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nba跟现在大大不同,除了太阳这样超越时代的先行者之外,整个联盟的风气都是血磨阵地战。一场比赛双方八十几分对八十几分非常常见,那个年代每个队都有自己的重型内线,犹记得小牛老板库班对这类球员偏爱异常,什么海伍德,丹皮尔都能在他那里捞到大合同。
姚主席刚进联盟那时就是因为对抗不足在赛场上屡屡吃瘪。新秀赛季才是13+7的水平。他要是不增重,就没法成为那个时代的内线大杀器,也没法打出后来那么高的表现,更有可能因为身板太弱受伤更多。
他增重是顺应那个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增重不是为了对抗奥尼尔,而且为了对抗全联盟所有的重型内线。当然增重对他来说是双刃剑,既让他成了那个年代的超强杀器,也为他后来腿脚频繁埋下了隐患。但换言之,如果不增重,在那个年代,只怕会陨落的更快更早。
可叹,姚明在时,我们总觉得会有下一个姚明,对易建联的要求过于苛刻,一群键盘侠整天在网上狂黑。今日阿联也步入生涯暮年,我们悲哀的发现,原来中国如今连个能接班阿联的人都没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