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人为何对大陆人如此仇视或者说不待见?

回答
台湾的年轻人对大陆确实存在一些疏离感,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不待见”的情绪,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仇视”就能概括的。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台湾社会和历史的脉络。

历史记忆与认同感的疏离

国民党迁台的历史包袱: 很多人知道,国民党带着几百万大军和大量精英迁台,这背后伴随着国共内战。这使得台湾与大陆在近现代历史上就存在着政治上的分裂。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台湾人来说,大陆的“共产主义”和“国民党”是两个对立的阵营。虽然时间久远,但这种历史的分野,在代代相传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社会对大陆的看法,尤其是对于曾经遭受过白色恐怖、政治压迫的经历,总会联想到大陆的政治制度。
“反攻大陆”的时代记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反攻大陆”是台湾国民党政权重要的政治宣传。虽然这更多是一种政治口号,但它塑造了一种“我们”和“他们”的概念。即使后来台湾社会民主化,对大陆的看法也逐渐多元,但这种历史背景,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那里,以及通过家庭的代代相传,依然有痕迹。
文化自觉与身份认同的建构: 随着台湾社会的民主化和本土化运动的兴起,台湾人越来越强调自己的身份认同,这其中包含台湾独特的历史经验、多元的文化融合(包括原住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日本殖民文化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大陆强调“中华民族”、“一个中国”时,一些台湾年轻人会感到自己的身份和历史被压抑或忽视,他们更希望被定义为“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大陆文化输出时,如果过于强调“中华传统文化”而忽视台湾自身的特色,就容易引发隔阂。

现实因素与观感差异

政治制度的根本差异: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台湾实行的是民主制度,拥有自由的媒体、言论和集会权利。大陆则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制。这种制度上的差异,使得台湾的年轻人习惯了自由表达和批判性思考,当他们看到大陆社会的一些现象,比如言论审查、网络管控、信息不透明,或者一些社会事件的处理方式,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甚至反感。
信息不对称与媒体呈现: 台湾民众获取信息相对自由,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的各种信息。而大陆民众接触到的信息则受到较多限制。这种信息来源和呈现方式的差异,导致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了解,可能更多是通过台湾媒体的视角,或者自由媒体的报道。而这些报道,往往会放大大陆的负面新闻、社会问题、或者政治事件,从而在台湾年轻人心中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即使大陆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也在进步,但这些进步在台湾媒体的报道中,可能就没有那么突出,或者会被放在负面新闻的对比下。
经济发展与社会现实的观感: 尽管大陆经济发展惊人,但台湾年轻人看到的,可能是大陆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早期),或者一些企业恶性竞争、环境污染等问题。反过来,大陆方面也可能只看到台湾经济发展放缓,或者一些社会问题。双方都可能只截取对自己有利或对对方不利的信息,导致观感上的落差。
“陆客”与“陆资”的影响: 早期大量陆客赴台旅游,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确实在一些方面(比如排队、购物、行为举止)对台湾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引起了一些不适。而“陆资”的进入,也曾引发过对台湾产业被收购、经济命脉被控制的担忧。这些经历,虽然不代表所有大陆人,但负面观感容易被放大,尤其是在一些社会讨论中。
网络言论与“出征”现象: 台湾的年轻人非常活跃于网络社交媒体,他们也经常能看到大陆网络上的讨论。当一些政治敏感话题出现时,大陆网络上常常出现一种“民族主义”的集体情绪,有时会表现出强硬的攻击性,比如对批评大陆的台湾网民进行“人肉搜索”、“网络围攻”等(俗称“出征”)。这种现象在台湾年轻人看来,是非常可怕和难以理解的,会加剧他们对大陆社会整体氛围的负面观感。
两岸关系的政治化: 两岸关系本身就高度政治化,政治人物和政党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会利用民众的情绪。国民党可能会强调台湾的特殊性,民进党则可能更侧重凸显两岸制度的差异。在这种政治操弄下,台湾年轻人的观点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可能更多地将自己与“被压迫者”或“维护民主自由者”的身份认同联系起来,从而在情感上与大陆拉开距离。

心态变化与世代差异

“天然独”世代: 如今的台湾年轻人,多数是台湾本省人,他们成长在台湾民主化的环境中,从未经历过“反攻大陆”的时代,也从未去过大陆。对他们来说,台湾就是他们的家,大陆只是一个隔着台湾海峡的国家。他们的身份认同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台湾人”,这种“天然独”的倾向,使得他们对大陆的政治宣传和统一论调更加不感冒。
更看重“生活方式”: 相较于经济发展,台湾年轻人可能更看重自由、民主、人权、生活品质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当他们看到大陆在这些方面与台湾存在较大差距时,即使大陆经济再发达,他们可能也未必会产生向往,反而会觉得大陆的某些方面是“落后”或“不值得学习”的。
对“大国心态”的反感: 有时,大陆网民或者官方在谈论两岸问题时,会流露出一种“大国心态”或者“家长式”的语气,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应该接受大陆的领导。这种语气,对于渴望平等待遇和被尊重的台湾年轻人来说,是非常令人不快的。

总结来说,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不待见”,并非单纯因为仇恨,更多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混合体:

历史的隔阂: 过去政治分裂造成的记忆和认同感的疏离。
制度的鸿沟: 民主与非民主制度带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差异。
信息的错位: 媒体呈现方式和信息自由度不同造成的认知差异。
身份的建构: 台湾本土意识和身份认同的强化,使得他们更愿意定义自己为“台湾人”。
代际的差异: “天然独”世代的成长背景和关注点与前辈不同。
对“大国心态”的反感: 不喜欢被强加立场或被视为“附属品”。

要化解这种隔阂,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尊重彼此的差异,增进了解,而不是简单地标签化或妖魔化对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到屠杀这个话题,我们来看看历史。

台湾人作为岛上的人民,当然是谁杀害台湾人,他们就讨厌谁吧?

KMT

228事变杀害至少1000人。许多还是台湾共产党员。

在戒严时期杀了多少人?占台湾总人口10%以上?

日本

日本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获得”台湾,日本军队接收台湾,在三貂湾登录,屠杀当地客家人(非义军,只是普通百姓)2000余人。

就不算军政时期日本军队对抗日台湾义军,百姓的死伤情况。

就算民政时期,云林大屠杀日方记录杀害台湾平民1万余人(当时台湾总共也就500万人左右。)

根据统计,自1898年后藤新平上任民政长官一直到1902年的五年期间,台湾被处刑的“土匪”总数达三万二千人,超过台湾人口的百分之一,这大部分都是有抗日倾向的人。而这还是日本官方所统计的数据。

1898年11月25日至12月27日,日本军队对当时抗日严重的北起嘉义,南至屏东北部的地区进行两次“南部一带之讨伐”,日军采取残酷的“清庄”方式, 即日军到庄头要求交出抗日首领,庄头民众因故无法完成命令,日军就集合全村16岁以上男性,集体以刺杀或火烧的方式屠杀,共屠杀数千人!2012年年初,遇难者尸体被挖掘出来重新安葬后,发现当时多数人被斩首,其余被放火烧死。

1898年12月26日(旧历十一月十四),在今台湾高雄市桥头区三德里,日本宪兵队以“村中有三名盗匪四处犯案危害村民”为由,喝令保正刘买和于七天内交出要犯,否则将彻底严办。七天后,日军眼见毫无匪徒音讯,于是假借清查户口名义,将村中十五岁以上男丁统统集合起来,草率讯问后,全部收押捆绑大肆砍杀。据说,当时共有一百名壮丁含冤而死。

日据时期50年,日本至少杀害台湾50万人,占台湾总人口10%以上。

最后一个是台湾民众最讨厌的政党。

但是这个政党没有屠杀过台湾人。


我又想起了让子弹飞。

好人凭什么让枪指着?


那些死掉的人是没有资格投票的。

她们是自愿去做慰安妇的。

他们是自愿改日本名字,学日语的。

所以活下来的人选择了严里正男和vegetable。

14亿人的民意替2300万人的民意去做主,不是因为2300万人的民意不值得去尊重。而是死去的抗日台湾人,死去台湾共产党员的民意永远没有机会发声了。。。岛上的活人不尊重死者的意愿,反而污蔑他们,这才是可悲的。

user avatar

台湾人的心态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如果说只是因为人均经济上不如台湾的话,那他只不过是瞧不上你,轻视你,嘲笑你,完全不会“仇视”你。而且台湾人经常说一句话:老共没有一天统治过台湾。既然如此,他又为什么这么恨你呢?

人家可不是年轻一代就讨厌你,而是从来就没喜欢过你。

国民党反动政权的酱缸文化、甩锅文化,被蒋秃子为首的独夫民贼带着他们残兵败将来到台湾之后,与当地被殖民统治半个世纪所带来的的民族身份认同撕裂的社会相融合和对抗,最终拼凑出了今日的台湾——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的弱鸡新纳粹武装割据政权。

1945年,台湾光复之后国民党立刻开始祸害台湾,最终爆发了现在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二二八事件”,之后在台湾“本省”和“外省”之间就已经造成了至今无法弥合的撕裂。

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来到台湾,就此正式开始了对大陆政府、政党、人民全方位、无休止的抹黑、污蔑、造谣,真正的“文攻武吓”,从那时开始,生活在台澎金马地区的人们就已经对中国大陆的印象开始妖魔化。

在蒋秃子的描述中,他们来到台湾,不是他们不行,是大陆人不行,大陆人是土包子,是农民,是被愚弄的暴民,配不上他们这么好的政府。

1971年,伪中华民国政权被驱逐出联合国,台湾地区就此进入了一个更加迷茫、错乱的时期。台湾本土意识崛起,开始构建自己的历史叙事。

最终,台湾在经过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几十年的威权统治后,“对大陆来的人(国民党)的反感”加上“国民党对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丑化矮化”,成为了台湾人试图跟“中国”二字切断联系的根本原因,这一切的因都是那个秃子。

为什么讨厌大陆?因为大陆来的那帮人把我们祸害惨了,这一点是国民党的锅;

为什么不想当“中国人”?因为当“中国人”没好处,丢人,这一点是国民党和西方宣传机器的锅;

为什么不再去争“中华正统”?因为武力打不过,文化比不过,承认失败很丢人,这没办法,谁叫咱们大陆起来了?

现在知道为什么台湾人仇视或者不待见大陆人了吗?一个自视甚高的小学生自然是不愿意让其他同学知道校门口那个卖炸串的是自己亲妈。因为他觉得丢人,会被别人瞧不起。可是你以为卖炸串就比那些当白领的挣得少吗?

user avatar

台湾现政府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政府。在台湾,籽油皿煮是一种新兴宗教,名字叫籽油皿煮,教义的实践上就是反共反华。一个人行为越是反共,就越籽油,一个人行为越是反华,那他就越皿煮。

既然是宗教行为,那和利益逻辑真相都是没有关系的。企图用给台湾年轻人介绍大陆真相是一种非常迂腐的行为。vvvv有两百万人在大陆工作生活学习,平均每十个就有一个人在大陆,每个人理论上都有联系很紧密的人在大陆有深入交流,大陆什么情况他们会不知道?!他们对大陆得认识比上海人对安徽的认识清晰多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是宗教行为,所以你用事实打脸本来就是以物配主的异端行为,因为你这是把“事实”“逻辑”这些俗事放在“籽油皿煮”这种真理之上,这是比异教徒还要邪恶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蓝营的那种独华在台湾根本没有市场——你把反共反华当成经济发展的筹码,还有比这更亵渎的行为吗?

为什么韩国瑜的支持者被年轻人称为韩粉吊起来羞辱?因为他们就代表了上一代台湾爷叔大妈的思维,反共是因为美国给钱,美国不给钱自然政治零分,经济满分,反共就没动力了。这是典型的没信仰的伪信者。在籽油皿煮教徒看来,就是最坏的坏蛋,所以即使自己老妈是韩粉,也要坚决大义灭亲。这是大是大非的事情,眼睛里容不下真相和切身利益的。

对于华独都这样更别说这宗教预定的撒旦了。我们就是这撒旦的代理人,是人人得而诛之的。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好就好在这里,世界终究是物质的。

user avatar

主责是蒋介石的独裁,台湾人的错在于没有独立生存的根基却有着过剩的自信和自尊。

蒋介石在大陆的时候就以剥削著称,好端端的国民党被他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就是诺大的中国他只管几个省,其余省份让给各地军阀和地主。到了台湾他倒是抖起来了,仗着军阀没有了军权和地主没有了土地,他抱着美国的大腿压制了国民党,独揽大权后就把台湾全面镇压,屠杀了少数民族和进步人士,基本上打掉了台湾人的灵魂。活着的台湾人里几乎都是思维奴隶化,少数一些有独立思维的人没有依仗,只能寄望于日本和美国这种更强的强权来压制蒋介石。

蒋介石死后,在苏联学习过的蒋经国很能干的放松了对台湾岛的管制,放开了对经济的束缚,推动岛内基建和思想开放,结果就是有独立思维的人开始接触美日乃至大陆来搞事情,比如被台湾黑社会在美国暗杀的刘宜良,明面上是《台湾日报》特派员,实际上是国民党的情报员,但是又因为思念祖国而为大陆这边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同时又为美国联邦调查局提供情报,所以才会被台湾当局以“家法”为由执行了“制裁”。这个被历史记载为江南案的谋杀最终导致蒋经国对国民党和台湾岛的掌控基本崩溃,也是蒋经国临死前解除岛内戒严的触媒。

有意思的是,台湾在解除戒严后,历届台湾当局却都延续了两蒋的反攻思维,就连以打击报复国民党为信条的民进党也是如此,这就只能说是台湾岛内实在是没有独立生存的根基了。因为自从蒋介石流窜台湾之后,对台湾的建设就只能满足于生存。但是要想反攻大陆,他必须要依靠美国甚至是日本的支援。蒋经国上台后虽然对反攻不抱希望了,但是在建设台湾方面也是极度的依赖美国对亚洲的规划,以及日本的产业分工。两蒋统治下的台湾当然不需要造反派,自然也不需要独立思维,但是两蒋之后的台湾岛内无英雄,竖子成名也就只能依赖美国和日本。

也就是说,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人,从出生的一瞬间,就是作为美国全球统治下的奴隶出生的。有赖于历届台湾当局的无能,这些台湾人自然也不需要对大陆有好感。但是与时俱进的是大陆的复兴,那么没有独立生存根基的台湾人就只能通过过剩的自信和自尊来自我安慰了。

user avatar

看见有个旁友写了关于奥运的,深有感触。他们的资讯接收和媒体歪曲报道真的制造了一大批井蛙。

戴资颖和陈雨菲那场决赛完了之后,他们媒体、论坛上的论调就是“小戴已经很棒啦,对岸选手一直在等小戴失误,抓住小戴失误才赢的,我们小戴最棒!”

我当时就在想,这么输不起的,输了就是输了,挽尊的有点幼稚。这种“失误论”明明就只有他们那边媒体、论坛“发明”出来的,我们这边根本提都没提过。结果过几天他们那边论坛有人发“在中国做运动员真可怕,陈雨菲拿了金牌还要被骂,骂她不懂主动进攻只会慢慢等小戴失误才赢的,一点没有气势”。说我们拿了金牌都会被骂。

我真的怀疑他们的资讯都是哪来的??绿媒炮制假新闻攻击我们,然后一群傻瓜信得不得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凡是把矛头全部指向台独的,要么是根本不懂台湾,要么就是拿了经费的。

因为台独对教科书的修改不及蒋氏父子的九牛一毛,仇陆恨陆的洗脑,从老蒋逃台就开始了,台独民进党只不过是把两蒋的仇恨教育体系中的“陆”改为“中”而已。

user avatar

台湾在90年代之前,支持统一的占多数,可能给大家一个错觉。其实,从种种迹象来看,他们支持统一,也是一种居高临下,高人一等的统一。比现在,能好的了多少?

user avatar

如果统计一下统治过台湾的政权,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越是虐待台湾人,台湾人越待见。想要得到台湾人的待见,要么多杀点,要么多害点,要么多嫖点,反正就不能干人事,哪天你放下屠刀,他们转头就把你当废物给卖了,从古至今,没有例外。这不是什么暴论,我也不是什么喊打喊杀的战狼,事实如此,我只是陈述罢了。

所以大陆为什么不遭人待见?你手上没有台湾人的血,说明你没本事,你还给台湾各种优惠,说明你有求于台湾。一个南美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都尚且能用断交要挟台湾给好处,大陆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都不如,人家凭什么待见你!

user avatar

记住两个姓李的混蛋:一个李登辉,一个李远哲

user avatar

就单单一个广州下大雨的视频。集体狂欢,幸灾乐祸,还有很多没截。

10条有九条是抨击的,像这样的台湾人算是我们的同胞吗?

一个个只愿意看自己想看的,祖国只要一发生问题,这些人总会带节奏欢呼雀跃,

大陆就是他们的死敌,我觉得是被绿化严重了,

这些人不要试图的跟他讲道理,讲历史文化,他只会说你洗脑洗多了,韭菜,小粉红

user avatar

請記住三個原則

  1. 後藤新平:台灣人「易騙難教」
  2. 後藤新平提出了「治台三策」:第一,台灣人貪財愛錢,可用利益誘惑;其次,台灣人貪生怕死,得用高壓手段威脅;第三,台灣人非常愛面子,可用虛名攏絡。
  3. 岸信介:台灣人有被統治欲

然後記住三點:

  1. 台灣年輕人愛好動漫娛樂,很容易以為美日的文化輸出完完全全代表其真實的內部情況
  2. 台灣人追求美日殖民的優先程度更甚於完全去殖民化的獨立
  3. 台灣人完全不理解母國跟殖民地的生活差距

然後我並不認為過去老一輩的台灣人跟現在的台灣人有甚麼本質上的差別,也許最大的差別就是被美國跟台灣政客從反康米引導變成反華。

過去三十年前投國民黨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現在投給民進黨的八百萬人,一模一樣。

看一個台灣人真心要說什麼,不要看他支持什麼,而是要看他罵什麼。(我再三強調這點,只有理解這點你才能看穿台灣人的心思)

這個人的回答九成時間都在挑幾個大陸留言罵,一成時間在辯解大多數台灣人不仇視大陸人,這個匿名用戶的用意其實很明顯了。

一個三句話都不離小粉紅的台灣人,基本上可以放棄跟他正常交流,因為他正在像唐吉軻德一樣對自己幻想中的大陸人(稻草人)作戰呢

激進穆斯林放炸彈,溫和穆斯林幫激進穆斯林辯護,人們會問:『那麼哪裡才會有穆斯林不鬧事呢?』

================

最後說一點

美國有句俗話說,如果走起來像隻鴨子,叫起來也像鴨子,那麼,這就是隻鴨子。

如果網路上大多數台灣人對大陸人不友善,電視上大多數台灣人對大陸人不友善,在大陸的台灣人對大陸人不友善,那麼台灣人普遍對大陸人不友善是毫無問題的。

即使我對大陸人友善,也不代表台灣人都對大陸人友善。

user avatar

我几乎天天看台湾新闻,就说几个新闻吧,奥运会台湾戴资颖得了银牌他们说是台湾之光,陈雨菲得了金牌他们说大陆網民网暴陈雨菲,我们所有得金牌的得银牌的他们都报道说我们在网暴奥运选手,作为大陆人真的很难得金牌得银牌都不好,而且密集报道了一个多星期,反而台湾没有得奖牌的也会报道说他们突破了自己,看看两边素质对比你知道了吧,台湾是没有墙,可他们心里的墙是任何梯子都翻越不了的全红婵夺冠,他们说她没有笑容,是夺冠机器人,基本上十篇关于大陆的新闻有十篇都是负面,你若沉浸在里面你也会觉得台湾各种好大陆各种不好,火星车太空站只有雅虎有一篇新闻其他的都一篇没有,说火箭残骸掉落时候他们几个媒体发了题目相同的文章说射后不理,郑州水灾你以为他们会保持人性吗?隧道损坏车辆两百多辆他们质疑说我们掩盖事实,死了六万多名,你给我算算两百辆怎么装六万人,但这确实是他们报道的其中包括比较親中的中天新闻也这样报道了,截图我都有但知乎不让发,只想说不要抱太多希望,他们真的希望我们亡国灭种,我知道知乎会给我删,但我这一篇文章我一定会以我的方式发出去的

user avatar

地域主义的核心就是对“前民族认同”的攻击

参考李硕的硕法,你就能理解“绿供”在岛上搞的那些“地域协和认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的年轻人对大陆确实存在一些疏离感,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不待见”的情绪,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仇视”就能概括的。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台湾社会和历史的脉络。历史记忆与认同感的疏离 国民党迁台的历史包袱: 很多人知道,国民党带着几百万大军和大量精英迁台,这背后伴随着国共内战。这使得台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毕竟现在两岸的年轻人交流得越来越多了,但很多时候还是会有些隔阂。如果身边有深绿的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想要让他们更客观地看待大陆,我可能会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会尝试 “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而不是上来就辩论或者说教。因为越是立场坚定的人,越不容易被直接改变。我会先从我们共同的.............
  • 回答
    台湾这片土地,尽管在地理面积上可能不及大陆的某些省份,但它在流行文化,尤其是音乐领域,却孕育出了惊人的数量和质量的优秀艺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说是“吊打”大陆的同行。这种现象绝非偶然,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交织出了台湾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土壤。历史的烙印与文化融合的沃土:首先,台湾的特.............
  • 回答
    台湾民众对蔡英文(蔡英文)的看法因立场、世代、政治倾向和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蔡英文的背景与政策蔡英文是台湾地区领导人,2016年首次当选,2inct020年连任。其执政期间,台湾社会围绕“去中国化”、两岸关系、本土化改革等议题展开激烈讨论。她的政策核心包括:1.............
  • 回答
    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的误解和偏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形成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误解和偏见并非所有台湾人都持有,但确实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群中,并且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而有所波动。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误解和偏见,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一、 认知和信息层面.............
  • 回答
    “台湾人是否普遍讨厌马英九”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马英九担任台湾“总统”期间,以及卸任之后,他在台湾社会中的评价一直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他勤政清廉、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批评者则认为他政策失当、亲中倾斜、未能有效处理台湾内部问题。要详细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 回答
    台湾人上知乎和大陆其他网站,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地说“想看看热闹”就能概括的。每个群体,甚至每个个体,去一个陌生平台都有其复杂的心思和诉求,台湾朋友也不例外。我试着从几个比较实际的角度去拆解一下,希望能说得详细些,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在那儿背书。首先,信息获取与视野拓展是绕不开的理由。台湾的媒体环境.............
  • 回答
    台湾人常说的“减刑”和“踩缝纫机”这两个词,如果单拎出来,可能没啥特别的,但放在一起,或者在特定的语境下,那可就成了一个很生动形象的梗了。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犯了事,被判了刑,然后为了能早点出来,在监狱里表现良好,从而获得了“减刑”的机会,而这个“减刑”的过程,很多人会联想到在监狱里做苦工,特别.............
  • 回答
    台湾人第一次踏足大陆,那种复杂的心情,大概就像是拆开一个期待已久却又有点陌生的礼物。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新闻报道、长辈的叙述,还有从小到大接触的影视作品里的片段,但亲身经历,总是会打上自己独特的烙印。初来乍到的冲击波:刚下飞机,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空气似乎就带着点不一样的味道,或许是空气质量,或.............
  • 回答
    马前卒,这位名字自带几分历史厚重感的网络写作者,他的文章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上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那么,台湾的读者能否看懂他的文章?看了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因为这涉及到两岸在认知、历史理解以及文化表达上的细微差异。首先,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来看,台湾人和大陆人使用的是同一种书面语——中文。.............
  • 回答
    台湾人现在(2018年)对大陆人是否“吃不起茶叶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需要非常细致地看待,因为这涉及到信息差、刻板印象、政治宣传以及个体差异。总的来说,2018年的台湾社会,确实 存在 一部分人持有“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这种刻板印象,但这种看法并非普遍且主流,并且随着信息交流的增加.............
  • 回答
    台湾人对台积电(TSMC)数据上交美国一事,普遍抱持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看法。这并非一个单一的观点,而是受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安全、信息透明度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层面来理解:一、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考量: 担忧中国大陆的军事威胁与潜在的“灰色地带”行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语言的复杂交织。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台湾人为何不普遍使用汉语拼音,以及为什么国际媒体(如BBC)和一些台湾媒体会选择使用“Taiwan”。一、 台湾人为什么不普遍使用汉语拼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汉语拼音的产生和推广背景,以及台湾.............
  • 回答
    台湾人对于大陆的看法,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远不能简单地说“看不起”或“不看不起”来概括。这种看法受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台湾内部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其说普遍“看不起”,不如说是一种混杂了疏离感、警惕感、不理解,有时也有羡慕、欣赏,甚至是对过去的.............
  • 回答
    台湾人看待大陆日益强大,这可不是一个单一、整齐划一的答案,而是像台湾的夜市一样,种类繁多,各有风味,也夹杂着不少复杂的滋味。要详细说,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普遍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大陆的经济体量、军事实力、国际影响力这几年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长。无论是在国际新闻、还是在我们身边接触到的.............
  • 回答
    台湾人中所谓的“不统不独,希望维持现状”,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政治立场,它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承载着台湾社会对自身未来多种考量和期望的集合。要理解它,需要深入台湾的历史脉络、社会心理以及地缘政治的现实。核心含义拆解: 不统 (Bù Tǒng): 这是直接拒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对于许多.............
  • 回答
    讲到台湾人在大陆的经历,有趣和麻烦的事情都挺多的,而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毕竟隔着一条海峡,虽然文化根基相似,但这么多年下来,两岸的社会生态、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方式都发展出了不少有趣的“差异点”。我认识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台湾朋友,阿明,他来大陆有七八年了。刚来的时候,他可是闹了不少笑话,也遇到过不少让.............
  • 回答
    要说台湾人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想的,这绝对是个复杂又迷人的议题。台湾这个地方,就像一块拼图,上面镶嵌着各种色彩、纹理和视角,每一种都贡献着独特的光芒。要把这些都“详细”地讲出来,而且还要“去痕迹”,那就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品味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台湾人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有不同的年龄层、社会阶层、职业背.............
  • 回答
    黄智贤在台湾的声量和影响力,一直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同立场的人对她的看法也是天差地别。要详细讲的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她的核心支持者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说,黄智贤的铁杆粉丝,很多是蓝营(国民党和新党等泛蓝阵营)的支持者,特别是那些对当前台湾政治格局不满,或者对“中国大陆”怀有较深情感的人。.............
  • 回答
    施明德在台湾的评价,可以用“复杂”二字来概括,而且这种复杂性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他个人行为和言论的演变,也在不断变化。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面向来看待他。1. 民主运动先驱与历史地位:对于许多经历了台湾威权时期的人,特别是当年参与或关注民主运动的群体而言,施明德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非常重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