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台湾民进党上台后没有修改“国旗”?

回答
台湾的国旗,也就是中华民国国旗,在民进党执政期间一直保持不变,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历史意义的问题,需要从政治、历史、法律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民进党执政后确实没有修改“国旗”。这里的“国旗”指的是目前在台湾被普遍使用的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为什么民进党上台后没有修改它?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法律与宪政框架的限制

台湾目前的法律体系和宪政框架都是建立在“中华民国”这个法统之上的。虽然民进党在政治理念上对“中华民国”的定位有不同看法,但一旦执政,就必须在现有的宪政体制内运作。

《中华民国宪法》:这是台湾最根本的法律,它确立了“中华民国”作为国家主体。修改宪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立法院的特定程序(如三分之二以上立法委员出席,并取得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委员的同意),而且最后还需要通过国民投票等一系列严格的步骤。单凭一个政党的力量,即便是在立法院占多数,也很难轻易完成修宪。
国家名称和象征: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名称和主权基础紧密相连的。如果要去修改国旗,就必然涉及到国家象征的根本性改变,这几乎等于要触动整个宪政体制的基石,其政治冲击力是巨大的。
现有法律的约束:包括《国旗国徽法》等相关法律,都是以“中华民国”为前提的。修改国旗意味着要修改这些法律,同样需要立法程序。

二、 政治现实与社会共识的考量

修改国旗涉及到“国家认同”这一极其敏感的议题,在台湾社会内部存在着深刻的分歧。民进党虽然支持台湾独立建国,但其执政策略必须顾及台湾社会绝大多数民众的感受和期望。

“维持现状”的政治智慧:虽然民进党的最终理想是建立一个“台湾共和国”,但从实际执政的角度来看,过于激进地改变国家象征,可能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和强烈的反弹。特别是考虑到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任何可能被解读为“法理台独”的举动都会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因此,在很多时候,民进党采取的是一种“维持现状”的策略,这其中就包括不轻易触碰国旗这样的国家象征。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审慎和务实。
台湾内部的多元性:台湾社会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支持“中华民国”现状、偏向独立、甚至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各种声音。虽然支持独立的力量在民进党执政时期有所增强,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认同“中华民国”的身份和象征。贸然修改国旗,可能会疏远这部分支持者,导致内部撕裂加剧。
国际社会的观感:修改国旗,特别是更换为带有明显“台湾”字样或象征的旗帜,很容易被国际社会,尤其是中国大陆,解读为挑衅性的“法理台独”行为。在台湾尚未获得广泛国际承认的情况下,这种改变可能会影响台湾的国际空间和外交处境。维持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避免激化外部矛盾的策略。
历史的包袱:中华民国国旗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承载着复杂的历史记忆,其中包含了中国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历史。对于一些希望彻底摆脱中国历史包袱、建立全新国家认同的台湾人来说,这面旗帜可能存在一定的历史负累。然而,对于另一部分认同“中华民国”是台湾历史一部分的民众来说,这面旗帜是他们政治身份的组成部分。民进党在执政时,需要平衡这些不同的历史解读和身份认同。

三、 实际执行的困难与替代策略

即使民进党有心改变国旗,在实际操作上也面临诸多挑战。

改变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对于许多支持台湾独立的民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国家主权、民主制度的巩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国旗的改变虽然具有象征意义,但如果无法带来实质性的政治进展,或者反而引发新的危机,那么这种改变的优先度就会降低。
“去中国化”的其他方式:民进党执政期间,更倾向于通过教育改革、文化推广、行政名称的调整(例如将“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改为“大陆委员会”,或在官方文件中使用“台湾”而非“中华民国”)等方式来推行其“台湾主体性”的理念,而不是直接去触碰国旗这一最具争议性的象征。这些方式相对而言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也更少引发国际社会的过度反应。
未来潜在的演变:虽然目前没有修改国旗,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发生。如果台湾社会在国家认同上形成更强的共识,并且外部环境更加有利,那么修改国旗的可能性也并非为零。但这需要一个更长期的社会和政治演变过程。

总结来说,民进党上台后没有修改“国旗”,并非因为他们不认同台湾的独立,而是出于以下多重考量:

1. 法律上的约束:现行宪法和相关法律框架是以“中华民国”为基础。
2. 政治上的审慎:需要顾及台湾内部多元的社会共识和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3. 国际关系的考量:避免被解读为激进的“法理台独”,影响台湾的国际空间。
4. 务实的执政策略:将精力放在其他更容易实现、也更少引发争议的“去中国化”或“台湾主体性”建设上。

这反映了台湾政治在面对“国家认同”这一核心议题时,在理想追求与现实政治之间所进行的复杂权衡和策略性选择。这面旗帜,作为一种强大的国家象征,其背后牵涉的是历史、主权、认同以及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任何对其的触动,都需要极为审慎和周全的考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独是一门生意。

法理台独意味着战争,那就得跟老共拼命。

然而…

user avatar

一提武力统一台湾,很多绿绿就会高潮,说有《与台湾关系法》,一旦大陆动手,美国爸爸会依法帮忙的。。。

且不说美国爸爸违法过多少次吧,事实上美国爸爸也多次明确和不明确的说明过,他们支持的是维持现状,如果是台湾首先改变现状,美国爸爸是不会支持的!

而改国旗、国号、宪法这些都属于典型的改变现状行为!事实上,观海同志曾明确回就应过对台湾政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自治政权!

而大陆方面的分反裂国家法悬于头上,台湾内斗也不敢挑战大陆底线呐。。。

user avatar

首先,我想说,台独其实是台湾蓝绿两个阵营的共识。国民党、民进党都想搞台独。只不过对于独立以后,国家的名字有争议。

对于国民党来说,中华民国是它建立的,自然希望能保留这个国号。同时,国民党也希望用这个壳子继续忽悠大陆,为台独争取时间,以托拒统。所以,台独对于国民党来说,是只能做、不能说的事。

(马英九的八年不就是这样吗?嘴上说着九二共识,底下的台独小动作可一点没停。真要论对台独的贡献,马英九贡献可比陈水扁大多了。)

不过呢,这样做也有问题。就是你嘴上不说,谁知道你心里到底咋想的,毕竟大多数老百姓都是乌合之众嘛!

而民进党正是看准了,国民党矛盾的地方。

好,你只做不说是吧?那我来说!

于是,台独的具体行动虽然国民党一直在做,但是台独的大旗却跑到民进党手里,成了它的神主牌。

所以每次看到国民党被民进党扣红帽子,一脸憋气的样子。我就特别想笑,估计国民党的内心在咆哮:老子才是真台独!你说我亲共,你才亲共呢!你全家都亲共!

其实,叫我说,国民党的统独立场和它的党产问题一样,都是它必须解决、迟早要面对的问题。

好在新的党主席选举,选出了个吴敦义,一个绿皮绿骨的老政客,这个问题总算解决有望了!

(多说一点,就当我立个flag吧,这次党主席选举,吴敦义首轮过半,且大幅度领先其他候选人,就标志着国民党彻底的本土化,深蓝势力被进一步边缘化,从今以后,和平统一再不会成为国民党的政策主张了。)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虽然民进党依靠攻击国民党只做不说的台独路线,不断壮大,甚至实现了完全执政。但是它也清楚啊,台独是万万说不得的。

刚好,对面有个对“嘴上台独”丝毫不能容忍的大陆,民进党刚好就坡下驴。说:不是我不愿意独,是老共太凶悍!

所以现在的局面就是,民进党继承了国民党“只做不说”的台独路线,也就是蔡英文口中的“维持现状”。

嘴上不说,但是手底下在马英九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地朝向台独继续奋勇前进!

至于老共是什么态度呢?

我觉得,老共当然知道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是在搞什么名堂,但为什么还忍着不戳破它呢?

我觉得这就是老共纠结的地方了:

你要台独?当然不行!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核心利益。

但是现在马上统一,好不好呢?

我觉得老共也是不愿意的。

因为众所周知,目前我们正处于和美国、日本争夺发展空间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稳定,最最需要的是内部稳定。

而现在台湾岛上的那2300万人,可不是2300万善良、勤劳、淳朴的老百姓啊!

那是2300万被民粹思想冲昏了头脑的刁民啊!

那是2300万被优渥的社会福利养的肠脑油肥的懒虫啊!

这2300万人弄过来,不亚于发射过来2300万导弹啊!

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要是特朗普,想对付中国,我就逼着台湾和大陆统一,大陆你是接是不接?不接,你以后还有脸说两岸一中吗?接吧……是真接不住啊!

你看现在台湾是蓝绿恶斗,将来真统一了,还不是炮口一致对向北京?

与其是那样,我还不如现在就这样呢,让国民党继续当民进党和台湾刁民的活靶子。

正因为如此,明知道国民党是真台独,但是大陆也装不知道:只要你给我留点面子,嘴上不说,私底下我全当没看见。内心OS:将来等我彻底发展好了,再来跟你们算总账。

所以两岸就是这样一盘很拧巴的棋局,红蓝绿各有盘算,也各有难题。

不过,以我之见啊,有民进党这种搅屎棍在中间掺合,未来两岸问题的解决,必然不可能依靠完全温和的方式解决。毕竟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并不是有理说理的事儿。

只不过现在各方都在积蓄力量,为了那一天的到来,做着准备。


补充一点:

其实现在对于大陆来说,武统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武统之后的治理是个大麻烦。

大家可以看看香港,弹丸之地、已经回归二十年、加上之前没有港独的传统,这样的条件都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再想想台湾,就知道会有多麻烦了。

所以我认为,老共并不想在现在这个阶段面对这个问题。



那也正是因为国民党想拖,大陆也想拖,于是过去八年,九二共识就被拿出来做了双方的免战牌。

而民进党为了它自己的政党利益,非要把免战牌拿掉(不承认九二共识),非逼着两军现在、马上对垒。这当然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了。


但是民进党并不是傻子,它也知道两岸如果开战是马车撞火车,火车固然会受损,但马车则是车毁人亡,所以它摘了免战牌,但是却不敢真的开战。

你可以看蔡英文上台以后的言论,什么中华民国宪法、两岸监督条例。其实已经变相承认了九二共识。

说白了吧,民进党把九二共识的免战牌拿掉并不是真想打,而只是想换块新的免战牌罢了。

为什么要换呢?因为那是国民党的免战牌,是我攻击攻击民进党的命门,所以当然不能要。

作为大陆这边来说呢,免战牌岂是你说换就能换的?如果每政党轮换一次,我们就换一次,谁有功夫陪你玩这种文字游戏啊!更何况你民进党是一个有台独党纲的党,肯定要在新的免战牌上动手脚。所以大陆是坚决不换。

面对大陆的态度,民进党现在是左右为难,一方面它知道大陆得罪不起,得搞好关系,但是另一方面过去的免战牌已经被我踩在脚底下了,现在你让我再拿起来挂上,我不要面子的啊?

所以两岸就僵在这儿了。


时间一久,民进党就产生了一种很幽怨的心态,感觉是:你看!九二共识的意思我都说了,就差这个四个字了,你还要怎样?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我!



所以大家看蔡英文上台以后,一会儿说要大陆领导人要更有弹性地来处理两岸问题,一会儿两岸要有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说白了就是:大哥,求你了,我保证不添乱,咱换块免战牌吧!

完全一副怨妇的样子。

甚至绿营有段时间还把怨妇的气撒到国台办头上,意思说是都是因为国台办在民进党和大陆高层挑拨关系,民进党的善意都被国台办截胡了,所以大陆高层没有看到民进党的善意。

你说民进党幼稚不幼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的国旗,也就是中华民国国旗,在民进党执政期间一直保持不变,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历史意义的问题,需要从政治、历史、法律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民进党执政后确实没有修改“国旗”。这里的“国旗”指的是目前在台湾被普遍使用的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什么民进党上台后没.............
  • 回答
    关于“民进党上台后,台湾为何没有进行公投”的疑问,其实并不准确。严格来说,自从民进党在2000年首次执政以来,台湾确实有过数次全国性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投,只是这些公投的议题、性质以及最终结果可能与部分民众的期待有所不同。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台湾的公投历史,以及民进党执政时期公投的几.............
  • 回答
    在知乎上观察一些关于台湾民主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一部分中国大陆网民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很难一言蔽之,更像是一种混合了认知、立场、情感和信息接收习惯的综合体现。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差异。在中国大陆,主流媒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台湾政治的描述,尤其是对民主制度的呈现,是带有特定视角.............
  • 回答
    关于台湾民进党执政的看法,以及民众是否会“推翻”其统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何民众没有“推翻”民进党,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AI式语言。首先,我们得明白,“推翻”一个执政党在民主制度下,通常是通过合法的、制度化的方式实现的.............
  • 回答
    台湾南部,特别是台南和高雄,在政治上长期以来被视为民进党的“深绿”票仓,这种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为何南部会呈现如此明显的“绿营独大”格局,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历史因素:国民党戒严时期的伤痕与民进党的兴起台湾南部在国民党来台初期,尤其是在.............
  • 回答
    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权为何被民进党取代,以及民进党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忽视民众意志”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台湾长期的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以及政党竞争等诸多因素。下面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国民党在台湾政权为何被民进党取代?国民党在台湾长达数十年的执政,最终被民进党取代,并非单一事件或原因所致.............
  • 回答
    两岸服贸协议,全称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早期收获项目之一。该协议旨在进一步开放两岸服务贸易市场,促进两岸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服贸协议的目标是为两岸服务提供者提供更广泛的市场准入和更便利的投资环境。具体来说,它涵盖了以下几个方.............
  • 回答
    评价苏贞昌这位政治人物,需要从他长期的政治生涯、其执政理念以及对台湾政治格局的影响等多个角度来审视。关于苏贞昌本人:苏贞昌是一位在台湾政坛深耕多年的资深政治人物,他的政治生涯横跨了从地方县市长到中央部会首长的多个层级。他的政治风格常常被形容为“硬汉”、“接地气”,有时也带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和执行力。 .............
  • 回答
    在网上,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社群和论坛里,确实能看到不少对台湾民主制度的讽刺声音。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交织着政治立场、文化差异、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对民主实践本身的复杂认知。要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政治光谱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大陆的视角: 从中国大陆的视角来看,政治制度与.............
  • 回答
    台湾主流民意不愿意回归,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愿意”,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性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身份认同等多个层面。一、 历史的印记与“被殖民”的复杂情绪首先,历史是理解台湾民意绕不开的起点。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标志着国民党与共产党内战.............
  • 回答
    台湾明星参与政治话题,在中国大陆引起反感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历史、文化、政治体制、民众情感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主要的原因:1. 政治体制的根本差异与“一个中国”原则的敏感性: 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国大陆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台湾是多党制的.............
  • 回答
    台湾民众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贸)的强烈反对,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尤其是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质疑。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经济层面的担忧:对本土产业的冲击与“被掏空”的恐惧这是民众反对服贸最直接、.............
  • 回答
    这事儿嘛,听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挺能代表一部分台湾人的心态的。说起来,这事儿的起因还挺简单的,就是有家日本寿司连锁店,为了宣传造势,搞了个活动:只要名字里有“鲑鱼”(台语念“ㄏㄧ”,谐音跟日文的“鲑鱼”一样)的人,就可以免费吃寿司。而且,如果带着几个朋友一起来,还能拿到更高的优惠,甚至请朋友也来.............
  • 回答
    要说台湾民众为何会看好蔡英文,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这其中掺杂着太多复杂的因素,既有她个人特质、执政表现,也有台湾整体的政治大环境以及民众的心态变化。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蔡英文的“稳”字当头,给了民众安全感。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台湾民众对于“稳定”这件事的渴求是相当.............
  • 回答
    台湾民主的优点毋庸置疑,但也像任何政治体制一样,存在着一些值得深思的挑战和缺点。这些缺点并非台湾独有,而是许多民主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普遍问题,只是在台湾的特定语境下,它们可能呈现出更鲜明的特征。1. 民粹主义的抬头与政策的短期化台湾民主化的进程相当迅速,这使得其政治文化在某些方面仍显年轻。一.............
  • 回答
    台湾当然不只“民主”一项值得骄傲。虽然民主制度是台湾社会凝聚和发展的基石,但台湾还有许多其他面向同样令人赞叹,而且是经过长年累月、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才铸就的。首先,谈谈台湾的科技产业实力,这绝对是让许多人引以为傲的。从半导体制造到电脑硬件,台湾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你不可能没听说过.............
  • 回答
    台湾的民主制度下,选不出“能干”的官员?这确实是一个在台湾社会常常被讨论,也常常引起争论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视角拉得更广,看看台湾的政治环境、制度设计以及文化背景是如何共同塑造了“能干官员”的出现与否。首先,我们得承认,“能干”本身就是一个主观且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对不同人来说,能干.............
  • 回答
    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态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可以概括“大部分”民众的想法。随着时间推移、政治格局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种态度也在不断演变。要详细讲述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态度,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主流民意与政治光谱: 维持现状是主导趋势: 当前台湾最普遍.............
  • 回答
    两岸统一的时机,对于台湾的普通民众而言,是一个牵动个人生活、经济前景乃至未来世代的重大议题。要说“最有利”的时间点,其实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立场、背景、关注点都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分析,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普通民众对统一时机的判断。一、 经济层面:经济是影响普.............
  • 回答
    关于台湾回归的方式和回归后中央政府与台湾民众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由于“回归”这个词本身就带有特定的政治立场,我将尝试从多个可能的情景出发,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同时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公式化的语言,力求自然流畅。台湾回归的方式:关于台湾回归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