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某初中运动会上一男生长跑时做俯卧撑,最后还是夺得第一名,你如何评价这样的行为?

回答
网传某初中运动会长跑时,一名男生在比赛过程中做俯卧撑,并且最终夺冠的事件,确实是一个相当有话题性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它,既有积极的解读,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积极的评价:

1. 非凡的体能和意志力展现:
超乎常人的体能储备: 在一场长跑比赛中,通常选手们都在尽力保持自己的配速,任何额外的、非必要的动作都会消耗宝贵的体能。这名男生能在长跑过程中,还能有余力进行俯卧撑,这说明他拥有非常出色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以及整体的身体素质。这并非寻常跑者所能达到的境界。
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信: 在比赛中敢于做出这种“出格”的行为,并且最终获胜,这背后必然是极强的自信心和对自身能力的绝对把握。他可能是在一种极度自信的状态下,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振士气”或者“展示实力”。
对比赛的独特掌控力: 这种行为并非“偷懒”,而是在他自己设计的比赛节奏中,将俯卧撑作为一个短暂的“调整”或者“爆发”前的信号。这显示了他对比赛的理解和掌控,并非简单地跟着大众节奏。

2. 突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打破运动的刻板印象: 在许多人眼中,长跑就是单纯地跑步,不能有其他动作。这名男生的行为,挑战了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展现了运动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寓教于乐的示范: 对于观看比赛的同学们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有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它可能让运动变得不那么枯燥,甚至激发一些同学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对传统长跑觉得乏味的同学。
“不走寻常路”的成功典范: 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困难和挑战。这种行为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例子,鼓励人们在面对既定规则时,可以思考是否有更高效、更有创意的方式去达成目标。

3. 对对手的心理影响:
制造心理压力: 看到对手在长跑中还能做俯卧撑,这可能会让其他选手感到困惑、惊讶,甚至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质疑自己的状态和对手的实力。
分散对手注意力: 这种新奇的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干扰性”,可能会让其他选手在心理上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发挥。

值得商榷或需要考虑的方面:

1. 比赛规则的公平性与尊重:
是否符合比赛规则: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同类型的长跑比赛(如马拉松、中长跑)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精神。如果比赛规则明确禁止在赛道上进行非跑步的其他动作(除非是意外情况如抽筋等),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是不公平的,是对比赛规则的漠视。初中运动会通常规则会相对简单明了,但如果规则有提及“保持跑步姿势”或类似条款,就另当别论。
对其他选手的公平性: 如果其他选手都在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比赛,而这名男生通过这种非传统的、可能消耗体能较低的方式(相对于持续跑步)来“调整”或“展示”,虽然他最终赢了,但这种行为是否完全符合体育精神中的“公平竞赛”原则,值得探讨。

2. 对“长跑”概念的理解:
跑步的本质: 长跑的核心是通过持续的、有节奏的奔跑来考验选手的耐力和速度。如果在比赛过程中频繁进行非跑步动作,是否还能完全称得上是“长跑”的较量?这可能涉及到对运动项目定义和精神的理解。
是否是“表演”性质?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名男生是否是为了制造话题或吸引眼球,而不仅仅是追求竞技成绩。当然,如果他真心认为这种方式能帮助他获胜,则另当别论。

3. 运动的专业性与教育意义:
对初学者的影响: 对于一群初中生来说,运动会的目的是普及体育、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如果看到这种行为,一些同学可能会模仿,但他们可能没有这名男生那样过硬的身体素质,模仿不当反而可能导致受伤。
正确的运动价值观: 体育运动的教育意义还在于教会学生坚持、拼搏、尊重对手、遵守规则。过度强调“出格”的行为,是否会曲解了体育的真谛?

综合评价:

从一个纯粹的竞技角度来看,如果比赛规则允许且他确实凭借这样的方式赢得了第一名,那么他展示了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是一种挑战常规、突破自我的表现,值得赞赏他作为胜利者的实力。

然而,从体育精神、规则公平性和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也并非完美无瑕。它可能引发关于“什么是真正的长跑”、“如何在规则下创新”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体育观”的讨论。

如果我是一位老师或家长,我的评价会是:

“这名同学的体能和心理素质确实非常出色,能够在长跑中还能完成俯卧撑并夺冠,这说明他有着超乎寻常的实力和自信。这是一种很有个性的表现,也说明他有自己独特的比赛节奏和策略。

但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参加体育比赛,最重要的是遵守规则,尊重对手。虽然这位同学最终获胜了,我们也需要了解他所参与的比赛是否有相关的规定。在追求胜利的同时,坚持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同样重要。

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可以学习他那种不畏困难、敢于尝试的精神,但模仿他的具体做法时,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确保安全。体育运动更多的是为了强健体魄,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德,而不仅仅是追求一时的胜负或眼球效应。”

总而言之,这是一件极具话题性的事件,它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评价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但无论如何,它都展现了一位初中生在运动场上的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个朋友在加州某个大学教书,非理科的。他也是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了。

我跟他去了一个大概有很多准备考研,以及一些博士在读,讨论人文的群。很快,就发现不能说话了。因为他们经历的那些,他跟我早就经历过了,考试、做学生、写论文等。包括谋生、立命、恋爱、家庭等。

但他们还小。要么,偶尔怀旧一样,说当年半夜下自习吃个茶叶蛋。要么像老爹一样,告诉他们最近的科研动向。但,更多的,就是闭嘴。

而且只能闭嘴。

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成长过程,内心渴望,行动方式,共鸣与分享。

他跟我扯的最多的,都是如何降血脂,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而群里的年轻人,忙着报名这个考试,忙着说哪本辅导书有没有用..........

同样,这个问题的回答者,大部分都是成年人。

初中的孩子,炫耀一下,夸赞一下,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评价系统是要有某种一致性的。初中孩子的生活学习方式的评价,不是一代人,还是不评价的好。

同样,让20岁的人,去评价50岁的公司老总的生活、企业决策,也是不恰当的。

user avatar

第二次更新:

一切觉得这个孩子做了几个俯卧撑是对其他比赛学生羞辱的【成年人】,我真诚的建议你们去看看医生。

第一次更新:

一群不懂教育的人在评论区为我的学生悲哀。笑死。别的不说,教育学,心理学看过吗?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知道吗?青春期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了解吗?就悲哀。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让门外汉可以堂而皇之的指指点点。

我觉得一个人在说应该怎么教育别人之前,首先,自己至少人格独立,心态平和,事业家庭都相对顺遂,生活中遇到的坎都能靠自己的本事顺利迈过去。你才有资格说你有那么一丁点成功的人生经验,可以引导他人借鉴学习。

或者是在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方面有深刻理解(至少也是系统学习过相应的入门类教材并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同时带的历届学生(每一个而不是只有较好的那部分)在与之相处的几年里都呈现出肉眼可见的良性变化,能够帮助家长、学生处理大多数教育成长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健康的身心发展轨迹。能敏锐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能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心境,能掌握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锻炼出生存发展必备的身心素质。

不是上述两类人群,我不认为你自己一塌糊涂的人生对未成年有任何的借鉴意义,也不认为你有任何资格以“过来人”的口吻去批评指责未成年人。

所以我劝那些觉得我学生很悲哀的成年人先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悲不悲哀,别动不动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苦情嘴脸,特矫情。

评论区比较多的反对意见说,学生这样做没问题,但教师要引导。首先,我没说不引导。我只是转述了孩子们的看法,表达这件事与我而言不是大事,我从未说过鼓励,倡导这样的事。既然评论区一直在讲,那我也说一下我的理解。

第一,这件事不要再扯什么规则了。就我的真实体验,如果比赛前给学生明令禁止,规则说的很清楚,学生还会这样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青春期的学生,知而犯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校运会,学生都是为班出征,不是一个人的事。另外,我参加了那么多届校运会,真的把这个规则摆在明面上,一字一句要求学生的,一个都没有。很多都是体育课训练的时候老师说一句,某些比赛不许抢赛道,抢跑犯规之类的。这种规则,一般也用不上,大家速度都差不多,这种小概率发生的事情专门拿来说的可能性特别低。所以这个学生大概率比赛前压根不知道这项规则。别说他,我一个成年人,从来不关注跑步,我也不知道跑步比赛有啥规则。有些人现场百度一个奥运会的比赛要求,然后开始巴拉巴拉,把自己刚了解到的规则默认为一个14岁小朋友必须知道的规则。简直离谱到无语。

第二,学校处罚的事。学校处罚不代表提前进行了要求和说明。学校处罚,其实是一个教育引导性质的,通过处罚,警醒其他同学不许再这样做。毕竟青春期的孩子,事事都在探索,你不禁止,下次他们就敢做的更夸张。但他们也是规则意识很强的人,明令禁止的事情,他们不会再铁头硬杠。

大部分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大概都是“跑的好,下次不许再跑了”。都能接纳和包容这个孩子的小任性。我说我学生有格局,也是在说我的学生可以接纳和包容这个学生的行为,不觉得是什么大事。麻烦各位阅读理解不及格的再多加强一下训练。

第三,这个孩子这样做有没有问题。当然是有问题的。什么问题?——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埋了雷。但这个事你当时和他说有用吗?他正在洋洋得意,刚刚为班级争光。你说你这样尊不尊重对手,你这样做没有规则意识,你这样做其他同学怎么看你?你这样做将来是要吃大亏的。他一个白眼甩到脑后,甚至会委屈。拜托,青春期的学生,前额叶还没发育健全,最需要理解和包容。你给他一盆冷水浇下去,他关注到的点有且只有一个:他那么帅气的拿到了第一,老师/家长不认可,他们的脑回路就是这样的。

所以如果是我的学生,我最多是告诉他,跑的好,下次不许再跑了。

如果他被通报批评了,我还会单独找他谈话,肯定他优秀的地方。帮助他理解这个通报批评的含义,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明白这样做对自己的“不利”之处。

这件事情最佳的处理时期是半个月到一个月以后,等这件事情热度彻底过去。他自己会品尝到这件事给他带来的结果,有瞩目的,也有心酸的。有陌生人突然的关注,也有熟人对他的不屑一顾,甚至还会有老师和同学的善意调侃。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会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各类变化。而这些变化会给他带来困惑,反思。这个时候,找他去谈,才能谈论的比较深入,才能让孩子彻底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提倡这样的行为。才能有助于孩子真的明白什么是尊重。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但不懂教育的人,粗暴批评或者侃侃而谈讲大道理,只会让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我对未成年人可控范围内的犯错是鼓励的态度。在可预测范围内,犯的错越多,成长的越快。被家长老师耳提面命从不犯错的孩子,内心是脆弱的,成年后,当老师家长无法帮他解决问题时,他犯的错就再也不可控了。

小错多犯,多包容,多引导。这是对孩子最有利的教育方式。一点小事都要上纲上线,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每次看到不懂教育的成年人瞎叭叭,都非常无语。

以下是愿答案——————

正在带初二学生。问了问孩子们的想法,一致觉得很牛x,骚操作,如果是我我也想。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还有一个体育生说,人家跑得快,不服不行。

真庆幸,我带的14岁的学生要比一群成年人有格局。

青春期,每个人都争强好胜的,而且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独特价值。大家都在比输赢。连扔垃圾谁扔的准都要比一比,比出来的第一都能造个神——青春期是真的满地都是神的时候,大家都在追求“不一样”,自我意识觉醒,多好的事啊!一个跑了第一做两个俯卧撑的男生,绝对会赢的他们班甚至他们年级的满堂彩,这个逼他能吹一辈子。

这种事,真有谁在比赛中觉得伤自尊被侮辱了,才是真的需要被教育的。抗挫折能力太弱,玻璃心太重,成年后处理不好自己该处理的事,容易给社会添麻烦。

还有据我观察,这种事一般都是家长(其他参赛选手的家长)搞出来的破事。护犊子心切,没搞明白孩子要成长,不可能事事顺心,现在什么挫折都不让他经受,到社会上可没人惯着他。至于扯什么体育精神,扯什么尊重对手,那都是为自己脆弱的玻璃心找借口呢。这个孩子又不抢跑,又不作弊,又不和他人发生冲突。人家就是妥妥跑得快,有啥不尊重的。

学生是规则意识最强的那一波人,既然规则没说不许,说其他的妥妥就是道德绑架。

另外,一群成年人骂骂咧咧,对一个中学生口诛笔伐,形成实质的语言暴力,到底是谁道德不行?谁人品不过关?谁不尊重人啊?

user avatar

博尔特北京奥运会100米决赛看过没?直接装了个世界级的大逼,百米决赛最后三十米放速度专门来装,有人说他道德败坏吗?

有实力,人家装逼,不服你也得憋着。

一个个卫道士一样,不看看自己初中时候什么尿性。

user avatar

按照我的经验,他这一次被“点名批评”为他赢得的择偶权,会比他拿十次运动会第一名还要多。

user avatar

在国际级的田径赛场上,这样的行为确实不妥当,但基本上也不会让人有执行如此骚操作的空间。终点前能放个速,回头笑一笑,也就到头儿了。

在团队竞技体育赛场上,比这侮辱性强得多也直白得多的操作,只要不涉及国族或种族污蔑,不但不会被批判,甚至会被鼓励,乃至本就是设定好的战术内容之一。

在我国初中校运会中,这小伙子的骚操作,基本上把他在同辈中的阿尔法值刷满了。而在我个人看来,在我国青少年中,这类浪骚子儿,现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而如果一个共同体,连其中的 “初中二年级” 的孩子都不中二,那这共同体也太没有活力了吧。

user avatar

三十岁在工作单位举办的运动会干这事,这兄弟如果不是董事长的傻大儿,基本也就算混到头了,社会上成年人交往的艺术就是要尽可能保持彼此的体面,您不想体面,以后有的是办法让您学会体面。

二十岁在学校运动会干这事,兄弟们会一致认为这哥们属实装13,但是说不定也会得到女孩子的青睐,所以或存或亡,好坏五五开。

十来岁冒头的年纪干这事,需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豪气多点怎么了?就想让大姐姐小妹妹看我多牛比怎么了?不服看老子这身体素质你掂量下你他妈因为这事不服你能怎么滴?狂点怎么了?

每个年龄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风采,你不能指望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明白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的道理。

谁的十几岁,会不希望自己心里暗暗喜欢的人,能多看自己一眼?

user avatar

现实版林盛儿(一阶段)。

user avatar

又没做违背底线的事,毕竟是初中生,宽容也是应当的。

我反而要问问,这位未成年初中生就这么被拿到网上被挂起来让道德卫士们网暴,这些道德卫士们就很光彩?是不是还要社会性的光荣处决一下。

user avatar

赢家炫耀,弱者受到羞辱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你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赚大钱,找漂亮女人。那一件不是在证明你的强大,让那些不如你的人感受到世界的参差。

只有弱者才会去同情弱者。

同时,只有给赢家羞辱弱者的权利,才能更好的激发弱者不断努力。这也是这个世界保持进步的原动力。

如果对弱者无限的宽容,对强者没有特权和尊重。那你为什么还要变强?去保卫地球吗?

user avatar

这种人,在我们长沙,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是会被打的。

长沙人比较耿直。

你装逼可以,但你不能现宝。

长沙人也爱吹牛逼,但吹自己踩别人,那就是妥妥的挨打相。

user avatar

那啥,中学运动会不就图一乐么……

难得有个不上课还能敞开了吃零食的机会,就玩呗。

赛场上有人整活不是更好?观众看得更乐呵了。

其他选手也没见不乐意吧……

对场上场下的人,这次整活事件都无非是放假跟人吹牛逼时的一句话——「诶我跟你说,前两天我们学校运动会有一哥们特有乐,整了个大活。」

人家小孩子玩得开开心心的,一帮大人搁这严肃的不要不要的……很无聊诶。

user avatar

取消比赛资格,取消名次即可。

体育比赛,要赛出风格,赛出技巧,赛出成绩。体育比赛不是选秀,不是搞怪。如果这次还保留他的名次,下次他会不会边吃泡面边跑呢?

user avatar

开篇:那些说有本事跑过别人,没本事就不能说话的人,你们把体育精神当成什么了?

如果只要赢就行的话,我趁你下班领几个酒吧看场子的拿半拉啤酒瓶照着你腰子就一顿扎,那我是不是比赛时候就能赢你了?

我从工地借台泥头车给你家防盗门创扁,你是不是就弃赛dnf了?

有意义吗?

什么就跑不过就别说话?按照这些人的理论,他们连评论我回答的评论都不该发,我打全国大赛的时候估计这些人钉鞋都不知道怎么穿呢,毕竟跑不过别说话不是么?

自己的理论依据都不遵守,就更不会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了。





老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

这件事在我看来是该校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缺失的一种表现。

但由于是初中,而且是校运动会这样的娱乐活动(不称之为竞技的话),是没什么所谓的。

在真正的竞技体育赛场上,嘲讽和羞辱对手,是属于犯规行为,会由裁判通过黄牌警告的方式提醒运动员不要继续做出类似举动。

我个人对于赛场上的这种行为是深恶痛绝的,但没办法,孩子太小了,而且是娱乐活动,大家伙图个开心就好。

我想起我初中时参加类似活动,大家也是如此,并没有什么说法。

由于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区区顽童之间的小事也能上纲上线,真的大可不必。

其实也有些不爽,学校总是禁止职业哥来开无双,导致我只能在一边用蝴蝶刀做三明治吃。

后来打的全部都是全国赛一类的高端局,也没什么机会出风头了,有些遗憾。



以下是写给疑惑者:


另外,你们总用博尔特举什么例子?

首先,他那不是嘲讽和羞辱,如果他回头把你冒犯了,那是你的问题,而不是他的,我在夺冠问题不大的时候也愿意回头看看,毕竟掌握记录在可控范围之内,第二年可以再拿一次破纪录奖金。

其次,任何法律法规都区分情节轻重,当然也包括裁判法。博尔特只要敢做俯卧撑,我就敢超他。

最后,他比赛前还向主祈祷在胸口画十字来着,是不是还要因为有冒犯穆斯林观众就改喊安拉?


有些竞技活动,一定程度的粗鲁言行,可以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斗志,得到更好的反馈。

而有些活动则不然,嘲讽和羞辱会起到影响成绩的反效果,这些活动中,像做俯卧撑一类的事情自然不被允许。

ufc比赛,选手之间进行的本来就是野蛮的格斗,那反观赛前的言行挑衅,与打斗相比是否显得十分文明?如果在赛前偷袭对手,给以一记重拳,那就属于犯规,因为这比打斗本身更加野蛮。

冰球赛场上,有一名队员是专门负责打斗的,这是长久以来的传统,如果取消,那无异于把篮球改成方的,失去了其内在本质。

犯规与否,是由项目的特性而设立的裁判法所决定的。

通俗来讲,如果比的是身体性能,肢体接触就是犯规。

如果比的是运动技术,那动手就是犯规。

如果比的是打斗,那嘴炮就不是犯规。

如果比的是杀人(如果有的话),那打斗就不算是犯规了。

在军事法庭上,在战争面前,杀人都是合法的。但残酷虐待、屠杀和使用非人道武器,那就属于犯规了,违反国际法。

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清楚了?


以下是写给抬杠者:

如果还不清楚,博尔特的对手们都有脸书和推特账号,你自己发私信问问不就成了?跟我一个裁判较什么劲?你对法律不满意难道要赖到法官头上?


补充一下,你们如果愿意把俯卧撑叫做合规技术动作,可以联名向田联申请专门提出应修订裁判法和秩序册,然后开宗立派。在这放空炮算什么本事?

跟顽童较劲,跟职业哥较劲,跟规则较劲,

你能落着什么好?显着你哪了你直接说,你想吹你哪行你挑明白点。

你要非说翻跟头跑,那咱们就说翻跟头。

之前一段时间,田赛投掷项目中出现了一个奇行种,翻跟头掷铅球,发现成绩很好,因为裁判法里压根没写翻跟头,其它行为也符合规定(正常人绝对tm不会翻跟头的),就算成绩有效了。

后来一大帮人模仿这个动作,受伤概率大大提高,一合计,就算作犯规了,以后这个动作就算作犯规了。

这还是对成绩有提高的动作,且不包含侮辱,因为舍本逐末被判罚了,技术犯规。

你要比翻跟头你可以去成家班比,你要比俯卧撑你可以去健身房比。

你报名长跑比俯卧撑做什么?



以下是写给顽童和失败者:


还有有些人不知道黄牌是警告的意思吗?

我知道砖头扔狗窝里容易砸着狗,

叫的那些可能一辈子也不敢在任何比赛上做俯卧撑,连回头看一眼都不敢。

正因如此,有一个敢这么干的人才会这么兴奋这么激动。

一听有专业人员持反对态度,就如丧考妣开展攻击。

抱团攻击人是没用的,你能拿什么攻击?我打这种小比赛能在赛道中央打套罗汉拳再继续也能第一,有意义吗?

在这瞎起什么哄啊?我又管不着你。下次你打比赛你也这么干呗,有给黄牌的。

不乐意听你可以跟负责你的人说,我只负责摆明告诉你这么做不行,你那么大个人跟人家初中学生一样丢不丢脸啊?知不知羞耻?

小孩犯法都是从轻的,你成年人也跟着一样?

那么愿意组团对线你大可以和国际奥组委去对,非要让火箭烧水洗煤谁有办法?

黄牌警告你没毛病,你可以继续,下一张就是红牌,对抗裁判判罚。

你要还觉得不公正可以和技术官员上诉,一千块钱上诉费用,胜诉退给你,败诉不退。

我跟你们(指故意抬杠的)讲的很明白了,有法可依,你们非要坚持法不禁止皆可为,大可以试试,反正不花我的钱,你要胜诉了还能火一波。

不要只当行动的矮子。


以下是写给我自己:

王老吉和和其正,其实王老吉的鸡蛋花味道更浓。

user avatar

对于初中高中这种,在总体上应试教育的同时,还真得执行“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政策。

虽然我并不怎么欣赏这句话,这这对于孩子来说真就得这样。他能用这个方法打赢,就一定有他的道理。与其说一味的指责他,还不如明白他怎么保持这种实力的。然后在基于这种“肯定”的大前提下,再去“矫正”。让他明白你给他的建议,是有利于他的道路更好发展的,而不是致力于否定其本身道路合理性,完了用“标准方法”取而代之,不适应之后全方位从过去到现在还怪他不努力的。

说到这,我又想起来我有个可以说是“初恋”吧,我以前回答里面提过。

她就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她小学初中数学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不参加任何奥数补课,就能拿国家级国际级奥数一等奖那种程度。上课不咋学,睡觉反正啥都干,期末考试在数学卷答题空白位置画画(当时小学不怎么管),基本没有几次不是满分或99(三年级之后能拿这个分数的人很少了,五六年级过90都是比较难得,而且老师喜欢搞难题)。初中也是这种情况,比较厉害的一次就是也有一次期末考试非常难,全年级好像没几个九十分以上,她数学班级第一94,比班级第二名高五六分的状态。那是她答卷两个小时,睡了四十分钟觉,完了在卷上画了二十分钟画,完了提前十五分钟答完卷答出来的。

也因此在教数学的班主任要搞假期补课时候,她也没去的原因。因为她真的没啥可补的。结果因为这事儿就被班主任找由头针对,包括但不限于故意针对,包括故意批错题,等等各种变着法的否定责难与孤立。活生生把她搞得一度成绩崩溃下降以及一系列附带效应。虽然跟这个补课确实有很大关系,但是之前这一系列情况也不能说和打压行动没有关系。因为同样是在我们学校高中,表面老实的我,也没少干出“不参加学校组织补课”,以及“别人都选实用类文本阅读,我就做文学类”以及“高一数学卷上用高二的导数,用选修3-5做高一物理期末卷”还有“英语作文用四六级超纲词”。顺带着,这个妹子的姥姥就是给我补课的英语老师,她在给我操作空间上面提供了很大助力(这老太太也不是啥“等闲之辈”,创造过在她考研也就是当时俗称“五级半”考试,英语迟到一个小时十五分钟,提前十分钟答完卷,成绩148分所有考生中最高的神迹,从此热衷上了极限思考-答题法这种“邪术”,她平时教学是其弱化版本,即用有限的单词量达到对文章理解的最大效益,用语文阅读的模式把控英文文章要点,同时预测它出什么题然后直接做阅读不往回看答题直接达到不到五分钟四个阅读的境界,居然她这一套还在往后创造过把一个入学英语平均分也就是及格的班级最后中考平均分教到148,后来带过高中也是把一个入学英语平均分60多分满分150的那种整到一个班120分以上占三分之一,好像后来还当过沈阳市英语学科带头人,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儿)。控制变量一下,貌似合理的解释搞不好真的是她老师看不顺眼这种行为导致的。说实在中二是不能说好,但是身为一个老师,容不下这种中二发挥,反而恶意打压真的很low。其附带影响也作为一个次要因素顺带着影响到了我们的剧情发展,也影响到了她的发展,虽然后来靠画画走出了自己的路,但是如果没有这次打压,至少她可以用她的画画和数学双优势走出更光明的路吧。反正也是很一言难尽吧。

每个人都理应有这种必然的中二过程,然后基于这个过程再走向成熟的。没个过程都是必然发生的,妄图跨越这个过程,用“前现代”的刻版印象压制这个过程,跨越客观规律发展,那么只能收获残次品。或者说就算是撑过去了,成才了,很多苦都是不应该而且没必要承受的,如果能发挥出中二部分合理引导后的“融合个性”同社会规则结合并逐渐成为这个规则推动发展的推动力,那么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仅仅对自己好,这种改变同样有助于社会发展。反观现在网上出现的很多“后现代自我意识过剩”者,一方面在校被压制后把怒气发挥到键政下,还有锅男做题家现象等等,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前现代的思想强制压迫也占有很大部分诱因(就像动漫一部分反派被恶劣的经历后的歇斯底里的毁灭欲望),二者相辅相成成为了当今的社会现实。对于一个想要健康成长的人,为了摆脱压迫正常成长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同前现代思想压迫和后现代心理魔怔斗争都是重要的任务。当然,斗争中要有团结,团结中要有斗争,在承认其存在合理性上面去批评,去引导,壮大健康成长自由发展的力量。某种程度上,这既是现实,也是动漫主角团的斗争历程辩证统一起来了啊。

多谢我们这高中初中允许我这种发挥,或者更准确的说在允许这种发挥的前提下再去“规整化”而不是旨在否认我自己本身。至少带给我怎么说呢,难得的一种就算是遇到困难还能站起来的一种“底线式的自信”吧。就是我总体上居然在身边还算是个循规蹈矩的货色,但是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而且反而MVP还是在咬人的时候拿的。综上所述就是中学该有的中二一定要有,这是个大前提,矫正和引导是基于这个大前提,而不是主次颠倒。而可悲的是,主次颠倒依然是大多数。没有人应该是这种被主次颠倒耽搁的命。做题与进步的相辅相成,依然是现阶段斗争的重点。对老师也好,学生也好,在自己身上也是,在舆论斗争也是。

user avatar

我觉得需要对中学生的部分行为有更多包容和理解。

指不定他喜欢的女孩正在台上给他加油,他一激动就给台上的妹子整个活。

初中生嘛,还不让人家有点人生高光时刻了。

user avatar

肆意张扬的青春啊,好怀念

user avatar

对于一个四十岁的单位社畜,能在单位活动里做俯卧撑最后击败其他人,那他大概率是不太会做人的,他不知道给同事领导留有余地,被攻击也只能说活该。

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做俯卧撑再击败其他人,他是没有体育精神的,不知道尊重在赛场上付出一生的同僚们的努力,被唾弃也是活该。

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在运动会上肆意张狂,在暗自凝望的女孩面前显摆得瑟,同学们会觉得他很屌,但同学们觉得自己在别的方面比他更屌,也很愿意欣赏他这样的屌,如果知道他喜欢的女孩子在旁边,说不定还会帮他演戏。

这无关中年人的人情世故,无关竞技体育的职业道德,这是十多岁少年的荷尔蒙,是学生时代的一抹亮色,是多年后中年人回忆起还能会心一笑的青春。

年轻人的事交给年轻人去做去评判,成年人要做的就是替他们收拾肆意妄为扔下的烂摊子,顺道缅怀一下自己逝去的青葱岁月。

user avatar

年轻人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user avatar

孔雀开屏而已,可能场下有一个赤木晴子在看

这孩子要是以后真成了运动员,现在学校的处罚绝对会成笑话

就像那对早恋结婚请棒打鸳鸯的班主任证婚的那对

user avatar

先抛结论,我认为对这样一个孩子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讨论和批判,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看待一个事物,一定要结合这个这个事物的发展阶段,以及这个发展阶段具备的特点综合来分析。

这个男孩子上初中,从发展心理学来说,他正处于青春期中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尤其男孩子,是虚荣心最强的时候,尤其在异性,在自己喜欢的异性面前,更是如此。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典型的“准大人身体,孩子心性”,虽然身高体重还没有达到大人标准,但他们已经初步具备大人的体魄,和大人几乎可以平视,性方面开始出现第二性征,长喉结,长胡子,生殖器比之前大上两到三倍,开始遗精,他们已经具备生殖能力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应的就是刚刚发情的哺乳动物。

你们脑补一下发情期的哺乳动物什么样,一下子就能理解这位初中生的所作所为。

哺乳动物,乃至于大自然绝大多数动物,雄性向雌性求偶是惯例,求偶这个行为本身就伴随着争斗、炫耀,等等这些具备原始野性的特征。

动物是如此,人也不例外,这个年纪的孩子必然是喜欢耍酷,攀比,炫耀,凸显自己。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如果坐在场边,篮球场上的男孩子不由自主的就开始心理起变化,开始铆足劲进球,耍酷,单打对手一个什么的,什么打扮自己,有意无意在异性面前拽,更是普遍的基本操作。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攀比心最强,但社会性又刚刚起步的阶段,他们生理上长成大人,但心理上刚刚脱离小学,还什么都不懂,所以他们没那么懂事,有场合就容易急切的炫耀自己。

人是社会性动物,但前提可是“人是动物”,人作为动物的一种,野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性是后天规培出来的,野性出现得要比社会性早很多,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野性最旺盛,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孱弱社会性,根本不足以限制他们旺盛的血气。

所以,对待这个年纪的孩子,我们说14岁以后,就不能过多的打骂了,打骂他们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则,要宽容,要规劝,给足他们面子,他们反而会给你面子,这才是顺从人性的教育方式。

所以,我看到其他地方很多人把这个初中生骂的一无是处,我觉得完全不能理解,太过分了——他只是觉得运动会有那么多异性,忍不住炫耀自己一下,只是一个微小的错误,规劝引导就是了,何以那么多网友一起对他口诛笔伐?至于吗?

这个年纪的孩子自尊心那么强,你们这样做,他以后在这个国家怎么做人?你们不怕毁了这个孩子吗?

现在的舆论环境真的太糟糕,很多人鼓动大家仇视身边的人,长辈是“七大姑八大姨”,小辈是“熊孩子”,异性是“国男国女”,导致现在人们生气发火成了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对一个14岁孩子居然不约而同的那么刻薄,这种风气太不友善了,太危险了,简直是地狱。

真的,我看孩子挺好,没什么大问题,拉到一边教育教育就挺好,反而这些站在道德高地,不由分说就骂人的成年人们,该反思的,恰恰是网络上那些刻薄又浮躁的人。

以上。

user avatar

「不是我喜欢的装逼方式」

user avatar

看了一大圈,最好玩的事情是,这里的绝大多数人,终此一生,在任何领域中都不会有恃强凌弱的可能,却争先恐后地与嘲讽弱者的强者共情。

真是像极了打工人鼓吹社达主义的嘴脸,可笑亦复可怜。

…………………………………………………………

看来评论区缺乏基本思维逻辑能力的人不少,那我就说仔细一些:

体育领域,发狠话甚至挑衅对手的事情不少,但都有一个前提,默认不在比赛中做与比赛无关的事情。足球运动员进球可以庆祝,没人觉得不对,但如果带着球突然自己颠球玩,马上就会引发球场冲突。篮球运动员可以持球突破,可以隔扣羞辱,但如果自己拿球在一边自娱自乐地玩街球杂耍舞不去进攻,裁判一定会过来干预,对手也会冲上来质问甚至肢体相向。

我没看出来长跑比赛中突然做俯卧撑和上述两种情形有什么区别,如果这个人是在比赛结束以后高喊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之类的,再狂又有谁会说他不对?

年少轻狂,中二犯错,本来没什么,越是尬洗,就越是招人反感。

user avatar

他小时候,一定对龟兔赛跑的故事嗤之以鼻。

其实,只要兔子够强且不会睡过头,乌龟怎么可能赢。

对自己实力有明确认知的兔子,虽然狂得让人眼红,但是起码在赛场上,会赢。


年少轻狂飞扬跋扈,挺好的青春。

user avatar

我们常说,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全力以赴是对其他人说的,做到最好是对第一名说的。

对于第一名来说,是否全力以赴重要吗?

同样的,没有体育精神是对提前放弃的败方说的,胜方怎么会没有体育精神?

有一场CBA的比赛,广东最后15秒领先北京20分,然而最后一攻,杜峰还是叫了暂停,认真布置战术,最后胡明轩打进了。

这场球过后,很多北京球迷骂杜峰没有体育精神,骂胡明轩在刷分。感情体育精神的标准是你北京球迷定的?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举个例子,一个学生,高考提前一小时就交卷了,出了校门对记者吹逼这次高考多么多么容易。然后考了全国状元。构不构成对其他人的嘲讽?是不是没有道德的事?反正我觉得性质一样。

user avatar

人家是初中的运动会!!!

不是大学运动会!!!不是奥运会!!!

什么叫中二病,就是初中二年级的奇怪言行。

人家就是中二病的年纪中二病发作,单纯的想装个大逼。

而且还成功装到了。

想想你我和他这个岁数,中二的事儿干少了?

所以没必要上纲上线戴帽子吧。

user avatar

这个人叫康纳·麦克格雷格,外号“the notorious”臭名昭彰。

因为其狂傲的风格被人熟知,干出过在发布会上踢对手、酒吧打老人、抢别人冠军腰带、侮辱对手和其家人、带人砸选手大巴等等事。

跟在长跑比赛做俯卧撑的初中男生相比,他简直是超级大恶人。

但是因为其曾经是ufc第一个双冠王,是13秒ko10年不败的前冠军的人,所以狂傲反而成了他吸粉的工具,又狂又有实力,成了现在格斗运动里最赚钱的几人之一。

再举一个例子

同是ufc,中量级冠军黑龙,在最近的两场比赛打出了统治级的实力轻松卫冕冠军,并分别干出了如下两种行为:

装哭,反讽对手拳头轻

击倒对面后*了下对手的屁股

不碍人家依旧是冠军。

我觉得,对抗性越强的体育运动上,越要容忍有实力的运动员“整活”。

如果你在花滑、在双人跳水这种运动上挑衅对手,那就会让人感到有点无语,因为这种运动相比于对抗,更注重于运动员自己的实力,你的分数与对方的表现没有太多关联,并且这种项目相比于竞争更在意展示的结果。

但是如格斗、跑步这种比较性很强,对抗性极高的运动,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样,展现的是双方之间毫无保留的竞争,极其明显的输赢之分,淋漓尽致呈现的优劣差距,血脉喷张,节奏十分紧凑。

这样的运动,你一味的去用谦逊要求两个一争高下的运动员,用比赛第二友谊第一这种说辞来统一标准,是不是会让比赛少了点趣味呢?

当然,谦虚是美德,赛后互相握手拥抱这种表现值得赞美,但是如果在他没有侮辱对手人格、没有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去攻击那些狂一点有实力的运动员,是不是有点太不合适了?

对抗性越强的运动,越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因为他们上去就要分个第一第二,排名就是会放大人心中的情绪。

所以话说回这个初中小男孩,我觉得他如果比赛后拥抱对手,站在讲台上说大家都不错,和现在做个俯卧撑狂一下然后接着得第一,在我看来都挺好的。

你就让人家小小装个逼,让看台上的观众“喔~”一下,观众看好了、选手玩欢了,有什么不行的呢?

user avatar

年轻人不狂,还叫年轻人吗?

有些人别有用心,想把年轻人都变成毫无气势的小白兔,只会讲大道理的无用书生。

他做了俩俯卧撑,伤害到谁了?

没有,只伤害到了那些把自己制定的规则看的比天都大的人的玻璃心。

user avatar

赢的人,低调都遭人妒忌,还敢嚣张,这不是找死么。现在学校里也不教道家思想。

user avatar

为什么运动中,强者也不应轻易侮辱那些输家?

也用体育界那句话来说,不会有人永远强大,但永远有人强大。尊重不仅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强如博尔特,最后也败在加特林手下;强如乔丹,在奇才复出的时候连东决都没见过;强如林丹,也挺不到东京的赛场上。

同时,大部分规则是不允许类似的挑衅对手行为过度存在的。足球是黄牌红牌,篮球是技犯,体操跳水是行为规范打分,田径类多以罚款,禁赛为主。这里选取温州马拉松和足球竞赛规则为例。正常来说,这就是一次典型的违反体育道德的违规行为。



补充:国际田联竞赛规则125条第5款,违反体育道德或不当行为,可以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所以说这个行为不违规的各位,官方证据已经放这里了。

当然,要是有人觉得这属于正当行为,我也没辙,毕竟这不是正常人的正当思维。

_________

原回答如下

没有体育道德

什么叫体育道德?尊重自己,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比赛

请告诉我,他做到了哪点?

刻意在比赛中采用吸引眼球的做法,目的也不在于比赛成绩本身,这叫不尊重比赛;公然挑衅对手,既是不尊重对手也是没把裁判放在眼里;至于尊重自己,一场比赛不能尽可能发挥自己最佳水平,反而到你认为的菜鸡面前显摆,自己不嫌掉价吗?

高中生去考小学数学,考完后给大家说这次卷子我就是不做最后一题也是全班第一?在这帮人里他确实是强者没错,但这行为吧,多少带点那啥

体育是强者为尊,不是强者为所欲为,强者也要在游戏规则和游戏道德约束里进行。何况不过是领先一群学生而已,恐怕都没打破校记录吧,这算哪门子的强者?

可千万别说就是因为菜,菜没资格说别人狂之类的话。照这么说网络时代流量为王

那么按这个逻辑,我辛辛苦苦答了这么久,攒了这么多关注这么多攒,轮得到评论区这些几百赞同几十关注的人反对我?数万关注的大V下台怼我,我就得乖乖删评吗?



评论区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是,很多人一边觉得这学生强就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刻意耀武扬威,一边觉得我拿自己的赞同和关注度比他们多说话丢人现眼→_→

这算不算现身说法了一次?顺便吐槽一下他们是看不出来我的态度本身就是反对这种行为的吗?

对了,说组委会没拍桌子的人,大概是被题主选择性截图忽悠了

点名批评这种举动,和我预想的差不多,成绩不会取消,但会通报批评或者禁赛其他项目。

user avatar

我的评价: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我是说那些指责这个男生“嘲讽、侮辱对手”的人。


事实上,牛逼的人做整活的事儿,绝大多数情况不是为了嘲讽、侮辱他人,甚至跟别人压根没有关系,人家只是自己需要而已。


我读书的时候,两小时的考试,有学神四十分钟写完,提前交卷,给监考老师鞠了一躬,然后潇洒离去。出成绩的时候,第一名。

这是为了侮辱同学吗?我当时“采访”过这个学神。这哥们说,下一门考试要背的东西多,他拿不准,而这一场对他来说很简单,所以提前交卷之后可以去温习下一门的要点。


类似的事儿我也干过。我成绩没这么好,但有一次,我提前半年抢到门票的演唱会刚好和最后一门考试时间有一点点重叠。所以我下了功夫好好复习,浓妆穿着礼服去参加考试,两小时的考试一小时交卷,然后一路狂奔赶火车去看演唱会。

我没有想要嘲讽任何人。事后我有在这门课的大群跟同学道歉,不过大家都表示没有被冒犯,反而觉得这很酷。


后来我某个实习的时候,有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同事,连续几年销冠。听前辈说,她之前经常在办公室睡觉,还打呼噜……

她这是为了嘲讽同事吗?

一开始我觉得这挺不尊重同事的,后来了解了一下,这家公司原本规定,销售岗不管业绩额度是否完成,都要全天打卡坐班。这个大神为表抗议,每月早早完成额度之后就在办公室睡觉、看剧,领导觉得实在影响办公环境和士气,又拿她没办法,所以生生改了规定,销售岗业绩完成之后不用打卡了。

同事们都很感谢这个大神整的活。


这个做俯卧撑的小伙子,他只是个初中生。可能他想露一手给兄弟们看看,或者想取悦某个暗恋已久的女生,又或者只是那一刻荷尔蒙上来了,想爽一把,再或者之前看过某个电影和视频,想效仿一下,觉得这很有趣。

为什么非要用成年人更阴暗的想法去判断,他一定是为了伤害别人?

赛场上的、看台上的同学,可能只会觉得“哇他好酷、想跟这个大神交个朋友”,又为什么非要用更沉重的想法去推断,他们感觉受到了侮辱?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许会更快乐一些。

不然的话:

这几天朋友圈秀股票基金收益率20%甚至50%的人,一定是在嘲讽我证券软件里比帽子还绿的一片绿色海洋,我好气!

马路上疾驰过去一辆豪车,我估计这车主看到我在走路才故意加速的,一定是在嘲讽我,我好气!

撒贝宁说“北大还行”,他是为了侮辱我考不上北大,好气!

王健林说“一亿是小目标”,他是为了映衬我的贫穷,好气!


这样累不累啊。

还不如活的简单一点,赞叹一句,“这人真牛逼啊!但我可以一口吃三个砂糖橘,这一般人可做不到啊!我也挺牛逼的,嘿嘿”。

user avatar

中二病。

但不要忘记,中二病是可以治疗的。谁没得过中二病呢?

一群成年人站在道德高峰批判他人,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应该如何指导这名学生的体育精神,岂不可笑?

user avatar

我觉得做人不能太双标。

如果张怡宁打别人10:0 的时候故意输一个球,然后 11:1 结束比赛,这是嘲讽吗?

赢面太大,故意放水,避免对方比分差距过大,这是尊重对手的行为,不是侮辱

同样道理,长跑领先者故意停下来,使得自己与其他人的比分差距减少几秒,这也是尊重对手,不是侮辱。

这都能破防的不知道脑子在想什么。

我个人是宁可领先者故意放水的,这样他万一搞砸了我还能有机会超越。

user avatar

行为不值得提倡。

但是毕竟是初中生嘛,作为成年人就宽恕他吧。

user avatar

人不中二枉少年。

小孩可能没主观想故意羞辱对方,就是单纯装装逼,想当场上风头最靓的仔。

跟一个少年去计较你为啥这么二一点也不伟光正一点不tm正能量。

你们这些被塑形成伪君子真小人的道德帝傻货,

就是他娘的吃饱了撑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