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游戏公司 2022 年不新发版号,会对游戏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多家游戏公司股价大跌,可能是什么原因?

回答
网传游戏公司 2022 年不新发版号对游戏行业的影响及股价大跌原因分析

“网传游戏公司 2022 年不新发版号”这一消息,如果属实,无疑会对整个游戏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能够解释近期多家游戏公司股价大跌的原因。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网传不新发版号对游戏行业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版号”。在中国大陆,游戏出版物需要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游戏版号才能上线运营。版号相当于游戏的“准生证”,没有版号的游戏无法在国内进行商业发行和推广。

如果 2022 年全年不发放新的游戏版号,其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相当严重的:

1. 新游戏上线停滞,内容供给锐减:

新游无法上市: 这是最直接、最致命的影响。所有尚未获得版号的国产游戏,无论研发进度如何,都将无法在 2022 年内正式上线销售和运营。这不仅意味着游戏公司的新收入来源被阻断,也意味着玩家将无法玩到大量期待的新游戏。
市场内容真空: 游戏行业是一个快速迭代的行业,新内容是吸引和留住玩家的关键。版号发放的停滞将导致市场上的新游戏数量大幅减少,整个行业的活力和吸引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创新受挫: 新的研发团队和有创新想法的游戏公司,在没有版号的情况下,其产品无法进入市场验证,这会极大打击其创新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小型创新团队的夭折。

2. 存量游戏生命周期缩短,收入模式受限:

依靠新游驱动增长的模式失效: 许多游戏公司依赖不断推出新游戏来驱动收入增长和市场份额扩张。如果新游无法上线,依赖这种模式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收入压力。
老游戏生命周期压力: 现有已上线游戏虽然不受版号限制,但其生命周期终将结束。没有新游戏补充,玩家群体可能会逐渐流失,老游戏的营收也会逐渐萎缩。
变现渠道受阻: 对于一些以“买断制”或付费下载为主的游戏,新版号的缺失直接阻断了其变现渠道。

3. 对游戏公司经营造成巨大冲击:

现金流压力: 研发一款大型游戏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如果游戏无法上市销售,投入的成本将无法收回,这将给游戏公司的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尤其对于中小型游戏公司。
裁员和倒闭风险: 为了应对成本压力和收入断崖式下跌,许多游戏公司可能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研发动力和士气下降: 辛辛苦苦研发出的游戏无法上线,会对研发人员的士气造成巨大打击,影响未来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
海外市场压力: 部分公司可能会将重心更多地转向海外市场,但国内市场的缺失也会影响其整体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品牌影响力。

4. 行业洗牌加剧,马太效应凸显:

头部公司优势显现: 拥有大量已获版号的成熟游戏或者有强大现金储备、能够承受长期等待的公司,可能会在这次寒冬中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中小企业生存危机: 而对于那些依赖新游戏上市获取收入的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将是空前的。不少企业可能因此被淘汰出局。

5. 玩家群体的不满与流失:

缺乏新内容: 玩家会因为缺乏期待的新游戏而感到失望和无聊,可能转向其他娱乐方式或海外游戏市场。
游戏质量担忧: 如果版号发放延迟是出于对游戏质量的考虑,那么玩家也可能担心未来游戏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内容深度。

多家游戏公司股价大跌的可能原因

网传不新发版号的消息,结合近期多家游戏公司股价的下跌,可以推测出其直接的关联性。股价下跌通常是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预期下降的反应。以下是可能导致股价大跌的原因:

1. 盈利预期大幅下调(核心原因):

版号停发直接影响新游戏收入: 如上所述,新游戏是游戏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点。版号的长期停发直接意味着公司在 2022 年无法通过新游戏获取新的、可观的收入,这将直接导致分析师和投资者大幅下调对这些公司 2022 年及未来的营收和利润预期。
存量游戏收入增长乏力: 如果公司业务高度依赖新游戏,而老游戏收入增长停滞,那么整体业绩表现将大受影响。
不确定性增加: 版号发放何时恢复是未知数,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会引发市场担忧,导致股价下跌。

2. 投资者信心动摇:

对政策风险的担忧加剧: 版号发放的暂停或延迟,往往与行业监管政策的收紧或调整有关。投资者可能会担心后续的监管政策会对游戏行业产生更广泛的负面影响,例如对游戏内容、时长、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更严厉管控。
对行业前景的悲观预期: 长期缺乏新游戏上线,会给投资者一种行业停滞不前、缺乏活力的感觉,从而对整个游戏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产生悲观情绪。

3. 公司自身基本面问题暴露:

过度依赖新游戏: 那些产品线单一、过度依赖少数几款新游戏的发行商,在版号停发的冲击下会显得尤为脆弱。市场会重新审视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健康。
现金流储备不足: 拥有较少现金储备的公司,在收入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更容易面临经营困难,其股价自然会受到市场抛售的压力。
研发能力或市场竞争力不足: 对于那些本身研发实力不强、或者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公司,即使有版号也难以获得成功,版号停发只是加速了其基本面问题的暴露。

4. 市场情绪的传导效应:

羊群效应: 当一部分投资者开始抛售游戏公司股票时,可能会引发其他投资者跟风,形成“羊群效应”,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
媒体报道和负面情绪发酵: 媒体对版号问题的广泛报道和投资者情绪的负面发酵,也会加剧股价的下跌。

5. 其他宏观经济因素的叠加:

整体市场环境不佳: 如果当前整体股市环境不佳,科技股普跌,那么游戏行业即使没有版号问题,也可能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版号停发消息无疑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担忧: 尽管与版号发放不直接相关,但对未成年人游戏保护的持续关注和可能的进一步收紧政策,也可能叠加影响投资者对游戏行业未来增长的预期。

总结来看:

网传 2022 年不新发版号,是对游戏行业而言,是一次系统性风险。它直接冻结了行业的内容供给和收入增长来源,对所有游戏公司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多家游戏公司股价大跌,本质上是市场对这种严峻的盈利前景和高企的政策不确定性的直接反应。投资者通过抛售股票来规避潜在的风险,并反映了对游戏行业未来发展路径的担忧。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2022 年不新发版号”的消息,在官方正式发布消息前,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即使信息并非完全准确,过去一年版号发放的“间歇期”已经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市场对于版号发放常态化的期待也因此被进一步放大。如果未来版号发放仍旧不如预期,类似的股价波动和行业冲击可能会持续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说是谣言,其实也不那么“谣”。

刚才打开版号页面瞄了一眼,还是停留在去年7月:


谴责谣言得有个前提:信息出口是明确的。

我跟别人说了我肚子里只装了一碗粉,你没有证据就说我肚子里有两碗粉,这就能算谣言。

哪怕是假的,我肚子里其实有十碗粉,你的“两碗粉”言论依然算谣言。因为我给出了明确的信息,而你没有对等明确的证据。

但如果我给不出来啥也不说,那“两碗粉”言论严格来说不是谣言而是猜测。谁都不知道我肚子里有啥,那“两碗粉”言论谣了个啥?

个人隐私可以不遵循这个逻辑,但涉及公众利害的信息就是这样:没有明确的出口信息,那公众就有权猜测。


因此很多自媒体的标题是错的:“一句谣言引发游戏公司股价全线暴跌”。

单凭一句谣言做不到,本质是:市场上对政策风险的恐慌情绪找到了出口。

单腾讯和B站蒸发的市值就该超过2000亿元了,这是一句话的事?

这是你大半年不发版号的事。


讲真,腾讯B站跌也就跌了。市值是纸面富贵,B站千亿级,腾讯总体量十万亿级,完全熬得住。

更具体地说:腾讯和B站虽然都有做游戏,但他们还直接掌握庞大的用户量。这就好比一家公司又拍电影又自己开电影院。

电影的题材限制会让拍电影的难受,但只要院线在自己手里,普通人总是要来看电影的,院线这块不会大亏。

大不了找点垃圾片播播,还是有人看有钱赚。

甚至长远地看,这是一种巨头的垄断利好:消灭潜在中小对手、延长自身已有版号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巩固申报版号的流程优势。

真正熬不住的是那票做游戏的。他们不和用户直接挂钩,生产上的限制会导致他们直接停业。

腾讯B站蒸发的是纸面富贵,这票人蒸发的是实体产能,真的要把现实里的场地退租、人员解散。

其实他们半年前已经这么干了。我传媒大学的,我校动画学院原本有不少人在游戏行业里混,现在一群师弟师妹转去搞套子人。


游戏工委的回应是“暂无明确消息,仍在正常接收游戏公司的版号申请”。

我在微博上看到张图,很贴切:


很多人说海外是路,问题这是个“伪”海外。

真正出海的是大厂,当年无尽对决那种。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和宣发不是小工作室能顶住的。

国内中小工作室的“海外”,无非是steam这些“海外渠道”,卖给在“海外渠道”上的中国人、“阿根廷人”、“俄罗斯人”。

这条渠道完全是灰色地带。前段时间热议的《昭和米国物语》,严格执法的话也是能让这款游戏在国内消失的,因为你没版号。

没版号就不能在国内发行。

steam备了一手接受版号管理的“蒸汽平台”,现在的steam国区严格来说只是人民币结算区。这二者的关系什么时候会出现重大变化,说不清。

但加强监管的趋势是明确的。


其实倒逼出精品是异常,常态是力大砖飞,产能才是精品的基础。

如果要搞文化产业工业化,那就得遵循工业生产的逻辑。没有山寨机就没有华强北,没有华强北就没有大疆。

庸俗文化产品刺激了产业里各工种流程的发展,这些工种流程越完备,高雅文化产品的复用成本就越低,成功率就越大。

现在完全逆着来,要求先开花结果,再生根发芽。

半导体这么搞有点戏,因为砸钱了,用国家投资来弥补空中楼阁的成本。

游戏行业有砸钱么?

行政指令和市场逻辑根本背离,市场如何不恐慌?

user avatar

2017年发了快10000个版号。现在活着的游戏还有几个?

本身国内绝大多数游戏从业人员都是在生产垃圾,一个个搞的像是道德表演艺术家似的。有意思?

这行业有一段时间跟电诈差不多,不发版号正常,纯粹是为自己过去造的孽埋单。

user avatar

今年游戏版号没说发,也没说不发。

但从2021年7月至今已经有7个月没有新的版号通过了,未来还遥遥无期。

具体有多少公司能挺过这个阶段?

从2018年版号寒冬以来,不发版号已经成为常态,这导致大量资本逃离游戏。

这几年的「精品游戏」本质上都是版号寒冬之前的积累,是在那之前研发的:

像是原神(2017年)、明日方舟(2018年)。

如果之后几个月依然不发版号,现存的大部分游戏公司基本只能考虑解散了。

可能很多人会盼着换皮游戏都死掉。

但这么做也把资本都吓跑了,而换皮游戏成本很低,事实上你们眼中的「精品游戏」才是真正烧经费无底洞的大户。

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原神》开发花了1亿美元,《黑神话悟空》目前的预估开发成本会达到1.5到2亿美元(可能更高)。

资本都被版号政策的变化吓跑了,你们心心念念的「好游戏」谁投资研发?

几个人的小游戏可能靠爱坚持下来。

但这种体量的游戏,没有钱能行吗?

「出海」的门槛太高,大多数游戏公司根本负担不起成本,光翻译都是难题。

恰恰是大厂才能在海外获得稳定利润。

卡游戏版号把小公司都逆向淘汰掉了。

最终能在长期严苛的环境下活下来的都是传统大厂,他们的决策只会更保守。

此前腾讯代理的《堡垒之夜》几年努力却无法获得版号,最终只能选择关服。

版号对大厂来说,也是很珍贵的

他们要为财报和股价考虑,以后制作游戏必然会朝着最稳妥、保险的方向。

那自然就只剩下被看不起的氪金手游。

很多人骂大厂不思进取,但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稳定现金流,且不易被卡版号。

鹅厂、猪厂即便只算游戏部,员工也有数千人的规模,个个都要养家糊口的。

集中梭哈一把,万一拿不到版号呢?

到时候这么多人难道都跟着喝西北风?

这些年被卡版号导致解散的游戏公司,已经是数以万计了,这个数字还在涨。

能出海的只有大厂,小公司做不到。

而大厂出海想赚钱往往需要「特供版」,和在中国境内的游戏内容不一样。

现在大家对这种双轨制已经习以为常。

《刺激战场/和平精英》就是典型。

什么《原神》中外不同步啦....《碧蓝航线》只有这边河蟹啦....太常见了。

很多中国的游戏,中国人却玩不到。

user avatar

是不是谣言已经不重要了。

随时都可以停,随时都可以不发,哪怕今天发了,明天也可以停,哪怕大公司拿到了,小公司也不一定能拿到……这样的政策悬在头顶,该倒闭的已经倒闭了,至于解散的团队失业的从业者,呵呵,还是好欺负,都算不上个就业指标。

国内文创行业的创作环境还是非常宽松的,一般只有两种不允许:这也不许,那也不许。

国内没有版号,国外也没有版号,慌什么。

因为粗制滥造的(传奇)换皮垃圾游戏泛滥成灾,所以我们弄死所有,一棍子下去执行效率最高,合情合理。

因为有人用游戏项目来洗/** qian */,诈骗式金融敛财,所以我们弄死所有,打翻一船效率最高,合情合理。

资金“避实就虚”,所以我们弄死游戏,合情合理。

房价兜不住,这当然是游戏的错,打击,合情合理。

少年不太爱学习,所以我们弄死游戏,这样他们就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合情合理。

青年不爱生孩子,都是因为天天玩游戏,我们不发版号,他们就会去生孩子了,合情合理。

目前仍然在接受申请,接受之后呢,这样:

……

至于所谓的审核标准其实不重要。掌握此项权力的机构可以在任意时间突然停止工作,不发放其审核结果,而且审核过程及结果本身又不容置疑。“打你没商量”悬在头顶,你投资几百个亿几年时间,随时有可能遭遇“2022年不发版号”的风险,谁敢投资?很多玩家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刺客信条,没有巫师,没有质量效应,没有魔兽世界……这就是原因:因为没有版号,外国也没有。

至于审核的标准的制定,也完全不是面向社会征集的结果。按照他们那个标准,刺客信条,巫师,上古卷轴,质量效应,魔法门英雄无敌,模拟人生,使命召唤 乃至于 以长征为题材的生存游戏,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射击游戏,甚至是制作陶艺的游戏,一概都不能过审。

按照那标准,能通过审核的只有xx联播,而且联播加上后面的国际部分之后还是不能过审。因为必定有关于美帝国主义恶行的画面出现,吓坏了小朋友怎么办,教坏了青年怎么办。结论是,上面认为你们不适合玩游戏。这里的你们指对游戏有所爱好和有所热爱的所有。

至于说什么“倒逼精品化”那是你们的一厢情愿。八零后大概还记得当年《足球小将》热播的时候就提动漫精品化,结果呢?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国动漫如何了?哦,当然是在审核框架下完爆了《海口王》《火影忍者》《口神》,我国动漫事业茁壮发展,各种作品如雨后春笋涌现,人民喜闻乐见,对吧。

评论区有位朋友说了:

但是我无论怎么回复都会莫名其妙的吞掉,所以就在这里回复:

1、因为存在“抄袭、千篇一律“等等行业不良风气,所以我们不是去想发设法纠正行业风气,而是全部不发号。一棍子打死,效率极高。我很同意。毕竟不同意还能怎样。

2、因为存在不良价值观导向,所以,想想,如果从教育基本面来改善,是不是要花很大时间很大力气?所以我们干脆不发版号,这样效率极高。我很同意。不同意还敢怎样。

3、因为行业有失控暴利,粗制滥造(这不是跟第一条一样吗?)所以我们不是想方设法从融资渠道上加强监管和引导,而是简单明了的连做陶艺的游戏都不发版号,你看着多好,敢不叫好?

4、咱就别扯代码复制粘贴了,这方面不是你专业领域。你写Hello World,我也写Hello World,怎么分辨是我复制粘贴你,还是你复制粘贴我。当然我一般是写 Fxxk World的。倒逼精品化的话题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为了回答你再重复一次:动漫从《排球女将》引进就收到了精品化的指示,从足球小将引进就开始逼,从一九八几年开始提所谓的精品,结果逼出什么来了?按照现在的审核标准,你别说剑三,新闻联播都要去掉国际部分。在这种情下,相信“上峰意在逼出精品”,真的是幻想。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这个问题你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想,你应该想想,圣人,先知,神子,佛陀,这些“非人”们是怎么看待娱乐,性欲这些世俗愿望的。像美国那种搞得乌烟瘴气的凡人治国,对吧,四年就滚犊子了。非得是圣人才能千秋万世,是什么人就得有什么样子,所以版号怎么能发呢?小孩子每周玩三小时游戏已经是破了戒了。你以为在圣人眼里大人又有什么不同呢?觉得玩游戏天经地义,无非是凡人的愚昧而已,你看那些最坚定的穆斯林是怎么样的?这才是能上天堂的亚子嘛

user avatar

都半年没发版号了,才跌呢?

不过另外提一嘴,据说在限制了未成年玩游戏后,年轻人们议政热情大幅提高…

那么如果以后都没有游戏的话…

这就不知道是不是政策的目的了。(笑)

user avatar

腾讯辟谣重锤落地谣言 传谣雪球用户疑似已销号

每经记者 李佳宁 温梦华 每经编辑 董兴生

2月21日下午,恒生科技指数尾盘跌幅扩大至3%,科技股普遍下挫,港股快手跌超8%,哔哩哔哩港股跌超7%,腾讯控股跌超5%,美团、百度集团跌超4%。

期间,雪球上一则消息在各个群快速传播。某雪球博主称,有足以颠覆腾讯的大锤即将落地。

但该说法也遭到雪球用户的质疑,多个网友留言问询具体情况,但其后该博主疑似被销号,显示查无此人。

而查询该博主此前发布的信息,多为情绪宣泄。

该消息也遭到腾讯官方辟谣,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张军朋友圈调侃雪球信息不靠谱,建议该用户下次可以找他求证。

user avatar

一名求职者来到一家大型游戏公司申请入职。

HR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说:“今年的名额已经招满了,你明年再来吧。”

求职者淡定地说:“等会儿说不定就有名额了。”

求职者走出会议室,在门口大喊道:“网上说今年不新发版号啦!”

不一会儿,很多人涌进了HR的会议室,表示自己要辞职。

甚至不少人直接拎着桶就走了,连辞职手续都懒得办了。

HR很震惊,他无奈地对求职者说:“好吧,这下有名额了,你可以加入我们公司了。”

求职者摇了摇头:“我决定不入职贵公司了。”

HR更加惊讶了:“现在有名额了,你怎么不想入职了?”

求职者站起身来,出门前回答道:“我只是随便喊了一嗓子,就有这么多人相信,这说明今年不发版号的概率确实很高。连版号都没有,我入职游戏公司又能做些什么呢?”

user avatar

前面那几个辟谣的,都特么连续七个月不发版号了,谣不谣有那么重要吗?

你们是不是特别喜欢骗自己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