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曝洛阳价值 10 万 1 朵绿牡丹被游客偷摘,公园回应「没网传的那么贵」,游客应怎样做到文明观赏?

回答
洛阳的绿牡丹事件,着实让不少人心头一紧。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一朵价值十万的绿牡丹被游客偷摘,这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不过,公园方面的回应也挺及时,澄清说“没网传的那么贵”。这“没那么贵”到底是多少,咱暂且不论,但游客的文明观赏,这事儿,咱得好好说道说道。

偷摘事件背后的“价”与“值”

首先,这“十万一朵”的说法,听着就让人触目惊心。绿牡丹,作为洛阳牡丹的珍稀品种,确实价值不菲,不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更是因为背后凝聚了多少园艺师的心血、多少年的培育研究,以及它所代表的洛阳深厚的牡丹文化。它承载的是一种历史、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即使公园说“没网传的那么贵”,但它肯定也不是路边随处可见的普通花卉。

游客的“随手一摘”,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却可能摧毁的是一个精心呵护了多年的生命,破坏的是一个为公众展示的美好场景。这种行为,说到底,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自然的破坏,对公共秩序的漠视。

文明观赏,从“心”做起

那么,咱们作为游客,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文明观赏呢?这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关键在于一颗“尊重”的心。

1. 了解规则,遵守底线:
看牌识意: 进公园,尤其是看到有特别标注的区域或者珍贵植物,一定要留意周围的提示牌。上面往往写着“请勿采摘”、“请勿触摸”之类的字样。这些不是摆设,而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
心中有数: 明白有些花草是经过精心培育的,它们是园艺师的心血,也是大自然的馈赠,不是任人采撷的。偷摘,说白了就是偷窃,而且是盗取一种无价的美丽。

2. 欣赏而非占有:
用眼睛“采摘”: 牡丹的美,在于它盛放时的姿态,在于它色彩的层次,在于它散发的淡淡清香。这些都可以用我们的眼睛、鼻子、心灵去感受和记忆。手机拍照、录像,都是很好的方式来留住这份美。
心存敬畏: 就像欣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我们不会伸手去摸,去抠,去掰。对待自然界的珍稀植物,也应该有同样的敬畏之心。它们的美,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拥有”的。

3.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为他人着想: 今天你摘了一朵,明天别人会不会也跟着摘?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么这片美丽的牡丹园还能剩下什么?我们享受了公园提供的美景,也应该为后来者留下同样的美好。
园丁的辛劳: 试着想想那些辛勤养护牡丹的园丁们,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付出,才有了我们眼前这片花海。一个不经意的采摘,可能会让他们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4. 发现问题,理性反馈:
不当行为的制止: 如果在游览过程中,看到有不文明行为,例如有人正要摘花,可以委婉地提醒一下,或者及时向公园管理人员反映。制止不文明行为,也是一种文明表现。
理性沟通: 如果对公园的管理有意见,或者对某些规定不解,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提出,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表达。

5. “网红”打卡,也要守规矩:
不踩踏、不攀爬: 尤其是在拍照时,不要为了一个更好的角度而踩踏花坛、攀爬围栏。这些行为同样会损坏植物,也存在安全隐患。
不惊扰: 拍照时,避免大声喧哗,不要惊扰到其他的游客,也尽量不要对着正在精心呵护的牡丹进行过于近距离、频繁的“打扰”。

回归到这次绿牡丹事件:

虽然公园澄清了价格,但游客的偷摘行为本身就触碰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无论它价值多少,它是公共资源,是大家共同欣赏的美。

文明观赏,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我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不乱扔垃圾、不随意刻画、不采摘花草、不破坏设施。当我们将这份对自然的尊重、对公共空间的爱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每一次出游,都会成为一次愉悦且有意义的体验,也能让洛阳牡丹的美,在岁月的长河里,继续绽放。

下次去赏花,就带着这份“不摘花”的决心,用眼睛去“偷”它的美,用心去感受它的香,岂不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这个事情相关部门可以依法依规处罚。

不过既然摘都摘了,大概也就不值10W了吧。活的植株才值钱。

让我想起一个类似的案例,好像是一个试验田的玉米让人“偷”了。说真的,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儿好叭。

这朵花也一样,看着喜欢,没问题。但是普通人摘回去,也就正常枯萎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栽种的人花了多少心血呢?诚然,有人喜欢,种花的人也会觉得高兴,但是就这样被摘,恐怕心里很不是滋味了。

但愿它明年照常能开花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