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在写作中避免使用对话或者嘴炮来推动剧情?

回答
在写作中,对话和“嘴炮”(通常指冗长、不必要的、或者仅仅是用来炫技的对话)确实是推动剧情的常用手段。但要彻底摆脱它们,或者说让它们在故事中扮演次要角色,而是用其他方式来驱动情节,这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也是让你的故事脱颖而出的绝佳机会。这需要对叙事技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能够巧妙地运用其他元素来传递信息、塑造人物、制造冲突。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如何在写作中避免依赖对话或“嘴炮”来推动剧情,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思考角度。我尽量用一种更贴近作者思考和实践的语言来表达。

核心思路:让“做”比“说”更重要

最根本的原则是,将信息传递、角色发展和情节推进的重心从角色的口头表达转移到他们的行动、环境以及作者的叙述上。这意味着你需要更深入地挖掘角色的内在动机,并通过他们的具体行为来展现这些动机,而不是让他们直接说出来。

一、 用“动作”和“行为”来诉说:

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角色的每一个动作,无论大小,都承载着信息和意图。

具体行动胜过解释:
展示而非告知 (Show, Don't Tell) 是永恒的真理,尤其在避免对话时更是如此。与其让角色说“我感到非常焦虑”,不如描绘他无意识地绞着手指,或者眼神飘忽不定,额头冒汗。
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个角色如何解决问题,比他说出“我有个绝妙的主意”更能体现他的智慧和性格。他可能不发一语,直接动手操作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或者通过一系列细微的观察和推理,找到一条出路。
小动作传递大信息: 比如,一个角色在面对潜在危险时,下意识地摸了摸藏在衣袖里的武器,这比他大声喊“我准备战斗!”更能制造紧张感和展现他的警惕性。另一个角色可能在听到某个消息后,面无表情地放下手中的茶杯,杯子轻微的晃动就暗示了内心的波澜。
对比: 刻意设计角色的行动与其可能说的话形成反差。比如一个看起来粗鲁的工人,却用极其温柔的动作安抚一只受伤的小动物,这种行为本身就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并推动读者去思考这个角色的多面性。

角色之间的互动(非语言):
眼神交流: 一个眼神可以传递责备、警告、爱意、怀疑,甚至是无声的命令。作者可以通过描绘眼神的细节来传达人物关系和情感状态。
肢体语言: 身体的朝向、站姿、姿态(比如挺胸还是佝偻),都可以暗示角色的自信程度、敌意或顺从。比如,一个角色在面对上级时,身体不自觉地向后倾斜,这比他说“我有点紧张”更能表现他的心理状态。
物理接触: 一个轻拍肩膀,一个紧握的手,甚至是不经意的触碰,都可能包含丰富的情感信息和剧情暗示。

二、 “环境”和“物件”的叙事力量:

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剧情的载体,尤其是当你不想让角色开口说话时。

场景描写中的线索:
环境细节透露信息: 房间的混乱程度可以反映主人的状态;桌上的物品摆放可以暗示他的职业、习惯、甚至最近的经历。比如,一个充满灰尘的书桌,上面摆放着一本未合上的历史书,可能暗示主人公是个学者,并且最近在研究某个历史事件。
自然环境的变化: 天气的突变,比如突然的暴风雨,可以象征内心的 turmoil 或者预示即将发生的危机。夜晚的寂静可以放大角色的孤独感或潜在的威胁。
特定地点的选择: 角色选择在某个特别的地点进行某个行为,也能传递信息。比如,一个角色选择在一个偏僻的废弃工厂解决一个问题,这比他口头说明他想隐蔽行事更有效。

“物件”作为叙事节点:
关键物品的出现/消失/损坏: 一个被锁的盒子,一个刻有特殊符号的吊坠,一本被折页的书,一个沾有血迹的工具。这些物品的出现或状态变化,可以直接推动情节发展。比如,主角发现了一封被撕碎的信,他需要通过拼凑这些碎片来获取信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剧情推进。
物件的象征意义: 一个枯萎的花,一扇半开的门,一盏摇曳的灯,都可以成为内心世界或外界环境的象征,引导读者思考。

三、 “内心活动”和“感知”的直接呈现:

让读者直接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绪,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不说话”的叙事方式。

意识流与内心独白(非对话):
直接描绘思维过程: 读者可以跟随角色的思绪,看到他如何分析情况,做出判断,回忆往事,甚至是产生的恐惧。这是一种内心活动,但不是说出来的对话。
感官体验的捕捉: 强调角色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体验。这些感官信息可以传递角色的情绪状态和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比如,他可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脚步声,并因此感到不安,这种感受直接呈现,不需要他开口说“我听到了脚步声”。
回忆与联想: 一个场景或一个物件触发了角色的回忆,而这些回忆又直接揭示了角色的过去,解释了他们现在的行为动机。

“沉默”的价值:
有时候,最有效的沟通是在沉默中完成的。如果一个角色在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时只是沉默地望着远方,这种沉默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叙事。

四、 通过“旁观者”和“第三方叙事”来传递信息:

即使不让当事人说话,也可以通过其他角色或者叙述者的视角来提供信息。

第三方叙事者(有限或全知):
直接解释: 作者可以直接通过叙述者的声音来解释角色的意图、背景信息,或者预示即将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告知”,但如果写得巧妙,不会显得生硬。
观察与评价: 叙述者可以观察其他角色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做出评价或解读,从而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背景资料的植入: 通过对世界的描绘、历史的简单回顾,来解释当前场景的重要性,而无需角色去解释。

其他角色的观察与反应:
一个角色的沉默和警惕,可能会被另一个角色看在眼里,并引起另一个角色的好奇或警觉。这种“反应”就是一种信息传递。

五、 “事件本身”的驱动力:

有时候,剧情的推进不是由角色说了什么,而是由事件本身的发展来决定的。

突发事件: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一次意外的袭击,一次技术的故障,这些外部事件直接改变了角色的处境,迫使他们采取行动,而不需要语言来铺垫。
因果链条的展现: 一个角色的行为导致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又引发了下一个事件,如此形成一个自然的因果链条,驱动故事前进。比如,主角不小心撞翻了一个油灯,引发了一场火灾,火灾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对话。

实践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场景设计: 花费更多心思设计那些不需要大量对话就能展现信息的场景。例如,一个紧张的审讯场景,可以通过犯人试图隐藏证据的动作,或者审讯官桌上的文件来推进;一个告别场景,可以通过拥抱的力度,眼神的停留时间来表达。
角色动作的精确性: 每一个小动作都要经过仔细斟酌,确保它能传达准确的信息,并且符合角色的性格。避免用模糊或模棱两可的动作。
节奏控制: 在没有对话的情况下,你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控制叙事节奏。可以通过环境描写、内心活动、甚至是喘息的停顿来营造紧张或舒缓的氛围。
读者理解的挑战: 要明白,完全摒弃对话对读者来说是一种更高的阅读要求。你需要确保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清晰的,即使是隐含的信息,读者也应该能够通过上下文进行推理。
不是完全不要对话: 要明确,“避免使用对话或者嘴炮来推动剧情”并非是要你完全禁绝对话。对话在很多时候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这里的重点是减少不必要的依赖,让对话成为辅助性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推动力。当对话真的需要时,它会更有分量和冲击力。例如,一个关键的“一句话”可能比一长串解释更有力。

举个例子来对比一下:

传统推进(依赖对话):
“我得走了,”安娜说,“我需要去那个地方,找到那个东西。不然我们就完了。”
“但是你不能去,”约翰说,“那里太危险了。我们应该先计划一下。”
“没有时间了,”安娜斩钉截铁地说,“我必须现在就去。”

非对话推进(侧重行动与环境):
天色已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安娜的目光掠过桌上那张皱巴巴的地图,最终定格在地图边缘一个被标记为“禁区”的区域。她站起身,动作迅速而坚定,仿佛已经做出了某种不可动摇的决定。她的手指在地图上反复摩挲,眼神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约翰看着她,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只是慢慢地将面前的一叠文件推到一边,目光的余角捕捉到了安娜紧握的拳头。

安娜没有看他,而是径直走向门口,她的背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异常坚定。在她拉开门的那一刻,一阵刺骨的冷风灌了进来,吹得墙上的灯影摇曳不定。

在这第二个例子里,安娜的决心通过她的“动作”(站起身、摩挲地图、眼神的决绝)和“环境”(晚色、不安的气息、冷风)来展现。约翰的担忧和无奈则通过他的“无声”和“动作”(喉结滚动、推文件)来表达。剧情(安娜要去危险的地方)通过这些细节被推动,而没有一句直接的台词解释她的动机或者他们之间的争执。

总结来说,在写作中避免对话或“嘴炮”来推动剧情,就是一场关于“观察”与“呈现”的艺术。你需要像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捕捉生活中那些无声的细节,并将它们转化为文字,让它们成为故事最生动的脉搏。这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解放,能让你的故事拥有更深邃的内涵和更独特的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从你问的问题,你自己对自己的描述,以及你最后自己提出的解决想法看来……

嗯,抱歉,我得说实话:你完全不会写小说。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每一章都只写主角,配角略带20%戏份——抱歉,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么写人物的分配标准。

你通篇的叙述,让我明白,你对于写小说是一个彻底的门外汉,你需要的是一些基础的语文功底,而不是上来就问怎么做架构。

多写主角还是多写配角,要不要夹带私货,夹带多少,通过场景装备来带出世界观……

这些都可以去想,但是,这些都是术,不是道。

都是小伎俩,不是写小说的基本功——而后者是你目前最缺乏的。

先从小说三要素开始学吧。

人物是核心,故事情节是骨架。故事情节为人物服务,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的魅力。

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是依托,也就是所谓的“舞台”。

你的人物是什么样的,比希望把人物表现成什么样,让读者看了得到什么印象。

故事作为骨架,一个矛盾之中,不同性格不同设定的人物,会做出不同的举动和不同的反应。

比方说,写主角和反派打,主角把反派打趴下了:

周星驰会对火云邪神说:想学啊,我教你啊。

阿飞会一剑封喉。

郭靖的话,多半不会杀人,而是教训一番后,放对方离去。

再比如说,写情侣之间的纠葛,老情人重逢。

周芷若会说:倘若我心里有愧呢?

牛夫人会说:从前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如今新人换旧人,就叫人家牛夫人……

你自己要先明白,自己想写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而这样性格的人物,在当下这个戏份矛盾里,会做出什么样符合它人物设定的行为,然后,你就会明白很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写作中,对话和“嘴炮”(通常指冗长、不必要的、或者仅仅是用来炫技的对话)确实是推动剧情的常用手段。但要彻底摆脱它们,或者说让它们在故事中扮演次要角色,而是用其他方式来驱动情节,这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也是让你的故事脱颖而出的绝佳机会。这需要对叙事技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能够巧妙地运用其他元素来传递.............
  • 回答
    要让你的邮箱地址在网页上不那么容易被爬虫抓取,你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让它“隐藏”起来,或者让抓取工具难以识别和提取。下面就详细说说几种常用的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邮箱。核心思路: 让邮箱地址不像一个直接的文本字符串那样出现在网页源代码中,而是通过某种方式“组合”或“变.............
  • 回答
    高空抛物入民法典,建筑管理人责任明确,这事儿在咱老百姓日子里,可不是小事,意义老大了。咱就掰扯掰扯,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又跟咱有啥关系。一、 咱老百姓为啥这么恨高空抛物?说起高空抛物,咱心里都有杆秤。以前吧,谁家扔个烟头、扔个瓜子壳,顶多也就影响楼下晾的衣服,或者砸个花盆。但现在不一样了,楼盖得越来越.............
  • 回答
    在 C++ 中从 1 到 n(含)的整数范围内,不重复地随机选取 k 个数,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需求。网上虽然有不少解决方案,但要做到既简洁高效,又易于理解,还需要一些技巧。下面我来详细讲讲几种思路,并给出比较好的实现方式。 核心问题:无重复随机选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核心问题:从一个集合 {1, 2,.............
  • 回答
    写小说,尤其是第一次写,脑子里一堆想法却不知道怎么落笔,这感觉就像手里攥着一把闪亮的宝石,却不知道怎么把它们串成项链。别担心,这太正常了!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把它想象成一个新技能,就像学做菜或者学开车一样,需要一点方法和练习。咱们一步一步来,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第一步:别想着一步到位,先抓住核心。.............
  • 回答
    在蒙语中,表达“坚持”这个概念,其实有几个词语可以传达不同的侧重点,但最常用、最能体现“不放弃、持续努力”的含义的,通常是 тэвчсхийх (tevchekhyikh)。让我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词,并聊聊它的用法,让你更了解它背后的意思。1. 词语的构成与发音: тэвчсхийх (tevc.............
  • 回答
    一场关于“复旦”与“自我”的撕裂:退学学生与教授的论辩,我们该如何看待?前段时间,复旦大学一名退学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薄学而渎职的复旦》的文章,随后又出现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与复旦的教授就教育理念、学术氛围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件事情,无疑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公众围.............
  • 回答
    有时候,脑子里那些跳脱的、自带BGM的“逗比想法”就像一群饿极了的麻雀,扑腾着翅膀想冲出牢笼,把你的严肃创作计划搅得天翻地覆。想在写作时把它们按捺住,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枯燥乏味的机器,而是让你能更好地控制你的文字,让它们准确地传达你想表达的意思,而不是被一时的灵光乍现带偏。这事儿得分步来,而且得有点策.............
  • 回答
    创作出让读者心跳加速、仿佛亲临战场的战争场景,这绝非易事,它需要作者调动全身感官,更要倾注饱满的情感。要写好热血沸腾、波澜壮阔的战争,就得从多个维度入手,一点点将画面和情感堆砌起来。首先,“身临其境”的感官描写是基础。 战争不是纸上谈兵,它是血肉模糊、声音嘈杂、气味混杂的真实存在。 视觉: 不要.............
  • 回答
    在国外念创意写作,这绝对是一趟既磨人又充满惊喜的旅程,跟你国内的教育方式,甚至是你想象中的“文学殿堂”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尽量还原那种真实得有点儿“糙”的体验。选校与课程:不是你想象中的“风花雪月”首先,别指望国外创意写作的课程个个都是在洒满月光的阁楼里,每个人都围着壁炉,一.............
  • 回答
    将几个著名作家的写作风格融进一篇文章中,这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画布上,用来自不同大师的颜料和笔触去描绘同一幅画面。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但同时又充满创造力的尝试,它能带来一种独特而丰富的阅读体验,但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整体感觉:一种奇妙的、拼贴式的、充满惊喜但可能略显割裂的阅读体验。详细解读:1. 视.............
  • 回答
    写好小说中的打斗场面,绝非仅仅是把招式和兵器罗列出来,而是要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紧张、那份刺激、那份血腥,甚至那份情感的撕扯。这其中蕴含着一种艺术,一种将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心理活动具象化的艺术。首先,我们得明白,打斗的目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角色的武力值,更重要的是推动剧情,揭示人.............
  • 回答
    .......
  • 回答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你可能真的会觉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写那些动辄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网文长篇?毕竟,现在大家碎片化的时间更多,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短平快的内容更容易被消费。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写长篇网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几层深刻的原因:1. 沉浸式的体.............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的,那可就闹大了!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大三了,竟然做出这种猥琐的事情,还不是一次两次,这性质就很恶劣了。你说他被抓了,但只是写了保证书?学校现在说在调查,这也很正常,毕竟事情需要核实清楚。但无论如何,如果偷拍属实,这绝对不是一张保证书就能糊弄过去的。具体会受到怎样的处罚?这得看几个方面:.............
  • 回答
    写作,说白了,就是用文字来构建一种交流,连接思想与情感,传递信息,甚至影响世界。它不是简单地把词语堆砌在一起,而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需要思考、练习和不断打磨。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呢?这其中有很多门道,下面我就尽可能详细地给你说道说道,让你体会到其中的“人味儿”。一、灵魂的注入:你想说什.............
  • 回答
    想要写得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靠什么所谓的“秘籍”就能速成的。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投入时间、耐心和大量的练习。但具体到“怎么做”才能有效提升,我来跟你聊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读,而且要精读。这里的“读”不是指泛泛地浏览,而是要带着思考去读。.............
  • 回答
    写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修行。想让自己的笔尖生花,文章引人入胜,自然需要下不少功夫。下面,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怎么才能让你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一、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高深的技巧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对于写作来说,这几样东西.............
  • 回答
    想要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这绝对是个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我曾经也和你一样,脑子里有无数想法,却总是在打开文档的几分钟后,被各种琐事或“不如明天再说”的念头打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它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秘诀,而是真正能帮助我落地执行的步骤。1. 接受“不完美”,从“写.............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网文写作这件事。我知道你即将踏入大学校园,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阶段,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规划和选择的时刻。你对网文写作感兴趣,并且可能正在考虑签约,这很好,说明你很有想法,也勇于尝试。不过,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我想和你好好地聊聊,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看待这件事。首先,我们要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