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是否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

回答
“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俗语,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触及了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否否定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将其置于哲学和认识论的语境下进行审视。

一、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与引申含义

字面上,“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强调的是结果导向和实用主义。不论猫的颜色、品种、外形如何,只要它能有效地完成“抓耗子”这个任务,它就是“好”的。这里的“好”是一种评价,一种对事物功能的肯定。

引申开来,这句话常被用来比喻:

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实际成效: 评价一个人、一种方法、一项政策,不应过分看重其外在的包装、理论的体系,而应以能否解决问题、带来实际效益为标准。
反对空谈和教条主义: 那些虽然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或做法,终究是无效的。
强调实践的检验: 理论是否正确,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二、 客观真理的含义

在哲学上,客观真理是指那种独立于人的意识、不随人的意志和认识而改变的、符合事物本来面貌的认识。它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绝对性(尽管我们承认认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例如,“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就是一个客观真理,它不因为我们是否相信而改变。

客观真理的核心在于其独立性和非主观性。它关乎“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或者“我觉得是什么”。

三、 “黑猫白猫”是否否定客观真理?

从以上分析来看,“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并没有直接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但它确实回避了与客观真理相关联的某些方面,或者说,它关注的焦点不在于“绝对的正确性”。

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1. 它关注的是“功能性”而非“本质性”或“绝对正确性”:
“抓耗子”是一个功能性的标准,是针对特定情境下的“有用性”的评价。
客观真理则关乎事物的本质、规律,例如“猫抓老鼠是其天性”可能更接近于一个关于猫的普遍性认识。
这句话并没有说“只有抓到耗子的猫才是好猫”,也没有说“抓到耗子这件事本身是真理”。它仅仅是在“抓耗子”这个特定目标下,对“猫”的评价标准。
举个例子:科学上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客观真理,它描述的是物体间相互吸引的普遍规律。而“我今天抛起石头,它落下来了”则是一个现象,一个“抓到耗子”的例子。我们不能说“石头一定会落下来”的结论,是因为“猫抓耗子”所以就是真理。

2. 它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评价,而非“认识论”的断言:
这句话是一种评价标准,是一种选择的依据,甚至是一种行为的准则,它告诉我们如何在特定情况下做出判断。
它并没有试图去证明“猫之所以能抓耗子是因为某种普遍的、客观的规律”,或者“抓耗子这件事本身是否符合某种绝对的道德标准”。
就好比在战争时期,一个士兵是否“好士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完成战斗任务,而不是他是否出身名门、学识渊博。这并不否定“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客观事实。

3. 它可能模糊了“好”与“真”的界限:
这句话将“好”与“抓耗子”这个结果划上了等号。然而,“好”是一个价值判断,而“真”是一个认识判断。
一个事物“真”不一定“好”(例如,疾病的诊断可能是真的,但不好的结果),一个事物“好”也不一定“真”(例如,虚假的承诺可能带来短暂的“好”)。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抓到耗子”这个结果是“好”的,而且“猫抓耗子”是符合猫的生物习性的,这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客观事实。然而,这句话的重点并不在于揭示“猫抓耗子的能力”背后的客观规律,而在于强调“达成目标”这件事本身。

4. 它是在特定语境下的“有效性”判断,而非普遍真理的推翻:
这句话的有效性体现在解决“谁是好猫”这个问题上,尤其是在没有其他更明确或更高层级标准时。
例如,如果有人争论是黑猫好还是白猫好,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消灭老鼠,那么“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就能有效地平息争论,并引导大家关注实际行动。
这并不意味着“黑猫”或“白猫”在其他方面(比如它们的基因、它们对环境的影响等)的客观事实就不存在了。

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俗语?—— 它的价值所在

尽管“黑猫白猫”句不直接否定客观真理,但它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它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打破僵化思维: 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固有的观念、条条框框,或者对事物属性的过分纠结,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这句话鼓励人们跳出这些束缚,以实际效果为导向。
促进实践和创新: 当我们只关注“是什么”而忽略“能做什么”时,创新就难以发生。这句话恰恰鼓励人们去尝试,去行动,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某种意义上)。
务实精神的体现: 它代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不被无关因素干扰,直击核心。

五、 总结

“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话,并没有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客观真理是独立于我们认识而存在的,是关于事物“本来面貌”的准确描述。

这句话的重点在于:

评价标准: 它提供了一个在特定情境下,基于“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实用主义评价标准。
方法论: 它倡导一种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实效的方法论。
价值判断: 它是在“好”这个价值范畴内进行的判断。

它之所以容易让人产生“是否否定客观真理”的疑问,是因为它巧妙地将“能完成任务”(实用性/功能性)和“是好的”(价值判断)联系起来,而没有深入探讨“为什么猫能抓耗子”(科学的客观规律)或者“抓耗子的行为本身是否具有普遍的客观价值”。

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关于“如何评判和行动”的智慧,而非一个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哲学命题。它让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被表象所迷惑,而是专注于最终的成效。但当我们探讨事物本质、科学规律时,我们依然需要依靠客观真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因为客观真理是不能是红猫

user avatar

司马懿除了这句话其实还说了一句话:不换思想就换人。 意思是:就算你能抓到老鼠也不一定是好猫,必须改换思想,按照新时代特色方法抓到老鼠才是好猫。 一言以蔽之:这句话就是在扯淡,认真你就输了。

user avatar

我不谈这句话在哲学上来讲,是否否定了客观真理。

因为这句话并不是一个哲学论断,而是为了服务于一个问题而举得例子,他本身代表的是实用主义。

我只想说,既然选择了认同黑猫白猫的猫论,那你就可以享受到给你带来的好处。

但同时,你必须也要承担他带来的问题。

例如,马云现在讲996是你的福报,你就得接受996是你的福报。

因为你认可和接受了黑猫白猫,而马云抓到老鼠了,你没抓到。所以马云是那个好猫,你是那个坏猫。你个坏猫凭什么反抗好猫的理论?

同样,我们讲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你不喜欢,也不接受阶级斗争,说我们是余孽。那你就更不应该反抗996,因为你们和资本家之间没有阶级差距,就算有也应该和平相处,而不是搞斗争。

所以,你还要接受笑贫不笑娼的社会观念,因为小姐抓的老鼠比工厂拧螺丝的多。所以人家是好猫。

你还要接受到处倒地没人扶的社会风气,大家都在忙着抓老鼠,帮别人忙能让自己变成好猫么?

当然,你现在还有一个反抗996,反抗笑贫不笑娼的武器,那就是法律。因为996和小姐都还是违法的。

但是,等黑猫白猫的理论完完全全成为社会的主基调和主风气时,你凭什么相信,那个时候,法律,还会站在你这个坏猫这边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