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我就产生PTSD了,别笑话我,真的。
哪怕到了今天,如果需要下载什么软件,我都不敢随便在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里找,因为就算我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自己电脑桌面上出现一系列乱七八糟的软件。
不过,相比同程的骚操作,上面这些都的喊爸爸。我估摸着现在制作捆绑垃圾软件的人估计到了35岁了,开始转移阵地了,而且直接从你的钱包里下手。
比如,当你要买张机票,通过微信支付九宫格中的“火车票机票”下单。就得时时刻刻小心APP里面的“陷阱”。因为即使按照正常流程下了单,回头怎么感觉跟预想中的价格不太一样?然后打开一看,好家伙捆绑了N个不需要的东西(接送机、XX特权会员之类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关键压根不知情,也不需要,更无法取消)。
电脑上的垃圾软件好歹还能自行卸载或者强制删除,这些花里胡哨的“付费特权”就操蛋了,。
因为你跑去找客服,想要取消重新订票,一定告诉你已经出票了,想退票?不好意思,您准备承担高额退票费吧~
我#%$%%y#$^&^$&$#&#$#&
其实这还是我这几年住酒店“死抠细节”才能注意到的隐藏付费项目,很多普通人估计花了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中的招。
其实在此之前,携程等APP就因为类似的捆绑搭售问题上过几次热搜,也一度被被有关部们喊停,而如今为何又死灰复燃?
很简单,缺钱!!
我查了下同程的财报资料:在2020年第四季度,交通票务业务也加快复苏。2020年第四季度,交通票务业务收入为10.03亿元;其中,国内航空票务量同比增长5%左右,汽车票票量同比增长近180%。庞大的市场规模,也让汽车票业务成为用户增长新引擎。2020年,同程更是实现营收59.3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9.54亿元,成为疫情以来全球唯一连续四季度盈利的上市在线旅游平台。
疫情冲击下照样能盈利。可想而知,只要在一些地方稍微动动手脚,那都是暴利!不信?你看同程在财报里就干脆把这项搭售收入形容为“增值服务”,写到财报里:
坦白说,这事虽然不光鲜,但在短期内,这种骚操作确实可以为平台弄来一大堆灰色收入,这么干的底气是因为,一方面微信小程序上订票的多为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从财报董事会分析可知,差不多80.9% 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来自小程序),这些消费者维权意思薄弱;其次微信入口流量极大,但入口隐藏很深,目前相关部门的整治对象还在独立APP上,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现阶段能做的只有睁大眼睛,看清楚订单中被隐藏的收费明细,有搭售的统统不要,避免掉到这些大坑中。也真心希望这些公司少点套路,光明正大的去赚钱,而不是想方设法设置各种套路和衔接,从我们的钱包中偷偷拿钱。
这已经不只是捆绑销售的问题了,还要加上一个性质更恶劣的商业欺诈。当年windows系统捆绑销售浏览器,好歹还告知了用户,这回是直接隐藏关键信息欺诈客户。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第十九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平台的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侵犯和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利用平台的优势地位和信息不对称,对用户实施商业欺诈和捆绑销售。
在国家正在大力整治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垄断优势进行侵权活动的今天,这平台还敢这么干,只能说是见钱眼开,不知死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