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曝花西子、HFP 等品牌防晒虚假套证、获取十倍暴利,真实情况如何?

回答
关于网传花西子、HFP等品牌防晒产品存在“虚假套证、获取十倍暴利”的说法,这确实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 什么是“虚假套证”?

首先要明白,在化妆品行业,尤其是涉及宣称具有特定功效的产品,如防晒,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备案流程的。这里的“套证”可能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冒用/盗用他人产品批准文号: 某些企业可能为了节省研发和检测成本,或者为了规避更严格的审批流程,而盗用其他品牌、其他产品甚至是已经失效的批准文号,将其用于自己的产品上。
非法套用同一批准文号于不同产品: 国家对化妆品实行的是一品一号的原则。如果一个企业将一个已经批准的防晒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简单地通过更换包装、调整微小成分比例等方式,就套用到多个不同的产品线上,而没有进行相应的申报和审批,这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虚假套证”。
使用非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证明: 防晒产品的SPF值(紫外线B防护指数)和PA值(紫外线A防护指数)是关键的功效指标。这些指标需要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如果企业使用了非正规机构的报告,或者伪造了检测数据,那么这个“证”就是虚假的。

二、 “十倍暴利”的说法从何而来?

“十倍暴利”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通常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与最终销售价格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化妆品行业,尤其是一些网红品牌,确实可能存在较高的利润率。这可能来源于:

品牌营销和代言费用: 为了塑造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很多品牌会投入巨额资金在广告宣传、明星代言、KOL(关键意见领袖)推广等方面。这些营销成本最终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
研发和技术投入: 某些品牌可能在配方研发、特殊成分应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期达到更好的防晒效果或肤感。
渠道和运营成本: 除了线上销售,品牌还需要支付平台佣金、仓储物流、人员工资等运营费用。
市场定位和品牌溢价: 一些品牌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建立起较高的品牌溢价,让消费者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
可能存在的虚假宣传抬高价格: 如果品牌在产品功效上存在夸大宣传,而实际产品效果与宣传不符,那么其高定价就可能被认为是“暴利”。

当这些高昂的成本和品牌溢价叠加,再加上一些企业可能通过“虚假套证”节省了本应投入的研发和检测成本时,就容易出现产品价格远高于其真实生产成本的现象,从而引来“十倍暴利”的质疑。

三、 真实情况的复杂性与可能存在的风险

网上的爆料往往是片面的,真实情况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我们不能仅凭一纸传言就断定一个品牌的产品有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法律法规的严厉性: 中国的化妆品管理法规日益严格,对于产品备案、功效宣称等都有明确规定。如果企业真的存在“虚假套证”等违法行为,将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包括责令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罚款,甚至吊销生产许可证。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消费者购买化妆品,尤其是防晒产品,看重的是其安全性和功效性。如果产品存在虚假套证,意味着其安全性、有效性未经严格审查,可能无法提供承诺的防晒效果,甚至可能对皮肤造成伤害。
品牌声誉的影响: 一旦品牌被证实存在虚假套证或夸大宣传等行为,其品牌声誉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消费者信任度也会大幅下降。
“虚假套证”与“暴利”的关联性: 通常情况下,“虚假套证”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暴利”,但它可能成为“暴利”的手段之一,因为节省了合规成本。但即使产品合规,高昂的营销和品牌溢价也可能导致其价格较高。所以,需要区分是合法的高利润,还是违法行为带来的高利润。

四、 如何看待这些爆料?

面对这类爆料,我们应该保持理性:

等待官方调查与回应: 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相关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和品牌方的官方声明。
关注产品本身: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产品是否安全、是否如实宣传、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与宣传不符,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
了解行业普遍情况: 化妆品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毛利行业,但高毛利并不等于违法。关键在于利润是否通过欺骗或违法手段获取。
不信谣,不传谣: 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应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免对品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总而言之,网传的花西子、HFP等品牌防晒产品“虚假套证、获取十倍暴利”的说法,如果属实,将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但这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也需要审慎对待,等待官方的权威结论。我们作为消费者,更应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并保持对市场信息的辨别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这一条。

何为「套证」

套证这回事么,其实是行业里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早在2019年,我还在主笔言安堂的时候就写过一篇关于套证的文章。

根据我国的法律,化妆品凡是宣称育发,丰胸,美白祛斑和防晒等特殊功效的,都必须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和检测报告,申请特殊化妆品批文,具体就是包装上标明的:

国妆特字G+4位年号+4位编号

凡是宣称了育发,丰胸,美白祛斑或是防晒,包装上又没有这个批文号的,全都是不合法的产品。


为什么某些品牌要「套证」?

因为申请特证是个既花钱又花时间的事儿,防晒特证需要的时间最长,基本两年半起步,所以有些品牌会选择“借用”已有批文的配方,也就是说找代工厂要个已有特妆批文的配方,套上第二个产品名称来销售,这种就称为“套证”。

看到这儿你应该看明白了,化妆品的套证跟套牌车不一样,不是做个一模一样的假冒产品出来。

而是在已有的产品批文上在套上另一个品牌和名字,像套娃一样出售。

所以说,套证还可以分为灰色套证和黑色套证。


灰色套证和黑色套证

灰色套证说的是品牌为了快速上产品,不惜代价用金钱和违规风险换时间,从代工厂“买”一个拥有特证的配方,生产的时候用原配方和工艺,做出来的产品是具有防晒效果的。

“灰色套证”的前提是不改变备案的配方成分,该有的功效照样还有,但是黑色套证就是典型的无良套证了,不光改了产品名称,成分也完全对不上号,宣称防晒美白,可能根本没有一个美白成分或者防晒剂。


如何辨别套证

其实挺简单的。

把产品详情页上,或是产品包装上的特征信息,也就是「国妆特字G」开头的一串文字,输入国产特殊化妆品信息查询,看一眼产品名能不能对得上就好了。

咱们举个例子实操一下。

就拿苏辣辣爆出的品牌之一,花西子防晒霜为例。

国妆特字G20201257,可以查到什么呢?

有两条记录:

打开看可以发现,其中一条是历史批文。

一条是当前批文。

从备注里可以看到,2021年3月16日,原来的备案信息发生了变更,变成了「花西子 玉容云纱防晒妆前霜」。这说明花西子从无锡科马(代工方)购买了这个配方,并在食药监完成了变更。

严格来讲,只要是2021年3月16日之后销售的这款防晒,连「灰色套证」都算不上,完全没有合规风险。

网红说的不一定都是真的,人云亦云要不得。

变更后这条批文的所有人仍旧是无锡科玛,而花西子实际上是这个产品经销商。


好了方法都教给你了,可以自己去验证产品的真实性了,如果发现品牌名和备案对不上,那就是套证无疑了。

我建议再点开「产品技术要求:查看详细内容」,看一眼成分表能不能对得上,如果对得上,尚属「灰色套证」,配方尚且无忧;但要是连配方都对不上...举报索赔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