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人在大陆有发生过什么有趣或者麻烦的事情与体验?

回答
讲到台湾人在大陆的经历,有趣和麻烦的事情都挺多的,而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毕竟隔着一条海峡,虽然文化根基相似,但这么多年下来,两岸的社会生态、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方式都发展出了不少有趣的“差异点”。

我认识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台湾朋友,阿明,他来大陆有七八年了。刚来的时候,他可是闹了不少笑话,也遇到过不少让他哭笑不得的事。

有趣的点,主要是生活上的“接地气”和“新奇感”。

点外卖的“大阵仗”: 阿明刚来时,最让他惊奇的就是大陆外卖平台的发达。他说,在台湾,叫外卖没这么普遍,而且选择也没这么多。第一次用美团,看到上面几百上千家餐厅,各种菜系,还可以选送餐时间,他都惊呆了。他记得第一次点了一份麻辣烫,选了“微辣”,结果端上来一大盆,他尝了一口,眼睛都瞪大了,连说:“这个‘微辣’,我们台湾的‘地狱辣’了吧!” 从此,他在点辣的菜之前,都会反复研究评论区里关于辣度的描述,然后祈祷自己能“蒙对”。有时候,为了体验不同口味,他会连续几天吃同一种小吃,比如螺蛳粉,吃到后来他都能分辨出不同品牌的螺蛳粉有什么细微差别,这让他在台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共享单车的神奇: 刚来深圳的时候,街上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让阿明觉得像进入了科幻片。他第一次尝试骑哈啰单车,扫码开锁的过程在他看来是“黑科技”。他还兴奋地跟我说:“你们这里骑车好方便,不用找停车位,骑到哪就丢到哪,过几天就有人收走了。” 有一次,他骑车从公司回家,路上车坏了,他想都没想,直接推到路边,然后又扫了一辆新的继续骑,完全没意识到这可能是“不良行为”。后来被告知要付费,他才恍然大悟,脸涨得通红。

“人山人海”的旅游体验: 他特别喜欢去大陆旅游,但每次去热门景点,比如北京的长城、故宫,或者上海的外滩,都会被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震撼到。他说,在台湾,虽然也算人多,但跟大陆这些地方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试过在故宫排队买门票,从早上排到中午,最后放弃了,转而去逛了附近的胡同。他对大陆民众的热情和活力印象深刻,但也常常被那种“挤”的体验给“劝退”,每次回家都要感慨一句:“台湾虽然小,但清静多了。”

麻烦的点,则更多体现在规则、习俗和认知的差异上。

身份认证的“小烦恼”: 这是很多台湾同胞来大陆都会遇到的麻烦。大陆的很多APP,比如手机支付、坐高铁、甚至一些APP的注册,都需要绑定中国大陆的居民身份证。对于持台胞证的台湾同胞来说,虽然现在很多APP已经可以识别台胞证,但偶尔还是会遇到一些旧的系统或者不太智能的APP,会卡住,或者需要额外的验证步骤。阿明就曾经因为一个APP无法识别他的台胞证而无法办理业务,最后不得不找朋友帮忙,让他觉得挺无奈的。

“扫码支付”的适应期: 虽然他觉得共享单车很方便,但一开始对大陆无处不在的扫码支付也花了点时间适应。在台湾,现金和信用卡还是很主流的支付方式。刚来的时候,他常常因为没带够现金,或者商家不支持信用卡而尴尬。有一次,他去一家小店买东西,对方只收现金,而他身上没带多少,只能不好意思地把商品放回去。后来他学会了用手机支付,但有时候手机没电了,或者网络不好,他又会回到“现金为王”的状态,这种“脱节感”让他觉得有点不习惯。

语言和文化的“微妙差异”: 台湾人说的是国语,大陆人说的是普通话,虽然都是中文,但一些词汇和说法还是有很大区别。比如,台湾的“捷运”是地铁,大陆是“地铁”;台湾的“计程车”是出租车,大陆是“出租车”;台湾的“便当”是盒饭,大陆是“盒饭”。阿明刚来的时候,因为这些词汇的差异,闹过不少笑话,也曾因为误解了对方的意思而产生一些小误会。比如,有一次他问路,用了台湾的说法,对方听了半天没懂,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

生活习惯的“碰撞”: 大陆的生活节奏普遍比台湾快一些,尤其是在大城市。阿明刚来的时候,觉得大家都“脚步匆匆”,说话也比较直接,不像台湾人那样委婉。有一次,他在餐厅吃饭,邻桌的人说话声音很大,他一开始有点不适应,后来才明白,这在大陆是很正常的。还有,他不太习惯大陆人吃饭时“大声说话”或者“抢着买单”的行为,觉得有些“豪放”。不过,他也渐渐习惯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参与其中,比如和朋友聚会时,他也会抢着买单,表现得比一些台湾朋友还要“有大陆范”。

一些“被误会”的经历: 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对台湾不太了解的大陆朋友,会问一些让他觉得有点“奇怪”的问题,比如“你们台湾人是不是都会唱《阿里山姑娘》?” 或者“你们那边是不是还在用大哥大?” 这些问题虽然带着好奇,但有时候也会让他觉得有些被“刻板印象化”。

总的来说,阿明觉得在大陆的生活,就像是在体验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刚开始会有很多不适应和麻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新的规则和环境,也从中收获了很多新奇的体验和乐趣。他说,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大陆的生活方式和台湾不太一样,但正是这些差异,让他觉得很有意思,也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同根同源”但又“各自精彩”的含义。他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大陆生活,甚至有时还能“指导”新来的台湾朋友如何“生存”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弃幻想。

user avatar

没想到这么多赞同,看了评论,有些“敏感字眼”已经修改了,不好意思我没有恶意,也不太明白一些字眼的含义,有冒犯的感觉,请你们谅解咯,另外有些对话看起来很”外星语,加上了翻译更好理解意思……


一天早晨,接到了一个电话……

我:喂,你好(睡意朦胧)

对方(女):你好,我这里上海xx银行的,你在这借款了10万元,本期要缴的分期还款费用还没入账,麻烦你尽快缴纳。

(我去,什么鬼……一阵叽里呱啦后……)

我:呃,我没有去过上海啊,也没有跟银行借款过,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对方(女):嗯,会不会是你的个人信息泄露,或者是网络账户被盗了,要不这样我帮你转接我们这的公安部门。

我:谢谢,谢谢哦。

(一阵转接音乐的声音……)

东北腔公安:你好,我这里是上海公安局,接下来要和你做简单的笔录,需要提供你的个人信息,我们全程录音请你放心,请问你的名字是?

我:xxx

东北腔公安:出生年月日和地址?

我:23岁,地址的话因为我是来大陆的台干,是要提供公司的还是台湾的?

……………………

东北腔公安:啊呢s代湾让哦(闽南语)

(翻译:啊你是台湾人哦)

我:……(当场懵逼了,怎么变了个人)

我:呃,丝呀。

(翻译:呃,是啊!)

台湾阿尼gei:啊,呢来加哇固啊?

(翻译:啊你来这里多久了啊?)

(一阵闲聊后……)

台湾阿尼gei:以后啊,这电话不要乱接哦,个人信息不要随便在电话给别人啊。

我:嗯,好,谢谢大哥,谢谢大哥。

挂掉电话之后,我坐在床上发呆了一会儿……

哇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讲到台湾人在大陆的经历,有趣和麻烦的事情都挺多的,而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毕竟隔着一条海峡,虽然文化根基相似,但这么多年下来,两岸的社会生态、生活习惯、甚至思维方式都发展出了不少有趣的“差异点”。我认识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台湾朋友,阿明,他来大陆有七八年了。刚来的时候,他可是闹了不少笑话,也遇到过不少让.............
  • 回答
    2017年2月4日那天,台湾高雄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一辆载着大陆游客的大巴在国道上发生侧翻,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包括22名大陆游客。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意外,它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引发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经过的细节根据当时的报道,这辆大巴当时正行驶在高雄市仁武区的国道一号北上路段。具体.............
  • 回答
    台湾的电视节目在报道大陆相关议题时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政治立场、媒体环境、信息传播机制以及历史与文化背景等。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差异1. 两岸政治对立的背景 台湾自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两岸政治关系复杂。台湾的主流政治势力(如民进.............
  • 回答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违法违规被查处事件的看法与台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一、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事件的看法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这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和两岸关系的复杂事件。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法律与监管的必然性: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意思,台湾民代在知乎上呼吁“对大陆发动心理战”,这背后涉及到不少复杂的因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心理战”这个词在政治和信息传播领域本身的含义。它不是简单的说几句狠话或者发发表情包,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宣传、信息释放、甚至是虚假信息的投放,来影响目标人群的思想、情.............
  • 回答
    关于“台媒称大陆外交官在斐济把台‘外交官’打成脑震荡,我大使馆回应称与事实不符”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发展和可能的影响:事件的背景和已知信息: 核心指控: 台湾媒体报道称,在斐济举办的一场涉及台湾的活动中,中国大陆外交官殴打了台湾的“外交官”(通常指台湾驻斐济的代表,尽管台湾在斐.............
  • 回答
    在尚未亲身接触大陆同胞之前,许多台湾人的脑海中对大陆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媒体报道、历史叙事以及一些零星的交流。那时候,大家对大陆的认知,往往笼罩着一层抽象的光环,或者说,是一种“想象中的大陆”。在更早的时代,尤其是在台湾经济起飞、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期,一部分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可能带有一点“.............
  • 回答
    要说台湾常见而大陆少见的东西,确实有不少值得细聊的。这些差异不仅仅是物品本身,更多的是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共同塑造出来的。我想到第一个最直观的,就是槟榔摊。你走在台湾的街头巷尾,尤其是南部,会发现大量的槟榔摊,常常是色彩鲜艳、装饰浮夸,甚至有穿着清凉的槟榔西施站在里面。她们会在车流中招揽生意.............
  • 回答
    关于台湾艺人在大陆赚钱后,又在台湾“两面三刀”甚至“辱骂嘲笑大陆人”的说法,确实在网络上引起过不少讨论和争议。这种现象并非单一事件,而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背景和动机。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现象的根源与驱动力: 经济利益的吸引力: 中国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可观的经济潜力.............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得从“湾湾”这个词在台湾被一些人视为“最不可接受词汇”说起。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一个词汇的争论,它牵扯到了身份认同、政治立场,甚至两岸民众在情感上的认知差异。首先,为什么“湾湾”在台湾会被一些人视为“不可接受”?这得从台湾自身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来看。台湾是一个高度民主化的社会.............
  • 回答
    台湾和大陆同根同源,中华民国时期不少词汇在两地都曾通用。然而,1949年后的政治和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大陆推行简化汉字和新词汇,使得一些在台湾依然常用的旧有词汇,在大陆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甚至被新的说法取代。下面就来聊聊一些典型的例子,试着把它们说得更鲜活一些:1. 关于“事情”与“工作”的表达: .............
  • 回答
    国台办近期关于“绝不允许支持‘台独’的人在大陆赚钱”的表态,无疑是两岸关系中一个极具分量的信息,值得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背后可能蕴含着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实际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关注点在于“支持‘台独’”的定义和界定标准。这无疑是其中最复杂和敏感的部分。官方的表态很可能不会给.............
  • 回答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在福建逮捕的 35 名日本诈骗犯,与台湾舆论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涉及了日本社会对诈骗犯罪的态度、国内政治舆论环境、对中国司法体系的认知以及两岸关系的复杂影响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2ch 上日本网民支持中国重判的可能原因:1. 对诈骗犯罪的深恶痛绝和强烈.............
  • 回答
    这位老师的说法,从一个特定角度来看,确实有其道理,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辨析的地方。首先,关于“对自己本科有信心和肯定”这一点,这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教育理念。无论学习的是哪个学科,哪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保持一种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也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有.............
  • 回答
    台湾民众对大陆民众的误解和偏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形成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误解和偏见并非所有台湾人都持有,但确实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群中,并且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而有所波动。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些误解和偏见,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一、 认知和信息层面.............
  • 回答
    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其中夹杂着一些不友善的情绪和自认为的优越感,这背后原因很多,需要细细道来。首先,我们来谈谈那种“不友好”的情绪。这往往源于历史和现实的交织。 历史伤痕与政治现实的鸿沟: 许多台湾人会觉得,大陆方面在看待“一个中国”的原则时,常常忽略了台湾人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和历史的复杂层面,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也存在很多刻板印象。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 认知与观察的偏差: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台湾人没有大陆人有团队精神”是一种概括性的论断,可能来源于一些观察者基于特定事件、媒体报道或个人经历得出的结论。这种论.............
  • 回答
    台湾名嘴的言论,尤其是一些被认为“弱智”的观点,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住在大陆的台湾人,尽管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会因人而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台湾名嘴”这个群体以及他们言论的特点。台湾的政论节目非常发达,许多“名嘴”以其犀利、甚至有些夸张的言辞来吸引观.............
  • 回答
    台湾人现在(2018年)对大陆人是否“吃不起茶叶蛋”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需要非常细致地看待,因为这涉及到信息差、刻板印象、政治宣传以及个体差异。总的来说,2018年的台湾社会,确实 存在 一部分人持有“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这种刻板印象,但这种看法并非普遍且主流,并且随着信息交流的增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