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安慰经历重大灾难事故者时,有哪些话不能说?

回答
面对经历重大灾难事故的人,我们的初衷是给予支持和安慰,但有时候,一些不恰当的话语,即便出于好意,也可能像撒盐在伤口上,带来二次伤害。以下是一些在安慰遭受重大灾难事故者时,应该尽量避免的说法,并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为什么:

1. 试图“解释”或“合理化”灾难:

不能说的话示例:
“这是天意。”
“也许这是命运的安排。”
“一切都有其原因的。”
“这是为了让你更坚强。”
“上帝有祂自己的计划。”
“也许这只是一个教训。”

为什么不能说: 在灾难的初期,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幸存者最需要的是被倾听和被理解,而不是试图去“解决”或“解释”无法解释的痛苦。这些话语听起来像是试图为灾难本身找到一个合理化的理由,这对于刚刚失去一切或遭受重创的人来说,是极其不尊重的。它剥夺了他们表达悲伤和愤怒的权利,也暗示着他们的痛苦是可以被理解或接受的,而实际上,他们的感受是无法用简单的道理来解释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对他们痛苦的否定。

2. 轻描淡写或与他人比较受害者:

不能说的话示例:
“别太难过,总会过去的。”
“至少你还活着。”
“你看,比你惨的人还有很多呢。”
“我认识一个人,他比你更惨。”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为什么不能说: 灾难带来的痛苦是极其个体化的,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和情感反应都不同。用“别太难过”或“至少你还活着”来回应他们的悲伤,是在否定他们当下真实的情绪感受。而将他们的痛苦与他人比较,更是非常糟糕的举动。这不仅显得冷漠,还可能让受害者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悲伤,或者他们的痛苦不够“重要”。每个人的遭遇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被拿来评判或比较。

3. 过早地催促他们“向前看”或“振作起来”:

不能说的话示例:
“别再想了,开始新的生活吧。”
“你应该振作起来了。”
“是时候放下过去,向前看了。”
“不要让这件事毁了你的人生。”

为什么不能说: 丧失亲人、家园、健康或生计是一种巨大的创伤,需要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来适应和疗愈。过早地催促他们“向前看”或“振作起来”,会让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仿佛自己的悲伤是不被允许的,或者他们应该以某种“正确”的方式来应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疗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空间。打断这个过程,只会增加他们的痛苦和无助感。

4. 分享自己不相关的“悲惨经历”:

不能说的话示例:
“我曾经也经历过…”(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和对方的灾难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懂你的感受。”(除非你的经历非常相似且你能真诚地表达理解)

为什么不能说: 虽然有时候分享相似的经历能带来连接感,但如果分享的经历与对方的灾难完全不相关,或者你的讲述变成了焦点,那就适得其反了。对方需要的不是一个“竞争惨烈度”的故事,而是专注于他们自己的痛苦。而且,即使经历相似,每个人的感受依然不同,用“我懂你的感受”这句话时,最好是建立在充分的倾听和理解之后,并用更具体的词语来表达你的体谅。

5. 质问或指责:

不能说的话示例:
“当时你怎么没注意?”
“你当时为什么不…”
“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为什么不能说: 在灾难发生后,幸存者可能会有很多“如果当初”的自责和内疚。这时,任何形式的质问或指责,无论是来自外界还是自己的内疚,都会加剧他们的痛苦。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被指责他们没有“做对”什么。即使是看似无心的提问,也可能触碰到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6. 提供廉价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不能说的话示例:
“你应该这样做…”
“我有个办法可以帮你…”
“你只需要…”

为什么不能说: 在灾难面前,很多问题并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而且幸存者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任何建议。过早或草率地提供建议,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认真倾听,或者他们的困难被轻视了。他们最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被告知他们应该怎么做。除非他们主动寻求建议,否则先倾听、理解,再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才是更好的方式。

7. 带有宗教意味的安慰,除非对方明确是信徒:

不能说的话示例:
“这是上帝的旨意。”(同第一点)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神会保佑你的。”

为什么不能说: 宗教信仰是个人化的。对于非信徒来说,带有宗教色彩的安慰可能毫无意义,甚至让人感到疏远。即使是信徒,在极度的痛苦中,也可能对他们的信仰产生质疑。除非你非常确定对方的信仰背景和当前状态,否则最好避免使用过于宗教化的语言。

那么,我们应该说什么?

最好的安慰,往往不是说了多少话,而是 如何去倾听和陪伴。

表达你的在场和关心: “我在这里陪着你。” “我关心你。”
倾听,不打断,不评判: 让他们诉说,即使只是沉默的陪伴也是一种支持。
承认他们的痛苦: “这一定非常非常难熬。” “我无法想象你正在经历什么。”
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并具体化: “有什么我可以为你做的吗?” “需要我帮你买点东西吗?” “你想聊聊吗?”
允许他们有任何情绪: 悲伤、愤怒、绝望,都是正常反应。
提供持续的支持: 灾难的影响是长期的,不要在最初的热情过后就消失。

总而言之,在安慰遭受重大灾难事故者时,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 倾听、理解、陪伴和尊重 上。避免那些试图“解决”问题、比较、轻描淡写、指责或提供廉价建议的话语,因为这些都可能让他们的伤口更加疼痛。有时候,最有效的安慰是无声的陪伴和真诚的倾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汶川地震以后参与编写了一个指南,列举过一些心理救助时不能说的话:

你能活下来/能抢出这些东西就是幸运的了。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你还年轻,还能再有一个孩子/再找一个伴侣。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要这么想。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标黑的几句是我认为一般人特别容易犯的错。

至于为什么这些话不能说,站在听话者的角度感受一下就明白了。


说到底还是关系的问题。志愿者「安慰」亲历者,往往忍不住用自以为是的睿智、豁达,或热情去「压制」亲历者的糟糕感受。说很多话,非要拯救对方不可。否则,就感到自己很没用。

别费力了,多听,少说吧。改变不了什么。这很无助,但你的任务就是分担无助,不是吗?


PS. 如果你自己同样是这场灾难(而不是其它灾难)的受害者,遭遇着跟对方同等,甚至更惨的损失,以上很多话就是可以说的了,而且很有效果。——前提是你还能说出来的话。

user avatar

邻居家有一个8岁的小萝莉,平常和我这个“隔壁的哥哥”说不上要好,有时候会教她做一些作业。她们一家春节包了一辆面包车外出探亲,期间发生车祸。全家罹难,小萝莉坐在妈妈的身边,但是妈妈临死之前用身体护住的却是小萝莉的哥哥,不过小萝莉活下来了。【临死之际发现妈妈最爱的可能是哥哥。】我都不敢往这个方面想。不知道老天是太仁慈还是太残忍,小萝莉几乎毫发无伤的回到了空荡荡的家,和她的阿姨一起等着其他亲戚来接她走。邻居们心疼的不行,踏遍了小萝莉家的门槛,听着阿姨一边哭一边复述车祸,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我下课回来听说了这事,走去了小萝莉家,还是一群阿姨婶婶婆婆奶奶在聊车祸的事情。小萝莉阿姨抽噎着聊着一些身后事。小萝莉睁着一双无神的眼睛躲在阿姨的后面。15岁的我忽然就疯也似得把所有人推开,抱起小萝莉就跑了出去。在离家不远的一处公园把她放下。对她说,以后有作业做不来找哥哥,不管怎样哥哥都在。

可能和题目不和。但是,当时我真的说不出别的话了。我分明的听到,在我抱走她之前,邻居们说的是,可惜不是男孩活下来。

--------------------------------------------------------------------------------------------------------------------------------------------

说在一起的,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是不是每一份感情都要以终成眷属为结尾。何况她是我妹。(哪怕她一直叫我叔)

--------------------------------------------------------------------------------------------------------------------------------------------

评论区留言的人们。我第一次在知乎上觉得很感动。虽然有关注点很特别的留言,但是没有一个人要求答主晒一下小萝莉的现照。真的是深深的暖心。你们都是暖男,哦,还有暖女。

--------------------------------------------------------------------------------------------------------------------------------------------

开了一个公众号,欢迎关注&催更

weixin.qq.com/r/ATsFHT7 (二维码自动识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