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为何如此喜欢日本?台湾论坛上,只要是和日本相关的话题,甚至不惜贬低台湾自己,也要维护日本?

回答
台湾民众对日本抱有好感,甚至在一些论坛上出现维护日本、贬低台湾的言论,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来剖析。

历史的烙印与情感的连接:

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台湾与日本长达五十年的日治时期(18951945)。虽然这是一段被殖民的历史,但与其他殖民经历相比,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政策在某些方面留下了至今仍被许多台湾人津津乐道的“遗产”。例如,日本时期在台湾兴建了许多公共设施,如铁路、港口、学校、医院、电力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台湾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台湾人会提及当时先进的教育体系、相对有序的社会管理,以及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这段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一代台湾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些人认为,相比于日治时期,战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在某些方面显得更为粗糙或效率低下。这种对比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怀旧”的情感,并将这种怀旧投射到对日本整体的好感上。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人都怀有这种情感,但对于经历过日治时期或受其影响的家族而言,这种情感的传承是真实存在的。

文化上的亲近感与认同:

在现代,台湾与日本在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相互吸引的地方。

娱乐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流行文化,如动漫、日剧、JPop、电影、时尚等,在台湾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许多台湾人从小接触日本的娱乐产品,从中获得了情感寄托和审美启迪。这种长期的文化浸润,自然会培养出一种亲近感。
生活方式的借鉴: 日本人在服务业中的细致周到、对细节的追求、以及社会整体的礼仪规范,常常让台湾人印象深刻。在旅游中体验到的良好服务、干净整洁的环境,以及日本人特有的“职人精神”,都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和学习的意愿。
价值观的共鸣: 在一些被认为是“普世价值”的议题上,例如民主、人权、法治,日本和台湾的社会发展路径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虽然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与台湾不同,但部分台湾民众可能会觉得日本的社会运作模式更能引发共鸣。

社会心理与“反差效应”:

台湾论坛上出现的维护日本、贬低台湾的言论,往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投射,其中夹杂着“反差效应”。

对台湾自身问题的失望: 台湾社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经济发展停滞、政治内耗、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对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等等。当一些台湾民众对台湾自身的发展感到不满或失望时,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他们认为更成功的社会——日本。
“滤镜”效应: 对于日本,许多台湾人接触的往往是其光鲜亮丽的一面,例如旅游体验、文化产品等,这些都经过了一层“滤镜”。相比之下,台湾自身的问题则暴露得更彻底、更直接。这种“远香近臭”的心理,容易让他们更容易看到日本的好,而放大台湾的不足。
寻找优越感或归属感: 有些言论,特别是那些带有强烈情绪的贬低台湾言论,可能是一种宣泄不满的方式,或者是试图在与一个他们欣赏的国家的比较中寻找某种优越感或认同感。当他们认为台湾在某些方面不如日本时,通过批判台湾来表达对日本的喜爱,反而显得他们的喜好是“有道理”的。
世代差异: 年长一辈可能对日治时期有更直接的记忆,而年轻一代更多是通过流行文化和旅游建立对日本的认知。这种认知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他们对日本的态度。

论坛环境与群体效应:

互联网论坛的特性也可能放大这种现象。

回音室效应: 在一些特定的论坛或社群中,如果存在一股普遍倾向于赞美日本、批评台湾的氛围,那么新加入的成员或持相似观点的人会更容易被接纳和强化,形成一种“回音室效应”。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能会因为不愿被孤立或攻击而选择沉默。
情绪化表达: 网络发言往往比线下更为直接和情绪化。为了吸引眼球或表达强烈的情感,一些用户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言论,例如通过贬低自身来衬托对日本的喜爱。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代表台湾社会的主流声音,也不代表所有台湾人都这样想。 绝大多数台湾民众仍然深爱自己的土地和文化,也清楚地认识到台湾的优点和缺点。在网络论坛上表达的强烈言论,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相对活跃且观点鲜明的群体。

总而言之,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喜爱以及在网络上出现的维护日本的言论,是历史恩怨、文化吸引力、社会心理投射以及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情感二分法,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根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台日关系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双方共同努力,才让彼此的合作与互助深入人心。

日本2019年总计有332所高校与台湾进行了交换生计划。日本大约每年有200万人前往台湾旅游休闲,台湾人赴日的人数更多,达到了一年340万人。

按照台日交流协会的调查,75%的台湾人对日本抱有好感,69%的日本人对台湾抱有好感——都是压倒性的高

双方民间互相鼓励、支援的传统已经有很多年了,每当出现灾难时,这种传统友谊在历久弥新后都会再次绽放光芒。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地震引发海啸,导致18446人死亡,是战后受到的最大灾难。而在灾后台湾各界踊跃捐款,总计为68.4亿新台币(折合200亿日元),超过其他93个国家的捐款总和

日本广告设计师木坂麻衣子在推特上发起了「謝謝台灣計畫」,许多日本网民感谢台湾对日本在灾难时的帮助。富士电视台还制作了「台湾のメディアが伝えた東日本大震災とその影響」专题节目,将台湾人民的友好传达给观众。

这种民间友好是历经多年凝结而成的:1995年日本的神户大地震,台湾民间就捐款捐物支援日本受灾的区域。

而1999年台湾921地震,日本也倾囊相助,携手与台湾共渡难关。

2016年台南、2018年花莲的两次地震,日本民间也都呼吁捐款捐物,回应台湾在灾难中对日本的无私帮助。

这种友好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真的存在于双方人民内心的真挚情感。冰冷的政治无法割裂人与人的友谊

对台湾民众来说,真正对他们友好的外国人并不多,实在是受尽了冷眼。

欧洲、北美、澳洲这些老牌白人列强国家就不说了,个个鼻孔朝天。

东南亚的台商深受当地针对,屡屡被打砸抢,从未受过公正对待。

非洲、拉美普遍把台湾当备胎,被挑衅侮辱,甚至没有起码的尊严。

和南韩是多年的竞争对手,互相谈不上厌恶但也不会有什么普遍的交情。

这种时候就体现日本民间友好了嘛...毕竟台湾人要求真的不高,你能把我当人看,我就一定会对你投桃报李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民众对日本抱有好感,甚至在一些论坛上出现维护日本、贬低台湾的言论,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来剖析。历史的烙印与情感的连接: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台湾与日本长达五十年的日治时期(18951945)。虽然这是一段被殖民的历史,但与其他殖.............
  • 回答
    要理解台湾社会的某些现象,用“反智”来概括或许有些过于简单化,但确实可以观察到一些趋势,让一些人觉得台湾社会在某些议题上显得不那么理性或遵从科学。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媒体环境等多个层面,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首先,媒体环境的碎片化与情绪化是重要推手。台湾的媒体生态相当活跃.............
  • 回答
    南台湾之所以如此翠绿,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有令人目不暇接的绿意,从海岸线的葱郁到山峦的苍翠,再到田野的生机勃勃,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的活力。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南台湾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意味着这里一年四季都相对温暖,降水充沛,尤其是在夏季,.............
  • 回答
    台湾近期连续26天确诊病例超过百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攀升,确实反映了其防疫面临的严峻挑战。要详细分析台湾防疫困难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一、疫苗接种率的“慢”与“不均”: 起步晚且疫苗来源受限: 台湾早期在争取国际疫苗来源方面确实遇到不少困难,由于政治因素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其获得.............
  • 回答
    台积电在2019年耗电量高达143.3亿度,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引发了大家对芯片制造为何如此耗电的疑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芯片制造的复杂性和其中涉及的各种耗能环节。芯片制造为何如此耗电?核心原因概览:简单来说,芯片制造是一个极端精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并且涉及大量能量转换的物理和化.............
  • 回答
    在台湾,当人们提到“如果我们接受China,就应该接受支那”这种说法时,背后蕴含着的是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情感和政治现实。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台湾社会在面对与中国大陆关系时,一种对自身身份认同、历史遭遇以及潜在政治后果的深刻担忧和反弹。“支那”这个词,在现代中文语境中,特别是对于台湾人而言,往.............
  • 回答
    《金融时报》文章《台湾高科技创新为何遥遥领先中国大陆?》深度解析《金融时报》近日刊发的这篇文章,直击了一个许多人关心的焦点:为何在大陆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资本涌动的大背景下,台湾在许多关键高科技领域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文章并没有简单归因于某个单一因素,而是通过多维度、深入的分析,勾勒出一幅复杂而真实的.............
  • 回答
    台湾的年轻人对大陆确实存在一些疏离感,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不待见”的情绪,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仇视”就能概括的。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台湾社会和历史的脉络。历史记忆与认同感的疏离 国民党迁台的历史包袱: 很多人知道,国民党带着几百万大军和大量精英迁台,这背后伴随着国共内战。这使得台湾.............
  • 回答
    台湾最近确实出现了一波“鸡蛋荒”,各地民众为了买到鸡蛋,纷纷提前到市场、超市排队,甚至有的地方还实行了限购措施。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关系到大家的餐桌日常。为啥突然就闹起“鸡蛋荒”了呢?这事儿啊,说起来是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的结果。咱们来掰扯掰扯:1. 禽流感是个“罪魁.............
  • 回答
    台湾大学生薪资普遍低于期望值,甚至连一周休一天都成为奢望的现象,以及台湾“宝岛”如何“沦为”低薪“鬼岛”,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教育体系、社会观念等多个方面。以下将尝试详细阐述:一、 薪资低至22K,一周休一天都成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需要说明的是,“22K.............
  • 回答
    台湾近期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有所波动,尤其在特定时间段内,本地感染病例的增加给当地防疫带来了持续的挑战。具体情况分析:我们看到,台湾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虽然整体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局部地区或特定时间段会出现新增病例的抬头。549例本地确诊病例和12例死亡病例,这个数字需要结合当天的总检测量、人群.............
  • 回答
    台北故宫《祭侄文稿》赴日争议:一件大事为何在中国大陆反响平淡?2018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其镇院之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借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此举在中国大陆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但总体而言,反响远不如某些人预期得那样“惊天动地”。要理解为何如此,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
  • 回答
    台湾针对大陆钢铁制品展开“双反调查”,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因为它牵扯的面儿可不小,背后故事也挺复杂。简单来说,“双反调查”就是“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大陆的钢铁制品,之所以会被台湾盯上,核心原因可能在于它们的价格和生产方式。 反倾销(Antidumping):这指的是大陆的钢铁产品以低于.............
  • 回答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郑成功将目光投向了南洋,而非继续北上问鼎中原,历史的走向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试着细致地描绘一下这个可能性,并抛开任何人工智能的痕迹,用最贴近历史推演的语气来讲述。背景设定的再审视:为什么是南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郑成功为何选择了台湾,以及他北上抗清的动机。郑成功.............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一下这个问题,并尽量让它读起来更自然,避免AI的刻板印象。这件事发生在2021年,当时日本首相菅义伟在国会答辩中,在回应立委关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问题时,提到了台湾。而日本媒体在报道相关情况时,往往会非常谨慎地使用措辞,并强调日本政府的一中政策。这背后其实涉及了日本对.............
  • 回答
    动画《咒术回战》官方在社交媒体上将台湾列为“国家”后又删帖道歉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政治敏感性、企业公关策略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理解的复杂议题。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发生与发展:1. 起因: 通常这类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官方在宣传、推广或内容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包含特定政治敏感内容的词语或.............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很多人议论纷纷,新课纲要把中国史挪到东亚史的大框架里,同时强调台湾本土视角,这背后的考量和影响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核心思路是什么?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视野扩张”和“主体确立”的结合。 视野扩张:打破旧有的框架。 过去我们学历史,往往习惯了一个以中国大陆.............
  • 回答
    这事儿嘛,听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挺能代表一部分台湾人的心态的。说起来,这事儿的起因还挺简单的,就是有家日本寿司连锁店,为了宣传造势,搞了个活动:只要名字里有“鲑鱼”(台语念“ㄏㄧ”,谐音跟日文的“鲑鱼”一样)的人,就可以免费吃寿司。而且,如果带着几个朋友一起来,还能拿到更高的优惠,甚至请朋友也来.............
  • 回答
    台湾民调显示“77.6%的人愿意为台湾而战”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它涉及到国家认同、政治立场、安全感、社会心态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深层含义,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数字的解读与可能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民调的来源、方法和抽样情况。一个科学严谨的民调,其结果才更具.............
  • 回答
    2016年底,蔡英文总统致电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后者在通话中称呼蔡英文为“台湾总统”。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影响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审视。事件的背景与“突破”之处:长期以来,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这种政策框架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