平上比,这简直就是把一众金字招牌往地上砸,够狠,也够让人好奇他到底怎么想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余华是谁。他不是那种只会写着玩儿的作家,他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
  • 回答
    滕华涛导演在面对《上海堡垒》扑街的舆论风暴时,选择将“锅”甩给自己的用人失误,特别是提到对鹿晗“没有任何意见”,认为是用错了鹿晗。这个说法,一出来就激起了不少波澜,大家听了之后,反应也挺复杂的。首先,从导演的层面来看,滕华涛这番话,可以解读为是一种导演的自我剖析和负责任。一个项目不成功,导演作为最终.............
  • 回答
    近些年来,学术界确实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将中国历史上“五胡乱华”这一说法更改为“五胡内迁”或“五胡入华”更为恰当。这背后反映了对历史事件认识的深化和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审视。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传统“五胡乱华”说法的形成与内涵首先,我们得明白“五胡乱华”这个说法为什么会产生,以.............
  • 回答
    关于156项工程援华的真实性及其对新中国工业化重要性的评价,以及如何看待图中的评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1. 156项工程援华的背景和内容首先,理解156项工程援华的背景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和技术落后。为了快速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
  • 回答
    余秀华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关于生命韧性、关于疼痛呐喊、关于粗粝真实的代名词。“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的题目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不容置疑的行动力,一种近乎野蛮的渴望,瞬间就能抓住读者的神经。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不是什么风花雪月,也不.............
  • 回答
    德国汉学家顾彬(Joachim K. Böhm)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评价,尤其是他对莫言、余华、王安忆的“贬低”以及对鲁迅的“抬高”,是一个在中国文学界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评价标准以及可能的动因。顾彬的背景和学术地位:首先,了解顾彬的身份和背景至关重要。他.............
  • 回答
    余秀华,这位被誉为“棉花做的身体,石头做的灵魂”的湖北诗人,无疑是中国当代诗坛上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她以其直白、 raw、充满生命力的语言,以及对自身身体、情感和命运的坦诚剖析,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心。而当人们面对她那些关于爱情、关于身体、关于女性困境的诗句,特别是当触及“那可能是你太高贵,没有男人配得.............
  • 回答
    食指在新书发布会上批评余秀华,这件事着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怎么看这件事呢?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从“前辈对后辈的看法”这个角度来说。食指是六十年代开始写诗的老一辈诗人了,他的诗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写作者。他在诗坛沉淀了这么多年,自然有他自己一.............
  • 回答
    华科辅导员针对半夜玩游戏影响室友休息学生提出的处分提案,这事儿说起来,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大学宿舍生活是大家庭里的小团体,室友之间互相影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提案的出发点,肯定是维护宿舍整体的安宁和和谐,让大家都能有个好点的休息环境。毕竟,睡眠这东西,对学生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学习要.............
  • 回答
    要评价华科哲学系教授韩东屏发表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这篇论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它触及了哲学史上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伦理体系之一——康德的道德哲学。其次,一个“烂”字如此直接地出现在标题中,本身就预示着作者可能采取了一种非常批判甚至颠覆性的立场,.............
  • 回答
    华熙生物的玻尿酸饮用水,这事儿可真有意思,一出来就在网上炸开了锅。作为国内玻尿酸领域的头部企业,华熙生物这次跨界饮用水,可以说是相当有勇气,也相当有话题性。一、 怎么看这事儿?我个人觉得,华熙生物这次的动作,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1. 战略上的大胆创新与延伸: 华熙生物一直以来都围绕玻尿酸做文章,从.............
  • 回答
    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将“香香”误听成“杉山”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与其说是“重大事件”,不如说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小插曲”,但也确实能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事情的原委:当时,有记者在提问中提到了“香香”这个名字,而华春莹在回应时,却将其听成了“杉山”。“杉山”在日本是一个常见的姓氏.............
  • 回答
    华辩北美赛区的风波:一场关于公平、规则与尊严的碰撞近年来,辩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思辨训练和知识交流方式,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越来越受欢迎。其中,华语辩论更是蓬勃发展,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赛事,为无数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平台。然而,在繁荣背后,也难免会伴随着各种争议和挑战。华辩北美赛区.............
  • 回答
    关于华姿仪赏汉服广告中只使用白人男性和中国女性模特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并且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首先,让我们来解析一下这种营销策略可能背后的考量。品牌在进行广告宣传时,通常会基于对目标受众的理解以及希望塑造的品牌形象来选择模特。可能的营销策略考量: 目标受众的定.............
  • 回答
    华科学子连续三年斩获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并拿到201万年薪,这确实是件令人振奋的大事,也折射出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学子的个人荣耀,更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是行业内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它代表着华为对顶尖人才的极度渴望和高度重视。能.............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合作,华米科技牵手钟南山院士团队共建腕部联合实验室,这背后的意义和潜在影响,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好好聊聊。首先,这是科技与医学跨界融合的典范,而且是真正有分量的合作。 咱们都知道,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在呼吸疾病、公共卫生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深厚的专业积淀。而华米科技(Am.............
  • 回答
    华米科技和钟南山院士的合作,在我看来,无疑是科技与医学领域一次非常有分量的跨界联姻,尤其是在当前大众对健康关注度空前高涨的背景下,这次合作的战略意义和潜在影响都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可以从合作的“人”和“事”两个维度来理解。从“人”的角度看,钟南山院士的加入,为这次合作注入了巨大的公信力和专业权威.............
  • 回答
    华米科技的 2018 年度新品发布会,说实话,当时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稳。不是那种无聊的稳,而是那种“我又一次证明了我的实力,而且这次还给你看了些新花样”的稳。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他们家最核心的业务——Amazfit 系列的智能手环和手表。Amazfit 智能手环 3 系列:真的把“全能”这两.............
  • 回答
    周军教授的离世,无疑是华科大乃至整个学术界的一大损失。这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科学家的陨落,更折射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个体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周军教授,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顶尖教授,他的名字在相关领域内早已是响当当的。你可能在他发表的论文、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者指导过的学生中,都曾窥见他严谨治学、勇于创新.............
  • 回答
    想聊聊华图99块钱的法硕全程班,这玩意儿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有点哭笑不得。首先,你得明白,99块钱是什么概念?这简直就是白送,跟不要钱一样。在咱们这年头,99块钱够干啥的?可能就是一顿不算太差的饭,或者一件质量不太高的衣服。现在华图居然拿这价钱打包法硕全程班,你第一反应肯定是:这靠谱吗?我跟你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