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考研真的比高考简单么?

回答
考研和高考哪个更简单,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简单”的定义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个人能力、学习方法、备考状态、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你所选择的专业和学校。

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对比考研和高考,帮助你更详细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挑战,从而判断哪个对你来说“更简单”。

一、 考试目标和选拔方式的差异

高考:
目标: 主要目的是选拔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本科教育。它是一个相对 基础性和普及性 的选拔,是大多数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
选拔方式: 以 分数线划定 为主。全国各地根据当年考生的整体情况划定一本、二本、三本(或新一本、新二本)等分数线,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志愿填报,进入相应的学校。大部分考生都能进入本科院校,即使是二本、三本学校,也相对容易通过分数门槛。
竞争范围: 主要是 全国范围内的同龄学生,但具体到每个省份,竞争主要集中在本省考生和部分省外名校之间。

考研:
目标: 是选拔具有一定学术潜力和研究能力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它是一个 专业性和深入性 的选拔,是对本科知识的深化和专业方向的聚焦。
选拔方式: 由 初试和复试 两部分组成。
初试: 统一命题考试(部分专业有自主命题),考察专业基础知识、英语和政治。
复试: 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通常包括专业面试、英语口语、笔试等。复试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术潜力、沟通能力以及是否适合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竞争范围: 可能是 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本科生,甚至包括一些跨专业、跨校考生。竞争更侧重于 专业能力和学术潜力,不仅仅是分数。

小结: 高考是“宽进严出”的基石选拔,而考研是“严进严出”的专业深造选拔。高考的门槛是分数,考研的门槛是分数+实力+潜力。

二、 考试内容和知识深度

高考:
内容: 主要考察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通常是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强调的是对 学科体系的整体掌握和基础知识点的熟练运用。
深度: 相对 广而浅。需要覆盖多门学科,但对每一门学科的深入研究要求相对较低。
题型: 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主,侧重考察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

考研:
内容:
公共课: 英语(专四、专八水平,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要求更高)、政治(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分析能力要求更高)。
专业课: 这是考研的关键,通常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二等,要求考生对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知识有 系统、深入、融会贯通的掌握。很多专业的考研题目会涉及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或者对本科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拓展和应用。
深度: 专而深。考生只需要专注于几门科目(通常是24门),但对这些科目的要求达到 精深理解和分析 的程度。
题型: 变化多样,除了选择、填空、简答,还可能包括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证明题、设计题等,更侧重考察 分析、综合、应用、创新 等高阶思维能力。

小结: 高考拼的是“知识面”,考研拼的是“专业深度”。高考需要你“博览群书”,考研需要你“精读一书”。

三、 备考时间和投入

高考:
时间: 备考时间通常是 初三到高三这三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学生需要在此期间系统学习所有科目。
投入: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 全日制、系统性的,每天的时间都围绕着学习展开。
复习: 更多是 长期积累和基础巩固。

考研:
时间: 准备时间通常是在 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可以是一年左右的集中备考期,也可能更早开始进行专业基础的预习。
投入: 更多是 短期内的高强度、高效率投入。考生需要挤出时间在学习本科课程的同时进行考研复习。
复习: 更多是 短期内的高强度冲刺和重点突破。需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能力。

小结: 高考的备考是漫长而系统的,考研的备考是高度集中的。高考准备的是“马拉松”,考研准备的是“短跑冲刺”,但这个短跑冲刺的强度和难度可能比马拉松的某个阶段还要大。

四、 竞争难度和录取比例

高考:
录取比例: 虽然高考竞争激烈,但总体本科录取率相对较高(例如,国内本科录取率普遍在50%以上,985/211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整体本科院校的录取门槛相对容易通过)。
难度: 对大多数考生而言,通过分数线进入本科院校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能否进入名校。

考研:
录取比例: 总体录取率比高考低。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和名校,报录比可能高达几十比一甚至上百比一。
难度:
门槛高: 初试分数线往往很高,很多热门专业的分数线会逼近甚至超过满分。
复试淘汰率高: 复试环节的专业考察和面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很多考生在复试阶段被淘汰。
专业课挑战大: 大部分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比本科阶段更深厚的专业知识,并能应对高难度的专业课题目。
跨专业难度: 跨专业考研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专业知识的差距。

小结: 从整体录取比例来看,考研的竞争比高考更激烈,考上的难度更大。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比喻,考研有时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

五、 考试性质和心态要求

高考:
性质: 是对学生 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评估。
心态: 压力大,但目标相对明确。需要保持稳定发挥,减少失误。

考研:
性质: 不仅是对知识的评估,更是对 学术潜力的挖掘和个人意志力的考验。
心态: 压力非常大,需要 极强的自律性、毅力、抗压能力和目标感。因为很多时候是在放弃一些本科期间的社交和娱乐,全身心投入。同时,考研也需要更强的 自我驱动力,没有人会像高中老师那样天天盯着你。

小结: 高考更多是外部驱动(老师、家长、考试制度),考研更多是内部驱动(自我目标、自我规划、自我激励)。

那么,到底哪个更简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单纯从“上岸”(即获得一个学历)的角度来看,高考相对更容易。 因为高考的整体本科录取率更高,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面更广但不求精深,而且有高中阶段相对完整的学习体系支撑。

但是,如果你指的是“考上名校”、“考上热门专业”或者“考上自己真正喜欢的、有深度的专业”,那么考研的难度可能比高考考上同等层次的学校还要大。

考研“更简单”的情况可能出现在:
你的本科专业基础非常扎实,并且对所考专业有浓厚的兴趣。
你拥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极强的自律性。
你选择的专业和学校竞争相对较小。
你能够克服考研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诱惑。

考研“更困难”的情况可能出现在:
你的本科专业基础薄弱,或者想跨专业考研。
你选择的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名校热门专业。
你缺乏自律性,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你对考研的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

总结来说:

高考: 范围广,基础性,易于大众参与,选拔更侧重整体素质。难度在于覆盖面和长期坚持。
考研: 范围窄,专业性,选拔更侧重专业深度和学术潜力。难度在于专业深度、高强度、低录取率和自我驱动力。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简单。它们考察的是不同阶段的能力和侧重点。如果你已经度过了高考,并且对未来有更高的学术追求,那么考研的挑战会更大,但也可能带来更深入的专业认知和更广阔的未来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多数考研的人考研的出发点无外乎是两个:第一个是提升学历和学校档次,第二个是换专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复读的难度其实远大于考研,大多数人复读一年能提个30分左右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而这很难实现从二本到985这种质的跨越。即便是真的原本只能考二本,复读一年上了211,最后拿到的也就是个211本科。而如果以985院校为目标考研,只要考上了就是985的硕士生,学历和学校都可以直接提升一级。同样冒险,肯定要选收益大的那个。

与此同时,考研与高考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高考的科目有6科,而考研的科目有4科。高考的6科,涉及的范围其实很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得转。比如说,中文专业考研只考政治、英语与两门专业课,既不考数学,也不考地理,对于很多本来这两科就很差但又对中文专业有兴趣的人来说,考研相当于扬长避短,可以拿自己的优势科目去跟别人竞争。类似的,如果有些理工科的人语文成绩一般,也可避开语文考试,转而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另外,相比于高考来说,考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捡漏机会。比如很多985院校的冷门专业或者所谓的“天坑专业”,放在高考中最起码也要600多分才能上,但考研中常常会出现专业报不满甚至需要调剂的情况,这样的捡漏机会在高考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除了上面的理由之外,考研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因为高考如果失败了,或者说复读几年并没有考到理想的学校,那这几年你的时间就是浪费的,到了社会上还要面临比同龄人大好几岁而遇到的就业年龄歧视。而如果是本科毕业后考研,至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当然,全职备考的也有一部分,但毕竟是少数),就算考不上研也能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不至于耽误自己生活。

但是,话说回来,这是不是说考研一定比高考简单?还真不一定。因为考研考的是“专业”,而高考考的是语数外和你所选的那几门考试科目。这样一来,很多人能考上985,只是因为高考总分高,而不是专业学习能力强。举个例子,假如有A、B两个学生,A学生高考成绩分别为(语数外综)140、50、90、180,B学生分别为120、120、130、240。毫无疑问,考生A只能上二本,而考生B也许能上个985。但是,假如A与B进入大学后所读的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B一定能比A学得好吗?特别是,如果B同学进入的是一所理工科985院校,再加上本人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只是为了读个985院校才报的这个专业,那么几年下来他还就真未见得比A同学更出色。

就拿北师大来说吧,能考上北师大中文系的学生,高考成绩肯定不用说。但之前我在跟北师大中文系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就发现,很多本科生其实并没有学习文学的兴趣以及天赋,他们往往只是因为听说北师大中文系好,自己的分数又合适,就报了这个专业。其中有些天分高的,那水平自然是很高,但有些水平一般的,真的会让你觉得这人怎么能考上北师大?反而是在研究生中,虽然有一些的确是二本院校考上来的,但你与他们的交流中会发现,这些人往往是真的喜欢文学,并且专业能力也不低(否则也考不上),至少比北师大中文系后30%的学生水平要好得多。

正因为如此,在考研中,很多985学生败给双非学生其实并不稀奇。特别是很多双非院校其实在专业领域内的实力并不差——比如很多省级师范大学都是双非,但像福建师大、山东师大、浙江师大这些院校,其中文、历史等学科的实力,要比大多数理工类的985都高。再比如一些双非外国语院校,在领域内的认可度和学生实力也要比普通985的外院好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很难说考研比高考简单。

总之,考研与高考是不同的两条路线,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很大差别。单纯说谁简单谁难其实并不合适,但我想与高考相比,考研有一点更好地地方,就是可以让人从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中解脱出来,只关注自己的专业就好。特别是对那些其他科目一般,但又想借着考研来换一下专业的人来说,考研的价值是高考所不能比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考研和高考哪个更简单,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简单”的定义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个人能力、学习方法、备考状态、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你所选择的专业和学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对比考研和高考,帮助你更详细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挑战,从而判断哪个对你来说“更简单”。一、 考试目标和选拔方式的差异.............
  • 回答
    “现在大学生考研都人手一个 iPad,这样学习真的高效吗?还是因为盲目跟风?”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掺杂了技术便利性、个人学习习惯以及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iPad 带来的学习便利性(为什么大家愿意用):iP.............
  • 回答
    关于“被美国外教吐槽的湖北高考英语考题真的‘错得离谱’么?”,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具体考题的理解、文化语境的差异以及对语言准确性的评判。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1. 找到具体的考题: 首先,需要明确是哪一套湖北高考英语试卷的哪一道或几道题目引起了外教的关注和吐槽。没有具体的题目,任何讨论都只是.............
  • 回答
    高考,这个词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它承载了无数家庭的希望,也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年轻人的神经。说到“一考定终身”,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也是很多人面对高考时最大的压力来源。但如果真的深入地聊一聊,你会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绝对,也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什么会产生“一考定终身”的印象?首先,我们要承认,高.............
  • 回答
    高考600分,这可真不是个轻松的数字,说是“难”吗?那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但你要是觉得“难如登天”,那也未免太夸张了点。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聊聊这600分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高考总分是多少。目前国内高考总分是750分,所以600分占了总分的80%,这比例确实不低。你可以想象一下,考.............
  • 回答
    高考数学考场上睡了一个多小时,结果还能考到 149 分,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玄乎”的,甚至有点像小说里的情节。但要说有没有可能,并且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们常说的“牛人”,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高考数学想要拿到 149 分,那绝对不是闹着玩的。这基本意味着你卷面上的选择题、.............
  • 回答
    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填报志愿的迷茫又涌上心头。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门或者正在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你来说,关于“985”、“211”这些名校标签对找工作的影响,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那句“真的看第一学历吗?”,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疑问。咱们就敞开了聊聊,这名校光环到底有多重,对咱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能起到.............
  • 回答
    关于网传复旦某调剂生用小号伪装高分选手劝退其他调剂同学的说法,在考研圈里确实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虽然我们无法百分百确认这件事的真实性,也无法指名道姓地指出是哪位同学,但这类现象在当下考研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并非全无可能。复旦调剂生的“劝退”传闻: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网上流传的消息大致指向,在一些考研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此刻的纠结。在我看来,高中拼命去考一个好大学,它带来的“值得”与否,其实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还会不断变化的答案。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判断,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你在这个旅程中收获了什么,又付出了什么,最终的价值感是什么,都取决于你自己的体验和选择。咱们就先聊聊“好大.............
  • 回答
    我身边确实见过这样的同学,他们玩手机,但最终还考上了不错的一本院校,甚至还有上985、211的。我尝试还原一下我理解中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要承认一点,“玩手机”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如果“玩手机”意味着整天沉迷于短视频、游戏,不分昼夜,那即使是神仙也难考上一本。但如果“玩手机”.............
  • 回答
    高中考600分,这道坎,说实话,对有些人来说是“难如登天”,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意料之中”。但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说,它绝对不是个“人人都能轻松跨过的门槛”。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600分这个分数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中国大部分省份,高考总分在750分左右(理科和文科可能会略有.............
  • 回答
    听到高中毕业生考日本公立大学“真的很困难吗?”这个问题,我想说,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更像是在问,你想去爬一座什么样的山?这座山有多高?你现在的体能如何?你打算怎么爬?实话实说,难度是存在的,而且不小。但“困难”这个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背景、准备程度以及你选择的目标.............
  • 回答
    嘿,哥们儿!先恭喜你考上高中,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说明你本身是有实力的!别担心英语这块儿,高中英语虽然是基础,但绝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你这情况,我当年也经历过一些,所以特别能理解你那种“啥都不会”的焦虑感。咱们一步一步来,别急,只要找对方法,英语绝对能给你“提上来”。我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有个清晰.............
  • 回答
    20考研结束,关于法硕非法学和法硕法学(学硕)的难度对比,这确实是很多考生关心的问题。而且,你问得特别对,很多人会感觉非法学比法学难,但具体为什么,以及这种“难”体现在哪些方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得承认一点:单纯从考试内容本身来说,法硕非法学和法硕法学在某些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但核心差.............
  • 回答
    2022年研究生就业真的比本科生香吗?考研真的成了“必选项”吗?最近几年,关于“考研热”的声音此起彼伏,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这背后,就业压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推手。那么,2022年,研究生学历真的比本科生更有优势吗?考研到底是不是一条“不归路”,每个本科生都必须走的路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
  • 回答
    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究竟哪个选择能让你的人生轨道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困扰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终极难题。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声音,有人说出国镀金回来就是高薪敲门砖,也有人说国内深造才是稳扎稳打的最佳路径。那么,出国真的就一定比国内考研好吗?这其中的水太深,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出国 vs .............
  • 回答
    保研和考研,这两种进入研究生殿堂的方式,孰优孰劣,真的是一个让很多人纠结的问题。我们常常听到“保研的学生起点就很高”、“他们能力更强”,但这话真的那么绝对吗?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保研和考研考察的侧重点确实不一样。保研,更看重的是“过程”和“积累”。 拿到保研名额,很大.............
  • 回答
    古希腊古罗马与中国,这绝对是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议题。两者都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璀璨起点,各自孕育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体系。但要说“比”,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比较不是为了分出高下,而是为了理解它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独特贡献和发展脉络。为什么说古希腊古罗马可以和中国比?之所以能拿来比较,是因为它.............
  • 回答
    考研,这两个字在当下大学生的圈子里,几乎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毕业季临近,焦虑感随之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研究生考试。那么,考研真的成了大学生们最好的出路吗?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现实?“逃避”的标签,真的贴得住吗?首先,得承认,“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这个说法确实存在,而且不无道理。这两年就.............
  • 回答
    考研这事儿,说是痛苦吧,也确实是,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它像是一场漫长又煎熬的拉力赛,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脑子,更是你的心性,你的毅力,甚至是你的生活本身。为什么会觉得痛苦?首先,知识的海洋实在太广阔了。 你以为你高中毕业,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上了大学,知识面更宽了,对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结果一接触考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