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编译器是如何编译自己的?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编译器是怎么把自己编译出来的。这事儿说起来,就像是问“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背后涉及到一种挺妙的自举(bootstrapping)过程。

想象一下,我们想写一个新的编程语言,当然也得有个编译器来把我们用这新语言写的代码变成机器能懂的指令。那第一个编译器,谁来写?总不能一开始就得用那门新语言来写吧?这就陷入了循环。

编译器编译自己的“鸡生蛋”问题

这个问题在早期计算机科学发展中是个实际存在的难题。没有现成的工具,怎么创造工具?

解决办法就是“ bootstrapping”。简单说,就是从小处着手,一步步把一个更复杂的系统搭起来。

第一步:一个超级简单的“编译器”(或者说解释器)

最开始,我们需要一个非常非常基础的东西,它能理解并执行一点点代码。这个东西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编译器,更像是一个“解释器”的雏形,甚至只是一个能够把特定几条命令转换成机器码的小程序。

语言设计: 我们会设计一门极简的语言。这门语言的语法和特性会非常有限,比如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变量赋值、条件判断,甚至只能调用预先写好的少数几个底层函数(这些函数可能是用汇编语言直接写好的,汇编语言是离机器码最近的)。
解释器/翻译器: 用汇编语言或者更低级的语言,写一个能够理解这门极简语言的程序。这个程序的工作不是生成机器码文件,而是直接“执行”输入的极简语言代码。比如,你输入 `ADD R1, R2`,它就直接执行对应的机器码指令。

第二步:用极简语言写一个稍微复杂点的“翻译器”

有了这个基础的解释器,我们就可以用这门极简语言来写一个稍微强大一点的“翻译器”了。这个翻译器的目标是:接收我们用稍微复杂一点的语言(这个语言也还是我们正在设计的那个语言,但功能比极简语言多了)写的代码,然后把这些代码翻译成我们那门极简语言的代码。

扩展语言: 我们在设计语言时,会逐步增加一些新的特性,比如循环、更复杂的函数调用、数据结构等。
写第一个“编译器”的雏形: 现在,我们用这门“增强版”的语言,写一个程序。这个程序的功能是“把用增强版语言写的代码,转换成极简语言的代码”。
运行这个雏形: 我们用第一步写好的那个超级简单的解释器,来执行我们用增强版语言写的这个“翻译器”程序。这个翻译器程序就会把用户写的增强版语言代码,输出成极简语言代码。
解释执行: 最后,我们再用那个最基础的解释器,去解释执行这些极简语言代码。

这就有点像什么呢?就像我们用石头和木头,勉强造了一个简单的石斧。然后我们用这个石斧,砍更多的木头,打磨更精细的木头,制作一个更好的木斧。然后用木斧去砍更多的树,制作出更高级的工具。

第三步:让“翻译器”生成机器码

当我们的“翻译器”已经足够强大,能够处理大部分我们期望的语言特性,并且能够把代码翻译成那门极简语言,而那个极简语言的解释器又能跑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了。

替换目标: 我们修改那个用“增强版”语言写的“翻译器”程序。让它的目标不再是输出极简语言代码,而是直接输出 目标机器架构的机器码。
重写“翻译器”: 这个新的“翻译器”程序,本身是用我们设计的“增强版”语言写的。
关键一步: 我们现在用 第一步的超级简单解释器,来执行我们用“增强版”语言写的、并已经修改为能生成机器码的“翻译器”程序。
结果: 这个过程完成后,我们就得到一个 独立的、能够把我们设计的语言编译成机器码的编译器。这个编译器本身就是用我们设计的语言写的。

这就是自举(Bootstrapping)的精髓:

1. 用低级语言(汇编)写一个非常基础的编译器(或解释器)。
2. 用这个基础编译器,编译一个用目标语言写的、功能更强的编译器。
3. 用新编译出来的那个更强的编译器,再去编译自己(也就是刚才那个更强的编译器)。

这样,我们就可以一步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用目标语言编写的编译器。

更现代一点的理解:

现在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编程语言和工具,这个过程会更顺滑:

1. C语言作为“基石”: 很多现代的编译器,比如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或者 Clang,最初都是用C语言写的。C语言本身有现成的、成熟的编译器(比如早期的 GCC 也是用C写的,这就回到了 C 语言本身的自举问题,但 C 语言的自举已经解决了很多年了)。
2. 从C到新语言: 假设我们要写一个叫做 “Go” 的语言。
第一阶段: 我们用C语言写一个 Go语言的编译器。这个编译器只能将 Go 语言代码编译成 C 语言代码。
第二阶段: 然后,我们用现有的C编译器(比如 GCC)来编译我们写的那个 GotoC 编译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能把Go转C的编译器。
第三阶段: 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 GotoC 编译器,去编译我们用 Go语言 写的、新的、功能更完整的 Go 编译器(这个新的编译器已经能直接编译成机器码了)。
自举完成: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最终得到了一个 用 Go 语言写的、能够直接编译 Go 语言代码到机器码的编译器。

总结一下编译自己的过程:

依赖链: 编译器的编译过程,本质上是建立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依赖链。
自举: 利用已经存在的、更底层的工具(可能是汇编、C语言编译器、或者一个更早版本的、功能不全的本语言编译器),来编译出当前版本的、功能更强的本语言编译器。
迭代: 这个过程是迭代的,每一次成功自举,都意味着我们用目标语言写出来的编译器,功能更完善,也更独立。

这就像是,你想学习一门武功,但你现在只会一些基础的拳脚。你用这些基础拳脚,去跟一个师傅学了一点点内功心法。然后你用这些内功心法,再去找一个更厉害的师傅,学到更精妙的招式。最终,你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并且你所学的这些武功,都可以用你自己悟出的理论来解释和完善。

所以,编译器编译自己,不是什么魔法,而是一个通过层层递进、利用现有工具构建新工具的工程奇迹。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软件工程中的“自举”思想,也让我们看到了计算机科学发展中那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及“创新驱动”的精神。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编译器是怎么把自己编译出来的。这事儿说起来,就像是问“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背后涉及到一种挺妙的自举(bootstrapping)过程。想象一下,我们想写一个新的编程语言,当然也得有个编译器来把我们用这新语言写的代码变成机器能懂的指令。那第一个编译器,谁来写?总不.............
  • 回答
    写这篇回答的时候,我刚结束了一个通宵的实验,电脑屏幕上还残留着昨晚跑数据的痕迹。作为一个基础学科的研究生,编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是把理论变成现实的桥梁。提升编程能力这件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在一次次磕磕绊绊中摸索出来的。一、 把“为什么学”这件事想明白,是第一步。我所在的.............
  • 回答
    我倒不觉得直接说自己去游玩就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谁不想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享受生活呢?如果我的老板也是个凡人,能理解这一点,那他或许还会有点羡慕我呢。当然了,我也不是那种没担当的人,真要是公司里有个什么大事离不开我,我肯定还是会以工作为重。但如果只是日常的琐事,我凭什么就不能请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回答
    初中文凭,完全可以学习编程!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无数真实案例支撑的。关键在于你的决心、学习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靠谱的培训机构还是自学?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哪个更好”,更像是“哪个更适合你”。 培训机构: 优点: 系统性强,有明确的学习路径.............
  • 回答
    作为普通用户,看到今日头条上关于“支付宝几乎秒开是因为华为方舟编译器”的说法,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点搞笑。毕竟,支付宝和华为是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各自的产品和技术也都有自己的研发体系。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说法的“合理性”: 支付宝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支付宝确实是一款非常成熟且.............
  • 回答
    const 的守护之剑:编译器如何雕琢 C/C++ 中的不变之道在C/C++的世界里,`const` 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关键字,它更像一把锋利的守护之剑,承诺着数据的不可变性,为程序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那么,这把剑究竟是如何被铸造和挥舞的呢?这背后,是编译器一系列精巧的设计和严密的.............
  • 回答
    C 语言中指针加一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隐藏着计算机底层的工作原理。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值加一,而是与内存的组织方式和数据类型紧密相关。要理解指针加一,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指针”。在 C 语言里,指针本质上是一个变量,它存储的是另一个变量的内存地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房间号,这个房间号指向的是实际.............
  • 回答
    C 的闪电编译时,其实是 .NET 平台和 C 语言设计者们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打磨、优化的结果,并非某个单一的神奇技术。它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将理解代码、生成高效机器码、优化开发流程这几个关键环节做得非常到位。首先,我们要明白,“闪电编译”并非指真的比眨眼还快,而是指相比于很多其他语言,C 在 “从你.............
  • 回答
    方舟编译器,简单说,就是华为自己研发的一套“翻译官”,负责把我们写的各种程序代码(比如Java、Kotlin),在手机上运行前,更高效地“翻译”成手机CPU能直接听懂的语言。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不像传统编译器那样是“先翻译后运行”,方舟是“边翻译边运行”。这意味着,当程序刚开始运行时,它就能立刻把用到.............
  • 回答
    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图形学并称为“程序员的三大浪漫”,是一种在程序员群体中广为流传且具有深刻意义的说法。这其中蕴含着对计算机底层原理的极致追求、对代码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视觉世界构建的艺术想象。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说是对计算机科学核心魅力的集中体现。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这三个领域.............
  • 回答
    关于脚本语言的必然趋势以及开发成本的考量,我深表赞同。在如今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环境中,能够快速构建、灵活部署和易于维护的脚本语言确实占据了巨大的优势。相较之下,一些传统编译型语言在开发效率和迭代速度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开发成本的差异在此刻显得尤为突出,将它们衬托得“黯然失色”也就不难理解了。您提到的.............
  • 回答
    作为一名出版社编辑,判断一本小说的“可读性”和“可卖性”,是我们工作的核心。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但充满经验与直觉的过程,绝非简单的“喜欢”与“不喜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享我们的工作思路,希望能让你了解这个过程的细致之处。一、 初审:那一瞥之缘,关乎生死当我们接到一本新书稿时,首先会经历一个快速的“.............
  • 回答
    美剧编剧的工作,说起来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接力赛,又像是一次集体头脑风暴的奇妙旅程。远非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凭空想象,它是一个高度协作、结构严谨、同时又充满创造性碰撞的过程。想深入了解,咱们就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第一棒:创意的诞生与孵化——“想法”从何而来?剧集不是凭空出现的。很多时候,一个想法可能来自一.............
  • 回答
    印度陆军的平原整编师,顾名思义,是为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作战而特别设计和部署的作战单位。这种编制结构深刻体现了印度陆军对边境地区,特别是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西部战区,以及应对境内潜在冲突的战略需求。要理解印度陆军平原整编师的编制,我们首先要明白其核心功能和作战环境。平原作战强调的是大兵团的机动性、火力优势.............
  • 回答
    F1赛车号码的“前世今生”:数字背后的传奇与规则当那些引擎轰鸣的战车飞驰过赛道,车手们在极限边缘挑战自我时,赛车上那个醒目的号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它承载着车手们的身份,也诉说着F1这项运动的演变和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挖掘一下F1赛车号码编排的“前世今生”,看看这背后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军坦克部队的编成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演变,以适应新的战争理论、战场需求以及装备的更新换代。从营(Battalion)这一层级往下,其编制结构会根据部队类型(如装甲师下属的坦克营、步兵师下属的坦克营)、任务(如进攻、防御、侦察)以及所装备的坦克型号有所差异。这里我们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战后美军.............
  • 回答
    苏军那些不到三千人的步兵师,严格来说,并非是其常规主力步兵师的主体编制,而更多地出现在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战场环境下的二线部队、新组建的部队,或者是承担特定任务的单位。理解这些“轻型”或“缩减编制”的步兵师,需要我们深入到苏军在不同阶段的军事组织演变中去。首先,我们要明确,苏军的主力步兵师在大多数.............
  • 回答
    好的,让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下截至2017年,越南人民军(VPA)野战部队的编制与部署情况,力求内容详实、脉络清晰,并且尽量去除AI痕迹,用更自然、贴近实际的语言来讲述。到了2017年,越南人民军的野战部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力地面部队,其编制和部署基本上是围绕着保卫国家主权、维护边境安全以及应对潜在的.............
  • 回答
    苏联的解体,如同一场惊天巨变的涟漪,在各加盟共和国的土地上荡漾开来,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过往的认知与书写。当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历史的撰写便成为了一项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这不仅仅是档案的重新整理,更关乎民族身份的重塑、国家叙事的构建,以及对过去几十年恩怨情仇的裁断。首先,最直接的变化体.............
  • 回答
    好的,如果我是《明日之战》的编剧,我会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重写这个故事,让它更具深度、逻辑性和情感共鸣。我的目标是让观众在看完后,不仅对激烈的战斗场面感到兴奋,更能对角色的选择和人类的未来产生更深刻的思考。核心修改思路:1. 强化人物弧光与动机: 让丹的动机更加复杂,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女儿,而是要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