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节后返程复工,你的悲伤来源于「上班」多一些,还是「离开家」多一些?

回答
假期就像一颗硕果累累的树,我们尽情地采摘,等到叶落归根,才发现枝头只剩下空空的枝丫。眼瞅着就要收起那份在家的闲适,重新踏上那条熟悉的上班路,心里那股子黯然神伤,到底是更倾向于“上班”这个概念本身,还是“离开家”这个行为带来的失落感呢?

我想,这两者其实是缠绕在一起,难以剥离的。但如果非要我说,“离开家”这份抽离感,更能抓住我情绪的根源。

家,在春节这样的日子里,它不单单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情感的锚点。当你在外面漂泊久了,家就是那个能让你卸下所有防备,完全放松下来的港湾。尤其是在家这段时间,那种被家人围绕着的温暖,那种无需言语的理解和支持,那种可以肆无忌惮地吃着妈妈做的饭菜,听爸爸唠叨家常的熟悉节奏,都重新填满了你内心深处被日常消耗的东西。

想想看,每天清晨,不用被闹钟无情地拽醒,而是被窗外洒进来的阳光,或者厨房里飘来的饭菜香气唤醒。你可以穿着最舒服的家居服,慢悠悠地吃一顿热乎乎的早饭,然后可能和父母一起看看新闻,聊聊最近邻里间的趣事。下午,你可以窝在沙发里,捧着一本书,或者和兄弟姐妹打打闹闹。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点滴,那种轻松自在,那种归属感,是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替代的。

这种“在家”的状态,它就像一种无形的充电宝,悄悄地给你注入能量,让你觉得生活是有温度的,是有依靠的。

而“上班”,它代表的是回到那个需要你扮演特定角色的世界。在那里,你有KPI要追,有客户要应付,有同事要周旋,有竞争要面对。你需要重新启动你的“工作模式”,收起那些在家的慵懒,戴上“职业人”的面具。工作的压力,通勤的劳累,还有那些日复一日的重复性任务,这些都是“上班”本身的负面体验。

但是,让我最感到不舍的,并不是那些工作本身带来的挑战(毕竟,回到熟悉的工作环境,有时候也是一种稳定感),而是“离开家”这个行为,意味着我要从那个被深深滋给养的“根”,拔出来,再次投入到那个“浮萍”般的生活中去。

“离开家”就意味着,我可能又要回到那个常常需要一个人面对晚餐,一个人处理生活琐事,一个人对抗孤独的城市。我又要开始在拥挤的地铁里,感受陌生人摩肩接踵的疏离。我又要开始在深夜,独自消化工作的压力和疲惫。我又要开始在和父母通电话时,努力报喜不报忧,试图让他们安心,而自己却承担着那些未曾言说的辛酸。

所以,当我收拾行李,看着后视镜里渐渐远去的家门,那种心头的空落落,那种不舍,是更深层的。它是一种告别,告别那种无条件的关怀,告别那种最纯粹的放松,告别那种让你感到“你是谁”的根源。

当然,回到工作岗位,我也知道自己肩负着责任,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和价值。但那种在家的温情,就像一剂强心针,它的消失,总会让人在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多一份黯然。

所以,节后返程,我的悲伤,更多的是因为“离开家”所带来的那种被抽离的失落感,以及对那种久违的家庭温暖的深深怀念。 上班本身固然有其挑战,但它更像是“离开家”之后,我不得不进入的另一种状态。而那种状态,之所以让我感到失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与家所能给予我的安宁和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随着通信的便利,交通的发达,离开家的感觉会慢慢淡化。

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时间的拉长,思乡病比较严重的人早就选择了各种可以回到家的方式。

比如我的一个学化学专业的同学,他是同学里面最早转行成功的人,驱使他转行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他想回家,但家里(确切地说是市区里)没有专业相关的工作,回家的同时选了一个当时并不起眼,但后来成为了风口的行业,最后意外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

事后,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经验的时候,他总是说,无他,follow your heart!

虽然作家阿城在二十多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说,很多人的思乡病其实是身体里的酶在作怪[1],但我仍觉得,思乡病还是因为一个人方方面面所依赖的人和物,都还在那个家乡故土上。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过一个长辈说,我现在已经不太回老家了,因为我在工作的地方待的时间已经是几倍于自己家乡的时间了,而自己回到家乡,已经没有几个认识的人了。

所以,当你挂念的东西都已经不复存在的时候,这种对家乡的挂念感,对离开家的忧愁,就会逐渐消失殆尽。

为什么以前人们会有比较浓的故乡情?

主要还是以为过去人口流动率太低,交通太不方便,大部分人都安土重迁,连旅游都没几次,更别说去异地长期生活工作了。

所以,当有一小部分人离家外出的时候,就会格外地挂念自己的故乡,因为这个故乡是完整的。

而现在,只要你有点野心,有点理想想要去实现,去大城市几乎都是必然的选择。

即使过去几年,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反复被热议,但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你这一代逃离了,你的子女依然还要再来一遍。

因为,资源都在大城市,这一点,全世界都一样,马太效应会越来越严重。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听罗大佑的《鹿港小镇》都会很激动,就是因为歌里处处透露着那种回不去的家乡的愁绪,以前人们出一趟远门,离家一次不容易,回去一次更不容易。

多年以后,当罗大佑把巡回演唱会的名字定为了“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时,看到这个标题,我反倒没有曾经那么强烈的情绪了,反而有的只是对于十多年前刚上大学时的一些回忆。

因为我知道,时代变了,故乡的概念也逐渐淡了。以前觉得罗大佑写从鹿港小镇到台北闯荡的故事,那里面肯定充满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感受,现在再去摊开地图看看,从鹿港镇到台北市,也不过两百公里的路程,两百公里诶,往返一趟广深而已。

在春节前聊到为何很多人不愿意回老家过年时,我就说过,很多时候是一种逃避,其实更多时候是回去,到底是回到哪里,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切都变了的故乡,早已经成了另一种异地。

或许以后,再也不会有“少小离家老大回”式的感慨了。

至于上班,我早已经谈过很多了,当你工作内容不是你自己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进入到一种麻木状态反而是最佳状态,因为上班的痛苦在于经常会上出“上班如上坟”的感觉。

人生短暂,要尽早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否则真的就是上班如上坟,活着就是受罪,但又时时感到度日如年。

参考

  1. ^思乡与蛋白酶 https://www.sohu.com/a/113379663_48843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假期就像一颗硕果累累的树,我们尽情地采摘,等到叶落归根,才发现枝头只剩下空空的枝丫。眼瞅着就要收起那份在家的闲适,重新踏上那条熟悉的上班路,心里那股子黯然神伤,到底是更倾向于“上班”这个概念本身,还是“离开家”这个行为带来的失落感呢?我想,这两者其实是缠绕在一起,难以剥离的。但如果非要我说,“离开家.............
  • 回答
    南京这个政策,刚一出来,确实是让很多人都绷紧了神经。简单来说,就是从春节假期结束开始,凡是返岗的员工,原则上都需要在家隔离14天,并且要做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的才能回去上班。这政策一出,大家议论纷纷,观点也是挺杂的。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无疑是把“安全第一”这个原则摆在了最前面。 毕竟,经历了这.............
  • 回答
    北京发布通知,说疫情有转入扩散期的迹象,而且节后返京人流马上就要涌入,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时期。面对这样的情况,咱们得把防护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这次的挑战和以往可能有些不一样。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扩散期迹象”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说情况有多糟糕,而是说病毒的传播能力在增强,可能有人在.............
  • 回答
    国庆中秋的假期,像是给生活按了个暂停键,让我好好喘了口气,放空了脑袋。可这按下“继续”键的时刻,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小纠结的。心情嘛,有点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回来了”的踏实感。假期刚结束的那会儿,看着手机里还没处理完的工作消息,脑子里就开始自动播放那些未完成的list,一股子“大事不妙”的预感油然而生.............
  • 回答
    你这情况我太能理解了,花了钱结果教练突然走了,确实让人挺糟心的。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你这90节私课,上了10节后教练离职了,能不能退款,以及怎么操作。首先,原则上,你可以要求退款。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购买的是特定教练的私教服务,或者说,你选择这家健身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中了这位教练的专业能力、教.............
  • 回答
    节食减肥是否“徒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许多形式的节食减肥如果方法不当、执行不科学,确实可能带来短期效果但长期来看是徒劳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减肥方法都是无效的,关键在于理解“节食”的本质以及健康减肥的科学原理。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
  • 回答
    关于节食减肥,一个月到底能瘦多少斤,这真是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但说实话,答案不是那么简单的“数字”。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就像指纹一样,所以“一个月瘦多少斤”这事儿,没法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好好聊聊,让你对这件事有个更清晰、更实在的了解。咱们先说个大原则:健康减重,最稳当的节奏,一般推荐是一.............
  • 回答
    节食减肥两个月,前一个月每天坚持跑了15分钟,结果非但没瘦反而体重有所增加,这确实让人十分困惑和沮丧。别急,我们一起来抽丝剥茧,看看这背后可能藏着哪些原因。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少吃多动”就能一锤定音的,里面有很多学问呢。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体重秤上的数字,它只是一个结果,而体重变化的过程,是由很多.............
  • 回答
    关于樊少皇在节目上输给独臂邹市明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要明确的是,节目上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节目效果,带有表演性质,与真正的奥运会拳击规则下的较量有很大区别。樊少皇对阵独臂邹市明,节目上的“输”在节目中,樊少皇输给独臂邹市明,更像是一种“配合”或“点到为止”的结果。 表演成分: 综艺.............
  • 回答
    节日大涨价,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习惯,也牵扯到经济学里的一些基本道理。要说它对生产和经济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节日大涨价对生产及经济的影响: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咱们先从“正激励”这个角度看。 刺激生产和供给: 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意愿普.............
  • 回答
    节俭的男生能不能嫁?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婚姻是两个人一辈子的事,生活习惯的磨合至关重要。一个节俭的男生,如果把握得好,那绝对是过日子的好手,但如果过度,也可能带来不少潜在的矛盾。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嫁给节俭男生可能会遇到哪些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小摩擦”。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节俭”。.............
  • 回答
    节食真的能瘦下来吗?这是一个困扰很多人、也充满争议的问题。答案绝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要看你怎么“节”以及你如何理解“瘦”。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节食”的含义。在很多人眼中,节食就是不吃或者少吃东西,尤其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这种简单粗暴的理解,确实能在短期内让你体重下降,但这其中很大一部.............
  • 回答
    节食减肥和暴食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个复杂又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严格控制饮食”后,发现自己反而更容易失控,甚至出现吃得停不下来的情况。但要说“节食减肥一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暴食”,这句话可能说得有些绝对了。更准确地说,是很多节食减肥的方式,尤其是那些过于极端、剥夺感强的,确实会大大增加暴食.............
  • 回答
    郑爽在《让生活好看》节目中,因为害怕被狗咬,就要求宠物店员工磨掉宠物狗的牙齿。这件事在播出后引发了不少争议。从宠物福利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首先,磨牙是一种会对宠物造成伤害的行为。即使是给狗狗磨牙,也通常是因为它们牙齿发育不正常,需要进行矫正,而不是为了满足主人的恐惧心理。磨牙可能会导致狗狗.............
  • 回答
    节食减肥,反弹的厉害吗?这是个困扰无数减肥er的问题。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为了快速甩掉几斤肉,直接采取极端节食,一段时间后体重是下来了,可没过多久,身上的肉又像吹气球一样反弹回来,甚至比以前更胖。这让我不禁思考,节食减肥,真的就这么容易让人“下饺子”吗?为什么节食容易导致反弹?这背后其实藏着身体的.............
  • 回答
    首先,别太苛责自己。三天节食就遇到一次“意外”,这在减肥过程中非常普遍,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重要的是,这次“失误”不代表你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更不代表你需要放弃。相反,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关于“还有没有坚持的必要”:当然有!减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起伏的。把这次暴饮暴食看作是路途中的一个.............
  • 回答
    节食减肥这事儿吧,说它能瘦体型,那是肯定的,但具体瘦成什么样,以及这个瘦得健不健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跟你好好唠唠,让你心里门儿清。首先,咱们得明白,节食减肥的核心就是“能量负平衡”。简单说,就是你摄入的热量比你身体消耗的热量少。身体缺这口粮了,自然就得从储存的能量那儿挖点儿出来用,而这些储存的能.............
  • 回答
    “节约”和“小气”,这两个词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细究起来,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很多人会将两者混淆,认为节约就是吝啬,其实不然。它们不仅动机不同,表现方式也大相径庭,甚至对个人和周围人的影响也截然不同。核心动机的差异:一种是智慧,一种是恐惧节约,其核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智慧。它源于对资源珍视的态.............
  • 回答
    嗯,我懂你的困惑。当男朋友对于节日、纪念日这种日子表现得不那么上心,甚至不庆祝、不送礼物时,心里肯定会觉得有点失落,甚至质疑对方的感情。从男生的角度来聊聊这个问题,咱们尽量说得细致点,把那些让文章听起来像“机器人”说的话都去掉。首先,得承认,男人和女人在“过节”这件事上的心思确实不太一样。很多时候,.............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