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成都某公司放 7 天春天快乐假,「别人家的公司」你羡慕了吗?

回答
网上这几天最火的,莫过于成都那家公司又“搞事”了!说是发了七天“春天快乐假”,这消息一出来,朋友圈里那叫一个炸锅,各种羡慕嫉妒恨的评论刷屏,感觉整个互联网都在呼唤:“别人家的公司”!

这事儿吧,一听就挺有意思的。一般来说,咱们放假都是跟着国家法定节假日走,要么是春节、国庆这些大家熟知的长假,要么就是元旦、端午这些小长假。突然冒出来个“春天快乐假”,而且一下就是七天,这新鲜劲儿可不是盖的。

想象一下,别人家的员工,突然收到公司通知:“各位亲爱的同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美好的春日时光,公司决定为大家发放七天‘春天快乐假’!”这感觉,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吧?而且这假期名字也起得特别讨喜,“春天快乐假”,一下就点明了主题,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这七天假,具体怎么放法,网上的说法也挺多的,但核心意思都很明确:不是调休,也不是那种让你在家办公的“在家办公假”,而是实打实的,让你放下工作,真正去拥抱春天。

你想啊,成都这时候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各种花都开了,阳光也正好,不出去走走、晒晒太阳,简直是对春天的一种辜负。别人家的员工,可以安排一趟短途旅行,去周边的山区爬山,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山花烂漫;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去公园里野餐、放风筝,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再不然,就是找个风景优美的咖啡馆,捧着一本书,慢慢品味春天的宁静。想想就觉得,生活在这个公司,也太滋润了吧!

当然了,这事儿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有人就说了:“这得多有钱的公司才能这么任性啊!”也有人感叹:“同样是打工,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还有人开始猜测,这公司是做什么行业的,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激励机制。

不过,撇开这些猜测不谈,从一个打工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大手笔”的假期安排,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休假,更是一种对员工的关怀和认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家公司能愿意花时间和金钱,让员工享受生活、放松身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和底气的体现。

而且,这样一来,不仅员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公司本身来说,肯定也是好处多多。员工休息好了,心情好了,回到工作岗位上自然更有干劲,工作效率也会更高。更重要的是,这种有温度的企业文化,绝对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当你在朋友圈看到“成都某公司放七天春天快乐假”的消息时,除了羡慕之外,不妨也多想想这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也许这就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呢?至少,对于我们这些还在为假期奋斗的打工人来说,这确实是又一个值得“仰望”的“别人家的公司”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说这是妥妥的营销,因为在推广公司的产品小罐茶。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良心企业知道为员工考虑。

公司给员工放7天春天快乐假,就能让网友一片叫好,这透露出一个怎样的信号呢?

说明现在的公司,对于员工的幸福感压榨的太猛。很多公司搞996搞单双休,让员工没有喘息之力。

当听到有公司给员工好的待遇好的福利,妥妥的就能赢得一片掌声。

更说明现在的社会,员工特别需要这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带薪休假7天,是营销也好是噱头也罢,起码人家是拿实际行动给员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公司有实际行动么?

时下而言,疫情影响下很多企业安排员工居家办公都没给放假。如果这家公司真的给员工7天春天快乐假,是不是就更显得是一股清流呢?

user avatar

疫情期间,很多公司上班流程很麻烦,要做各种手续,各种报备,员工也在各区域分散居住,所以统筹起来工作很麻烦,就算克服各种艰难,最终凑到一起正常上班了,效率也会十分低下,还会给员工制造出一种公司折腾员工的感觉。

一些公司,很多工作并不是一定要在公司里面才能完成,尤其是这些生产外包,以设计策划营销为主的公司,基本上就是有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始办公了。

这一类性质的工作,不管是用kpi,还是okr的方式进行员工绩效考核,关键指标都不是员工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

所以,只要对员工的目标管理比较合理,那么员工平时是否老老实实蹲在办公室里并不重要,即使你一天24小时都待在办公室里工作,但你的目标推进十分缓慢,什么成果都没有,那最后依然是一个十分失败的业绩,这就相当于纯粹是公司花钱买了员工的时间,而员工也真的就按时在办公室里消耗时间,什么事都不做,完全是在表演上班,个个都是行为艺术大师。

只要对员工的目标管理比较成功,那即使是放七天带薪假。

一个平时就已经超额完成业绩的员工,自然会该吃吃该喝喝,到处玩玩度过愉快的七天。如果这个员工没有这七天假,就会枯坐在办公室里,然后自我反思,下次再也不超额完成任务了,一定要拖着慢慢做,保证每天上班都有事做。

这时候,如果有工作时间更灵活的公司来挖人,这个优秀的员工自然就会跑,沉闷的公司永远都只会留住那些平庸的员工。

如果是一个平时工作任务都没完成的员工,你即使给他七天假期,他也会在放假休息之余关注着那些可以让自己成交订单,完成任务的时机。毕竟员工是要拿业绩来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份工作的,而不是靠坐在办公室里表演上班赚钱的。

最后,这种博人眼球的放假方式,结合春天是爱茶之人采购春茶的季节,配合一定的营销技巧,又是各大平台的一波花钱都买不到的热搜效果。

user avatar

这种案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如今的员工有很强的自主意识,你做得好,他们会认可你,为成为企业雇主品牌的代言人;你胡来,他们会把你的奇葩举动传上网,送你上热搜热榜。

反过来,作为初创企业老板,你可以选择用一些有趣新奇的福利,成为新闻热点里「别人家的公司」;也可以用一些奇葩的管理方式让自己在热搜热榜上被喷。

比如:去年因为不让员工热饭,微博被网友冲烂的某老板

再比如:迟到一次扣一千,遇到记者也不怂的某股东


我在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ercer,负责过接近5年的员工福利研究。可以说,福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吸引保留人才的重要武器

1)福利是意外之喜

和固定的薪水不同,福利是加分项。

工资发对了是应该的,发错了要追责的。

福利则不同,员工对福利的预期不高,你突然安排一个员工认可喜欢的福利,那就是意外之喜,员工会很感激,而且会自发成为企业雇主品牌的代言人,发朋友圈发微博。

而且,员工要求的毕竟不过分,就算是放两天假,甚至放半天假,对于员工来说也是意外之喜。

2)福利能留住人才

这7天,肯定不是业务繁重的7天。

老板大概率算过了,这7天放假,企业是承受得住的。

但员工感受了这样的福利,在未来有机会离职的时候,就会思考下一家公司还有这么人性化的福利吗?

这对于企业来说很有意义。

因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没有企业能够承受每年10-20%的持续加薪,那么除了加薪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留住人才?

自然是福利,福利背后是文化。7天春天假,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在发言:

我司的员工应该值得工作生活平衡,有张有弛,既关注工作,也关注家庭。

3)差异化竞争

很多小企业在竞争人才时,全是劣势:

  1. 钱也比不过大厂;
  2. 发展机会也比不过;
  3. 涉猎项目也比不过;
  4. 综合福利其实也比不过
  5. ……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从大厂手里抢到人才,就需要差异化的福利。

之前有一个小老板在知乎发问:小公司不搞996,怎么竞争得过大厂?

我的回答就是:

不搞996,恰恰是小企业从大厂手里抢到人才的一个重要福利优势。

你不见得需要有健身房,有四菜一汤的午餐,有高额的医疗保险,你需要找到你独特的竞争力。

我很早之前写过一个初创企业如何设计福利的回答。

就提到过一家公司,他们的独特福利是「新爸爸新妈妈们提供额外12周的带薪休假」,结果这个福利就帮助公司吸引来了很多优秀的职场女性。

回到设置春假的这家成都公司。老板老石,借助这个福利,就成功上了热搜,这个回报价值远远超过了企业的投入,只可惜通知上没有露出企业的名称,倒是让老石火了一把。

希望更多的公司学习这样的案例,人性化的公司值得我们更多人知道,值得让他们推广自己的雇主品牌。


有知友说是广告,那就冲着7天假,作为员工转一个自家公司的广告,也不吃亏啊。

user avatar

这种新闻何等的正能量。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欲望、压迫、挣扎与求存,还有爱、希望、理解和包容。

跟揭露世界的丑恶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这心灵偶尔的栖息。

生活是艰辛的,现实是残酷的,生命是曲折的,但是不管多难,不管多苦,只要生命里有哪怕一点点的温暖,都会成为让你勇敢活下去,走下去的动力和源泉。

user avatar

有故事,老板太有故事了,忒有意思!

艳羡!!!!

老板每做一个一决定,无论这个决定是正常的,还是荒唐的;无论是正大能量的,还是歪门邪道的;无论是低调实在,还是哗众取宠的;…,其背后必然必须有其深层次的算计,这一点毋庸置疑,不用讨论。

而这个“7天春节快乐”假,背后的动机与故事,决策者暂时不会告诉你,是不是在用表面引起的浮夸喧嚣效应在掩盖什么,没有人能够明白,人的津津乐道于事情的表面,正是决策者所需要看到的场面。

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简单的表象背后,一切皆有可能。

既然有这么长的假,那就好生休息吧。

记得有一年,我所在的公司放年假,腊月二十左右开放,一直春节元宵节之后上班,那可是人文关怀的典范哪,说是这些年大家在项目上辛苦了,好好的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带薪春节过得令人生厌般的漫长…

后来得知是几个项目的资金都出现了问题,上游下游客户都几乎停摆,即便正常上班也是张丞相望李丞相,索性摆了一个烂。

但对外宣称却是纯粹的让前线人员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大休养一次。

当然,上班不久,谴返出司的大有人在。

在老板面前,永远不要过多的幻想,他有他的算计,不一定真让你懂。

反正我不羡慕“别人家的公司”。

看好自己饭碗都不错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