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海淀某中学老师要求学生共享手机电脑屏幕并翻看,查看微信记录,要求删除部分App,是否侵犯学生隐私?

回答
关于网传海淀某中学老师要求学生共享手机电脑屏幕、翻看微信记录并删除部分App的事件,从法律和伦理的角度来看,这极有可能侵犯了学生的个人隐私权。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 隐私权的法律依据和界定

在中国,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主要的法律依据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条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进一步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非法搜查、检查、窥探、窃取、公开他人隐私信息;(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勘验、检查,或者非法搜查、检查、勘验他人身体;(三)通过窃听、窃照、安装摄像设备等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四)违反承诺或者法律规定,公开或者泄露他人的隐私信息;(五)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七十五条也强调了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搜查、搜集、公开、使用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不得侵害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

根据上述法律条文,个人隐私权的核心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个人信息不被非法侵扰、不被非法公开或泄露的权利。手机和电脑中的微信记录、安装的App等,都属于个人信息和个人生活安宁的范畴。

二、 教师行为侵犯学生隐私权的可能表现

在该网传事件中,教师的行为涉及多个层面,每个层面都可能构成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

1. 强制共享手机电脑屏幕并翻看:
强制性: 法律明确规定,除非有法律依据或权利人明确同意,否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侵入、检查他人的隐私空间。学生在校期间,其手机和电脑在法律上仍然是其个人财产,里面的内容也属于其个人信息。除非存在明确的法律授权(例如,在涉及犯罪调查时,公安机关需要依法进行),否则强制要求学生共享屏幕并翻看,是对学生个人空间的不当侵入。
翻看微信记录: 微信记录包含大量的个人信息,如与家人、朋友的聊天内容、个人观点、社交活动等。这些内容属于高度私密的个人信息。教师随意翻看学生的微信记录,即使是为了所谓的“教育”或“管理”目的,也缺乏合法依据,且直接侵犯了学生的通信秘密和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的权利。
目的的正当性与手段合法性的冲突: 即使教师声称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或“管理”,如防范网络不良信息、防止沉迷游戏等,但实现这些目的的方式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使用侵犯隐私的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是不被法律允许的。教育应在尊重学生基本权利的基础上进行。

2. 要求删除部分App:
个人信息管理权: 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在个人设备上安装、使用和删除应用程序。教师无权干涉学生在个人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安装和使用,除非这些App的内容或使用方式严重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例如,传播违法信息),且学校有明确的规定且程序合法。
强制删除行为的非法性: 如果学校或教师没有明确的、合法的规定作为依据,直接要求学生删除特定App,这剥夺了学生对自己电子设备的自主管理权,也可能干涉了学生正常的社交、学习或娱乐活动,属于对学生个人权利的干涉。

三、 法律上的合理性与例外情况

虽然法律保护个人隐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隐私权的限制可能是合理的:

法律明确授权: 如前所述,在刑事侦查等情况下,公安或检察机关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程序检查通信。但学校教师并非执法机关。
经过学生本人明确同意: 如果学校或教师与学生就特定内容(例如,为了辅导学习,学生主动提出让老师查看学习资料)达成一致,并征得学生本人明确同意,那么在同意的范围内进行查看可能是被允许的。但在这里,“要求”而非“征得同意”是关键。
学校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学校可以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包括使用电子设备。但这些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例如,学校可以规定在校期间手机的使用时间、场合,但不能随意要求查看学生手机内的私密信息。如果学校规章中存在允许此类行为的条款,该条款本身可能因违反法律而无效。

四、 事件的潜在影响与负面后果

即使教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学生好,这种做法也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破坏师生信任关系: 强制侵犯学生隐私会严重损害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信任感,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心理创伤: 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隐私被窥探而感到尴尬、羞耻、恐惧或被冒犯,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寒蝉效应”: 学生可能因为担心被老师检查而不敢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观点,导致思维僵化,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不良行为提供土壤: 如果学校或老师能够随意侵犯学生隐私,也可能为其他形式的权力滥用或欺凌行为提供示范。
触犯法律底线: 最严重的是,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对相关教师和学校可能会产生法律责任的风险(例如,民事赔偿,甚至可能触及行政或刑事责任,尽管后者在教育领域较为罕见)。

五、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网传海淀某中学老师要求学生共享手机电脑屏幕并翻看微信记录,以及要求删除部分App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权的行为。

学生的手机和电脑中的内容是其个人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没有合法依据或学生明确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强制性的查看和干预,是违反法律精神和具体条文的。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但这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基本人权和隐私权的基础之上。对于此类事件,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处理,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诺,家长已经表态了:




谢邀。

老师当然错啦,但这授权是谁给的?


现在涉及到学生的新闻经常看得我一愣一愣的,都是学生vs老师,家长仿佛不存在。

你搁这拍日本校园番呢?

“几天前的18号,老师开了一场在线家长会,会上有家长指出自己家的孩子经常玩游戏,恐怕影响学习,希望老师进行管理。”

老弟,源头在这。

我都能想象出这种家长会的氛围:

几个比较鸡血的家长焦急地跟老师汇报自己孩子如何沉迷游戏,希望老师管管;

甚至主动提出请老师查孩子的手机电脑,最好公开查,这样有威慑力;

其他家长几乎不会反对,他们还会大力支持老师严查“重点”孩子,因为怕自家孩子被带坏。

完美达成一致。


现在这个环境,你看到师生矛盾,基本都可以切换成亲子矛盾,因为老师就是个工具人。

你当我蜡烛?你怎么不把自己点了?出来打工而已要不要这么拼?

家长们觉得要往死里搞孩子,我们就往死里搞;家长们觉得进了菜小快乐万岁,我们就复读PPT。

像这次新闻里的师达中学,校方和老师挣多挣少,完全看家长们的脸色。这种寄宿制私立学校,家长们才是真正的甲方。

家长说要查孩子的手机电脑,你老师能说什么?“我们尊重孩子的隐私”?放什么屁,那我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你这个寄宿制私立学校来干嘛?


所以老师也惨,我真觉得惨。

孩子能跟爹妈讲《未成年人保护法》么?讲隐私权么?但孩子可以跟老师讲,振振有词。

傻孩子,你眼前那个也就是个打工人。他的工作模式,就是代替你缺位的爹妈高强度控制你、和其他三四十号人。

他的老板——也就是你的爹妈——如果不和你讲隐私权,那你和他掰扯没用。

那些阉割版的“学生机”、等同于植入监控芯片的儿童手表、教室里比小区安保级别还高清的监控摄像头,是老师们整出来的?

老师巴不得没这些玩意,因为监控学生等于也是在监控老师,谁闲的给自己找不自在?

但你的爹妈会排除万难,甚至主动集资,把这套实时监狱系统给你安上。

然后学生们再把这一切算到校方和老师头上。


这位老师肯定会被全网喷爆,但我对她的情绪非常平和。

因为这是珍稀物种,早晚会没的。

在内卷压力的层层转嫁下,矛盾集中到了师生两方。而学校和老师迟早会发现自身在法理授权上的缺陷,进而走入分叉道:

要么,佛系教育,风格像美帝的社区高中靠齐,大家快乐就好。反正生育率在下跌,照现在的高校资源,将来人人都能上大学;

要么,签各种复杂的协议,家长直接转让部分监护权,然后真正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用监护人的身份来管;

经费充足的高校还可仿照大学,直接配套生活老师。一边把班主任的职责细化,一边能更便捷地照搬衡水模式;

你要是初高中不能用手机电脑,那不就没有这种隐私权问题啦?

你看,社会化抚养,成了。


什么?你家狠有钱?

国际中学走起,美高港高走起。推荐信不比高考香多了?


归根结底,还是太卷了。

骂老师,发现家长在后面;骂家长,发现社会竞争压力在后面。

骂社会竞争?发现骂不动,因为全民都陷在这个泥潭里。

没事的孩子。等出生人口跌到500万,我们这些菠萝菠萝哒的80后90后大概率得去东南亚养老,你们面对或倒闭或兼并的大学可以尽情选择,而你们的孩子不会再有人逼着学习。

除非他们去申请贷款。

user avatar

整个故事里,让我最震撼的就是学生们能够精准地喊出《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两部法律。

想当年我在初中的时候,必胜客刚刚推出了外卖业务,我和我在校的同学出于新鲜,一起点了一份必胜客的外卖披萨,结果被老师说我们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是“给学校抹黑的行为”。

那个披萨虽然很难吃,但是更让我像吃了苍蝇的,是学校老师固步自封,向学生普及错误法律不说,还肆意以法律的名义来恐吓学生。

旧社会,在万恶的旧社会,土豪劣绅们通过对文字和知识的掌握,通过对释经权的垄断,对普通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哪怕到了当代,还有那么一群人,希望垄断这个通道来渔利。

什么叫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需要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法律的普及,就是全社会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我很高兴现在的未成年人,在面对这种曾经百发百中的剥削和压迫时,能大声喊出保护自己的法律,这甚至让我感觉有些热泪盈眶。

我多想回到初中那个时候,对着那个信口雌黄的老师说一句:

“放你妈的屁”

以上

user avatar

当然是侵犯隐私,而且是最恶劣的那种。

这段视频中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就是「这个是不是可以卸载了」「不方便我看吗?我看一下」「好,你要退群是吗?」

表面上是「商量」的句式,然而给出的是一个虚假的选择题。

伪装出的和善背后是「我允许你选,但你敢选错试试?」

而只要学生表达出一点点抗拒,一点点不主动,她就会瞬间撕掉和善的面具,露出暴怒的面孔。

说难听点,这就是驯兽。

这位老师不仅想要逼迫学生做事,她想要的是让这些学生在自己的淫威之下自动做出自己最不想做的事。

这种威权之下的「不敢反抗」大概是这位老师那可怜的人生中少有的一丝丝慰藉了吧。

可能在她看来,这些学生大约永远也不敢反抗伟光正的她。

然而现在,反抗来了。

user avatar

上次我相亲的时候,闺蜜教给我一个识别渣男的办法:下载一堆约炮APP,包括陌陌探探豆瓣知乎这样异性交友的,也包括艾滋蓝爱撕衣虎扑这样同性交友的;打开APP搜索周围的人,看看有没有相亲对象。

那天我无意间在学校里打开APP,发现校园内有好几个疑似学生的用户。虽然APP号称拒绝未成年人用户,但是他们个人资料的年龄是18岁,注明是我校的学生。我很担心会有学生因为一时好奇误入歧途,连忙调查了几位同学,希望家长们帮助我做好教育工作。

搞定。

user avatar

这个还用啥法律分析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违反法律规定也不符合道德要求更不符合人师准则。

姑且不说这个是不是侵犯学生的隐私,问题是你作为一个人教书育人的老师根本就没有权利去查阅其他人的任何物品。

有可能这位女老师经常对于自己的另一半经常进行这样的远程操作,熟门熟路了。

最后,祝女老师的男朋友或老公,自求多福吧!

另外这个事情一码归一码,还是希望不要进行网爆,就事论事即可。比如这位老师的信息照片联系方式之类的,不然,这个涉嫌另外一种法律责任了。

user avatar

今天为2月16日,本人致电海淀区教委,该通话全程录音。接线员称官方回应为“请参考该官方微博内容”:

也就是说,除了“对老师批评”以外,这样严重败坏师德师风建设、严重违反相关法律、给学生造成巨大伤害的行为竟然没有任何的行政处罚和处理?

我仅代表个人决不同意!


以下为原回答:

1、

北京某中学某班家长会上,主持人对台下学生宣布:

同意管控学生玩手机的家长,请坐到会场左边;

不同意管控学生玩手机的家长,请坐到会场右边。

绝大部分人坐到了会场左边,少部分人坐到了会场右边,只有一个人坐在会场中间。

主持人问:这位同志,请问你到底支持哪种管理方案?

那人回答道:两种方案我都不支持。学生的话怎么能信呢?我认为不仅应该管控学生玩手机,还应该让学生们分享手机屏幕,当众删除掉所有我认为无关学习的APP并退出无关群聊,并且教职工们齐心协力威胁学生删除曝光视频。

主持人连忙说:白老师,请您赶快坐到主席台上来!


2、

街头上,三名北京某中学学生正在交流被孤立的原因。

学生A:我因为公开赞同曝光老师侵犯学生隐私的视频被老师带头威胁孤立。

学生B:我因为公开反对曝光老师侵犯学生隐私的视频被同学孤立。

学生C:我就是发那个视频的学生。


3、

调查组来北京某中学某班考察教学,班主任提前教学生如何回答调查组的提问。

调查组问一名学生:你喜欢数学白老师吗?

学生答道:我最喜欢白老师了。

调查组很满意,又问:你觉得白老师人怎么样?

学生答道:白老师人很好,不仅非常关心学生课余生活,而且亲力亲为认真负责。

调查组非常满意,最后问道:既然在这么好的课堂氛围下,你最想做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说:我想换班。


4、

北京某中学白老师正在视察自己的班级。

她问一名学生:你的父亲是谁?

学生回答说:是心无旁骛学习制。

白师很满意,她又问:你的母亲是谁?

学生回答说:是我们伟大的数学老师。

白师很高兴,她问道:你以后最想当什么?

学生说:孤儿。


5、

问:什么在贵班是最常见的?

答:品德优良的数学老师。

问:什么在贵班是最少见的?

答:品德优良的数学老师。


6、

开会时,北京某中学某班宣布了两条新规定:

1、所有学生要当面删除手机内所有学习无关APP并退出所有无关群聊;

2、把班里的桌椅全部扔掉。

有人提问:“为什么要扔掉班里的桌椅?”

“很好,我就知道没人反对第一条。”白老师满意地说。


7、

北京某中学某班一位学生在走廊上道:“这种老师真差劲,从不尊重学生隐私!”

结果被白老师听到而遭开除。

学生辩解说:“我根本没讲是哪位老师,你怎么可以随便开除我呢?”

“你少骗人,”白老师咆哮道,“我在这里工作这么长时间了,哪个老师不尊重学生隐私,我还不知道吗?”


8、

一名北京某中学的学生不慎掉进河里,他拼命呼救。

河边白老师正在散步,他自顾看着手机,视若无睹。

学生急中生智,喊道:“我的手机里有知乎、哔哩哔哩、QQ!”

白老师大惊,急忙把他从河里拉出来,当场命他交出手机。


9、

一名北京某中学的学生被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他跑去申诉并询问原因。

学校有关部门告诉他:“因为你多次发表污蔑老师侵犯学生隐私的言论。”

“我怎么诬蔑的?”

“我们监测到你在B站上传白老师令学生公开分享手机屏幕并勒令删除无关APP并翻找、退出无关群聊的视频。”


10、

终于到周末了,北京某中学门口,一名学生打开了手机登录B站账号。

他刚刚登上去,还没有输入一个字,就被白老师撞见了。

白老师决定处分这名学生,学生解释说:“我还什么都没有写啊?”

白老师说:“所有人都知道,你会在留言区写什么。”


11、

一个学生在北京某中学校区内大骂:“白老师是个**!”结果被记处分并开除学籍。

记处分是因为:辱骂老师。

被开除学籍是因为:泄露学校机密。


12、

北京某中学,一个记者在某拥挤的班级里问白老师:“你有没有侵犯学生们的隐私?”

答:“怎么可能?我师德那么高尚。”

“那为什么逼学生删除相关视频?”他继续追问。

答:“哦不,那是学生污蔑我的把柄!你看,我老公在媒体视频平台工作,我被辞职他完全养得起我!

什么?你问我的女儿!哦,天哪!你们这帮无良记者,怎么能随意侵犯别人的隐私呢?”

更新:

学校最新回复

我认为,不论是任何时间的事情,该行为都是严重违反师德;违反相关法律的,且影响极其恶劣,应该按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处理,该公诉公诉,该判刑判刑,该吊销执照吊销执照,并非是“学生家长理解”就可以不处理的。另外,根据该老师视频中行径和后续前学生对该学校的曝光,广大网友猜测学生家长是“被理解”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不论什么时候曝光发生,都有正当的理由,只要该老师一天没有被吊销教育资格,一天就可以曝光批判

此外,家长认为“有心人”恶意曝光,是对学生的伤害。而我想说,拖着老师迟迟不处理,而是让学生能然能天天看见讲台上该教师的嘴脸,才是对学生最大的伤害,更甚于网络批判教师的舆论!

另外,有知情人士表示此声明为学校避重就轻,只是利用个别家长的说法为自己打掩护。大部分家长也都不赞同这种行为,但是现在网上有大量人利用“家长授权”来洗地。且不说家长没权利授权,多数该校家长其实根本不赞同这种行为。

不过,请大家通过正常渠道向海淀区教委表达自己对学校的质疑和不信任并希望官方调查;而不是网爆白老师。

教委电话:01088487306

user avatar

大过年的给我看这个,成功的把我气到了。


学生这么顺从,真脾气太好了。到底是谁驯化的?

要是我早骂街了。

这种老师能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是在类似这种以学习名气侵犯学生权益的时候,大多数家长的态度是没有站在学生这边的。不是这件事,是每一件事。每一件侵犯学生权利的事,家长都选择了对立的方向。

只为息事宁人,只为望子成龙,最后龙没做成,倒是过完受气包一样的一生,活着没舍得花钱,死了找个几万块的坟地了。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这件事好歹还有人举报,还有点骨气。有多少侵犯学生权益的事,是老师吃定了你不敢声张?

日本人那种不给人添麻烦的教育,惯出各路妖魔鬼怪。何止隐私,都开始检查学生内衣了。

听听这个老师稳定的语气,她甚至都不恫吓一下同学,连句狠话都没有。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好像是在借儿子的手浏览自己的手机一般。诸位家长,如果你还想要心智健康的下一代,能不能别惯出这样的老师?


我以前知乎上好像写过。我上小学的时候,体育课被取消,被用来花钱去学乒乓球课。

结果我爸听了之后立刻给我上了一课,手把手教我怎么找来报社登报。不仅不花钱,还拿到五十块钱信息费。让我亲眼看着学校怎么被采访,让我亲眼看着校方幼稚的用糖“ 贿赂”我们,让我们不要和“外来的大人”(记者)说不让上体育课的实情,最后亲眼见证这事被写成文章登了报,校方迫于压力,把体育课还给了我们。

那年我家电脑连上网都上不了,却知道怎么动用媒体力量对抗不公。

在我11岁时我爸能教我这个,对此我非常感激。

这种底气花多少钱都买不来。

敢举报的那个孩子也一定有着这样的底气。

不要小看小孩子课外的能量,不要封锁孩子学习以外的所有事。你看,这件事最讽刺的是什么?

你不是连个app都不让孩子用吗?行,这孩子在课外时间学会曝光丑闻了,好好接着吧。

user avatar

不整师德正校风,

病入膏肓悔莫及!

海淀这事就是典型的师德失范,

都违法了能不缺德嘛?

当下政治师德,最重要的是要规范教师行为;

教师不是是什么灵魂的工程师,不是园丁,

他们只是社会分工的一个普通工种,

应当效仿《作战条令》修订《教学条令》,

明确教师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同时要划定红线,

教师不能做什么,做了怎么罚。

只有这样才能制止乱象,

要知道老师把手伸进学生的手机

和老师把手伸进学生的内衣,

在社会学上没有任何区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