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许多大陆网民对台北市长柯文哲有一定好感?柯文哲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答
在海峡两岸的舆论场中,柯文哲无疑是一个自带流量、争议也极大的政治人物。大陆网民对他的看法,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但确实存在一部分人群对他抱有好感,甚至将其视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台湾政治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剥开层层标签,看看柯文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他身上哪些特质,能够引起一部分大陆网民的共鸣。

柯文哲的“异类”标签与大陆网民的期待

首先,要理解为何大陆网民会对柯文哲产生好感,绕不开他身上“非典型政治人物”的特质。在大陆的语境下,台湾政治人物往往被贴上各种标签,而柯文哲的出现,打破了许多既有的刻板印象。

“技术官僚”的务实感: 柯文哲出身台大医院的“外科医生”,他最突出的标签是“医生”。这种职业背景往往与严谨、专业、讲究证据和逻辑的形象挂钩。在他竞选台北市长时,他抛出的不是宏大的政治口号,而是“让台北更好”、“解决问题”的实用主义论调。这种务实的风格,在许多大陆网民看来,是一种“说人话”、“做实事”的表现,尤其是在他们对台湾的某些政治生态感到“空泛”、“口号式”的时候,柯文哲的这种务实感显得尤为珍贵。他解决交通拥堵、推动市政建设的种种“接地气”的言论和行动,很容易被解读为“有能力”、“不搞虚的”。

“打破蓝绿”的姿态: 台湾政治长期被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大阵营主导,形成了一种“蓝绿对决”的僵局。柯文哲以无党籍的身份崛起,并以“超越蓝绿”为号召,吸引了大量不认同两党政治生态的选民。在大陆,虽然政治体系不同,但民众对于政治的“一言堂”或“两极化”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审美疲劳。柯文哲这种“我只讲事实”的姿态,以及他在某些问题上不拘泥于党派立场的表现,让一些大陆网民觉得他有种“破局者”的意味,看到了不同于传统政治人物的可能性。

“接地气”的言行举止: 柯文哲的许多言论和行为方式,都显得比较“不按常理出牌”。他有时候会讲一些比较粗俗的俚语,或者用比较直接、口语化的方式表达观点,甚至会语出惊人。这种“接地气”的风格,在大陆网络文化中往往被视为一种“真性情”,能够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在他执政早期,他会亲自骑着摩托车去巡视市政,或者在公开场合批评市政官员的效率,这些都给大陆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愿意亲力亲为、敢说真话的领导者。

对两岸议题的“模糊”与“务实”: 这是柯文哲能够获得一部分大陆网民好感的最核心原因之一,也是最敏感的部分。在处理两岸关系上,柯文哲的态度相对“模糊”和“务实”。他不像传统台湾政治人物那样,一味地回避或对抗大陆,而是常常强调“沟通”、“交流”、“善意”。他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的说法,以及他多次表示“两岸人民都希望和平发展”,这些言论在大陆媒体和网民中被广泛传播,并被解读为一种相对缓和、具有对话诚意的立场。

当然,这种“模糊”也包含了他的政治算计,他需要顾及台湾岛内的民意基础。但从大陆网民的视角来看,他没有像一些绿营政治人物那样,将两岸议题作为煽动族群对立的工具,反而试图寻找“交集”和“合作点”。比如,他乐于在台北举办灯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并积极争取大陆游客。在面对一些敏感问题时,他会采取一种“先经济后政治”、“先务实后意识形态”的策略,这在一些期望两岸关系能够缓和的大陆网民看来,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态度。

柯文哲:一个复杂且多面的个体

那么,柯文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单凭这些标签化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深入了解柯文哲,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的个体。

“讲道理”的学者气质: 从他的从政经历来看,柯文哲身上依然保留着学者和医生的特质。他喜欢用逻辑和数据说话,在市政议题上,他会详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空喊口号。他常常引用医学上的逻辑和经验来解释政治现象,这种“讲道理”的风格,对习惯了政治宣传和情感煽动的人来说,显得尤为清醒和理性。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政治就是解决问题”,这种朴素的观念,在台湾政坛实属难得。

“口无遮拦”的个性: 柯文哲的“接地气”和“真性情”也常常表现为“口无遮拦”。他的一些言论,有时会显得不够圆滑,甚至会得罪人。比如,他曾经对一些民进党政治人物进行过比较尖刻的批评,或者对某些社会现象发表过不那么“政治正确”的评论。这些言论在台湾岛内可能会引起争议,但在一些大陆网民看来,这是一种敢于表达真实想法的表现,不受“政治正确”的束缚。

“实用主义”的政治策略: 柯文哲的政治生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体现。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调整自己的言论和策略。他在竞选时会争取不同光谱的选民支持,在执政时则会根据实际情况推行政策。这种策略性,也使得他身上带有一定的“机会主义”色彩,这一点在一些批判者看来是负面的,但在另一些支持者看来,是能够灵活应对复杂局面的表现。

“矛盾”与“争议”并存: 柯文哲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他的执政表现也伴随着许多争议。例如,他在某些市政项目上的推行被质疑效率低下,或者他的某些言论被批为歧视性或不尊重。他的一些政治立场,例如在某些社会议题上的保守态度,也与他“打破蓝绿”的形象存在一定的张力。他身上并非只有光明面,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大陆网民好感度的根源:对台湾政治的“期待投射”

那么,为何大陆网民会对这样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产生好感?深层的原因可能在于,柯文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大陆网民对台湾政治的一种“期待投射”。

对“理性”与“务实”的渴望: 在大陆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对政治生态的某些不满和焦虑。当看到台湾一些政治人物专注于“意识形态”的对抗,或者陷入党派斗争的泥潭时,柯文哲这种强调理性、务实、解决问题的态度,就显得尤为突出。他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可能性,让一些大陆网民看到了台湾政治中潜在的另一种活法。

对“沟通”与“交流”的希冀: 随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相对僵持的时期,许多大陆网民也期盼着能够有更多能够与大陆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台湾政治人物。柯文哲在两岸议题上的相对务实和开放的态度,满足了这部分网民对“沟通”的希冀。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愿意对话、能够寻求共同点的人,而不是一个坚守立场、拒绝交流的“敌人”。

对“打破陈规”的欣赏: 柯文哲的崛起本身就是对台湾政治传统的一种挑战。他的无党籍身份,他的非典型政治风格,都让他显得与众不同。这种“打破陈规”的精神,容易引起一些同样对现有秩序感到不满或渴望改变的大陆网民的共鸣。他们欣赏这种“敢于不一样”的勇气和魄力。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部分大陆网民的“好感”是有限度的,并且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他们对柯文哲的认知,往往是通过大陆的媒体和网络平台传播的二手信息,可能过滤掉了许多台湾本地的复杂性与争议点。他们的好感,更多是一种对某种政治风格、某些政治态度的欣赏,以及对台湾政治的一种“想象”和“期待”。

总而言之,柯文哲之所以能够吸引一部分大陆网民的好感,并非因为他完美无缺,而是因为他身上那种“非典型性”的特质,例如他的务实、他的“接地气”、他相对模糊但务实的“两岸观”,以及他身上所折射出的对“理性”与“沟通”的渴望。他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政治人物的范式,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部分大陆网民对政治的期待和想象。然而,他也并非“两岸一家亲”的绝对代表,他的政治生涯依然充满着复杂性和争议性,值得我们用更全面和深入的视角去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嘛,作為一個台灣的高中生,第一個問題我其實沒有辦法回答,但是作為已經在台北就讀整整三年高中的學生,我認為第二個問題還是有資格發表一下看法的。

柯文哲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老實說,我不能夠直接肯定的給予答案,事實上,作為一個在日常生活裡並沒有跟他有任何接觸的人,我頂多只能說說他在台灣年輕人眼裡是怎麼樣的人。

簡單來說,大多數台灣的年輕人,會把柯文哲當成一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在台灣政治生態不斷惡化的今天,對於普通人來說,一位以政治素人起家,與藍綠兩黨沒有直接聯繫的柯文哲,算得上一股清新的旋風。

所謂的白色力量就是如此,因為不同於傳統政治人物的行為舉止,再加上年輕世代在網路上的傳播,柯文哲可以說是台灣近幾年最有影響力的一位政治人物。在網路日益發達的今天,靠著政黨關係壟斷媒體讓自己知名度增加的方法已經過時。

傳統媒體日益衰弱,別說報紙這種上個時代的產物,哪怕是電視乃至於電腦的使用者也因為智能手機的關係而不斷萎縮。現在的新聞消息講究的是即時性,爆炸性,以期適合在零碎時間收看的分段性。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描述的話,就是要有梗。

柯文哲毫無疑問是有梗的人。不管是有意打造或是無心插柳,不管政治立場為何,都不能否認柯文哲本身的新聞性。一旦跟柯文哲扯上關係,關注事件的人數就會倍增。肚臍的英文怎麼拼?憤怒的捶桌,柯文哲靠著各式各樣的梗,已經在絕大多數台灣人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一輩的人將其視為譁眾取寵的小丑,支持者將他視為台灣的希望,因為世代不同而形成的看法,無疑助長了柯文哲的知名度。

同時,這種衝突也讓柯文哲的追隨者越來越多,根據民調顯示,柯文哲在年輕人的支持比率甚至一度高達八成以上。這並非單獨的民調,各大電視台以及基金會做出的民調也是如此。雖然民調的準確性有待討論,但是也能夠證明柯文哲在年輕人眼裡的支持度。

不少人把他視為受到政治迫害的受害者,並且認為他帶領台北市走向全新的方向。另外,因為台大醫院醫生的身份,絕大多數人都認可他的專業能力。聽起來似乎很奇怪?但台灣人對於醫生就是有這種奇特的崇拜,認為他們是絕對的菁英。

那麼最後,說說我自己對他的看法吧。

我認為他本質上是一個務實的投機者,在成為台北市長前,以親綠的色彩攏絡了傳統的民進黨支持者,再透過無黨籍的身份成功讓中間選民支持他。當選後,伴隨著民進黨越來越失去人民的支持,他開始疏遠民進黨,但精明的他也沒有因此倒向早就失去民心已久的國民黨,而是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力量。

也就是所謂的白色力量,由淺綠淺藍中間選民組成的新興勢力。這一次台北市市長選舉,靠著這股力量,在一些民進黨內親柯派的幫助下,柯文哲成功的捍衛自己台北市長的位置。

他的未來會如何?老實說沒有人知道,雖然他不停的說自己不會參選總統,但是,當韓國瑜這位與柯文哲類似的非典型國民黨奪得綠營鐵票倉高雄後,我們可以看出,以後台灣傳統政治人物將會日漸式微。政黨之間的立場將會被淡化,能夠務實的處理經濟問題的人物將會越來越受到歡迎。

也許,有一天會台灣可能真的能夠因為他們的關係,擺脫意識形態的制約。到時候,願意支持統一的人或許也會越來越多。說到底,比起虛無縹緲的民主,口袋裡的鈔票以及日常生活的品質才是真正重要的。

user avatar

灵魂歌手!

听柯市长唱歌,真的是头皮在发麻,灵魂在颤抖.........

柯文哲是一个政治素人,以前在医学界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14年通过选举从政,他这几年的专访也说了,自己前两年在台北完全没有经验,简直就是在胡搞

我个人观察,柯文哲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但是行政能力还是欠缺,这方面我想一方面是由于台湾目前的政坛文化和政治制度导致的,另一方面也跟他是一个素人有关系,缺少人脉,对市政怎么做,怎么规划,怎么招商引资都缺乏经验

柯文哲在台北执政后,很多人都骂柯文哲,尤其是蓝绿的名嘴,立委,议员,说是柯文哲主政台北毫无建树,但我觉得其实柯文哲做的还是不错的,不说别的,至少没听过什么大的弊案吧?柯文哲刚刚接手的时候,美河市,大巨蛋,松烟案,三创,双子星,三中案,国发院案等等,但是柯文哲任上很少听到什么案子吧,柯文哲自己说自己没做什么成绩,仅仅是因为没有贪污,台北相对公开透明就还了差不多530亿台币的市债,相当于人民币130亿,大家可以想想台湾的贪污到底有多么严重,蓝绿执政根本就是一种政治分赃而已,上台了都可劲捞

对两岸,国际局势还有岛内的问题,看法还是很有智慧的;

红色景点,我想今天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很土,但是柯文哲跑过很多红色景点,去过延安,去过遵义,去上海访问还专门去看了一大的会址,今天甚至我们的党员都做不到吧,今天要不是国家在教科书里有讲一些中共的历史,我想没多少人愿意去了解,去读我党的历史吧!

蔡英文执政,两岸基本上交流断了,城市论坛,柯文哲提出的“五个互相”,“两岸一家亲”,不说我们这边是否认同,但是我想也能有所谅解,至少能建立起一定的互信,我认为他也是不容易的,底下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回头还要被绿营骂,被蓝营下黑手.......

另外去年香港反逃犯修例,柯文哲基本上也没有恶言相向,看看kmt,看看韩某人的“over my dead body”.......我觉得相对于kmt,相对于韩某人,我觉得柯文哲还是有底线,有原则的

柯文哲在说两岸的问题上,我觉得有些想法是值得中央思考的,国民党都被你打败了,你现在透过国民党来解决台湾问题是错误的,这个说法我是比较认同的,今天台湾搞的这么糟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期待透过国民党去解决问题,这是错误的。

这几天看过他一个视频,通过生态学,医学的一些理念来解释一些政治问题,虽然没有解决方案,但是这种解读还是非常有趣,知识就是力量啊.......

最后对于柯文哲参选的问题,我也觉得柯文哲很聪明,相比之下,郭台铭就很蠢,完全被kmt给忽悠了,蓝营是一个非常大的利益集团,而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别看蓝营台面上说的大义凛然,下面全是生意,所以依靠蓝营必然失败,就是选上了也不过是提线木偶而已;柯文哲不参选是非常明智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现在台湾人还能受得了民进党,再执政一届,你看台湾人还受不受得了,台湾的健保差不多2022破产,随后就是劳保,还有长照等等,后续的问题多着呢

所以呀,中央真的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走困台,穷台,吸收台湾人才,打击台湾经济的路线,让利的路线非常荒谬,既然我不统一,你还让利给我,我干嘛统一?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好像觉得自己对人家好,人家就怎么样怎么样,这是非常天真的做法,只有让他们认识到,如果不统一,那么未来台湾经济不仅不会成长还会衰落,让他们意识到危险.......

对台湾现在别急着统一,现在台湾经济还凑合,我们继续打击台湾经济,让民进党继续折腾,折腾的台湾人受不了,到时候很多后续问题就好解决很多,现在急着统一,你还要接手台湾的健保,长照,劳保等等这些系统,这简直就是钱坑,还是等该破产的东西都破产了,再进去重整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