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是不等于,只是通常习惯性不会分,放到以前一样换着说,但今天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严格区分。
汉族在近代产生民族主义意识后已经被明确政治化成民族称号,它是被严格限定的身份政治范畴。
华夏更多的是一种泛称,是特定文化下的族群范畴。
就像一个人说着汉语,父母是汉人,从小在汉人聚居地生活受的汉族教育。但因为他的奶奶有达斡尔族血统,他长大后就把自己的民族改成了达斡尔族。这个时候不管你情感上怎么认定他是汉族,但你已经不能称呼他是汉人了。
同理一个回民吃着猪肉喝着酒流利说着粤语,你再怎么与他亲密无间当他是兄弟,你也不会说他是汉人。
可我们都可以称以上两个人为华夏人,毕竟华夷之辨这么多年,其实国人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文化识别与身份识别同等重要。
就像我们称呼移民海外的中国人叫华人,实际上就是华夏人的简称,但你是绝对不会再说他是中国人的。
比如斯拉夫人,突厥人,盎撒人,凯尔特人,拉丁人,华夏人,都是特定文化的族群。像朝鲜人,大和人这种单一族群单一民族国家的并不多。
再说中华民族是不是华夏呢,很显然也不是。可以看看国内宣传上是不是很少提华夏,把大部分华夏词汇替换成中华了。只有中国人才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共同体。
这个范围就是汉<华夏∩中华>汉。
看完感觉这应该不是坏,所以有些人的什么日本韩国的应该不至于,也不能完全说是蠢,毕竟东拼西凑也能想办法凑这么多字。
就是单纯的读书读一半然后就开始去遐想了。简单的说读书太少,思考太多,对了,孔子说了嘛,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次发现思而不学则殆有了如此生动和形象的例子。
入华夏者即华夏,只因华夏不止汉
说华夏不等同于汉的几乎只有满洲后裔,也只有满洲后裔有挤进中华以满代汉的欲望。
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同胞都希望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对挤进中华并没有兴趣。
所有汉地原生的少数民族和汉民族基本都是平地与山地的共生关系。
满洲后裔喜欢扯上民族融合的大旗,挑拨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所以需要分清楚。
本人彝族,华夏等于汉族,这是毫无疑问的,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中国少谁都可以,但唯独不能没有汉族,没有汉族中国就像没有地基的房子,随时坍塌。诚然现在有众多的不平等政策,像中高考按照民族加分,公务员事业单位按照民族加分,这些都是不公平的政策,我觉得对于这种政策性加分应该按照地区贫困和教育发达程度加分,而不是民族来区别加分。也希望国家能能取消这种民族加分,这种对于汉族极大不公平。(话好像偏远了哈,但是也是希望国家能好好对待下汉族)
外加一句,汉族就像一棵树的树干,而我们少数民族就像枝叶,如果没有了树干,树也就不存在了,更别论叶子。希望我们所有民族都能团结一心,发挥自己的力量,建设我们的国家,多做些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
华夏不等于汉而是约等于汉。
除了汉族以外还包括南方少数民族中的汉族近亲。(通古斯人可不是南方少数民族)
所谓的汉族其实是华夏吃鸡大赛冠军的编户齐民。
还有一些不愿意被编户齐民的润到了西方与南方的山区。
不等于
汉是一个政治体制,也就是孔子说的礼。
他包含民族但不限于民族。他具有文化而又超越文化。
而华夏是什么呢?他是一种境界
换句话说,汉是现实华夏的政治制度。也就是通过克己复礼,达到华夏标准,做不到时候只能妄称华夏,却不是真华夏。
所有人说自己是华夏时候,都是心虚的。
孔颖达时期确实达到了华夏的境界,但是只是在他那个时代,中国人通过汉政权达到这个标准。
一个是章服之美,一个是礼仪之大
也就是,人人都信服中国艺术,音乐,审美,以中国潮流为荣。
在法律道德规矩上以中国礼制为最大,服从中国大于服从自己君主。
这就是为什么,一直都有人发外国人说中国好,就会得到很多赞的文化渊源。
同时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都是以比自己强大国家为假想敌。因为中国人一直想打破这些国家的规矩束缚,让中国天下第一。
汉政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政治制度
首先进入这个圈子的人,都是认同他同时是想把他发扬光大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容纳更多的不同民族的人一起生活。
这个就叫仁政
而容纳不同的民族的方法,有德,义,道三条。
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其实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些就是中国人平时相处的原则?
但这些绝不是海外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也不是世界其他政治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
所以汉是一个政治制度。
汉人是履行这个制度的人。
汉族不是,他是新中国规划之下的一个行政民族。汉族的作用就是将中国98%德人口纳入一个行政体系内,在这个体系内人人都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华人之所以,只能称华人,是因为只是血统上,文化上与中国有联系,但是他们在政治上不存在汉制度。也就是孔子说的礼,他们不能克己复礼
他们做不到在外族环绕之下,如周武王一样,反抗暴政,分封诸侯,也做不到如同齐桓公那样的尊王攘夷。更无法如褚夏一般,可以驱逐鞑虏匡扶中华,他们所倡导的,仅仅只是与外族和平相处,如果和平不了,那就任由其砍头一直杀得外族不想杀了为止。这种被动的宁愿躺在床上挨砍,也不愿意自己主动牺牲拼出一条活路,复周礼,建华夏。所以他们只是华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有人出来装理性客,说要认清现实,就会被其他人反驳。因为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完全不具备中国传统道德礼仪。是独立于汉人之外的人。他们的言论自然会受到汉人的质疑与批判。
而一旦此人喊出有人在攻击他,霸凌他。
这里包含且不限于,夷狄不知恩义,夷狄畏威。而不怀德。
汉人信忠义,你连你自己的话都不敢承担责任,怕挨打挨骂,你说的话有啥忠义可言?
所以汉是一个政治制度,所有汉人都遵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美德。用道德法律约束自己
如果是约束别人那就是伪君子,双标人。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这是区分汉人与夷狄最大的不同
华夏≠汉
华夏族≠汉族
华夏人≠汉人
华夏≠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夏族≠中华民族
华夏人≠中国人
汉≠中国人民共和国
汉人≠汉族人
汉人≠中国人
汉族≠中华民族。
任何企图分裂中国领土,民族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警惕。提问者尝试让中国人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从而否定元,清作为中国历史从未间断的证据,再进一步否定元,清时期的开疆拓土行为。甚至把日本入侵中国的侵略等同于蒙,满入住中原。
再进一步提出,把华夏人对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征服,同化等同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
再提出中国政府放弃对库页岛,蒙古国的领土主张,等同为中国应该放弃对4V,藏南的主张。
或者再提出美国从未占领中国一亩地,俄罗斯(塑料,沙俄)是让中国领土损失最大的国家,然后挑拨中俄关系。
按照提问者的逻辑,我爸是中国人,我爸就等于中国人。我是我爸的儿子,我就等于中国人的儿子。大家都清楚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提问者的提问确实值得怀疑。
华夏等于汉,这是毫无疑问的,不是包含关系。
按照汉族传统,是可以不讲DNA。但是一个人加入(古代叫王化,英译中常作归化)汉族,就不是其他族了。比如今天,你知道哪个汉族的祖先是鲜卑族吗?你同学中出了个“黄毛”,就算高考能加分,他祖上也扒不出哪代是少数民族了。因此说,某族人,只要他认某族,就不能算作华夏族,不要说代表了。
至于说华夏族有分支,多出于胡人南侵后称帝。为了抬高自身血统而附会的产物。
至于说56个民族,是一种很混乱的分类方法。大到整个语族 language family 打包,比如汉族。小到被打散迁入西南的鲜卑部落。甚至军事集团、宗教集团也打包成一个族。
作为少数民族试着回答一下。。
我是蒙古族。
在我与我认知范围内的蒙古族朋友,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很简单,我们认同的华夏、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历史上的秦汉魏晋那些辉煌的历史,很喜欢,很了解,但并不觉得与我们有关,我们更对成吉思汗,更对元朝有认同感。
所以,我们这边比较老派的家庭里,会且只会挂毛主席和成吉思汗的画像。
回到问题,如果你口中的华夏,代表着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那么我认为,汉只是一部分,五十六个民族缺一不可。
但如果你口中的华夏,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华夏文明,那么我觉得,至少在元朝以前,和我们无关。。
。。多说一句,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有点……让人觉得不舒服,感觉好像我们少数民族像韩国人一样。。
看了圈评论,妈耶,什么牛鬼蛇神都有。。
不过你别指望我发表出什么民族主义的言论,哈哈哈我不上当,略略略。。
中华民族就是五十六个民族的集合体,你有辙想去,没辙死去,略略略,看不惯忍着,哈哈哈哈。。
还说什么,把欠的血债还了,妈耶,谁欠的你找谁去啊,在我这回复什么,真逗,我爷爷当年还打过朝鲜战争呢,这过几天,怕是还有韩国人来找我血债血偿来呢。。啧啧,我这条命怕是不够赔的,还是得让我老婆多生几个,将来赔命的时候别还不起。。
最后说一句,某些人在网上逼逼赖赖就得了,我算你生活不如意,来知乎找存在感发泄情绪,不过,我希望你生活中不是这种人——极端的种族主义就是纳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立国于反法西斯的最前线,纳粹主义者,是全人类的公敌。。
对了,实在忍不了,可以去乌克兰,据说那里现在纳粹合法,去那里帮亚速营打仗吧。。纳粹版的国际纵队,啧啧啧,太逗了。。
今天一看评论区,更逗了。
现在真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对汉文化认同了(比如满族)你们说他们是小偷,偷你们五千年文化,像我们这种,相对更认同自己民族文化的,你们又说我们连汉文化都不认同,不配当中国人,啧啧啧,活着真难。
还有说人走地留的,哈哈哈哈,我生活的地方叫科尔沁草原,自古以来就是蒙古人牧羊饮马之处,所以对不起,人走不了,地也不给你,气死你略略略,还是那句话,你有辙想去,没辙死去。
至于文化认同问题,对不起,蒙古族真的不嫉妒你们那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辉煌的时候不比你们差多少,悲惨的时候也没比你们强多少,你们有秦皇汉武,我们有成吉思汗,你们大宋皇后被逼行牵羊礼羞愤自杀,我们有王妃被蓝玉强暴惶惶自尽,你们大宋被金逼的失地南渡,我们有土尔扈特部为了回家被沙俄一路追杀,瞧瞧,都一样。。所以别说什么血债血偿的蠢话了,全世界繁衍到今天的民族,无一不是在漫长的斗争中,双手沾满鲜血的才活下来的,若真讲血债血偿,全世界六十亿人死绝也还不清历史的债。
至于你们说的少数民族待遇好,有政策倾斜。。你可能说的是别的民族地区,我们这边的的执政理念就是不给中央添麻烦,尽量自给自足,内蒙不像有些一穷二白的民族地区,需要国家补贴的时候很少,内蒙有大量的煤炭、稀土和天然气资源,光是我们家附近就有七八个露天煤矿,所以我们是输血的一方,不是被输血的一方。
至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我觉得这里应该有误会,我们这边六成的蒙古族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蒙汉双语授课,他们考的大学也是地方民族大学,也就是蒙汉双语授课的大学和专业,你们从根上就不是一条竞争赛道的,不平衡啥呢?
当然也有选择全汉语授课的学生,他们确实跟你们处于同一赛道,但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受到的教育资源一样吗?把你们学校的老师跟我们这边的老师换换,我情愿你们加分。
哎,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国的民族问题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了。。而且,最严重的居然不是新疆、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而是汉族。。
再有什么恶臭言论,我就不一一回复了,这点赞的没有骂街的多,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了。最后再说点我的看法吧。
你们有一部分汉族人的,那些种族主义想法我们完全当做放屁,正如某些少数民族和地区的部分分裂分子(藏独,台独,港独)的言论一样,都是放屁。我不管你是没长大、三观歪还是收拜登的钱办事,我就说一句话,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这是被写在宪法里的,不以你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妄图在我这里宣扬民族分裂的言论,对不起。。
呵!~忒!滚蛋!
最后一次更新,评论区不会关,但是还要多说几句,首先,我在评论区的所有言论不代表本人观点,本人观点全在这篇回答里。那些回复纯粹是为了钓出各种三无小号,让大家见见这些居心叵测的东西,所以,我现在会删除我故意留下的睿智言论,对大家造成的困扰,表示抱歉。
最后,种花家万岁!
我发现一个好玩的规律,凡是在评论区恶意谩骂的,都很准时,早上八九点开始,晚上四五点结束,而评论区那些正常的回复,什么时间段的都有。。这是为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人在网上发表恶性言论,其实是一种工作?谁付给他们工资呢?
华夏一词最早来自春秋时期成书的《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是说不管中原地区的部族还是偏远地区的部族,无不都顺从周武王的旨意。
而之后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珿中原之人。 ”
再之后唐初官方定立的《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以说华夏这一词是逐渐从指代中原地区的居民转向指代中国整体。
那如果这样说来的话,不应该是“华夏”包含着“汉”才对吗?本末倒置就不应该了吧?
看到这种问题,我不由得笑出声来。这个味道我熟悉啊!
十年前,网上很多人公知和网特用历史解构汉族,说汉族经历过五胡乱华,游牧入侵和统治,血脉驳杂,根本就没有纯正的汉族血统了。也不存在所谓的汉族。
很多网民和历史爱好者被舆论影响,无形中帮着他们一起在根源上否定汉族。网络上的舆论环境极其恶劣。很多汉族人也只能通过汉民族更多的是文化认同,只要认同汉文化就是汉族来安慰自己。
可是那些人从没有想放过我们。他们说民族根本是血统,只有留着相同的血,才能是一个民族的。现代民族的基础就是血脉相同,文化只是表象。在网上每每遇见这样的讨论,你只要是汉族,你只要敢反驳,那你就杂种。他们还能拿着各种各样的所谓的证据和论证,来说明你和你的先祖怎么成为杂种的。
知乎现在还有人问李唐的皇族是不是胡人,还有人说李世民不是汉族,因为他有胡人血脉,他是胡人。汉族是父系传承,血脉认同父系好嘛!
冤枉你的人比谁都知道你是冤枉的,但是他们不仅不会说,甚至会往你身上泼更多的脏水。他们就是想从根子上让我们自己否定汉族,解构我们汉族,让我们自己承认汉族不是一个民族。还有好多奴才和傻缺跟着那些敌特一起喊……
那时候心里那个憋屈啊
他们可能没想到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15年我们国家有了自己的基因测序的机器。
哈哈,容我笑一会儿。
通过基因测序得到的结果是很多人没想到的,我们汉族普遍的父系基因的传承是非常高。世界上也没几个民族和汉族一样,父系血脉这么完整的传承。
但那些敌人是真的狗啊。他们风向标一转,开始说只有狗才论血脉纯不纯。我都被气笑了……
他们总是想着法儿来否定你,想要从思想和灵魂上消灭你。什么话都被他们说了,不管什么角度,都是我们不对。
同志们,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去抢占,就会被敌人给抢去。我们不能总是被敌人牵着鼻子,我们要从根源上杜绝这类想法。汉族是一个生命力顽强而又伟大的民族。汉族是华夏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也许华夏不是汉,但是汉一定是华夏。我们比以前更强了,更好了,更加有生命力了!
诸君共勉,为汉族的发展添砖加瓦,披荆斩棘!
经常看到有人说华夏不等同汉,可是华夏不就是汉的前身吗?
是的,一个人即使到了老年也还是他,不能说年轻时的他跟年老时的他不是同一个人。
当今中国56个民族,大部分都是后来的,比如俄罗斯族,比如高山族,满族,蒙古族等历史不过千年,加入中国的历史更短,他们也可以代表华夏吗?我当然知道华夏后裔有除汉之外的许多分支,但这些分支不是基本上国灭族亡了吗,这种情况下,华夏不就是只剩下汉了吗?
这就如同你问日本人是否大和人、韩国人是否朝鲜人、越南人是否京族(越族)人一样,有人说中国、中华和华夏不等同汉,这就纯属无知无耻且居心叵测地胡说八道了。
中国、中华、华夏、九州赤县、神州、汉唐,无论何种称呼:
这一点早有无数古籍予以佐证过了:
凡有此类不胜枚举,因此,华夏、中国、中华、汉等等专有名词就都是指同一群人,即今天的汉人,以及因为都知道但不能说的原因,50年代之后从汉人分出的若干汉化少数民族。
这就犹如,举个例子,你大名叫中国人或华夏人,小名就叫汉人,那么无论叫你大名还是小名都是指代你这个人,而不是其他人。
至于有人如朝鲜人一般抢你的名字,赋予其他名不正言不顺的含义,反过来还要指责你“不应对这个名字有专属权”“你不是你”或者“你不等于你”,乃至要“管你证明你是自己”,你咋办?当然是抄家伙直接给他两下子,毕竟不让他们见识一下他们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华夏同理。
新中国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学老大哥按民族划分人群。
尤其是本来该被清算的那群遗老遗少。
这个问题问得不好,因为华夏是民族概念,也是文明概念,而且不同群体对于『华夏』的理解十分不同。如果单单从概念上面说,『中华』是一个『神圣的共同体』[1] ,即依托『真理语言(truth-language)』所形成的『符号的共同体』,相比之下民族是一个『多维度的共同体』。如果其他族群的人成为的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且接受了儒家思想治国,那他毫无疑问可以成为中华的一部分[2]。
在古代『汉族』是一个族群,『汉族认同』是『族裔认同』[3],不是近代意义的民族认同。而且这一『族裔认同』对于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只有很小的贡献[4]。对于族群而言可以成为『神圣共同体』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一个族群都无法单独替代『神圣共同体』,因为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5]。所以华夏不等于汉,任何持有这种观点的都是不学无术,对于历史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比如俄罗斯族,比如高山族,满族,蒙古族等历史不过千年,加入中国的历史更短,他们也可以代表华夏吗?
他们代表不了华夏,唯一可以代表『华夏』的只有『华夏』这个神圣共同体本身。在现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古代是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
我是南方汉人,祖籍粤东。
烦请题主及持此观点的人分清楚华夏和中华民族,华夏是族称,是汉族的专称,中华是国称,是华夷天下的代称,中华民族这个建国后出现的新概念才是居住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代称。
华夏和中华意思相近但不相同,华夏有时也引用做国家代称,但重点在于民族,中华在中华民族提出前偶尔也代指汉民族,但重点在于国家。
汉民族在汉这个族称出现前的族称就是华夏,而华夏族所居之地称为中华,汉这个族称出现后,华夏的称谓并没有消亡,而成为了汉民族的别称,美称。
华夏是汉民族最重要的起源,汉族虽不完全起源于华夏,但华夏肯定是汉族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它民族的起源和一部分。所以其它民族想要平分华夏的称谓,先看看你祖宗是华夏吗?数典望祖可要不得!
还有知道华夏两个字的含义不?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礼仪,一个是服章。请问想要华夏称谓的某些少民们,你们有过吗?
大义觉迷录里面对华夏和夷狄分的很清,雍正虽然驳斥曾静的观点,但也大方承认自己就是夷狄,不是华夏。反倒是某些后人开始跟汉民抢华夏之称了!
补充一下关于评论区那位辰羽知友肃慎,匈奴,犬戎皆华夏的反驳。
他的论据是什么呢?分别是《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山海经·大荒北经》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这三句话都是真的,而且我都看过,但这能说明什么?先不说山海经能不能拿来当信史用的事儿了,史记的意淫片段也让这位知友当成了真理,古人给异族安排祖宗是很常见的事,这并不是客观事实,别说现代人,古代人信这的都不多。关于夏后氏之裔的事,匈奴人认吗?就算是真的,那它是华夏吗?孤竹可比它出身明朗,且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大贤,但不也是尊王攘夷的对象?
肃慎为周之北土,这是真的,而且是周景王说的,但它是华夏吗?这要提到古人的华夷天下的世界观,在这种观念下,天下臣民不仅有华夏的位置,也有诸夷的位置,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肃慎就是荒服戎狄之属。
华夏是融合民族没错,可是你得先融进来,你没融进来,叫什么华夏?还有融进来后认可的是华夏的祖宗,血统,文化,跟没融合之前的它有什么关系?跟它之前叫什么有什么关系?跟它没融进来的部分又有什么关系?A族是个蛮夷,其中有个旁支B融入了华夏,还有部分C没有融入,而是继续叫A或叫了其它名字,B融入后是华夏,融入前的A是华夏?剩下的C也是华夏?
这位知友还提到了东夷,烦请分清楚上古华夏,东夷和周代的华夏,东夷。东夷不是一个部族,而是区别于华夏的东方所有的异族,东夷也是各有分别的。上古时代东夷并不是蛮夷,反而是文明之光,文明程度尤胜华夏,与华夏共同组成了天下。周代的华夏是上古华夏和部分上古东夷融合后的产物,而周代的东夷就是真的蛮夷了。
还有对“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这段话的引用。其实他没有将此条发全,前面的这个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在后面“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这是什么意思?肃慎匈奴犬戎有舜与文王这样的圣人吗?它得志入主后做到了与先圣一样,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吗?
最后我询问他是否是满族,结果这位知友觉得我给他在扣帽子,攻击他,从这里看出这位知友并没有把满族当回事儿,否则我的评论里的关于民族属性的询问毫无偏向和歧视,他怎么会这么激动?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相比于已经被法律固化下来的“汉族”一词,“华夏”一词,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准确说,是网上舆论语境里的“华夏”,因为如果是学术和名词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到“华夏”有如下搜索结果:
华夏_百度百科 (古代中原地区的自称)
华夏民族_百度百科 (汉族的前身)
如果从这个角度,华夏毫无疑问是等于汉的。但是,这和我们通常的舆论语境,无论是网上舆论还是线下舆论里的“华夏”,并不是一个意思。
实际上,“华夏”的定义很模糊,其有时候指代“国家”,从而在语义上与“中国”等同,比如常用的“华夏银行”、“华夏航空”;有时候又是指代“文明/文化”,比如说“华夏文明”一词,必然是指代汉族从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文明,不会曲解为其他民族的历史文明;有时候又是指代民族,这个定义就更加混乱了。
总的来说,“华夏”用于指代一个以汉族为基本的族裔/血缘/文化共同体。但是这个共同体的大小,的范围,的边界,的准入依据,是非常模糊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某种程度上会鸡同鸭讲。
所以鄙人不才,将“华夏”可能指代的共同体,(范围)从小到大列举了出来:
A:汉族
这个不用解释,华夏必然是以汉族为基本的。
B:汉族 + 畲土侗等民族
这个是在汉族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有一些共同点:1) 汉化程度很高,文化习俗伦理观基本都汉化,语言文字基本通用汉字;2)享有共同的主流历史记忆,在抗元/抗清/抗日的历史中结为血盟;3)基本只居住在国内,无跨境,与汉同戚;4)自身民族意识比较薄弱。
总的来说,就是这些民族汉化颇深,与汉族的“一体化”程度非常高。
实际上,对于畲土等民族,与其说他们是xx族,倒不如说他们是“更不发达、更古风的汉族”。从经济上来书,在清代实现了对这些民族的直接统治之后,这些民族的税赋负担与汉人相当,经济收入却比汉人更低,所受的压迫自然更深,于是有清一代最先举起义旗的往往是这些少数民族;从文化上来说,很多汉族主动或被迫失去的一些文化,也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得到保留,比如三月三上巳节(以清明节取代了),又比如因剃发易服而被迫失去的汉族服饰等,从而表现出一种“古风”。而中国的艺术创作者,也经常借这些民族的人物 来寄托对“古风淳朴”的向往(比如 电影〈那人那山那狗〉里的侗族姑娘)。
C:汉族 + 畲土侗等 + 壮苗等民族
这一范围是在B范围的基础上,又扩编了壮苗等民族。壮苗等民族也一样汉化较深,也使用汉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习俗,也和汉族共有主流的历史记忆,但也和B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有一些不同点:1)很多都是跨境民族,比如苗族在东南亚有广泛分布,壮族属于遍布东南亚的傣泰民族的一支等等;2)民族意识相对更强,传承和历史记忆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平心而论,虽然壮苗等民族多在国外有近支民族,但联系较弱,出现“东食西宿”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有一定的自身民族意识,但仍属于“弱”的范畴,对汉族也较为认可。总的来说,与汉族的一体化程度仍然是较高的。
D:多个分支
到了这个范围,其实是一个分界线,因为接下来纳入共同体范围的,都是民族意识比较强的民族,与汉族的“一体化”程度比较低。如果说要同属于一个共同体,就必须用一些共同的因素作为纽带来联系了。而这些纽带,无非也就是语言文字、文化伦理、风俗习惯、历史记忆等。依据不同的纽带,就会有不同的共同体分支出现。
E:中华民族。这个是在D3基础上加上了回维藏彝等,一般都是用“中华民族”称呼,很少用“华夏”来指代,但在官面上仍有一定使用,比如华夏银行等。
上述的共同体范围,我也说完了。至于“华夏”的共同体范围到底是哪个,这是一个各人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多说一点吧。
其实对“民族共同体”进行分类的想法,早在我之前的另一篇回答里面就已经有了。起因就是作为一个在知乎上混迹多年的人,我一直感受到大家对“民族”、“中国”等词具有多重歧义,如果不界定范围和定义,相当于跨服聊天。
尤其是“中国”一词一样,可以说是多重定义的典中典。从政治正确的角度,中国包括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语言都是“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囿于语境等现实问题,我们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
比如我们说“中国人擅长种地”,这语境下必然是指代汉族以及一些汉化较深的民族,不可能把蒙古等游牧的民族包含进去;又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词名赋非常出彩”,这同样指代汉文化,不会把游牧文化、伊斯兰文化包含进去;又或者如上面提到了“中国人和日本韩国同为东亚人/黄种人”,这显然是不会把新疆一些高鼻深目的民族包含进去。
但总的来说,“中国”一词更多的脱去了民族色彩,更多偏政治化;而华夏一词更多偏民族/文化/血缘。
华夏不是汉的话,那你就拿甲骨文去和五十六个民族文字去类比嘛,你看他们有没有关系,啊,不好意思,好像其他好多民族还没有那么久的历史记载
华夏也不能包括北方那些游牧民族吧?不然我们历史来一个华夏内战就行了,必须要确定华夏民族是中原内的范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