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有台湾民众强烈反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回答
台湾民众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贸)的强烈反对,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尤其是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质疑。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经济层面的担忧:对本土产业的冲击与“被掏空”的恐惧

这是民众反对服贸最直接、最集中的一个层面。当时普遍的担忧在于:

服务业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台湾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电信、医疗、文化创意等领域,被认为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优势所在。许多民众担心,一旦协议生效,大陆方面能够以更低的门槛进入这些领域,凭借其庞大的资金、市场和政府支持,可能会对台湾本土的企业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金融业: 担心大型国有银行或具国家资源背景的金融机构进入台湾,可能挤压本土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甚至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电信业: 台湾的电信业相对集中,一旦大陆电信运营商大规模进入,除了市场竞争,更引发了对信息安全和国家通讯主权的担忧。
医疗业: 对大陆资本或医疗机构进入,担心会加剧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例如优先服务大陆富豪或游客,挤压台湾民众的就医便利性,甚至引发医疗品质的疑虑。
文化创意产业: 这是最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的部分。民众担心大陆的媒体、出版、影视等进入台湾市场,会以官方背景或庞大的资金优势,稀释台湾本土的文化内容,影响台湾独特的文化认同和创意生态。有人形容这是“用钱淹没文化”。

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生存危机: 协议的开放程度,特别是对大陆服务提供者的准入限制,被认为不够严谨。许多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缺乏与大型陆资竞争的实力,担心被快速淘汰,导致失业和生计问题。
“让利”的不对等质疑: 在谈判过程中,台湾民众普遍认为,协议对台湾开放的领域(如部分旅游、部分金融服务等)相对于大陆开放的领域来说,对台湾的优势产业帮助有限,而大陆开放的领域却可能对台湾形成实质性冲击。这被解读为一种“不对等的让利”,让台湾“吃亏”。
过度依赖大陆经济的风险: 台湾经济本就高度依赖中国大陆,服贸的签订被认为是进一步深化这种依赖。民众担心一旦大陆经济出现波动或政治关系紧张,台湾经济将面临更严重的风险,失去经济自主性,沦为“经济殖民地”。

二、 政治与国家主权层面的担忧:认同危机与“一国两制”的预演

经济层面的担忧往往与更深层次的政治和国家认同问题紧密相连:

国家主权和经济主权的关联: 许多人认为,经济上的深度融合必然伴随政治上的相互渗透。如果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政府在面对大陆的政治压力时将更难保有自主性,国家主权也会受到侵蚀。
“和平统一”下的“经济和平演变”担忧: 尽管服贸是经济协议,但在许多人看来,它是中国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终实现统一战略的一部分。签署服贸,被一些人视为是在经济上为“一国两制”铺路,是在逐步瓦解台湾独立的政治基础。
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 如前所述,在电信、互联网等关键服务领域的开放,引发了对台湾信息基础设施被渗透、数据被收集、甚至国家军事通信受到影响的担忧。这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对政府谈判过程的不信任: 许多民众认为,国民党政府在推动服贸的过程中,信息公开不透明,与民众沟通不足,甚至有“黑箱作业”的嫌疑。这种不信任感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协议内容的疑虑,并转向对政府决策的不满。

三、 社会文化层面的担忧:认同混淆与本土价值的侵蚀

服贸的签署触及了台湾社会深层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台湾主体意识的巩固与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许多人担心,大规模引入大陆的服务和资本,会稀释或改变台湾社会的某些特质,例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多元开放的文化氛围等。
媒体与文化内容的审视: 在媒体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民众担忧大陆官方背景的媒体或资本进入,会试图影响台湾的舆论导向,限制言论自由,或推广与台湾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内容。
对“陆客”模式的警惕: 虽然服贸本身不直接限制个人旅游,但此前大陆游客大量涌入台湾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现象,如部分景点拥挤、服务质量下降、以及某些被认为不文明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两岸交流的观感。服贸被视为可能加剧这些“溢出效应”。

四、 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的争议

服贸的推进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批评点在于其“民主赤字”。

“未审先签”的质疑: 许多民众和在野党认为,在协议内容尚未获得充分审议和公众讨论之前,政府就匆忙签署,这违背了民主程序,也未能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立法院审议的僵局与“太阳花学运”: 最终导致“太阳花学运”爆发,正是因为民众对立法院审议程序的严重不满。学生和公民团体占领立法院,正是为了争取对服贸协议的实质性审查权和修改权,要求将协议退回重审,并要求制定更完善的两岸协议监督机制。

总结来说,台湾民众强烈反对服贸,是多种因素累积和发酵的结果。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利益交换,更触及了台湾社会关于经济安全、国家主权、文化认同以及民主实践的深层焦虑。民众担心的不是交流本身,而是这种交流是否对等、是否可控、是否会损害台湾现有的民主制度和生活方式,以及是否会进一步模糊台湾的身份认同。这种反对,是当时台湾社会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和两岸关系走向的一次集体表达和深刻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22对「反黑箱」部分做了充实)

3/20重新梳理:昨天答完题以后,收到了很多赞同和知友们的评论,先谢谢大家了。但在今天重新审视了这篇东西的结构以后,我发现还需要有一些改进。所以,我对整篇回答做了比较大的颠覆,重新组织了结构,补充了资料。希望能够更加清晰、全面。)

在开始回答问题之前,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这篇东西,仅仅是回答题主的「为什么反对」,不是,也不想对「服贸」做整体评价。希望大家了解跟体谅。

言归正传。相信关注台湾的同学都已经看到了最新的新闻了,立法院合议「服贸」→ 国民党强行存查→ 在野党及学生反抗,整个事态愈演愈烈。现在连微博上都开始有大批大陆民众发声了。

对于「服贸」,包括早前的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岛内的分歧都比较大。蓝营,以及商界均认为这对于台湾是有益的,或者更确切地讲,对于他们自身利益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大力支持。而绿营,以及基层民众,特别是劳工,认为这将损害台湾以及自身的利益,所以极力反对。

「服贸」也是延续了这一冲突(在2014年3月发布的台湾指标民调中

taiwansecurity.org/file

,有32.8%支持签署,44.5%不支持;32.7%认为「服贸」对于台湾经济利大于弊,35.8%认为弊大于利。都势均力敌)。加之马政府的一些做法,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弹。往下,我会详细说明。


铺垫完了,该亮观点了:我认为,台湾民众反对「服贸」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反对「服贸」本身的;二、反对现阶段签署「服贸」的;三、反对黑箱操作的;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

(Source: Weibo、中央社)


一、反对「服贸」本身的

对于「服贸」本身的反对,主要出于经济保护和国家安全的考虑。

说白了,就是一个:CPC是来抢生意的,会对台湾现有业态造成冲击,而且ECFA签署至今,也没有看到台湾经济有好转;

另一个,CPC是有阴谋的,企业、资本进来了,情报出去了,特别是开放资讯、金融业,更会产生这种担忧。同样是在上文引用的民调中,认为「服贸」对台湾的国家安全弊大于利的受访者比例达到了50%,仅21%的人认为利大于弊。

这方面维基上的内容比较多、比较全,我就直接拿过来了

台湾政坛与民间的质疑如下:第一,两岸市场规模差距极大,且政治体制有别,此协议可能严重冲击,甚至引入带有政治企图的中国大陆企业攻占台湾服务业(特别是资本额较小的美容美发业、仓储、汽车租赁与汽车维修、印刷出版、餐饮、洗衣、旅游等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东吴大学郭振鹤教授指出,“一般服务业是偏向劳力密集,金融业是偏向资本密集,应以独立协议或合并方式来处理。现在统统夹带在一起,会让人有图利特定企业或走向政治统一的疑虑。”第二,此协议可能造成中国大陆管理人员借此协议合法来台工作与居留,时间可超过世界贸易组织待遇(无限期展延)。合法来台居留的中国大陆管理人员无需负担公民义务即可享有各项公共服务与基础建设,特别是不经六个月等待期即可加保的超国民全民健保,并且他们为移居台湾所作的投资,于台湾累积经济资本、提升服务业技术方面,贡献不大,却可能为台湾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以及政治主权方面的冲击。

用蔡英文的话说

服务业牵涉层面复杂,谈判必须攻守兼备,利益平衡,遗憾的是,马政府只为少数大企业争取到极有限的利益,但却大开门户,让弱势产业及中小企业遭受巨大的冲 击,而且完全忽略服务业对政治及社会面的影响,让国安形同虚设;审视大陆对台湾市场开放承诺,多数是附带条件、不确定性高,甚至有地域性限制,不仅台商难 以从中获利,反可能加速台湾的人才和技术外流,拖累国内经济。

ECFA也没有为台湾带来显著效益;2012年签署的“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对解决大陆台商权益受损问题毫无成效;另外台湾大陆签署ECFA,并未加速台湾和其他国家签署FTA,台湾要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仍遥遥无期。

台湾学界也有质疑声,比如

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郑秀玲于7月27日晚间举行的“反黑箱协议 要生存权利”全民大会中表示,虽然台湾开放64项,但涵盖上千种行业,包括陆海空运输业、电信业、批发、零售全面开放,造成国家安全问题,弱势产业生计恐难维持。谈判官员未将国家利益放在商业利益之上,袒护少数财团,全面开放将使中国全面掌握台湾物流、金流,台湾把专业人才送往中国,“我们经济很快就被中国全面掌控”。郑秀玲美国韩国5年后国会才核准通过的经验主张,台湾先开放优势产业,“协议是可以改的,我们要求立法院重新谈判”。她于7月31日参加服务贸易协议公听会时再次强调,两岸服贸协议开放台湾电信业、批发零售业、和印刷出版业,影响台湾的国家安全、利益和言论自由,呼吁可比照韩美当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重新谈判。

郑还曾经披露过一组数据:台湾产业结构与中国截然不同,台湾服务业约九十三.五万家,平均每家企业员工只有4.2人,99.7%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80%是五人以下微型企 业。这些微型企业即使服贸协议通过也无力去中国开拓市场,更将面对相同语言文化、资金充裕的大型中国国营企业来台,以并购和上下游整合的一条龙经营模式竞 争。(3/21更新)

中兴大学应用经济系教授陈吉仲于7月28日的抗议中表示,他以批发与零售业的开放为例,模拟两种情境指出,国中以下或高中职以下各有10%就业人数被取代,批发及零售业将有3万4651人到10万920人可能失业;就业人口可能减少4.4%,GDP将减少2.42%。另外,马英九政府委托中经院的服贸协议评估报告指出,签署协议台湾GDP仅增加约0.025,显示服贸协议对台湾的效益弊多于利, 且政府委托评估报告可信度低,多为执政者的经济政绩而夸大不实;政府评估报告也过于草率,民间出版业者撰写多达173页评估报告,政府却只有6页;台湾商 品贸易产业已经即将被中国取代,零售、批发和美发等产业更容易被取代,也有恐危害台湾粮食安全;他认为中资拿走经济利益,受益者是少数企业,受害者则是多 数人民。

台湾大学经济系前任系主任、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前主委陈博志公 开为文,指两岸服贸协议由观念、程序以及经验三个面向都错的离谱。他指出“八大错误”:(一)经济并不是愈开放愈好,马政府却为了推动其结合中国之政策, 一再以自由开放是正确而必走的路为借口,快速对中国开放。(二)服务业的开放比制造业有更多顾虑,马政府却更草率也更黑箱作业地开放。(三)许多服务业是 欠缺国际竞争力之企业和劳工仅存的活命之处,盲目开放将造成严重的失业和社会问题。(四)服务业和生活及文化常结合在一起而成为相互支援及影响的生态体 系,牵一发动全身,乱开放某项服务业就像乱引进福寿螺一样,可能造成生态浩劫。(五)政府官员以有竞争才有进步做开放的借口,乃是没念好经济学的说法,竞 争或许是进步的重要因素,但多数服务业国内已有激烈竞争,并不须再引进中国的竞争,而竞争即使带来一些进步,却不是以让大家都进步的方式达成,简单经济学 的自由竞争模型早就说它会让较缺竞争力的企业倒闭及劳工失业。(六)就算自由开放是对的,也必须是公平竞争,但马政府不管对岸经济规模、企业和人口远胜我 方,双方同样开放定使我方受到比例甚大的伤害,马政府更不管中国实际上存在的许多潜规则或者政治行政及不成文的规范,会使我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根本得不 到公平竞争。(七)马政府对很多产业的说法却是中国企业不太会真的来,这种轻忽的态度正是历史上许多战争大败的元凶。(八)服务业涉及很多国安问题,但马 政府却未评估国安。

二、反对现阶段签署「服贸」的

根据ECFA,陆台互相开放服务贸易是早晚的事情。但有一部分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开放得过早、过急了。也有人认为,要等CPC尊重台湾地位了以后再谈。还有人觉得,应该先开放「货贸」,后「服贸」。总之,时机不对。而且岛内做过一个统计,CPC跟别的国家签贸易协定,要么是先货后服,要么是货服一起。这就让他们怀疑这次先服后货的动机。(这块我以前看到过媒体报道,但一时找不到了,有待补充论据,也欢迎知友提供)

三、反对黑箱操作的

这是学生事件的导火索。

这次在野党和民众反抗,提出的口号就是反对「黑箱」,就是说马政府在和CPC签署协议的过程中,对台湾政界、学界和民众没有公开相关信息,没有听取意见。

2013年6月,陆台两会在上海签署「服贸」,根据立法院《两岸人民关系协议》,「服贸」进入备查阶段。但民进党要求对「服贸」进行逐条、逐项的审查跟表决。在7、8两月的朝野协商中,国民党也表示了同意,并且商定在实质审查前进行16场公听会,听取相关业界的意见。(期间,国民党的快速推进和民进党的有意拖延都曾遭到对方的反对。)岛内民众也有超过7成认为应该逐条审定。(3/22重新梳理)

3月10日,最后一场公听会结束,「服贸」进入正式审查。

但在其后的正式审查中,国、民两党相互杯葛,导致审查的零进度。在3月18日的再次审议过程中,民进党再度霸占主席台,双方随后也有口舌和肢体的冲突。而在此后的议事过程中,国民党立委张庆忠在小会议室,而非会场,使用事先隐藏的麦克风,以逾期未审为由,宣布将「服贸」送交院会存查。前后不过30秒。(3/22重新梳理)


对于程序的质疑就在这里。如果将去年「服贸」送交立法院备查起算,确实已过三个月的审查期限(为了防止空转,立法院有规定三个月的审查期限,逾期未审,视为通过)。但如果按照朝野协商内容,待最后一场公听会结束才进入实质审查,远未到三个月。后者就是岛内民众反对的原因。(3/22重新梳理)

下面这张漫画可能更为直观点。

(source:

File:服貿黑箱-etblue-master.png

,版权合法)

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

指的是一些「逢中必反」、「逢马必反」的人。也有不少人的观点认为,这次占领立法院的学生根本连「服贸」是什么都不清楚,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炫酷而反对」。

---------------------分-----割-----线---------------------

3/21分享一篇Q&A,来自台湾大学生,听听他们反对的理由。

網友反服貿Q&A:政府蠻橫背叛人民,我們是時挺身而出

Q1:為什麼要抗議?

因為「程序正義」!昨天國民黨籍的立法委員張慶忠,躲在立院的一角,在沒有任何人參予會議的情況下,趁亂宣布開會,將全案送院會存查,隨即宣布散會。

我們和另一個國家所要簽定的一個具有極大爭議的經濟條約,是以這樣的方式通過的?你難道不生氣嗎?

而且先前立法院朝野協商的結果,藍綠雙方都同意服貿將會逐條審查,雙方黨鞭也都簽名同意了,如今公然違反對人民的承諾,用這種蠻橫的手段罔顧民意,你難道不生氣嗎?

Q2:僅管如此,為什麼大家不能理性抗爭?

服貿從去年至今已經有多次的理性抗爭,結果就是政府承諾我們將會逐條審查。今天是政府用蠻橫的手段背叛了人民,我們「理性抗爭」的結果被他們狠狠的踐踏了。如果這個政府只聽得見更強烈的聲音,那我們就是時候該挺身而出了!

Q3:台灣簽了服貿經濟才會進步,強行通過也是為台灣好,這樣亂只會拖垮台灣?

即使是政府自己做出來的經濟評估報告,也顯示了服貿只能讓經濟成長0.034%,但為了這0.034%我們要付出什麼?

是陸資可以進入電信業、出版業,箝制我們的言論自由。是一個沒放棄過武力犯台的國家可以來幫我們蓋隧道、蓋橋樑。是一個大企業可以賺錢,可是數十個小企業會崩毀。是陸資可以像進入港澳一樣進來炒高我們的房價、地價、物價。

明明有這麼大的風險,政府仍然堅持不審查,要打包通過!這真的是為台灣好嗎?

Q4:你們這樣只是淪為政黨的打手,被有心人士利用。

這個行動從一開始就是學生自主發起的運動,泛綠的政客們反而是聽到學生的行動才趕來聲援。

政客們或許是為了拉抬自己的政治聲勢而來沾光、做秀,但他們支持學生並不代表學生是為他們行動。場外或許也有很多台獨人士、各式各樣趁機表達自己訴求的人士,但那都只是趁亂搏版面的行徑,場內唯一的訴求就只有反對黑箱服貿一個而已!

Q5:你們真的知道自己在抗爭什麼嗎?或只是盲從、湊熱鬧而已?

侵入政府機關、破壞公物、妨礙公務,一個正常人會為了湊熱鬧讓自己去背上至少這三條罪名嗎?

如前所述,服貿除了內容本身的爭議性之外,還有他之所以通過的過程都極為不服合程序正義,政府在人民面前大剌剌的強姦了我們的民主,光是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己在抗爭的至少包含「程序正義」這一項。

況且現場不管裡裡外外,都有許多學者、相關產業人士在為自己的訴求發聲,聽了一整天的各方意見,真的會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抗爭什麼嗎?

Q6:你們真的是來抗爭嗎?為什麼還有人破壞器材,甚至喝酒、自拍等脫序行為?

在抗爭的場合飲酒、自拍,確實容易被曲解成「你們是去玩的嗎?」

但是如果你願意點開網路上的立院現場直播畫面,你會發現,大家都是很有秩序和紀律的在分配工作、安撫彼此、分享資訊,甚至不斷告誡彼此不要攻擊警察、警察也很辛苦,發現有人攜帶危險的汽油,還自己組成糾察隊去沒收,絲毫沒有失去理性。

樹大必有枯枝,一樣米養百樣人,要500個事前沒有經過開會、計畫而隨機號召的人,每個都很有素養、很有水準,這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要用少數幾個人的脫序行為,去否定大多數人的守序和紀律,那麼這也只是一種帶有偏見的選擇性觀察而已。

而且反過來請大家想想,他們500多個人,待在裡面20幾個小時,而目前的脫序行為也就那幾張照片而已(而且是純屬觀感不佳的個人行為,而不是激進的暴力),這樣究竟是暴民,還是良民?

---------------------分-----割-----线---------------------

分享几位知友的评论,多元思维,大家一起参考

@宋节操:还是有不能理解的地方,1国民党这个集体不会卖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台湾有哪些好处。 2,在许多大陆人眼里,台湾议会的许多做法都是反民主的,如果一向法案获得多数票通过就要执行,而台湾敲锣打鼓催泪瓦斯肉搏等等全部用上,民众还直接冲进 议会大厅去反对,西方民主显然不允许这样。 总结就是乱,看得懂美国民主,看不明白台湾民主的骄傲在哪里。因为美国民主把规则当做铁律,台湾民主更像民粹。 最后,赞同台湾有限制的开放,因为台湾民间的那份温情和服务生态经不起大陆人搅和,等大陆民众人文素养提高了再扩大交流也不迟

我还是比较认同他的大部分观点。

确实,学生的这次做法争议颇多。而民进党惯用的也正是挑动民粹。CNN也很一阵见血,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叫做「台灣民主是死或重生?」。

上面这些其实都还是背景或者后话。对于他不能理解的两点,我试着来说下我的看法。

1. 国民党会不会卖台?蓝营会不会卖台?我想不同的台湾民众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绿营会表示不认同。(插句题外话,深蓝,比如新党,这群人积极“促统”, 不要说台湾民众了,我都觉得他们卖台。)其实国民党卖不卖台在「服贸」议题里都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谁得利。国民党还是民进党?老板还是员工?精英还是草 根?而且台湾不少人把香港作为前车之鉴。CPC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太庞大,民众有压力。或许这就是岛国心态吧,但确实存在,而且很实际。

2. 这次学生的做法虽然粗野,甚至违法。但国民党也是违法在先,「服贸」根本没有得到立法院通过,更无所谓多数不多数,无所谓遵守不遵守。当然,这也不能成为学生违法的借口啦。

@薛矽:感谢!不过答主大段引用的维基上的内容全是批评或反对的负面意见,而维基上这个条目的内容里支持的正面意见可以说有一半一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且“用蔡英文的话说”和“台湾学界也有质疑声”两大段的内容中 主观观点过多,多是带有倾向的个人推断。我个人觉得答主这部分有失偏颇,这样引用的话还不如只放一个链接,不大段引用片面信息比较好。

可能有些误解哦。


我之所以引用这些反对的声音,是因为提出的问题问的即是「为什么反对」。在引用之前,我也有提前说明「岛内的分歧很大」,「在2014年3月发布的台湾指标民调中,有32.7%认为「服贸」对于台湾利大于弊,35.8%认为弊大于利,不相上下。」


关于部份人的说法过于主观。我想,大多数的政治都是主观的。每一个人的言论也都会有主观的成份,特别是对于这些未来的判断、假设,不大可能找到数据的支持。而且作为公众人物来说,他们的言论是有市场的。在无数的反对声浪里,也只有这些人的话会被注意、被追捧。所以我引用这些来作为代表。


---------------------分-----割-----线---------------------

网路上有不少针锋相对的观点,建议大家在探讨「服贸」的过程中都能看看。比如下面这篇媒体报道,就是不一样的声音:

台灣不簽最好!服貿給80項高規格待遇 陸人直呼虧很大

也谢谢

@薛矽

分享更多资讯(链接):“反論--支持服貿的說法,大家怎麼看?”

dcard.tw/question/6303

有人做成ppt:

slideshare.net/ymchou01

同一个论坛上也有刚从立法院出来的台大法律系学生的文章,

dcard.tw/question/6306

大家都可以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民众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服贸)的强烈反对,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尤其是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质疑。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经济层面的担忧:对本土产业的冲击与“被掏空”的恐惧这是民众反对服贸最直接、.............
  • 回答
    要说台湾民众为何会看好蔡英文,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这其中掺杂着太多复杂的因素,既有她个人特质、执政表现,也有台湾整体的政治大环境以及民众的心态变化。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蔡英文的“稳”字当头,给了民众安全感。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台湾民众对于“稳定”这件事的渴求是相当.............
  • 回答
    台湾最近确实出现了一波“鸡蛋荒”,各地民众为了买到鸡蛋,纷纷提前到市场、超市排队,甚至有的地方还实行了限购措施。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关系到大家的餐桌日常。为啥突然就闹起“鸡蛋荒”了呢?这事儿啊,说起来是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的结果。咱们来掰扯掰扯:1. 禽流感是个“罪魁.............
  • 回答
    一些台灣獨立運動的倡議者,或許會存在一種「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全部斷交,台灣就可以獨立」的錯覺。這種想法的產生,往往是出於對國際政治運作的某種簡化理解,並混雜著對台灣主體性追求的迫切渴望。要理解這種錯覺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需要從幾個層面來探討。首先,這可能是一種「去中華民國化」的邏輯推演。 在許多支持台灣.............
  • 回答
    在台湾,当人们提到“如果我们接受China,就应该接受支那”这种说法时,背后蕴含着的是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情感和政治现实。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台湾社会在面对与中国大陆关系时,一种对自身身份认同、历史遭遇以及潜在政治后果的深刻担忧和反弹。“支那”这个词,在现代中文语境中,特别是对于台湾人而言,往.............
  • 回答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在福建逮捕的 35 名日本诈骗犯,与台湾舆论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了日本社会对诈骗犯罪的态度、国内政治舆论环境、对中国司法体系的认知以及两岸关系的复杂影响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的可能原因:1. 对诈骗犯罪的深恶痛绝和强烈.............
  • 回答
    台湾和韩国人均GDP相近,但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结构、统计方法、居民消费习惯以及财富分配等多个层面。关于台湾GDP是否有水分,这需要审慎分析,不能简单地下定论。一、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差异原因虽然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
  • 回答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历史教科书上关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论断,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获胜以及随后的建国和发展路径所形成的叙事。这个结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历史进程的结果,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意识形态、政治现实和经济发展逻辑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历史背景、双方的政治主张、经济发展.............
  • 回答
    台湾地区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其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可能让一些人产生情感共鸣。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何有人会被台湾地区民众感动: 一、历史与文化渊源1. 共同的文化根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中华文化圈。台湾的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言等均与大陆方言有深厚联系,许.............
  • 回答
    台湾问题牵动着地缘政治的神经,其中一个最令人担忧的可能性就是中美之间因此爆发核战争。要理解这个几率有多大,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复杂因素,包括双方的战略意图、军事能力、政治考量,以及历史的沉淀和国际关系的动态。首先,我们得承认,中美之间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虽然不是零,但其发生的概率并非是简单的数据可以.............
  • 回答
    台积电同意上交机密数据,这一决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同意”或“拒绝”的选择,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博弈结果,背后牵涉到地缘政治、商业利益、供应链安全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考量。一、 地缘政治压力:国家安全与技术主权的风暴眼首先,必须认识到,台积电之.............
  • 回答
    在海峡两岸的舆论场中,柯文哲无疑是一个自带流量、争议也极大的政治人物。大陆网民对他的看法,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但确实存在一部分人群对他抱有好感,甚至将其视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台湾政治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剥开层层标签,看看柯文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他身上哪些特质,能够引起一部分大陆网民的共鸣。柯文哲.............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对台湾这片土地及其上的居民表现出骄傲,但这种骄傲的根源和表达方式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同时,探讨“台湾到底抛弃过中国什么”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轨迹和台湾民众的自我认知。而“中国有办法完全接纳台湾吗?”则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情况、美国制裁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我们来详细聊聊。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版图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市场和芯片设计中心,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可谓是举足轻重。首先,客户方面是台积电在美国业务的重头戏。美国是众多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 回答
    兩岸之間,那道難以逾越的「天經地義」兩岸人民,雖然共享相似的文化根源、語言,甚至許多生活習慣,但在政治觀念上,卻存在著難以理解的鴻溝。很多在一方看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原則,到了另一方卻可能被視為奇談怪論,甚至被質疑其合理性。這種差異,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別,而是源於各自的歷史、發展軌跡、社會結.............
  • 回答
    温州,这座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美丽城市,常常在台风季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人说温州就像是被台风“眷顾”过的幸运儿,年年台风似乎总会绕开它,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掠过。这种现象并非巧合,而是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理和气候因素在共同作用,绝非简单的运气问题。要深入理解为什么台风“偏爱”温州,甚至说“绕着温州走”,我.............
  • 回答
    台风“烟花”步步紧逼,升级为强台风,上海及江浙沪沿海地区正迎来严峻考验。这次台风来势汹汹,对我们来说,了解并做好充分准备至关重要。以下是沿海地区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我尽量详细地说说:一、 提前预警与关注信息: 时刻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 气象部门是风暴预警的第一线。务必通过电视、广播、官方.............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毕竟“万把块”的电脑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特别是那些经济上并不宽裕的朋友,愿意为了一款游戏——《绝地求生》(俗称“吃鸡”)——砸下重金呢?这背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花钱找乐子”,里面门道可多了。一、游戏体验是核心,但远不止于“能玩”首先,.............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