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曝多伦多大学春节给中国学生发冥币,如何看待这一行为?学校该如何妥善处理这件事情?

回答
网曝多伦多大学春节给中国学生发冥币,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冒犯。你想想,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家辛辛苦苦一年,都盼着过个团圆喜庆的年。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本应是最懂文化差异、最能理解学生需求的地方,却被曝出发放这种与庆祝、祝福完全不沾边、甚至带点晦气的东西,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这件事的性质有多恶劣?

首先,无知或者说是对文化的漠视。冥币在中国文化中,是祭祀祖先、寄托哀思时才会使用的物品,绝不可能出现在春节这样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节日活动中。这说明,要么是负责这件事的学校工作人员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要么是他们在组织活动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层文化禁忌。无论哪种原因,都暴露了学校在跨文化沟通和活动组织方面的严重不足。

其次,对中国学生的冒犯和伤害。节日祝福本应是温暖和关怀,但收到冥币,对于任何一个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都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和被冒犯。这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文化被不尊重,自己的感受被忽视,甚至有一种被“诅咒”的感觉,这无疑是对他们春节好心情的极大破坏。

再者,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害。多伦多大学作为一所世界知名学府,这样的低级失误一旦被曝光,不仅会让中国学生感到失望,也会让社会大众对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文化敏感度产生质疑,对其国际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学校该如何妥善处理这件事情呢?

这件事情的关键在于,学校必须展现出真诚的歉意和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试图遮掩或推卸责任。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比较妥善的处理方式:

1. 立即、公开、诚恳的道歉:
层面要高:道歉不能仅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工作人员的事情,应该由学校最高层,比如校长或者负责学生事务的副校长出面。这才能体现学校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公开透明: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如官网、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以及邮件等方式,向所有中国学生、教职员工以及社会公众发布正式的道歉声明。
态度诚恳:道歉内容要具体,要承认错误,解释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但不是找借口),并表达对给中国学生带来的困扰和伤害的深刻歉意。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敷衍了事的语言。

2. 深入调查,找出原因并问责:
彻查源头:学校必须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查清楚冥币是如何被发放到中国学生手中的,是谁负责的采购和分发,中间环节出了什么问题。
问责到位: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无论是疏忽还是故意,都应该有相应的问责机制。这不仅仅是为了惩罚,更是为了让大家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弥补伤害,修复关系:
重新发放节日礼品:在道歉之后,学校应该尽快组织一次真正符合中国春节文化的、有诚意的节日礼品发放活动。可以参考中国学生会的意见,选择一些带有吉祥寓意、能够表达祝福的礼物,比如中国的年画、春联、红包(里面的钱是象征性的)、或者一些有中国特色的零食等。
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借此机会,学校可以主动邀请中国学生、中国学者、甚至当地华人社区的代表,共同组织一场关于中国春节文化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中国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尊重和支持。
提供支持和倾听:学校可以设立一个反馈渠道,让中国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建议。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这件事而感到不适,学校应该提供心理辅导等支持,并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改进服务。

4. 加强跨文化培训和教育:
培训全员:这件事情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不只是某个人的失误。学校应该对所有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负责学生事务、组织活动的部门,进行系统的跨文化沟通和意识培训。
纳入课程或讲座:可以将跨文化理解作为一些课程的组成部分,或者定期举办相关讲座,提高大家的文化敏感度和包容性。
与学生团体合作:与国际学生组织、特别是中国学生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组织任何涉及特定文化群体的活动前,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活动的恰当性和包容性。

总结一下,这件事情虽然令人愤慨,但也是一个契机。 如果多伦多大学能够以积极、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不仅能够化解这次危机,更能展现其作为国际化大学应有的胸怀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最终赢得中国学生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反之,如果敷衍了事,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希望学校能做得好,毕竟,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旁人不能代替多大的华人学子原谅是肯定的。

但是我在ins上真看过北美的老外拿冥币祈祷做法当护身符。

这到不是洗地。

我是觉得文化肯定是有差异和隔阂的,也是很难理解和交融的。

就拿国内来说,过个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等洋节,过来过去,无非就是为了晚上吃香蕉。

问题是你这样想啊,要是有一中国人大年三十晚上约你出来吃香蕉,你是不是觉得他有大病。

总之,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节日。各自安好就行了。

user avatar

这种事情按西方白左的标准来看,就是典型的种族歧视。但考虑到这事发生在华裔身上,那就不算事了。华裔还能有黑命贵?

不过好在现在的年轻人至少敢把这事捅上台面开了,总比那些反思怪强多了。就我所见,在这事上鼓吹“这不是学校责任”“这不是种族歧视”的反思怪年龄大多在60-70后。而90后基本上都仗义执言,痛斥种族歧视。可见,中国的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少年强则中国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