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台湾和韩国的人均GDP差不多,人均收入却相差那么远?台湾的GDP是否真的有水分?

回答
台湾和韩国人均GDP相近,但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结构、统计方法、居民消费习惯以及财富分配等多个层面。关于台湾GDP是否有水分,这需要审慎分析,不能简单地下定论。

一、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差异原因

虽然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Per Capita Income)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它们的概念和计算方式有所不同,这导致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甚至较大的差距。

1. GDP的定义与核算方式:
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活动的规模。
GDP的构成: 通常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GDP的核算: 是通过对各种经济活动的统计和汇总得出的,可能包含一些“非居民收入”,例如外国企业在台湾或韩国赚取的利润,这些利润虽然计入GDP,但并非当地居民的收入。

2. 人均收入的定义与构成:
人均收入: 更侧重于居民实际可支配的收入,通常指国民总收入(GNI,Gross National Income)或可支配总收入(Disposable Income)除以人口。GNI包含了本国居民在境外的净收入(本国居民在国外获得的收入减去支付给外国居民的收入),但GDP不包含这一部分。
可支配收入: 是居民在缴纳税收和强制性社会缴款后,可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统计的侧重点: 人均收入更直接地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

为什么会出现人均GDP相近但人均收入差异较大的情况?

国民总收入(GNI)的差异:
要素收入净额: 如上所述,GNI包含了本国居民在境外的要素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等)减去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海外投资与收益: 如果台湾企业在海外拥有大量投资并获得丰厚收益,这部分收益会增加台湾的GNI,从而推高人均GNI(与人均收入更相关)。如果韩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相对较少,或者海外投资收益被外国居民在韩国的投资收益抵消,那么韩国的GNI相对于GDP的增长就会受到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利润汇出: 如果一个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这些外资在本国获得的利润会汇出,这部分利润计入GDP,但不会计入当地居民的收入,反而会减少GNI。

财富分配不均:
GDP的平均化: 人均GDP是简单地将总GDP除以总人口,它是一个平均值,并不能反映财富如何在不同人群中分配。
收入差距: 即使人均GDP相似,如果一个地区的贫富差距较大,少数富裕阶层掌握了大部分财富,那么大部分居民的实际收入可能远低于人均GDP。例如,高科技产业的利润可能集中在少数公司和高管手中,而基层员工的工资增长相对缓慢。

统计方法的细微差异与侧重点:
统计口径: 虽然国际上有统一的核算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国或地区的统计部门在数据收集、调整、以及对某些活动的归类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地下经济的规模: 如果一个地区的地下经济规模较大,部分经济活动可能未被GDP完全统计,但也可能影响居民实际收入的统计。

居民消费与储蓄习惯:
可支配收入的使用: 即使居民拥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但如果他们的消费习惯保守,储蓄率高,那么他们实际用于消费的“收入”就相对较低,这可能影响其感知的生活水平。然而,GDP本身并不直接衡量居民的消费习惯。

汇率因素(针对国际比较时):
虽然此处讨论的是台湾和韩国内部的GDP与收入比较,但如果将两者进行国际比较,汇率的波动也会影响最终的数字。

具体到台湾和韩国:

台湾的情况可能存在以下因素:

海外投资与高科技产业的“利润回流”问题: 台湾拥有大量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海外设厂并赚取巨额利润。这些利润是否能有效、足额地体现在台湾的国民总收入(GNI)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是一个关键问题。
企业利润与员工薪资的脱钩: 台湾部分高科技产业的利润增长可能远超员工薪资的增长幅度,导致虽然企业整体创造了大量GDP,但基层员工的收入并未同步提升。
资本利得与劳动所得的分配: 如果财富更多地集中在资本所有者手中,而非劳动者手中,那么人均GDP可能被推高,但大多数人的工资性收入却增长缓慢。

韩国的情况可能存在以下因素:

大型财阀(Chaebol)的影响: 韩国经济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集团(财阀)。这些财阀在国内外都拥有巨大的业务,其利润对韩国的GDP和GNI都有显著影响。
薪资体系的差异: 韩国的薪资体系可能相对更加集中和固化,大型企业的员工薪资可能较高,但中小企业的差距可能也很大。
居民消费能力与GDP的关联: 如果韩国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利润而非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广泛提升上,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二、 台湾的GDP是否真的有水分?

“GDP有水分”通常意味着GDP的统计数据可能被夸大,或者统计方法存在问题,导致无法真实反映经济的实际产出和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要判断台湾GDP是否有水分,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统计的准确性与国际接轨:
统计体系: 台湾的统计体系是比较成熟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遵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国(UN)等机构推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独立性: 统计机构的独立性和透明度是评估其数据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台湾的统计机构在专业性和独立性上受到认可。
透明度: 台湾的GDP统计数据是公开透明的,国家发展委员会(NGC)负责发布详细的经济统计数据,并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季度和年度的经济普查和统计分析。

2. GDP构成分析:
出口导向型经济: 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如半导体)。全球经济波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台湾的GDP。
投资与消费: 分析投资(固定资产形成)和消费(私人和政府)在GDP中的比重,可以了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如果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或政府基建投资占比过高,且效益不高,可能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水分”。
服务业的发展: 分析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和增长情况,服务业的统计可能比制造业更复杂一些。

3. 与人均收入差异的关联:
GDP与居民收入的脱节: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差异并不直接等于GDP“有水分”。这种差异更多地反映了财富分配、要素收入流向、以及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之间的差异。
科技产业利润集中: 台湾作为科技强项,其GDP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这些产业的巨额利润可能集中在少数公司和股东手中,导致GDP总量很高,但平均到每个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如GDP增长那样显著。
企业利润汇出: 如果台湾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利润大量汇出,未能在统计上充分反映为台湾居民的收入(例如,未通过股息、汇款等形式回流),也可能导致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差距。

4. 国际评级与经济学家的观点:
可信度评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机构发布的GDP数据通常是基于各国政府上报的数据,它们是国际公认的。台湾GDP数据在国际上是被广泛引用的,其可信度普遍较高。
学术界和经济学家的分析: 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会持续关注和评估台湾的经济数据。如果普遍存在对台湾GDP统计“水分”的质疑,通常会有相关的研究报告或公开讨论。

结论:

台湾和韩国人均GDP相近但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可能归结于:

国民总收入(GNI)与GDP的差异: 两地在海外投资收益、利润汇出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
财富分配的结构性问题: 收入差距和资本利得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可能影响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经济结构的特点: 科技产业的高利润集中,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都可能影响收入的分配。

至于“台湾的GDP是否有水分”,从统计方法和国际认可度来看,台湾的GDP统计本身不太可能存在普遍性的“水分”或被大幅夸大。更恰当的理解是,人均GDP作为一个平均值,并不能完全反映居民实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在财富分配不均或资本收益占比较高的经济体中。

因此,区分GDP的“水分”和“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差异”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台湾的GDP数据是反映其经济生产能力的,而人均收入的差距则更多地揭示了经济成果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湾的制造业GDP约占GDP总量的50%~60%,韩国的制造业GDP大约占GDP总量的25%~30%。

制造业的特点是GDP高但人均收入低,因为制造业相对来说资产较重、利润率低,且有相当部分利润要投入再生产。所以,除非是高端制造业占主体,否则制造业强的地区,人均收入普遍不会太高。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时候经常会出现GDP与人均收入反过来的情况。比如,按照人均GDP来看,2020年黑龙江的人均GDP是3.6万元,重庆是8万元,看起来黑龙江连重庆的一半都不如。但是,按照各省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黑龙江是2.49万元,重庆是3.08万元,这个差距就远远没有GDP的差距大了。

甚至更有意思的地方是,2020年云南的人均GDP是5.2万元,超出黑龙江40%以上,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是2.33万元,甚至比黑龙江还要低。

这其中的关键就出在产业结构上。以云南为例,其2020年的二产总值是8000多亿,占GDP的比例约为35%,重庆的二产GDP也是8000多亿,占GDP的总比重约为40%。但黑龙江的二产GDP却只占GDP总值的25%左右,所以就出现了黑龙江人均GDP低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反而比这些地方高或者相差不多的情况。

当然,更极端的例子也有。比如内蒙的伊金霍洛旗、陕西的神木县,人均GDP差不多都是四五万美元以上的水平,已经接近日本的经济水平。但人均年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也就是个全国平均水平。这后面的原因,也是这些地方都是以能源或者矿产为主,虽然GDP高,但是能落到每个人手里的不高。

所以,总的来说,台湾的GDP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水分,但与此同时GDP与收入也是两回事。神木县的人均GDP是北京的两倍,但也不妨碍大量的陕北人离开家乡到北京找工作。当然,反过来说,一个地方如果整体居民收入低,那么该地的生活成本也会相对较低。在同样收入的前提下,在后面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比如台湾的士林夜市卤肉饭折合人民币还不到10块钱一碗,一份韩式炸鸡还不到30块钱——而在韩国,同样一份炸鸡起步也得8000韩元,差不多是人民币50块钱。但如果两个地方的收入有差异,而在很多标准工业品,比如手机、电脑、汽车等等,这个的价格基本上两个地方相差不会太多,自然是挣得越多的地方压力也就越小了。

user avatar

主要是(相比台湾)韩国的汇率偏高。

韩国的收入略高于台湾,但台湾的物价显著地比韩国低....所以从实际上讲,二者基本平手,只是韩国的汇率更高一些。

所以显得韩国人的纸面收入水平高。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而言,台湾(5.5万刀)目前也是要高于韩国(4.6万刀)的。

台湾的人均GDP其实是比较真实的

目前国际上的主流经济研究机构,都把韩国和台湾视为水平相当的经济体。

一些台湾人去韩国打工,那也是建立在「去韩国挣钱回台湾花」的基础上。

如果在韩国长期定居,二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其实没有多少差距。

毕竟韩国几乎所有东西都比台湾贵

就像爱尔兰的纸面收入水平虽然比美国更高,但如果算上物价与购买力....

其实美国的实际收入水平不输爱尔兰。

台湾与韩国也是类似的情况,这完全是由于双方不同的货币政策而导致的。

台湾一直倾向于本币贬值促进出口。

韩国则偏向于不管汇率,所以韩元在历次经济危机时汇率往往会大起大落。

从2012年以来韩元一直相对新台币处于强势周期,所以韩国有纸面收入优势。

不过从去年开始新台币进入强势周期,所以双方的名义人均GDP差距快速缩小,台湾一年就拉平了过去五年的差距。

韩国的优势是产业链更全、大企业多、高收入岗位更多,收入的上限更高。

台湾是优势则是社会财富分配更好,保障整体的贫富差距比韩国更小一些。

其实台湾的GDP真没什么注水的空间。

台湾、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研究所都预测未来台湾人均会逼近甚至超过韩国。

韩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总没道理给台湾胡吹吧?这确实是未来的经济趋势。

台湾只是早期规划不足,导致城市建设看上去很旧,比不过韩国的城建水平。

但实际收入上,台湾确实不输韩国。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台湾GDP确实掺假了,而且水分不少

~~~~~~~~~以下为申明分割线~~~~~~~~~~~~

以防知乎的4V水军角度刁钻,那我先申明下好了,我承认台湾收入水平比大陆好得多,台湾健保很牛逼,物价比韩国、香港、日本都低很多balabala,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认为台湾GDP造假。就好像我踢球踢不过国足,但也不影响国足输球我喷他几句。

~~~~~~~~~~~~申明完毕~~~~~~~~~~~~~~

GDP造假是真的,但这个结论不能用人均收入差距来证明,毕竟4V可以说台湾物价便宜。

也不能用最低收入来证明,毕竟4V可以说香港那么高的人均GDP也才5000多法定最低收入。

(但事实上台湾有非常多的人都是拿的最低收入,而香港洗碗工都月入过万,最低收入是给菲佣的)

有一个指标,4V们如何伪证都证明不了。

那就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福利越好的地方,比重越大。

毕竟越发达,税收制度越完善,福利越好,所需要的税越多。

比如欧盟平均是40%,北欧甚至高达50%以上,美国是31%,中国(含国企及土地收入)是29%。再往后一点,比如越南是25%,印度是21%。

再少一点的有没有?

也有,比如免税港新加坡是18%左右,几乎0关税,个人所得税少得可怜(所以知道明星为什么喜欢移民新加坡了吧)。

再少一点的,有没有?

台湾!不到13%(台湾2019年财政收入2.45万亿新台币,GDP为18.90万亿新台币,比例为12.96%

不能再少了,再少就只有开曼维京百慕大那种避税天堂了

你说台湾税负少吧,能比新加坡还少?新加坡月入8000rmb以下免税,最高个税率仅22%。

你说台湾福利少吧,能比印度越南还少?更何况他们天天吹嘘的健保不是很好嘛。

难道说台湾的税务官都是饭桶嘛,阿三都可以从牛粪中收税,还比不过阿三?

唯一的可能就是,作为分母的GDP,本来就是假的。

再说几个数据,2019年大陆汽车销量是2577万辆,韩国167万辆,马来西亚60万辆,台湾省25万辆,再除以各自人口,相当于每1000个大陆人一年买18.5辆车,每1000个韩国人一年买31辆车,每1000个马来西亚人一年买18.7辆车,每1000个台湾人一年买10.8辆车。

高赞答案不是说,台湾的人均ppp(购买力)大幅超越日本韩国吗,怎么车都买不起说自己购买力大幅度超越,,,马来西亚都超不过。

吼,我只能说,他们是真的很爱骑机车。

user avatar

然而台湾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比韩国低,这问题似乎不成立。

台湾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

消息来源:新华网转载台湾“主计总处”资料

據台行政管理機構“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統計,2020年台灣每戶家庭可支配收入平均數為108萬元(新台幣,下同),中位數為92.9萬元,分別較2019年增加1.9%和2.6%﹔依每戶可支配收入高低分為5組,最高、最低各20%的家庭每戶分別為217.6萬元和35.5萬元。

韩国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

消息来源:韩国国家统计局

近期,韩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居民家庭收支趋势报告”。报告中提到,今年第一季度,韩国平均每个家庭的月可支配收入提升至351.1万韩元,比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0.8%。

以平均每个家庭的月可支配收入提升至351万韩元计算,韩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为4212万韩元,再以现在汇率兑换新台币为969257元台币。

综上所述,以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来看,台湾并不比韩国低。

user avatar

韩国那是物价太高发的少活不下去 ,然后恶性循环.

奶茶比大陆都便宜,十块能上真鲜奶,三个橘子6块钱,一串鱿鱼5块,一份便当20多的湾湾


和一个橘子 8块钱,一串鱿鱼25,路边炒饭40块的首尔 到底谁水分大?

user avatar

对于井蛙来说,承认ww过得好确实很难,只能一个接一个造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