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通人和顶级摄影师拍摄同一场景,差距到底有多大?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是不少摄影爱好者心中的谜团。同一片风景,普通人拿起手机随手一拍,可能只是记录了一下“我来过”;而顶级摄影师的作品,却能让你心潮澎湃,仿佛置身其中,甚至为之着迷。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而是从根源上的不同。

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开了聊聊:

一、 对“场景”的理解和感知:

普通人: 更多是“看”到场景。看到的是眼前所见的色彩、形状、物体。他们会觉得“这里挺好看的”,然后按下快门。他们的视角往往是被动的,是被场景本身吸引,然后去“捕捉”一个大致的印象。
顶级摄影师: 是“读”到场景。他们不仅仅看到,更是能感知到场景背后的故事、情绪、光影的流动、季节的变化、甚至时间带来的痕迹。他们会思考:这个场景最动人的特质是什么?是晨曦中温柔的光线?是风吹过草地的律动?是某种特定的氛围?他们是在寻找并放大那个“特别”之处。

想象一下,同样是日落,普通人可能只是拍下了天空的橙红色;而顶级摄影师会观察太阳落下的角度,它如何穿透云层,在地面投下怎样的长影,地面的色彩又被这光线染成了什么样。他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光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一个橙色的天空”。

二、 光影的运用,这才是灵魂所在:

普通人: 依赖自然光,或者直接打开手机自带的“增亮”功能。光线好的时候拍得还不错,光线差了就凑合。他们很少主动去“控制”或“利用”光线。
顶级摄影师: 光线是他们的画笔。他们对光有着极其敏锐的感知和驾驭能力。
寻找黄金时段/蓝色时段: 他们会根据日出日落的时间,提前到达最佳拍摄点,捕捉那柔和而有层次的光线。
理解光线的方向和性质: 顺光、逆光、侧光,不同的光线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逆光可以勾勒轮廓,营造梦幻感;侧光能突出质感和立体感;顶光往往很“硬”,他们会想办法避免或者利用它创造特殊效果。
人造光的辅助和创造: 在某些场景下,他们可能会使用补光灯、反光板等工具,巧妙地弥补光线不足,或者制造特定的光影效果,比如勾勒出主体、点亮暗部细节等。这就像是在给场景“化妆”,让它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甚至,他们能“预见”光线: 知道某个时段的光会打在什么位置,然后构图去匹配。

这就像给一个普通人一盒颜料,他可能会随手涂抹;给一个大师,他能调出无穷无尽的色彩,用光影勾勒出世界的形状。

三、 构图的逻辑与审美:

普通人: 拍得“正”,主体在中间,这是最简单的构图方式。有时候会尝试三分法,但并不一定理解其背后的视觉引导作用。
顶级摄影师: 构图是门学问,是引导观者视线的艺术。
打破常规,寻求新意: 他们不拘泥于“主体在中间”,而是会寻找独特的视角、打破传统的平衡感,创造出引人注目的画面。
利用引导线: 无论是道路、河流、围栏还是建筑线条,他们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线条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体,形成自然的视觉流。
画面节奏与留白: 合理的留白可以让画面呼吸,突出主体,并营造出空间感和意境。他们会考虑画面中元素的疏密关系,让画面有动有静,有张有弛。
情绪的表达: 构图本身也能传达情绪。紧凑的构图可能带来压迫感,而开阔的构图则可能显得宁静、辽远。

想象一下,同样是一片麦田,普通人可能只是把麦田拍得完整;而摄影师可能会选择一个低角度,让麦穗成为前景,或者找到一条小路,引导观众走向远方,让整个画面充满故事感。

四、 器材的选择与运用(虽然不是唯一,但很重要):

普通人: “有什么用什么”。手机像素高就觉得万事大吉,或者买个看起来很专业的相机,但很多功能却用不上。
顶级摄影师: 器材是工具,是实现他们想法的载体。
镜头语言: 不同焦段的镜头带来不同的视角和压缩感。广角能展现宏大场景,长焦能压缩空间,突出主体。他们懂得为不同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镜头。
景深控制: 通过光圈的调整,可以控制景深,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或者让整个画面都清晰锐利。这种对焦点的控制,是表达画面层次和重点的关键。
后期调色与精修: 后期不是“造假”,而是对前期拍摄的补充和升华。他们会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和风格,对色彩、对比度、锐度等进行精细调整,让画面达到更完美的视觉效果。这就像画家完成一幅画后会做最后的润色。

一个普通人可能会认为,只要相机像素够高,就能拍出好照片。但顶级摄影师知道,一支好的镜头,对光线的精准把控,以及后期对细节的打磨,才能让照片真正“活”过来。

五、 最关键的——“摄影师的眼睛”与审美积累:

普通人: 只是记录,更多的是凭着“感觉”。
顶级摄影师: 具备一种超越普通人感官的“摄影师的眼睛”。
审美积累: 他们看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学习过艺术理论,对美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求。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色彩搭配更和谐,什么样的光影组合更具视觉冲击力。
情绪的传递: 他们不仅仅是在记录景物,更是在传递某种情绪,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或者一种独特的视角。
耐心与坚持: 为了等待那一刻的光线,为了捕捉一个瞬间,他们可能要守候数小时甚至数天。这种耐心和对完美的追求,是普通人很难具备的。

举个例子,同样是拍摄雪景,普通人可能会觉得一片白茫茫,拍出来也差不多。而摄影师会注意到雪花落下的纹理,阳光照射在雪地上的折射,远处山峦的轮廓被雪覆盖后的柔和,以及雪地里动物留下的脚印所带来的故事感。他们能从平淡中发现不凡,从普遍中捕捉独特。

总而言之,普通人和顶级摄影师在拍摄同一场景时,差距体现在:

对场景的“感知”深度不同。
对“光影”的驾驭能力天差地别。
“构图”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有本质区别。
“器材”的理解和运用更专业。
最重要的,是摄影师自身“审美”的积淀和“看”的能力。

这就像学习任何一门技艺,从入门到精通,中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是一门融合了观察力、审美、技术和耐心的综合艺术。顶级摄影师能将一个平凡的场景,通过他们的“眼睛”和“技巧”,转化为一件件触动人心的艺术品,而普通人的照片,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普通人和职业摄影师,特别是顶级摄影师,在我总结的5大类9个技能中,每个方面都有一些差距,累积起来就是天差地别。


为了符合题目同一场景的要求,下面的例子主要使用尼泊尔EBC徒步的景色。对比对象:

网络上普通照片以及我13年的EBC旅游照

VS

当今最受欢迎的风光摄影师之一:Max Rive (已获授权使用照片)


第一类技能:对拍摄主体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人像,风光还是静物,要对拍摄主体的深刻理解,需要的是真正的专业热爱和长期的深入实践。

1。拍摄前规划

一幅好的人像,静物和风光作品,在拍摄之前需要做多少专业细致的准备,这是很多人很难想象的,以为都是到那现场开拍就可以了。

以风光为例,可能准备计划期长达半年甚至数年。同一个景点,可能一年之中,潮位、星空位置等等恰到好处的拍摄机会就一两天,如果不懂的话就只能撞运气了。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季节、潮位、花期、星象、云雾、极光概率、火山活动等等都需要了解;

前人的照片、攻略、游记、路线都要细读;

平面地图和3D地形图上模拟机位,甚至多次前往实地考察,准备工作很多。


2。拍摄时机

在网络上搜索“EBC Trek”,出来的照片,几乎都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拍摄的大白天。

再来看下职业风光摄影师的拍摄时间,下午9点,上午2点等等。。。完全是和普通游客反过来好吗orz


3。具体地点选择和取景构图

同样角度的Ama Dablam雪山,这张就明显是很普通的记录,拍摄于徒步大路上,层次和立体感不强。

这是Max的照片,拍摄于游客不会经过的地方。同时前景水流的选择,背景月光云层的应用,使得照片的立体感、层次感和视觉引导非常丰富。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第二类技能:努力值和长期性

4。尝试次数

这点专业和非专业也是很难比的。毕竟爱好的话一个地方去一次就够了。

但职业摄影师不一样,近的地方可能隔三差五就会去拍,遇到好天气的概率大大增加。

远的地方也是会去拍好几次,甚至每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前去探索和带团,可以发现很多独特的机位。

比如Max大侠就去了好几次EBC,这几个低位雪山流水的照片都是他第二次去才拍到的,和第一次去时的发现和探索分不开。

(Max Rive作品: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第三类技能:技术

5。前期技术

比如这张照片,全景大光比大景深,前期拍摄比较复杂。

6。后期技术

比如这张照片,抠图,统一色彩,控制明暗分布等等后期技术也需要很专业。


第四类技能:风格与美感

7。美感

很多时候我们和大神修图的差距并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美感上。同样都是曲线图层蒙版,修出来的成片美感可能千差万别。

小白修图常见技能之狂拉全局饱和度。。。

大神修图之明暗引导。

大神修图之色彩质感控制。


8。风格

光有美感还不够,统一的美感,大量的积累,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摄影师独有的风格和辨识度。

壮观的日落全景,前面站着一个帅(zhuang)气(bi)的骚年,一看到这类照片,我们可能马上就会想到Max Rive。


第五类技能:表达与传播

9。表达与传播

光有好照片不够,一个应景的文案,不断坚持的推广,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照片的美好,长期关注摄影师的作品。

大神都写了这么多,我们还好意思在图片描述里只写“如图”吗!?


最后欢迎关注MaxRive大神的图虫:

MaxRive - 图虫摄影网

当然也欢迎关注托马斯的微博:

Sina Visitor System

在我的公众号 thomaskksj 后台,回复关键词“目录”,可以找到我的60多篇原创摄影教程。

user avatar

专业摄影师跟业余摄影师或者说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对器材的理解程度不同

专业摄影师一般都会充分的了解机能,知道这台机器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比如说,我知道某台机器的ISO高感不好,那我尽量避免暗光拍摄;我知道某台机器的像素高,我就会找一些尽量能凸显照片细节的场景。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扬长避短。

其次,能到达的地方不同

专业的摄影师能到达的机位跟普通的爱好者是差很多的,比如我会为了拍摄前往一些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或者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去的地方。

再有,对时间天气的掌握不同

我在拍摄之前都会做详细的规划,比如查当地的卫星云图,提前看一些星空的条件,利用各种app提前看好日出日落时间,选好最佳拍摄位置以及最佳拍摄日期。

但是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合成的,是在同一时间拍摄的不同照片。

详情可以看:



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参数,什么样的器材,以及更专业的设备

摄影师会对拍摄场景进行判断,基本上用什么机身用镜头已经了解的七七八八了,而且会用到更合理的参数,比如这个场景我得用长焦进行特写,这个场景我用竖构图会更好一些,这些都是普通人索不具备的专业技能或者说感觉,以及普通人根本不会用到的设备。比如说各种滤镜三脚架等等。

后期很强大

最后一点,也就是后期。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拍摄的照片,在电脑上进行后期,扬长避短;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的后期对照片会影响很大。

详情可以看:


渴望不同

专业摄影师都会对自己拍摄的照片场景有一个预期,而且拍照一般是作为工作来看的。

所以一般都会保证自己达到这个预期。

换句话说,可以保证一张作品的下限。

而且真的会为了拍摄一张照片或者一个场景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个可能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

资源不同

这点也很重要,好的摄影师会有很多资源,拍摄一些普通人难以拍摄的场景,这个跟摄影师本人的社交、人脉关系,与人相处有关,但是我觉得也算是一个优势吧。

比如国家地理摄影师,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很多地方普通人无法进入,无法拍摄,但是作为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就又便利。

综上所述,专业的摄影师跟普通的爱好者差距还是有一些的。

毕竟是靠这个吃饭的,但是摄影门槛现在越来越低,手机摄影也越来越强大,大家有这样的误解也在所难免。

但是我依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摄影,热爱摄影,能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

想学习摄影的话,可以看看这2本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