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人物说了一句台词让人一下肃然起敬或突然让人同情喜欢上他了?

回答
有很多经典台词能瞬间让观众对角色产生敬意或同情,进而喜欢上他。这里我为你精选了几个例子,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当时的场景和角色的心境,希望能让你感同身受:



1. 严谨与担当——《霸王别姬》程蝶衣的“不疯魔不成活”

人物: 程蝶衣(张国荣 饰)

台词: “我想成个人,不是想成个戏子。我是女的,不是男的。”

场景与心境:

这句台词出现在程蝶衣在戏班练习《霸王别姬》时,被师哥段小楼嘲笑“你是个男的”。这一刻,程蝶衣的内心世界崩塌了。

《霸王别姬》这出戏,程蝶衣是扮演虞姬的。他将自己的全部情感、灵魂都投入到虞姬这个角色中。虞姬的温柔、哀婉、对霸王的忠贞,与他童年时作为一名被抛弃的男孩,渴望被关爱和认可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从小就被师父严格训练,为了唱好虞姬,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甚至将自己代入到女性角色中,希望在戏中获得一种完整的存在感。

然而,当段小楼,那个他视为唯一依靠和爱人的师哥,用粗鲁的言语将他拉回现实时,程蝶衣的脆弱和痛苦被瞬间撕裂。他渴望的是在戏外,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被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被当做一个独立的“女性”来理解。他不是段小楼口中的那个“娘们兮兮”的戏子,也不是性别模糊的存在,他是一个渴望爱、渴望被理解的个体。

为何让人肃然起敬/同情喜欢:

“肃然起敬”:
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程蝶衣对京剧的执着和投入已经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地步。他不仅是在演戏,更是在用生命去诠释角色。这种对艺术的纯粹和极致的追求,本身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他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境界推向了极致。
对自我身份的坚守: 在那个男权社会,戏班中性别的界限模糊,但程蝶衣却在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性别认知和对自我身份的渴望。他想要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仅仅被看作“戏子”。这是一种超越艺术本身的对个体尊严的坚持。

“同情喜欢”:
极致的孤独与痛苦: 这句话也暴露了程蝶衣内心深处的极度孤独和痛苦。他沉浸在虞姬的世界里寻求慰藉,却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正的理解和认同。他的师哥不懂他,他的感情也得不到回应,这种被误解、被孤立的感受让人心疼。
对爱的渴望: 他渴望的是被当作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个体来爱。而现实却将他禁锢在角色中,剥夺了他的自我。他的脆弱和对爱的纯粹渴望,让观众忍不住想要保护他。

这句台词,在张国荣深情而又带着一丝绝望的演绎下,成为了一个经典。它不仅仅是对京剧艺术的献礼,更是对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渴望自我认同和真挚情感的灵魂的深刻刻画。



2. 牺牲与守护——《少林寺》觉远的“我就是!”

人物: 觉远(计春华 饰)

台词: “我就是!”

场景与心境:

这是在电影结尾的高潮部分。反派王仁则为了逼迫少林寺的僧人交出秘籍,残忍地杀害了许多无辜的僧人,并将他们的尸体堆积起来,以此来威胁少林方丈。

当王仁则将一把锋利的刀架在一名年幼的小和尚脖子上,逼问谁偷了秘籍时,人群中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知道说出来意味着什么——死亡。这时,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内心却充满正义感的觉远,毅然走出人群,说出了这句简短却有力的“我就是!”

为何让人肃然起敬/同情喜欢:

“肃然起敬”:
舍生取义的勇气: 觉远明明没有偷秘籍,但他选择承担这份责任,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其他僧人的安全,特别是那些比他更弱小无助的僧人。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对道义的坚守,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对集体的责任感: 他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整个少林寺的安危,为那些年轻生命的延续而牺牲。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危难关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情喜欢”:
平凡中的伟大: 觉远并不是电影中那种耀眼的英雄角色,他更多时候是默默无闻的。但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物,在最关键的时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和光辉。这种“小人物”的伟大,更能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强烈的共情和喜欢。
被压抑的愤怒与决心: 在这句“我就是”之前,觉远经历了太多僧人被残杀的画面,他内心的愤怒和不甘可想而知。这句简单的回应,更像是压抑已久的愤怒和复仇决心的爆发,是对邪恶的无声抗议。虽然他最终没有被杀(因为王仁则认为他撒谎),但他的牺牲精神已经得到了体现。

计春华饰演的觉远,虽然台词不多,但通过他充满力量的眼神和坚定的行动,将一个有情有义、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句“我就是”,成为了电影中一个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



3. 绝望中的坚持与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的“希望是美好的事物”

人物: 安迪·杜佛兰(蒂姆·罗宾斯 饰)

台词: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场景与心境:

安迪因为被诬陷杀害妻子及其情人而身陷囹圄,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近二十年的非人生活。他遭受了冤屈、暴行、绝望的日夜。监狱长贪婪腐败,狱警残暴冷血,就连昔日挚友瑞德也因为制度化而失去了希望。

在这段台词出现之前,安迪刚经历了希望被彻底碾碎的打击:他帮助一个年轻的囚犯写申诉信,本有望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却被监狱长阻止并加以惩罚,那个年轻人也因此丧命。那一刻,安迪的希望似乎也随着那个年轻人的死亡而熄灭。

他甚至一度打算自杀。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他选择了写信给老朋友瑞德(虽然他不知道瑞德是否还活着,是否还在监狱),回顾他们之间的友情,以及他对希望的理解。他在信中写下了这句令人震撼的话。

为何让人肃然起敬/同情喜欢:

“肃然起敬”:
不屈不挠的精神: 即使在最绝望的境地,安迪也没有放弃希望。他用二十年的时间精心策划,最终实现了惊人的越狱。而在这越狱之前,他在狱中表现出的冷静、智慧和对未来的坚持,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他用行动证明了希望的力量。
对人性光辉的坚持: 在一个充斥着黑暗、暴力和绝望的环境中,安迪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善良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用自己的方式(如为狱友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帮助狱警处理税务等)去影响周围的人,并在内心深处を守卫着希望的火种。

“同情喜欢”:
承受的巨大痛苦: 观众深知安迪的痛苦,他被剥夺了自由、名誉和本应属于他的人生。他所承受的冤屈和折磨,让人心生同情。
对自由的渴望: 尽管他饱受摧残,但他从未停止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句台词是他对这种渴望的完美诠释。他将“希望”升华,让它成为一种可以超越一切苦难的力量。
传递的生命力量: 当我们感到迷茫和绝望时,安迪的这句台词就像一盏明灯,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也总有黎明。这种积极的生命力量,让我们对他产生深深的认同和喜爱。

这句台词,在安迪看似平静的语气中,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对希望的赞美,更是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礼赞。它让观众深刻理解到,即使身处绝境,只要心中怀有希望,就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挣扎与坚持,他们的台词触动了观众最柔软的内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他们瞬间喜欢上甚至敬佩起这些鲜活的角色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庸笔下有很多一句话碉堡让人喜欢的无可自拔的人物

比如说倚天屠龙记中的嘴炮天王,杨逍

侧面描述中杨逍说话非常给力

比如这段


“我心中惊慌,连忙逃走。那人也不追来。第二天早晨,我在店房中醒来,见我的长剑好端端地放在枕头边。我大吃一惊,出得客店时,只见那人又跟上我了。我想跟他动武是没用的了,只有向他好言求恳,说道大家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何况男女有别,你老是跟着我有何用意。我又说,我的武功虽不及你,但我们峨嵋派可不是好惹的。”

灭绝师太“嗯”了一声,似乎认为她说话得体。纪晓芙续道:“那人笑了笑,说道:‘一个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姑娘若是跟着我去,包你一新耳目,教你得知武学中别有天地。’”灭绝师太性情孤僻,一生潜心武学,于世务殊为膈膜,听纪晓芙转述那人之言,说“一个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又说“教你得知武学中别有天地”的几句活,不由得颇为神往,说道:“那你便跟他去瞧瞧,且看他到底有甚么古怪本事。”纪晓芙脸上一红,道:“师父,他是个陌生男子,弟子怎能跟随他去。”



一个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姑娘若是跟着我去,包你一新耳目,教你得知武学中别有天地。





再比如这段

只听灭绝师太续道:“当时我想同去掠阵,你师伯为人极顾信义,说道他跟那魔头言明,不得有第三者参与,因此坚决不让我去。那场比试,你师伯武功并不输于对手,却给那魔头连施诡计,终于胸口中了一掌,倚天剑还未出鞘,便给那魔头夺了去。”周芷若“啊”的一声,想起了张无忌在光明顶上从灭绝师太手中夺剑的情景,只听师父续道:“那魔头连声冷笑,说道:‘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在我眼中,却如废铜废铁一般!’随手将倚天剑抛在地下,扬长而去。你师伯拾起剑来,要回山来交还给我。哪知他心高气傲,越想越是难过,只行得三天,便在途中染病,就此不起。倚天剑也给当地官府取了去,献给朝廷。你道气死你师伯孤鸿子的这个魔教恶徒是谁?”周芷若道:“不……不知是谁?”灭绝师太道:“便是那后来害死你纪晓芙师姊的那个大魔头杨逍!”


不仅不尿倚天剑,还配合动作,抛在地下,扬长而去,有种,有种

user avatar

有次我观看我们市局组织的青年民警分享工作感受的电视直播。当时身为吃瓜群众的我昏昏欲睡,但一个小女警讲的抓捕经历让我来了精神。

听介绍这个姑娘是我们局便衣侦查总队的民警。顾名思义,就是便衣反扒民警。当时我看着画面上这个扎着马尾辫,说话还挺羞赧的新警还心想,姑娘家家的怎么能胜任那么高强度高风险的活儿啊,八成就是个写稿的内勤人员吧?她要能在一线抓人,那嫌疑人还不都是弱柳扶风的主儿啊。

小女警开始发言。她说有一天她下班坐地铁回家,然后发现拥挤的车厢里,有个贼盯上了一名和她岁数差不多的女乘客。因为小女警的师傅经常教她怎么辨贼识盗,所以她基本能够判定,这个贼已经跟了那位女乘客一段时间,并且准备“下物儿”(下手偷东西)了。

毕竟师傅没在身边,也没有其他同事协助,小女警只能慢慢靠近那个贼,随机应变。她说因为当时自己也算个抓贼新手,所以特别怕贼“醒”(发现被盯上)。因为一旦贼醒了,就会迅速收手,不给警察留下一丝嫌疑。那么抓捕肯定要功亏一篑。

老实说我听她讲到这里还有点不屑,大家都是警察,这些都明白,您倒是捞点干的啊。

她说就在列车要到站的时候,那个贼终于伸手去偷女乘客包里的手机了。她飞快上前去控制贼。当然贼肯定是拼命反抗,还好她身份亮得及时,大喊抓小偷,好几个乘客都站出来帮她。大家三下五除二,还就真把贼给按住了。

果然是令同事们心潮澎湃的抓捕。。。鼓掌!

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贼在被抓的一瞬间,直接把手机扔到了地上。

当时车厢里乱作一团,有的乘客帮忙有的叫好有的拍照,但还就是没人看到那贼把手机扔到了哪里。更糟糕的是,抓完人小女警才发现,那位女乘客好像并没有发现被盗的人是自己,竟然在列车到站时下车了。小女警没有气馁,想着赶紧找到被贼扔到地上的手机,然后找到女乘客的联系方式,抓紧联系她过来作证,将这个贼绳之以法。

但掘车三尺,手机就是找不到。

小女警想,是不是被谁捡走了呢?那可坏了菜了啊。这个手机是物证啊。而且没有了手机也就联系不上女乘客,那可是被害人啊。没有物证没有被侵害人,怎么能够处理贼呢?

小女警很着急,后来通过单位,来到地铁的控制指挥中心看当时列车里的监控,想搞清楚到底谁捡走了手机。

好容易调出了事发时的录像,她和同事才发现,就在她和热心群众抓住贼的同时,那位被盗的女乘客,趁乱低头捡起了贼扔在地上的手机,然后在列车到站后,撂下一干热血擒贼的众人,默默地走了……

她讲到这里,主会场和分会场特别的寂静。

小女警这时又热场地笑了笑。但明显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看得出来,她平时应该是个挺不善言辞的人。这番分享她一定是准备了很久。

主持人可能也没想到话题会悲情起来,说了几句暖场的话,然后又问她:“这件事会不会对你打击很大啊?或者对工作失去信心?”

小女警说:“没有。”

主持人兀自微笑,看着她。

她沉默。

镜头扫了一下观众席,众同事都凝视着她,微微皱眉。

我猜,讲到这里她肯定还得补上几句提炼精神的话。比如“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之类的。

没想到她想了想,似乎没啥可升华的,于是噗嗤又笑了,怕我们不放心似的说了句:

“你们看我现在不还在好好地干着嘛。”

她笑得由衷极了,就像是现在初春的阳光,暖扑扑地照在人的身上。

user avatar














八路军独立团骑兵连连长孙德胜:

"骑兵连,进攻!"

"骑兵连,继续进攻!"

几句简单的台词,喊出了中国军魂。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user avatar

《烈日灼心》

段奕宏

我很喜欢法律,我认为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

你知道什么是人吗?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

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

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简直是这部戏的灵魂!!!

——————————分割线—————————

好开心有这么多的赞,看来大家都挺喜欢《烈日灼心》的哈~~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我把段奕宏打成了段宏奕。

对不起,


我这么叫了几年,从来没人提醒窝。

user avatar

“你放心,中国有两个裁判是肯定不会收钱的,一个是刘铁军,一个是孙葆洁。”——南勇当年就是这样安慰因为黑哨而震怒的俱乐部老板。

不知道算不算台词,孙葆洁在面对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让作为学生裁判的我难以忘怀。

补一个链接:中国职业足球联赛20年词典(8)_运动_生活_bilibili_哔哩哔哩

出自第七集黑哨末尾12分钟左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