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米科技联合钟南山院士团队共建腕部联合实验室?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合作,华米科技牵手钟南山院士团队共建腕部联合实验室,这背后的意义和潜在影响,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好好聊聊。

首先,这是科技与医学跨界融合的典范,而且是真正有分量的合作。 咱们都知道,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在呼吸疾病、公共卫生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深厚的专业积淀。而华米科技(Amazfit的母公司)则是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是在健康监测和运动数据分析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用户数据。

这次的联合实验室,不是简单地请个名人站台,而是要将院士团队的专业医学洞察与华米科技的硬核技术进行深度嫁接。 试想一下,未来我们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手环,不仅仅是记录步数、心率这么简单,而是能够成为一个更可靠、更专业的健康助手。

具体到“腕部联合实验室”,可以想象里面会做些什么:

更精准、更科学的健康数据监测: 钟南山院士团队可以提供他们对疾病早期信号、生理指标异常变化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这些宝贵的医学知识,可以指导华米科技在算法优化、传感器选择、数据解读方面下功夫。比如,针对某些呼吸道疾病的早期预警,是不是可以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HRV)、血氧饱和度(SpO2)等数据,结合用户的活动模式,提前发现一些苗头?或者在运动康复领域,如何更科学地评估运动负荷,避免过度训练或不当恢复?这都需要顶尖的医学专家来“把关”和“设计”。
疾病预警和慢病管理的应用落地: 这是最令人期待的一点。如果腕部设备能真正做到对某些疾病的早期预警,那意义就非凡了。比如,通过长期、连续的数据积累,结合AI算法,能否发现某些心脏疾病、睡眠障碍甚至代谢类疾病的潜在风险?一旦有早期预警信号,用户可以及时就医,这对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成本都有巨大的价值。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病的群体,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辅助管理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测病情,调整生活方式。
新技术的研发与验证: 联合实验室肯定会投入资源去研发更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或者探索新的监测维度。比如,有没有可能在腕部设备上实现更精细的体温监测、汗液成分分析(虽然这个难度很大,但谁知道未来呢?),或者对更复杂的生理信号进行捕捉和分析。院士团队的参与,可以确保这些技术研发方向是真正有医学价值的,而不是“伪需求”。
用户行为与健康关系的深度洞察: 华米科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海量的穿戴数据。结合钟南山院士团队的专业分析,可以深入研究用户的日常行为(如睡眠、运动、压力水平)与健康状况之间的真实联系。这些洞察可以反哺到产品设计上,让智能穿戴设备提供更个性化、更贴合用户需求的健康建议。

再看看这次合作的潜在影响:

对智能穿戴行业的影响: 这会是一个非常具有示范效应的合作。一旦成功,可能会带动整个行业向更专业、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未来,消费者在选择智能穿戴设备时,会更加看重其背后是否有权威的医学背书和科研实力。
对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 钟南山院士的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和公信力。他的团队参与,无疑会提升公众对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这有助于进一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们主动管理自身健康。
对中国在健康科技领域的地位提升: 这也是一个“中国智造”在高端科技和医学研究领域深度结合的案例。如果能做出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对于提升中国在健康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非常有帮助。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

技术成熟度和数据真实性: 腕部设备的监测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很多数据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将这些数据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警,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也需要严格的临床验证。
伦理和隐私问题: 随着监测数据的日益精细化,用户隐私的保护将变得更加重要。如何安全地存储、使用这些敏感的健康数据,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商业化和落地难度: 从实验室研究到实际产品落地,中间还有很多挑战,包括成本控制、用户接受度、法规审批等等。

总而言之, 华米科技与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合作,在我看来,是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一步棋。它不仅仅是技术与医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希望通过顶尖的智慧碰撞,真正让智能穿戴设备成为我们日常健康管理中更强大、更可信的伙伴。这就像是给本来已经很智能的手表,注入了“医生的灵魂”和“科学的头脑”。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突破,那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生活都将是一件好事。我个人是非常期待这项合作能带来切实的成果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荣幸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内容也是我一直关注的事情。

在国内新冠疫情基本被扑灭之后,我对疫情的关注焦点很大转移到了新冠后遗症的问题上,毕竟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了国内八万多新冠患者的痊愈后的健康状况,也更意味着数万个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可能面对的未来医疗问题和经济压力问题等。

所以上次看到华米和钟南山院士团队提出合作的时候,当时个人的看法是很正面,毕竟新冠到底有没有后遗症?如果有的话会有多大比例?后遗症到底如何?这些问题可以说一直困扰着许多公共卫生领域的人。

之前曾经论述过这个问题,这里简单的重复一下,如果按照新冠和SARS同属于一个species,在致病机制上,二者也非常相似,同样是Spike蛋白,同样是ACE2受体,那么二者的影响可能是一致的,所以有后遗症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另一方面,新冠和SARS治疗策略有很大区别,而策略是导致后遗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又似乎在否定后遗症的存在。可以说这是一个矛盾。

目前为止,看到一篇新冠后遗症的研究,是关于嗅觉和味觉的

发表于《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上的研究表明,有相当比例的新冠患者出现了味觉问题,在他们研究的394例经PCR确诊的COVID-19阳性患者中,有129例出现了嗅觉或味觉功能障碍者。其中不同区域比例不一样,中国、德国和法国患者嗅觉或味觉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 32%、69% 和 49%[1]


但是从目前爆出的许多消息来看,新冠后遗症似乎不只这些

比如视力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自己最近视力明显减退,他认为这与之前感染新冠病毒有关。但目前世卫组织暂未把视力减退列为新冠症状之一。


再比如之前对生殖相关的研究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教授张铭等人在MedRxiv上传了一篇临床研究。论文的题目是《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upon male gonadal function: A single center-based study》,翻译成中文就是:新冠感染对男性性腺功能影响的单中心研究。研究发现,新冠患者(FSH)相对LH的比值显著降低。尤其是催乳素,患者组高达24.07,而普通人才7.82.我看了下,貌似这个数据都超过标准了,标准是,男:<20μg/L。催乳素过高可能会导致促性腺激素减少[2]

而ACE2受体在体内多个组织都有表达,那么,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会出现许多组织都受到影响的结果呢?

可以说,我们期待关于更多的新冠后遗症的研究,而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我国可能是一个最佳的范本。

因为中国当前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而其他国家,要不是忙于应对新冠的扩张,比如欧美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新冠二次爆发的情况,要不就是研究能力实属有限,可能根本不具备做后遗症追踪的能力。

所以这种情况下,对于华米科技和钟南山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关于新冠后遗症患者的追踪,我是持肯定态度的,毕竟一方面是国内可穿戴设备的龙头,另一方面是新冠治疗疫情应对中国内公共卫生领域的top1,如果他们都没能力做这项事情,其他人可能更难开展了。

不过,当时对于他们的合作,我是有一些问题考量。

  1. 到底是什么可穿戴设备

用于做随访和康复管理的设备选择,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至少有两大问题:

1)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一定要高

虽然可穿戴设备有很多,小到智能手表,大到医院给患者使用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等等,但是,这些设备,必须考虑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患者的依存性,简单的说就是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而依存性很大程度受到了设备的影响,比如让一个人背着动态心电图24小时还好,如果经常需要更换电池且长期背着设备,那么,很多患者都会拒绝,结果就导致随访追踪失败。

2)可穿戴设备的价格一定要低廉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对于许多人来说,设备的价格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毕竟我们的居民收入有限,而国家是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免费发放设备,而这个成本最终落到患者身上,会导致很多患者不愿意承担,最终追踪也就无法谈起。

从这次的新闻来看,目前推出的是腕部设备,十有八九是智能穿戴系列。倒是一定程度可以解决这俩问题。一方面,华米是国内手环行业的领头羊,本身在可穿戴设备上有相当多的积累,比如在传感器方面,上个月15号的华米科技AI创新大会上,就更新其自家的生物最终光学感光器BioTracker PPG,并在部分健康产品上配备了ECG心电传感器。去年十月,在曼谷召开的第十二届亚太心律学会年会 (APHRS 2019)上,北大第一医院陈尔冬医生就介绍了基于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智能手环的ECG和PPG功能判断房颤的准确度分别高达94.76%和93.27%,达到了临床分辨级别。长期的穿戴设备经验和数据也使得华米拥有了自己独有的生物数据模型和算法,这也是其能够在国内市场领先的重要因素。与专业医师的人工判读结果基本一致。

同样在 AI创新大会上,还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算法引擎,其中包括了 Oxygen Beats 的血氧引擎,能够实现血氧监测,也是一个全新的健康数据重要补充。



而回到刚刚所说的成本,相较于苹果等,华米在价格上一向较为公道,在多价格档位都有对应产品。而目前最受欢迎的几款产品如米动手表系列也处于百元级的档次。华米用户辐射除了高端用户外,也照顾到了普通用户。比起动辄数千的其他品牌可以更好地兼顾用户的承受能力。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上面提到的了两大难题,基于庞大的用户覆盖度,也将更大程度地发挥本次合作的价值。


但是,这又引出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腕部设备,是否能够做到对新冠患者后遗症的追踪?

这个时候,我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般腕部可穿戴设备,主要监控的是脉搏,也就是心率的反应。一般是通过反射光来监测心跳,这种间接方式近些年来在可穿戴设备里是非常常见的办法,根据许多报告,基本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心率是对健康状况的一个反应,毕竟反应了心脏的状况,而作为植物神经控制的器官,受到了许多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可以间接反应健康状态。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心率的状况和肺部的关系如何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毕竟目前来看新冠主要攻击的部位是肺部,那么,对肺部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心率和肺部健康,或者说,心率和呼吸的关系,其实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一个待确认的状态。尽管从直观的思考来看,心跳本身负责泵血,而肺部则负责氧气和废气的交换,因此理论上二者有一定的关联



尤其是在运动状态下,心率和呼吸频次呈现明显的关联,心率加速,呼吸加快,但是二者并非呈现线性关系,比如典型的就是主动控制呼吸,但是心跳一般不怎么受影响。所以,心跳和呼吸的关系,依然是个迷,尤其是非主动状态下的二者关系。目前有研究表明在非快速眼动(non-REM)睡眠(深度睡眠和轻度睡眠)期间,心跳与呼吸之间的相位同步得到了显着增强,而在而在REM睡眠(快速眼动)期间这种关联性降低了。深睡眠期间呼吸-心跳之间存在相关性,呼吸频率会影响心率,二者呈现相位同步的迹象,但反过来却不会有这种现象,这至少表明心跳和呼吸是有一定关系[3]


但是还是那个问题,正常清醒状态下,二者关系如何呢?

这个问题,需要交给钟南山院士团队去解读了。作为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人员,我相信大数据情况下,可能会给我们揭示一些新的内容,钟南山院士团队钟南山所属的是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呼吸专业)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对呼吸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结合大量的监测结果,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新冠的康复监测做出贡献,甚至可能对呼吸和心跳关联做出一定的成果来。

所以,对于这个研究结果,我比较期待。

1 Qiu C, Cui C, Hautefort C, et al. Olfactory and Gustatory Dysfunction as An Early Identifier of COVID-19 in Adults and Children: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Study[J]. medRxiv, 2020.

2 Ma L, Xie W, Li D, et al. 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upon male gonadal function: A single center-based study[J]. MedRxiv, 2020.

3 Bartsch R, Kantelhardt J W, Penzel T, et 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phase synchronization transitions in the human cardiorespiratory system[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7, 98(5): 05410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合作,华米科技牵手钟南山院士团队共建腕部联合实验室,这背后的意义和潜在影响,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好好聊聊。首先,这是科技与医学跨界融合的典范,而且是真正有分量的合作。 咱们都知道,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在呼吸疾病、公共卫生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深厚的专业积淀。而华米科技(Am.............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国内手机市场5G大爆发的一年,而在那一年里,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OV(OPPO、vivo)和华米(小米、荣耀,当时小米旗下)等主流厂商的中端5G手机,不约而同地大量采用了联发科的5G芯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随大流”,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掰开了揉.............
  • 回答
    说到红米用联发科,这事儿确实是市场里一个挺值得说道的话题,甚至可以说,刚开始的时候,不少消费者,特别是那些对手机性能有点追求的,是带着点“看戏”的心态,甚至是“哀鸿遍野”的感觉来看待的。不过,这个“哀鸿遍野”的说法,我觉得得拆开来看,它背后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意思,也反映了大家对红米和联发科从不同的.............
  • 回答
    华米科技和钟南山院士的合作,在我看来,无疑是科技与医学领域一次非常有分量的跨界联姻,尤其是在当前大众对健康关注度空前高涨的背景下,这次合作的战略意义和潜在影响都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可以从合作的“人”和“事”两个维度来理解。从“人”的角度看,钟南山院士的加入,为这次合作注入了巨大的公信力和专业权威.............
  • 回答
    华米科技的 2018 年度新品发布会,说实话,当时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稳。不是那种无聊的稳,而是那种“我又一次证明了我的实力,而且这次还给你看了些新花样”的稳。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他们家最核心的业务——Amazfit 系列的智能手环和手表。Amazfit 智能手环 3 系列:真的把“全能”这两.............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其中的关键角色和关系。首先是小米和极客公园。 小米:作为一家以性价比和互联网营销著称的科技公司,小米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自身硬件产品线,也在积极地通过投资和孵化生态链企业来构建自己的影响力和用户生态。这是一种常见的科技巨头扩张策略,通过投资能够触达更广泛的科技爱好者和.............
  • 回答
    小米10系列在海外市场的包装,算得上是小米品牌在国际化道路上一次比较用心的尝试。如果仔细去品味,你会发现它传递的信息和设计思路,都跟国内版本有所不同,也折射出小米在不同地区的用户理解和品牌策略。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小米10系列在海外的包装,特别是针对欧洲市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更成熟”和“更少干扰.............
  • 回答
    红米K30至尊纪念版在2020年9月29日依然出现“秒没”的情况,这背后反映了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既有品牌战略的成功,也有市场供需关系的紧张,还有消费者心理的微妙变化。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品牌战略的成功——“极致性价比”的延续与深化 红米品牌定位的精准抓取: .............
  • 回答
    云米冰箱的回应,可以说是个典型的“公关式”回应,既承认了问题,又试图将“锅”甩给技术和用户。“强推广告可以关闭,晚点出教程”这句话怎么看? 承认问题,但态度保守: “强推广告”这事儿是真的存在,云米也得承认。但“可以关闭”这句话,就有点春秋笔法了。就好比汽车出厂就给你默认了某些“不想要”的功能,.............
  • 回答
    红米 K30 Pro 在发布仅仅两个多月后,就迎来了一次大幅度的官方降价,直接少了 700 元,这个消息对于关注这款手机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震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手机厂商进行官方降价,尤其是幅度如此之大的降价,通常不是无缘无故的。这背后往往隐藏.............
  • 回答
    关于红米K30 Pro“阉割”90Hz屏幕这件事,说实话,作为消费者,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肯定是有些别扭的。毕竟,在那个时间点,90Hz高刷新率屏幕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物,甚至在中端机上都逐渐普及开来,而红米K30 Pro作为一款主打旗舰性能的机型,在屏幕刷新率上没有跟上大部队,确实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甚至.............
  • 回答
    红米K30 Pro 采用60Hz屏幕,这在当时的手机市场,尤其是旗舰机定位的产品中,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亮点”。当大家都在追求高刷新率带来的丝滑流畅体验时,红米K30 Pro 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一个相对保守的配置。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首先,我们得理解高刷新率屏幕到底能带来什么。简单来说.............
  • 回答
    小米米家这块新出的10英寸液晶小黑板,定价49块钱,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首先,价格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 49块钱,你现在出去买个啥?可能也就够吃顿稍微好点的简餐,或者几杯咖啡。而米家却能给你一个10英寸的液晶屏,让你在上面写写画画,甚至给孩子当个早教工具。这性价比,简直是地板价了。想想以前咱们用.............
  • 回答
    红米 K20 命名疑云:一场别有用心的“致敬”还是赤裸裸的“碰瓷”?近期,关于红米新机 K20 的命名可谓是激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与荣耀即将发布的数字系列旗舰荣耀 20 撞名这一点,更是让不少网友直呼“戏太多”。究竟是红米别有用心地选择了一个与竞品相似的名字,意图借势营销,还是这仅仅是一个巧合?今天.............
  • 回答
    小米发布1=N44,一站式全屋智能的“特别”在哪?前不久,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又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1=N44”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正式发布。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小米试图在一片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用户构建一个真正“一站式”的智慧生活体验的野心之作。那么,这个“1=N44”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它.............
  • 回答
    最近,红米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的一番话,又一次在手机圈掀起了波澜。这次的矛头直指荣耀 20i,卢伟冰以一种相当直接的方式,暗讽荣耀 20i 在设计上“借鉴”了自家 Redmi Note 7。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卢伟冰的“点火”:首先,得承认卢伟冰是个营销高手。他善于抓住消费者心理,也.............
  • 回答
    红米 9A 问鼎 2021 全球手机销量前十,不是偶然,而是市场的深层折射当看到红米 9A 这个名字出现在 2021 年全球手机销量前十的榜单上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一丝惊讶。毕竟,在我们普遍的认知里,销量榜单通常被那些拥有最新旗舰芯片、最尖端影像系统,或是最激进创新设计的手机占据。然而,红米 9A .............
  • 回答
    关于红米 K50 系列全球首发“CyberEngine 超宽频马达”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看点,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喜欢玩手机、追求极致体验的消费者来说。这不仅仅是堆砌参数,而是关乎到手机“触感”这个很多人容易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CyberEngine 超宽频马达”到底是个.............
  • 回答
    红米K30S至尊版在11月4日再次秒没,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是中高端机型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和红米品牌自身的特点。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红米K30S至尊版的定位与吸引力: 极致性价比的代表: 红米品牌一直以来都以“极致性价比”作.............
  • 回答
    红米K30 Pro短时间内大幅降价,这事儿在手机圈里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但每次发生,都能引起不少讨论。要说咋看,我觉着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降价是市场行为,尤其是对于像红米这样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来说,降价其实是常态,而且是它能活下来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