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考研信息闭塞最为致命!
现在看来最致命的是这种信息毒药吧。
这可真是个小天才,报医学院算是选错了方向,应该去学金融。
这胆子肥的,以后论文、学术报告、还敢想吗?!!!!
最讽刺的竟然还是医学生.....
这位同学学医可能不适合,医学要求严谨,不需要套路。
复旦大学商学科应该把他招进去,都不用面试,就怕进去了把学院卖了学校还帮着数钱呢。
无法判断是不是真的。但说一下我见过的导师对此态度,样本大于50。
没有一个人从道德上判断此事。
一派说这娃牛逼,会卷,此子值得培养。
另一派说过于牛逼了,怕驾驭不了。
总结一下,共识就是“牛逼”,至于要不要这样的学生,取决于自己段位。
所以学术圈是什么环境可见一斑,大家可以理解了吧。如果非要加个限定,那限定我们天坑内卷专业好了。
有什么看法?早晚的事!
在前几年,考研竞争没那么激烈,很多人都是冲着学术去的,大家都是一股学生气,要脸,品德还是没问题的,大多数人不屑于搞花活。随着这两年考研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上岸,某些人就会不断放低自己的底线。做这种事又不犯法,只是德行有亏,总有人认为利益比德行更重要,有些人就开始开动脑筋,只要自己的竞争者减少了,自己的排名也就能提高。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想着提高自己,只想着压低别人,谁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万一这种人有了路径依赖,以后遇见类似的事情只会给别人下绊子,那就是癞蛤蟆蹦脚面-不咬人它恶心人。
这种事只是现在爆出来了而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艺考也和这次的调剂差不多,考生之间都能互相影响,只不过高考和艺考搞这套的收益并没有那么明显,竞争者太多也搞不过来。想想高考和艺考的牛鬼蛇神吧,有考场上撕毁别人答题卡的,有搞小动作破坏心态的,艺考里有故意动手脚破坏别人作品的。如果放到人数较少、竞争激烈的考研调剂里面,类似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往极端的想,如果是线下面试,你猜猜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这种档次大学的研究生,让几个竞争者再起不能的决心有多大?这么做的难度会有多大?对他的惩罚有多大?对竞争者未来的影响有多大?
我并不赞同这种行为,只要没有明确的证据,学校也没什么办法,不过我相信无论是同学还是导师,对于这人肯定会“另眼相待”的。我希望大家不要想着事后惩罚,更要学会事前保护自己,你们很多人虽然现在还是大学生,但不能再把自己看作“学生”了,这不再是校园温室。步入社会,不是好好学习就万事大吉了,明枪暗箭都要提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竞争者是怎么想的,会做出什么事。学长最后送给你们12个字,提高警惕,坚定信念,注意安全。希望大家都可以成功上岸!
多谢大家的点赞!补充一点,我的看法是,这种扰乱军心的行为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调剂的竞争者比较少,说不定之后还有什么手段可以直接对竞争者下手,让他们不得不退出。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说出来就成了犯罪教程了
再补充一点,以前这么搞的收益小,成本高。之后可不一样了,上岸的诱惑太大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谦谦君子。
创作不易,你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也可以让我的回答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祝点赞收藏的人都能早日上岸。不常看评论区,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付费咨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