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资本主义实质是剥削,那么瑞士高福利国家剥削的是谁?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对资本主义和高福利国家运作方式的深刻讨论,并且涉及到一个敏感的议题:剥削。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拆解几个核心概念:

1. 资本主义的“剥削”究竟指什么?

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资本主义的剥削指的是剩余价值的剥削。其核心论点是:

劳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的商品化: 工人在资本主义下,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售给资本家。
工资与劳动力的价值: 工人获得的工资,仅仅是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再生产的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劳动力的“等价交换”。
剩余价值的产生: 然而,工人在工作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所获得的工资。这个超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成为资本积累的源泉。

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通过支付低于工人实际创造价值的工资,从而无偿占有了工人的劳动成果,这就是剥削。

2. 高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瑞士是一个典型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高福利国家。高福利国家的特点是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大量资金,然后用于提供广泛的社会福利服务,例如:

全民医疗保险
高水平的失业救济金
慷慨的养老金和退休金
免费或低成本的教育
儿童津贴和家庭支持
公共交通、文化设施等

那么,如果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剥削,那么瑞士高福利国家剥削的是谁?

从严格的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剥削”的定义来看,在瑞士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剥削依然存在。但问题在于,高福利政策如何影响了这种剥削的程度、形式以及被剥削者的感知和实际利益。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分析角度:

a) 剥削依然存在,但形式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剩余价值的分配: 即使在瑞士这样的国家,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的个人或企业)仍然通过雇佣劳动来获利。工人的工资仍然可能低于他们所创造的总价值。这个“差额”依然是剩余价值。
高福利是剩余价值的再分配: 高福利国家通过高额的税收(包括对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消费税等)来筹集资金。这些资金被用来提供社会福利。从这个角度看,高福利并非否定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而是将一部分由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机制,回流到社会成员(包括工人)手中,以福利的形式体现。
剥削程度的相对降低: 相较于纯粹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高福利国家通过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剥削带来的最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失业救济金让工人失业后不至于立即陷入绝境,医疗保险让疾病的风险不至于压垮个人,高水平的养老金则保障了老年生活。这使得工人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再生产劳动力,也可能降低了工人对资本家压迫的直接反抗的紧迫性。
劳资协议和工会的力量: 高福利国家通常伴随着强大的工会组织和成熟的劳资协商机制。这些力量可以通过集体谈判,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剩余价值的提取量,或者确保一部分剩余价值以更高的工资形式返还给工人。

b) 谁是“被剥削者”?

所有雇佣劳动者: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只要你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是通过出卖劳动力为生,理论上你就可能是被剥削的。在瑞士,大部分人都是雇佣劳动者,因此他们都可能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下,创造了比自己工资更多的价值。
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 尽管有高福利,但由于工资水平和财富分配的差异,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仍然可能承受更大的相对剥削感。他们的工资在扣除生活必需品后,剩余价值的比例可能更高。
全球范围内的劳动者: 瑞士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体系是全球化的一部分。瑞士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生产。因此,瑞士的资本家可能在其他国家剥削当地的劳动者(例如,在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工资雇佣工人,或者利用更宽松的环保和劳工法规)。从这个角度看,瑞士的高福利可能部分得益于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转移和剥削。
未来的世代(潜在的负债): 高福利国家通常也意味着较高的政府债务和对未来税收的依赖。为了维持这些福利,未来的纳税人(包括未来的劳动者)可能会承担更大的财政负担。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未来世代的“剥削”。

c) 对“剥削”概念的扩展或修正:

制度性公平与否? 即使存在剩余价值,一些人会认为,瑞士的高福利体系是一种社会契约。纳税人(包括资本家和劳动者)共同出资,以换取社会的安全网和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在这种观点下,即使有剩余价值的提取,但如果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体系是公平的、能够提供足够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那么“剥削”的负面意味可能会被削弱,甚至被接受为维持社会运转的必要成本。
福利作为一种“补偿”或“利润分享”? 有些经济学家会认为,高福利并非完全是“剥削”的产物,而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应对市场风险而主动采取的一种策略。资本家也可能认识到,一个健康、有购买力的劳动群体,对他们的长期利益是有益的。因此,福利的一部分也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和国家对劳动者贡献的一种“回报”或“激励”。
“被剥削”的主观感受: 剥削不仅是一个客观的经济学概念,也包含主观感受。在瑞士,如果大部分民众对自己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感到满意,并且认为税收是合理且有回报的,那么即使存在理论上的剥削,他们的主观感受可能并不强烈。

总结:

如果将资本主义的实质定义为剩余价值的剥削,那么在瑞士这样的高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剥削依然存在。这种剥削主要体现在:

1. 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无偿占有部分劳动价值。
2. 瑞士的资本可能通过全球化在其他地区剥削当地劳动者。

然而,瑞士的高福利政策:

并非否定剥削的发生,而是对剩余价值进行大规模的再分配,一部分回流给劳动者作为社会福利。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剥削带来的最严酷后果,提高了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通过制度设计、劳资谈判和高税收,可能降低了剩余价值的提取比例,或者将一部分价值以更体面的方式返还给社会。

因此,说瑞士高福利国家“剥削”的是谁,更准确的说法是: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瑞士的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这些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被政府通过税收征集,并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再分配给全体公民(包括劳动者和非劳动者)。同时,瑞士的经济活动可能在更广阔的全球范围内存在价值转移和剥削的现象。

最终,对于这种“剥削”是否“不公平”或“无法接受”,取决于你如何定义资本主义,以及你对社会公平和经济运行的理解。瑞士的模式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通过强大的社会共识和制度设计,试图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师老党立举的例子很好,一个完美的买办资本和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交媾的例子。

可是他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买办资本,却忘了这个买办资本所赖以生存的经济体系到底是谁来主导的。

不把这个主导者打倒,你打倒了一个买办资本,只会催生出另一个新的买办资本,直到这个国家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殖民地。

三座大山,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帝国主义,不打倒帝国主义,买办资本怎么会自己绝户呢?

你看,高贵的帝国主义的剥削,碍于阻力经了买办资本的手,就不能叫剥削了。这波啊,这波是围魏救赵。

user avatar

“高福利国家”与其他非高福利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别并不来源于剥削与否——这本质上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问题。“高福利国家”的福利,很显然是来自于高税收,而美国的福利没有那么高,也是因为美国的税率——特别是针对富豪的税率相对较低。同样,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有高福利——只不过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个模式不能撑下去而已。

而剥削的高低与否,与福利本身并无直接关系。剥削看的是你的剩余价值有没有被有产者侵占,而不是单纯看福利。举个例子,一个农村的小工厂主,年利润20万,但他没有被剥削,因为所有的利润最终都是他自己的。而一个阿里的无股份的程序员,年薪100万,但他被剥削了——因为他要拿100万的年薪,至少要创造四五百万的利润,而多出来的那部分利润显然被持有阿里股权的人拿走了,这就是剥削。

但是很显然,虽然阿里是在剥削,但因为这家企业更好,能够给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更高。假设回家继承小工厂和去阿里当程序员的机会同样摆在你面前,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去阿里挣百万年薪的对吧?而且,当年江浙、福建、广东的很多小工厂主的后代,现在宁愿选择在欧美给人打工,也不愿回来继承工厂,也是因为工作累挣得还不多,还不如轻松坐吃国外福利来得爽。

另外,劳动者工资的高低,也是有剥削者决定的。比如,同样是一个行政岗位,工作强度和内容差别不大,大型上市公司A给的工资是1万,小公司B给的工资是3000。只不过是因为A公司的利润更高,能够给行政岗的员工提供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所以尽管A公司的福利待遇元高于B公司,但不能说A公司没有剥削。

如果从国家层面看,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干的事虽然实质上是剥削,但换了一种隐蔽的方式,也就是把原来的人对人的剥削,换成了产业链对产业链的剥削。就拿苹果来说,一台苹果手机的售价成本大概只占售价的30%~50%左右。也就是说一台1000美元的苹果手机,大约有50%~70%都是毛利润。

这意味着,摄像头、电池、主板、屏幕等这些物料的供应商铆足了劲,也就能挣来500美元的收入,而苹果自己就有500美元的毛利润作为收入。再加上硬件行业利润率本身就低,他们实际上在产业链环节就被剥削了。比如国内的“苹果概念股”之一环旭电子,年中财报营收170亿,利润5亿。而苹果今年的年中报营收596亿美元,利润112亿美元。从这个利润率来说,你说环旭电子被苹果“剥削”了也没问题。

此外,很多资源出口导向的国家,在产业链环节也是被剥削的。因为资源出口导向的国家大多数根本没有大宗商品定价权,你的东西能卖什么价,完全是产业链上有说了算的。换句话说,对于煤矿工人来说,煤老板是剥削他们的资本家,但在产业链上,煤老板也是被上游企业剥削的人。

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福利”都是国家对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但与资本主义相比,共产主义之所以说自己“没有剥削”是因为在这一体制之下,生产资料为全民共有,而社会福利实际上也是把全民的劳动成果进行再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资本家对利润的截留,所以理论上说国民生产的所有财富,都可以再返还给国民。而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所拥有的利润必然远超过普通人。“高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是国家以行政权力的方式向资本家收取较高的利润,然后再将其用于国民,中间不可能脱离资本家这一层。因此,在理论上说,如果双方国民个人生产的财富相等,那么共产主义社会下的福利一定高于资本主义,这是没有疑问的。

进一步说,因为在共产主义体系下,生产资料为全民共有,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也不存在“失业”的概念。我们今天所说的“失业”,是指没有人雇佣你劳动——或者说没人去剥削你,那么你就没有收入来源了。可如果你家里有100套房,靠收房租一年就能挣个几百万,你就算一辈子不上班,这能叫“失业”吗?

你拥有生产资料,你就自然有生产资料带来的收益——当然,如果你参加劳动的话,可以多一份收入。但如果你不劳动,生产资料带来的收益也可以让你活得很好。只要一个国家还存在“失业”这个概念,那么这肯定就不是共产主义。同样,这里面肯定也还是有剥削。

当然,中国现在并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并且经济发展程度也并不高,财富再分配体系也还需要完善,只说“福利”这一方面肯定远不如发达国家。但是,在极个别情况下,所谓“社会主义”的优势还是有所体现的。比如中国有一些农村在乡镇企业建设方面做得还不错,这其中有一些企业是以村集体的名义来创办的,因此这个村的家家户户都有股份。你经常可以在新闻上看到广东、福建、江苏等地方的某些村子一到过年就搞“分红”,只要是村子的人都可以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他们领的“分红”实际上来自于村镇企业外来打工者创造的利润,他们的村民身份就是他们的“股份”。仅从福利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福利可并不比瑞士等国的普通人来的少。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许多北欧国家的财富分配也不完全来自于税收,也包括很多国家投资的收益。比如挪威的国家主权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基金,去年一年的收益是1800亿美元,收益率达20%。从预算来看,2019年挪威的财政总预算是1.35万亿克朗,而从全球养老基金补贴的就有2000多亿克朗。从这个角度上说,挪威政府的确是在靠“剥削”全世界的人来帮自己的国民养老和发福利。对这个事,你可以理解为你们公司让你们每个人交了点钱成立了一个投资基金,然后公司拿这个钱去做投资,每年给你分红。虽然你自己没有付出任何劳动,就是出了点钱,但每年依然会有源源不断地钱进到你的账上。

总之,“剥削”与否看的就是生产资料为谁所有,跟国家福利水平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不想被剥削,完全可以随便注册个公司,再招两个人来给你打工,这样你也就是一个初代资本家,是可以剥削别人的人。但你要是觉得这种一年就挣个十万八万的剥削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给人打工,那就证明剥削这事跟福利待遇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user avatar

答案很简单,剥削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底层人民。剥削者是欧美人和中国的本国资产阶级。

一架空客大飞机就要用一亿件衬衫来交换;在医保普及之前,一盒瑞士的格列卫就可以在中国大陆卖到四万元人民币。看似童叟无欺,实际上与资本家剥削工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资本家说,如果没有他,工人连工作机会都拿不到。从厂房到机器,这些生产资料都是资本家本人的合法资产。正如欧美的高科技是他们的合法资产一样。

而不同于大飞机的刚需性质的剥削,某些产品,比如劳力士手表和爱马仕包包,则属于转嫁型剥削。购买这些产品的中国人多为“管理层”,本质上他们的财富是剥削底层工人们所得到的。

在六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的情况下,中国依然是欧洲绝对的奢侈品消费主力。

“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 币(约合1150亿美元),约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三分之一。 如果以家庭为单位来计算,每户消费奢侈品的家庭平均支出8万元人民币购买奢侈品。”(数据来源:麦肯锡2019)

如果是大飞机、高端机床是我们由于技术落后不得不购买,不得不“被剥削”的话,那么奢侈品又怎么解释呢?当你的领导新买了一辆法拉利的时候,你就应该意识到你们整个公司996的价值所在了。

我认识一位拆迁户,是个土豪,她的LV包包攒了满满一个衣柜。你可以说她个人资产拥有完全自由的处置权利,爱买什么买什么。但是客观上来说,我们纳税人的血汗钱就这样流入了欧洲人的口袋里。

我国限制“白银外流”方面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比如限制部分资本家高消费、外汇管制等。但是,据我对于伦敦奢侈品市场的观察,这一套“限制”在实际操作层面漏洞百出,完全起不到任何效果。

user avatar

20年前,河南省漯河市国资委敲锣打鼓把双汇集团的全部股份全部卖给了华尔街A银行,拿到了一大笔现金,股东们美滋滋排队洛杉矶郊区买房定居去了,漯河地方的领导们一个个全都升官了。

自此,中国食品工业史上最大的肉肠加工厂彻底成为外资企业。这笔大生意最终做成了,漯河市国资委、原双汇股东高管、漯河地方领导、华尔街A银行皆大欢喜。

众所周知,A银行的投资人有瑞典主权基金,韩国养老金,挪威主权基金——从那以后,中国人每吃一袋火腿肠,华尔街赚5块钱,韩国养老金账户上多1块钱,挪威赚1块钱,河南漯河工人赚1块钱。

北欧人躺在床上睡大觉赚的钱,比漯河火腿肠生产线上的工人还要多。

北欧各个福利国家的主权基金在全世界各地投资,可能双汇有他们的股份,Facebook有他们的股份,苹果有他们的股份,腾讯有他们的股份,俄罗斯天然气被贱卖的时候也有他们的股份——总之一个个巨大的、天量的主权基金在全世界运作,然后把赚来的大笔大笔的钱用来给瑞典建大学、给海外移民来的学术精英发工资、给本国老年人发养老金、扩建中小学、发社会福利、修路扫雪、雇人修博物馆维护公园等等社会财政需要维持运转的事情。

同时被贱卖给欧美资本的,还有南孚、汇源、大宝、银鹭、小护士等几十个企业——当然还有软银和雅虎当年砸钱的阿里巴巴,以及南非某公司大笔持股的腾讯,还有海外资本当年炙手可热的抖音快手B站,他们代表了各行各业内中国最优质的民族资产——但是我们自己的资本(尤其是中国自己的国资银行、地方银行、主权基金、国资委、国家投资集团)却在持股浪潮中错过了一大堆。

你不要以为“苏联解体是俄罗斯的灾难,苏联资产被贱卖美国是美国人的阴谋”——国有民族资产被贱卖当时同样广泛存在于中国东部各个省份,不存在什么欧洲和美国人的“全球阴谋”——他们只是带着大笔大笔的现金,而资本家们卖本国股份的时候,一个个都沏茶倒水、西服革履、喜笑颜开、敲锣打鼓地签合同舔皮鞋,嘴上说的都是“为了企业走向国际化,引入国际资本,跟现代管理制度接轨”,脑子里想的都是“终于大把大把地拿到了美元,赶紧去orange county华人区买房,生美国孩子送去斯坦福”。

如果双汇被美国超级火腿肠厂商挤兑得快倒闭了,资本合谋坑害河南民族企业,被迫贱卖给A银行也就算了——问题当年是一群人敲锣打鼓卖股份,为的就是中国民族企业高管们集体早日套现,滚到洛杉矶郊区移民过上像myspace普通程序员一样的吃costco割草坪的生活。

你他妈管这叫“剥削”?

我感觉这叫“河南人民的血汗钱被买办主义官僚贱卖”。

思考题:到底是谁抢走了你们的大house?

user avatar

老渔夫在海边哭泣。
一个人民富豪走了过了。
“先生,你为什么哭泣呀?和我说说吧。我这个人是最爱做慈善的了。”

老渔夫擦了擦眼泪,眼中流露出喜悦
“老爷,您是个有善心的人。这可真的是太好了,我的苦难对您来说,一定不是什么问题。我现在就和您说一说我的困难吧。请不要嫌弃老头子的啰嗦。”

人民富豪点点头“老爷子,您请讲,我这个人还是很有礼貌的。”

老渔夫开始讲了起来:“我家祖上一直都靠捕鱼为生。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和技术吃饭。但到了我这代,日子越来越难了起来。先是有人说海边的沙滩被人承包了,不让我们住。这也倒不是不能接受,我们习惯了住在船上的。这已经是我年轻时的事了,我就这样在船上活了大半辈子。可最近有人又说这片海被人承包了,不让我们在这儿捕鱼。这可真的是要了我的老命了!”

老渔夫叹了口气,忍不住又哭起来。

“要是就这样,还能苟活,我们是惯于冒险的,近处的海域不让捕捞,到那远点的海域捕鱼就是了。可近来又有人把那做渔船的材料都给买光了,我们是万万买不起的。没有了土地,海洋,还失去了捕鱼的网和船,这可让我们怎么活?”

富豪点了点头,笑着说:“这可真的是太简单了。我这个人是惯于做慈善的。我最近组织了一个渔业公司。不但买了这些沙滩和海域,还买了一大批渔船。老先生,你这样有技术的老渔夫,我是很欢迎的。欢迎你来我的公司工作呀。如果你有能耐,你还能管理其它渔夫,那你可是发达,成为上流人士喽。”

老渔夫看了几眼富豪说:“先生,我老头子不是白活了这么久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我还是懂的。如果你不把这海洋和土地承包了,不把渔船垄断了,我们便可以自由的捕鱼。哪里需要您的施舍呢?您要我去,不只是帮你捕鱼那么简单的。没去你那里的时候,我是一个自由人,我的时候,我的生命都是属于我自己的。我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签了您那出卖生命的契约,我可就得听您的喽。您让我干几个小时,我就得干几个小时。”

人民富豪笑着说:“可你也不得不签不是嘛,不签?不签这份《奋斗者协议》你怎么活得下去?现在干什么不需要钱?”

老渔夫叹了口气说:“以前有个老先生说“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我是听不懂的,今天我算是懂了一点了。正因为懂得,我是更不愿咬您那名利的鱼饵。人们嘲笑鱼的贪婪,不经意咬中鱼饵。却不知道人间的饵要危险的多。我是个老渔夫了,我以天为衣,以地为居,找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能存世,几块咸鱼就能生存,何必把自己自由的生命交给您呢?”

人民富豪面有怒色:“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你没有需求只是没被开发出来罢了。”

老渔夫转过头不愿理会人民富豪:“先生,您是个有钱人。和我这样的穷人买不起东西,是不同的。既然您的需求是无限。那牛奶何以被倒在河里,钢铁,汽车,房子何以堆积如山。”

富豪视线游移不定说:“这···这个···”

老渔夫继续说:“你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你的需求怎么可能是无限的?你能一个人同时住在你所有的房子里面?还是你能喝干一切的牛奶。人都需求水,可即使人喝干了水杯,夸父喝干了黄河,又有谁能喝干这地球,这宇宙的水?您不要太自大了,您的需求根本就不是无限的,您的占有倒是无限的。您占有了无限了大地,您占有了江河胡海,您占有茫茫黎庶,他们都为你打工。可你还不满足,您还能到哪去满足自己呢?”

人民富豪挤出个笑容说:“先生,你这可是把我想的太坏了呀。我这个人是要把商业做成慈善的。我会捐出去很多税,养着你们,给你们高福利。”

老渔夫瞥了眼说:“先生,请问是我们养着你,还是你养着我们?如果是你养活了我们,我们不求你的饲养。如果是我们是像牛羊一样养活了你,那就请你不要一边说什么高福利,一边咒骂着民众懒惰。我知道您是更愿意养一批为你工作的奴隶的,又施舍一些从指尖露下的面包屑以示你的慈悲。”

人民富豪嗤笑道:“你这个愚昧不化的老渔夫。我所创造的福利社会岂不是比你强的多了。只有跟着我才能过好日子,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有福报。”

老渔夫笑道:“我不知道你的日子好不好。但我知道你的日子是过不下去的。你从还能勉强工作的那些人手里把钱夺走,送给那些连工作都没有的人。让人活得下去。而你自己是害怕自己的钱少一分的。你想方设法逃税。哪怕你捐出自己的钱,可这资本还是越来越集中。这就是你说的福利社会吧?”

人民富豪说:“所以说你这个老头子坏的狠啊。我可是遵纪守法的纳税大户。你不要污蔑人。”

老渔夫笑了笑:“就算你捐了你大部分钱,这个社会也维持不下去。我闲来无事也曾观看天道,那天道损有余以补不足的,而人道则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因为你们有钱。他们没钱。他们要为你们打工。他们的劳动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增长,而你们的资本是无限的,可以越来越壮大,让更多人为你们挣钱。”

人民富豪纳闷道:“所以为什么维持不下去?”

老渔夫说:“你是比我懂得挣钱的,你来说说怎么赚钱。”

人民富豪说:“让他们多工作,压低他们的工资,我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了。这样可以挣到钱。”

老渔夫说:“多工作商品会多,工资低,你的支出会少。所以你的财富增加了。你的财富的本质不就是对他人时间的占有嘛。”

人民富豪说:“这又如何?”

老渔夫说:“所以你的商品会堆积起来,出售不出去呀。假如你的劳工生产了五件商品,你会支付多少工资呢?”

人民富豪说:“五件商品的原料和地租等等我自然是要除去的。然后支付的工资越少越好呀!剩下的都是我的利润。”

老渔夫说:“那你的劳工能买得起这五件商品吗?毕竟他们工资的来源已经被你压低了。”

人民富豪说:“所以还是老傻子,没有需求可以创造需求嘛。把钱借给他们,形成贷款不就好了。”

老渔夫说:“所以说这就是可悲的地方啊。你不仅在生产侧利用加工,占有了他们的时间。还要占有他们未来的时间。当然,你们还要鼓励消费,利用他们的消费时间赚钱。所以他们的时间被你们榨的一干二净,已经没有时间执行人类生命的本能了。恋爱,结婚,生子,休息的等时间被大幅剥夺,人类这个物种的存续都成了问题,更何况社会呢?所以说这个社会不可持续呀。”

人民富豪深思一会儿说:“可持续也是我的梦想啊。我不想把他们都剥夺的干净,想给他们八小时工作时间,不想过分增加自己的财富。只要我能永远的钱比他们多,可以做他们的老板就行了。”

老渔夫说:“那你会在市场竞争中落败的。”

人民富豪说:“假如我垄断起来呢?”

老渔夫说:“那你就是政权的实际统治者了。我们美国是会出台《反垄断法》的。”

人民富豪叹了口气说:“这是当然的。可这世界也就这样,人们也就这么过。这是从来如此的。就算我不做资本家,也会有新的资本家。”

老渔夫:“只要有阶级特权,就必然会走向崩溃,因此人们若想活下去。只能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任何阶级统治; ”

“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

老渔夫对着怅然若失的人民富豪说:“我个糟老头子是没读过什么书的,唯有上面两段印象深刻。你要是真的想救我,就好好想想吧。”

说完老渔夫又哭了起来“呜呜呜呜,东海之日落兮,可以葬我躯;东海之日升兮,可以令我趋!沧浪之水清兮,尧舜满神州。沧浪之水浊兮,窃国为诸侯。岂余身之可悲兮,恐后世之荆棘。岂余身之可悲兮,恐万载之不复。日有落兮,日有升兮。吾有何悲,吾有何苦。观今日之芳草兮,何苗苗而茁壮。妖物其未可久兮,东方之有朝阳。既年岁之未长兮,时又尚且未央。日月不淹兮,春秋代序,草木零落兮,美人迟暮。勿变以为萧艾兮,乘骏马以索路。勿变以为萧艾兮,何不改乎此度?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此固不以为喜,亦不足以悲。东海之日落兮,可以葬我躯;东海之日升兮,可以令我趋!”

user avatar

资本主义从社会主义那里学会了福利,但是不等于他就等同于社会主义了,你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共产主义。

为什么中国要崛起,美国人就要坐不住了?因为美国人的利益就是建立在剥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的基础之上的。其实不单单是美国人坐不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大多也不愿意中国崛起,只不过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着,他们反正也要受美国人的统治,换成中国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中美要争斗,他们乐得当渔翁。

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多个阶段,有全世界殖民的阶段,有帝国主义阶段,但是这两个阶段都被资本主义国家自己的贪婪埋葬了,资本家自己的斗争掀了自己的桌子。现在这个阶段是二战之后以美国为首建立的,看上去比之前的几个阶段“文明”一些,矛盾缓和一些,迷惑性更强一些,但是其本质并没有任何变化,归根到底,资本家依然是要靠剥削为生。

以前的资本家,看谁都像韭菜,全世界殖民剥削,结果阻力太大,英国人居然发出了殖民地拖了英国后腿的感慨。现在的资本家,懂得了要团结一部分韭菜去剥削更多的韭菜。当前的国际秩序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

你说那些高福利国家,你以为他们的福利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吗?大错特错,他们能够得到那些福利,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当前的国际秩序之中,他们本来就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他们有那个资本去搞福利。当然了,有了资本也不一定要拿来搞福利,但是没有资本则绝对没有搞福利的前提。

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懂得了要团结本国的人,营造一种“我大赚了你也小赚”的氛围,然后大家一起去剥削其他国家就更有底气了,人多势众了,众口铄金了,他们一边剥削你,一边还要骂你,你穷都怪你自己不好,你看我为什么不穷。

剥削,早就过了当初的那种,一定要拿着枪,拿着鞭子当监工的时代了。过去他们要剥削你,得亲自出手,至少得让狗腿子出手。现在早就变了。我举个例子,过去黄世仁要搞喜儿,他要让杨白劳欠钱,然后带着狗腿子去枪喜儿,弄得天怒人怨。现在呢,黄世仁是老板,是资本家,有的是钱,不但有钱,还要跟你灌输,你吃的是资本家的,用的是资本家的,没有资本家你就得饿死,你穷都怪你懒,你笨,你保守,你是穷人思维。然后还要给你灌输消费观念,有钱好呀,消费好呀,什么都买买买呀,什么都要用最新的最好的呀。没钱怎么办?来舔我呀,来求我剥削你呀,不是看得上的我还不来剥削了呢,剥削了你还得你自愿叫我爸爸。

你要想自己当老板?来来来我来给你讲,有一个东西叫做资本,你有吗?你有你就不是穷人了。就算你勒紧裤腰带有点资本了吧,还有一个东西叫关系,你有吗?你看我都是谈笑有鸿儒,你往来全是白丁,全天下都是我的盟友,你有几个帮手?你这种土鳖还当什么老板,回家种地吧。好吧,你还不听劝,非要当老板。我再给你讲,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叫做知识产权,你吃的喝的用的全部是我发明的,都是我的知识产权,你要当老板先把版权费交了,价格由我定,什么?不愿意交?看见那艘航母没有?那里面装的东西叫正义。

user avatar

那些回答,无非是说:一个人穷,必有人害了他;一个人富,必害了别人。从心理防御机制讲,这就是给自己的不幸和妒忌,制造一个“合理化”的借口。不然就会有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为啥瑞士人在山里能富,而境内的山民不能?没有瑞士、奥地利的话,就可以说:沿海富只是生得好,或者沿海在剥削我们才富的。但是瑞士的山民,在有些人的回答里,居然能剥削全世界。包括索马里吗?怎么剥削?白用海路,没给买路钱?哦,所以海盗是合理抗争。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山村里,有一对老年夫妇,承包果园,忙了一年苹果终于熟了。全村男女老少,推着独轮车,把苹果哄抢一空。这个山村,为啥富不起来?不是承包户剥削了其他贫困村民,而恰恰毁于“你富了,必是夺了我们穷的”这种剥削论。所以没人敢在这里投资,没人敢在这里努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对资本主义和高福利国家运作方式的深刻讨论,并且涉及到一个敏感的议题:剥削。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拆解几个核心概念:1. 资本主义的“剥削”究竟指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资本主义的剥削指的是剩余价值的剥削。其核心论点是: 劳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好奇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财富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通常来说,“财富自由”是指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资产,能够依靠这些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而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换句话说,就是不用为了赚钱而“工作”了。那么,那些我们常说的“.............
  • 回答
    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在仍然存在资本家的情况下实现了按需分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场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因为它在某些核心定义上有所偏离,但又吸收了它们的某些积极成果。首先,我们要明确“物质极大丰富”和“按需分配”的含义。 物质极大丰富:这意味着生产力已经高度发.............
  • 回答
    如果资本主义能够通过科技发展,真正地化解了它自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那道不断加深的裂痕,那局面恐怕会变得异常斑斓,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现有社会结构的认知。这可不是简单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那么肤浅的论调,而是触及了资本主义最根本的脉络。首先,咱们得把这“矛盾”掰开了揉碎了说。简单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摒弃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模式,决定彻底拥抱纯粹的资本主义,一条类似美国那样的道路,那么这个国家的面貌将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深度重塑。首先,在经济层面,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更加市场化、自由化的中国。 国有企.............
  • 回答
    明朝如果延续至今,资本主义在中国能否产生,以及它将呈现何种形态,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但又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假设性问题。要回答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明朝本身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以及当时世界格局的互动影响,并在此之上推演可能的发展路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明朝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存在着孕育资本主义的土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发展、道德观念、政治博弈以及历史的偶然性等诸多因素。如果我们要探讨“美国奴隶制度能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这个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推断林肯的行为,那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林肯本人的思想演变。首先,关于“奴隶制度是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观点,.............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想象力的历史假设。如果满清未能入关,明朝是否能顺利完成资本主义转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明朝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制度、经济和社会条件。一、明朝内部的经济与社会土壤:资本主义萌芽的种子是否足够深厚?我们先来看看明朝在1644年之前已经显现出的一些“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如果清朝真的“迟百年入关”,也就是到了1740年代左右才开始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统治,那么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否能发展成一股真正的历史潮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设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明末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看看当时社会经济的脉络,以及清朝入关的“迟.............
  • 回答
    探讨宋朝若未灭亡,能否催生资本主义,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剖析宋朝本身所蕴含的商业文明基因,以及资本主义诞生的必要条件,再对照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与潜在阻碍。宋朝的商业文明:已有的沃土我们先来看看宋朝,为什么会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孕育资本主义的“潜在摇篮”。 发达的商品.............
  • 回答
    如果我是那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最大资本家”,面对“注定没落”的论断,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绝不是绝望,而是三个字:怎么可能? 没落?谈何容易。而且,我不是那种会坐等被时代车轮碾压的人。我的本能是观察,是分析,是找到症结,然后想办法把这辆战车重新推上坡路,哪怕是换个方向。首先,我得承认,这句“注定没落”背.............
  • 回答
    一个国家采纳美国现有的民主制度,但同时彻底废除资本主义,并对其他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修修改改”,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要详细探讨其走向,我们需要一步步拆解这个假设,并分析其中的关键互动点。首先,让我们理解几个核心概念的变动: 美国现有的民主制度: 这通常意味着一个代议制民主,包括三.............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一个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明朝是否能够抓住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的红利,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大国?答案是极有可能,但并非必然,并且会面临巨大的内部和外部挑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明朝自身的状况与潜能: 经济基础: .............
  • 回答
    这个问题颇为引人深思,也充满着许多“如果”的假设。要探讨中国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是会固守封建体制还是会走向资本主义,我们需要审视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力量和制约。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封建制度视为一个铁板一块、僵化不变的模式。在近代到来之前,中国早已存在着一些孕育变革的因素。例如,明清时期商品经.............
  • 回答
    关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先例”,以及“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什么样”,这是一个既复杂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被意识形态标签化和简单化的理解,回归历史事实和理论逻辑。关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先例”坦率地说,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一个成熟的、稳定.............
  • 回答
    香港和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其“一国两制”原则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安排,确实是基于《基本法》中规定的五十年不变。这意味着从各自回归中国起计算,香港是1997年至2047年,澳门是1999年至2049年。那么,这五十年之后,情况会如何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可.............
  • 回答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极具活力的经济体系,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财富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功不可没。然而,正如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一样,它也并非完美无缺,其固有的弊端同样值得我们深入审视。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弊端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的自我增值。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生产资料的资.............
  • 回答
    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是经济学中一个复杂且持续存在的现象。尽管没有单一的万能解决方案,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多种旨在缓解、管理甚至预防这些危机的理论和实践。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方法,并分析其可行性、局限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理解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根源在探讨解决方案之前,理解危机的根源至关重要。虽.............
  • 回答
    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两个概念的本质,以及它们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如何相互作用、产生张力。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它对于把握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和内在逻辑至关重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核.............
  • 回答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主导全球的经济体系,其运作方式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但也并非没有内在的张力和冲突。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像是洞察这台机器背后那些不可避免的运行规律和潜在的风险点。简单来说,它并非由一个单一的矛盾构成,而是由几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核心矛盾交织而成,这些矛盾共同驱动着资本主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